千思百问太极拳


一、论“导引”与“屈伸”|千思百问太极拳





“导引”又叫“道引”,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而达到形神谐调 的健身方法。“导气令和、引体令柔”(《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笑》) “导引神气,以养形魄,延年之道,驻形之术”(《庄子集释》)“故 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素问异法方宜论》)等等, 古人有很多的关于“导引”的论述。1974年初在马王堆西汉墓出土 的《导引图》,绘有40余种导引姿态的图像。在日常生活中,各种 活动和姿势皆可进行“导引”,“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 或掷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抱朴子别旨》)。



“屈伸”是身体的外部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其指导 思想。现在通常讲的“生命在于运动”,多是指的这种屈伸运动。而 太极拳运动则是“导引”和“屈伸”的有机结合。它是一种“动气 功”,也是一种“静拳术”,这是太极拳的高明和高深所在。



气功导引中的“导气令和”的“和”应与道学的“冲气以为 和”的“和”是一致的。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世上的事物生 生化化,究其竟不外是阴阳的对立而统一,对立即是“冲”,统一即 是“和”,“法自然”而因势利导,就是“导”。有自然才可循,有 气才可导。《内经六节藏象论》指出:“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 成地,三而成人' 也就是三生万物之意。但在“气”的运化则不像 有形那样好理解,在人体的十几个系统中,只有“经络系统”在解 剖学上是不被支持的。但它确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独树一帜的贡献,




如何使形与神俱,除了神经系统的作用外,网络全身的经络和穴位 是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的“天线”,同时也是全身运动的意点,它与人 体的总重心及局部重心相互形成一个整体活动的媒体,是“神”、 “意”、“气”的运行路径。在“导引”中的“意守”皆以穴位为主, 在太极拳运动中,如果我们将穴位与运动的关系形成程序化,则更 加符合生物力学的原则,更有生生化化的意趣,更能体现“圆中有 方,方中有圆”、“打即不打、不打即打”的武道合一的禅境。






运动生理学和人体生物力学都属于现代科学,与太极拳的拳理 法接轨,是一个新的尝试。对于生理问题,我们应该了解,因为太 极拳是以人体作为载体的内运化和外运动,所以对人体本身的生理 解剖学知识是不能陌生的,比如人体的经络是人体的另一套网络系 统,它网络全身,无微不至,牵一络而动全身,不可谓不重要。对 生物力学(人体力学)更应有所了解才能正确地使用和发挥人体自 身的功能。有些太极拳的练习者因某些误导和盲练以致出现诸如膝 关节损伤、腰部损伤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正确了解自己 是非常重要的。太极拳运动是充分体现中医哲理的运动,是运用经 络穴位来网络全身的整体运化的运动,是开发右脑的一种形象思维 活动的运动,所以它是完全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的人体力学的运动。 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即提高了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心理素质及自身的 品德修养。从而达到内经说的:“合于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仍治” 的境界。开发右脑,是恢复本心,消除妄心(名利贪妄之心)。开发 右脑能够使脑内产生内啡肽(脑内吗啡),它可以使人高兴,血循环 的连绵不断,不产生过量的“自由氧基”(活性氧)因而身体的重 要器官和免疫系统少受攻击和少受损害,同时可使淋巴细胞(免疫 细胞)不老化,因而也就有抗衰老的作用。太极拳因为科学合理地 使用了经络的软件和肢体的硬件,既煅炼了肌肉、关节,又使之得 到调解和保养,同时又能调动全身的整劲,增加强身和技击效果。



(一)太极拳的功理法与运动生理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人体直立是一个关健,其中脑和手




的开发运用,对于人类的进化至关重要,居功至伟。现在人类右脑 的开发潜力仍然是很大的。在研究太极拳的功理法上,我们应该着 重在手法的研究和开发右脑上下功夫。太极拳是一门武术,武术是 讲究实战的,它必然有其攻防的内容太极拳又是一种独特的修心 功法、健身和养生的功法,更有其东方文化的内涵。同时太极拳是 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和拳种,不排斥现代科学及现代技击的分析和检 验。



千思TIT*极n1.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时相分析



千思TIT*极n



从不会到会有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其进 度有许多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动机、兴趣、情绪,学习者的练习机 会和对动作的体会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 保护等)、教学理念,学识素养等等。为了分析运动技能的形成过 程,可以人为地划分四个时期,即泛化相、分化相、巩固相和自动 化相。





浏览6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