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即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其中进退为水火之步,进为水,退为 火;顾盼为金木之步,顾为木,盼为金;中定为枢机之轴,为中央戊己土。
太极五步为太极十三势中的五种步法,这五种步法对应着人体经络脏腑的 有关窍位,同时也与五行对应,即金、木、水、火、土。现将其对应关系分述如下 (见图 8-53):
水东
西金
图 8-S3
1. 进步:在五行中属水,方位正北。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 此劲的劲源在会阴穴,如欲前进,只要意在会阴穴,眼神向前上方看,身体自然 前进。从外表看,此劲只表现在步法上,蕴于内者,为粘劲。粘劲主前进。
2. 退步:在五行中属火,火能化万物,方位正南。人体对应穷位为印堂穴, 此穴属心经。劲源在印堂穴,如欲后退,只要意想印堂穴,眼神向前下方看,身 体便会下退。从外形上看,只表现在外形上,蕴于内者,为连劲,此劲以退为进 之法,进则要有粘,退则要有连,其妙无穷焉。
3?左顾:在五行中属木,木属直性,方位正东。人体对应窍位为夹脊穴,此 穴属肝经。劲源在夹脊,如欲侧转前进,只要意想夹脊穴往实脚涌泉穴上落,身 体便会自然地侧旋着前进。不丢不顶,彼进我退,彼退我进,彼浮我沉,彼沉我
松,丢之不开,离之不开。
4. 右盼:在五行中属金,方位正西。人体对应窍位,是膻中穴,此穴属肺 经。劲源在膻中穴,如欲侧转后退,只要右手抬至与乳平即以拇指与膻中穴相 平,同时左手抬至肚脐与心窝之间,而左右两手心均向下,意想膻中穴微收,眼 神顺左手食指往下看,身体便会自然侧转后退。左右亦然。从外表看,表现在 步法上,蕴于内者,即随劲。随劲即缓急相随,不即不离,进退相依,不先不后, 舍己从人。
5. 中定:在五行中属土,方位正中。人体对应窍位是丹田穴,此穴属脾经, 劲源在丹田。如欲立稳重心,只要意想丹田穴,或命门和肚脐,立刻会身稳如 山。从外表看,表现在步法上,蕴于内者,即不丢不顶劲。不丢不顶劲要练于 内、形于外,只有内外相合才能灵活奏效。
歌诀云:“中定不离位,含胸把腰松,沉好丹田气,顶天立地松。”综上所述, 太极拳根据太极阴阳哲理和八卦五行之理,为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并亦步 亦趋地落实太极拳的拳理拳法,默识揣摩,心领神会之潜心研究和修炼,方能悟 出太极真功,功至化境,功成名就。
打太极拳最为根本的是求懂劲,欲要懂劲必先明阴阳变化之理,依据阴阳 哲理中的阴阳对立规律,阴阳互根规律,阴阳消长规律,阴阳转化规律,也即阴 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颠倒,阴阳相依方能懂劲。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阴阳颠 倒之理,是修炼武功的理论基石。所谓阴阳颠倒之理,即调坎填离之理。如水 火二字若火炎上,水润下者,能使火在下,水在上,则为颠倒,然非有法治之则不 能获得。如水人鼎内而治火之上,鼎中之水得以燃之,不但水不能下润,籍火气 水必有温时,火随炎上得鼎以隔之,是为有极之地,不使炎上,炎火之止息,亦不 使润下之水能渗漏,此所谓“水火既济”之理,也就是阴阳颠倒之理。否则,若 使火、水任其发展,则“火水未济”将是另番景象。可见,明此阴阳颠倒之理后, 方可言道;知道不可须臾离之,则可与言人;能以人弘道,知道不远人,则可与言 天地同体。上天下地人在其中,苟能参天察地与日月合明,与五岳四渎华朽,分 四时之差错,行与草木异枯荣,明鬼神之吉凶,知人事之兴衰,则可言乾坤为一 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比如人之身临其境心,致之格物于地之知能,则可言人 之良知。良能若思,不失固有,功能浩然。正气直养而无害,反本还原,悠久而 无疆。所谓人身生成一天地者,天也,地也,命也,人也,虚灵也,神明也。若不 明此理,拟觑天地是不可能的,然非尽性立命,穷神运化,是不易达到高深境
伤式太教本老六路
界的。
9 8-549 8-54附:太极五步五行图(图8 - 54)。
9 8-54
9 8-54
NEIG§G JIEMI YANGSHI TAsQyAN LAOUULUNEIG§G JIEMI YANGSHI TAsQyAN LAOUULU总之,太极拳练习总则可概括为:头顶太极,怀揣八卦,脚踏五行。
NEIG§G JIEMI YANGSHI TAsQyAN LAOUULU
NEIG§G JIEMI YANGSHI TAsQyAN LAOUULU
浏览4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