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原文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虑,所谓顶头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化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
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形如缚兔之鹄,神似扑鼠之猫。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
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静,气敛入骨。神舒体静,铭刻在心。
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二)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浅析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古论中气无定义。“以心行气”,此处之“气”指“呼吸”,“心”实际指思想、 思维或意念。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思想或者说意念导引呼吸,所以必须沉着;“收 敛人骨”对应的是“散乱”,其表现是“气浮”,气浮则根基不稳。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以气运身”,此处之气指意念,意思是以内导外,以意念导引有形的外部 动作,所以要求顺遂。“便利从心”,意思是随心所使,随心所欲。
古之善养生者,呼不出声,行不扬尘,不恒舞而熊经鸟申,不长啸而呼吸元 神。殆皆息力以生气也。推手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息力生气”,即把自身的重 量松到对方的身上,不用力而达到消耗对手气力的目的。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虑,所谓顶头悬也
何为“顶头悬”呢? “顶头悬”是头顶向上拉,通过头向上顶,把颈椎脊椎拉 直,达到身正。这样,就能进可攻,退可守,支撑八面(前、后、左、右;前左、前右、 后左、后右),灵活自如,避免双重。做到“顶头悬”的关键是“精神提得起”。提 起精神,头顶就自然悬起来了,这是导引术的以内导外。反过来,头向上顶,精 神也就提起来了,这是以外导内,相辅相成。所以,推手的正确姿势要求头悬身 正,不偏不倚,两眼盯着对方的面部,不能低头注视对方的手脚。所谓注视双眼 而顾盼全身。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圓活之趣,所谓变化虚实也
这里的意为“内”,气为“外”。意者为意念属内,气者为气势属外。意气的 变化是指内外的关系,其表现是虚实转换。推手时,对方发力,有时要接之以 实,这时实的后面跟着变为虚;有时以虚接之,但虚后必须转换为实,否则必败。 虚实变换的主导是意气相交的关系,其核心是以内导外,即意念支配动作。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
如何能打出较好的效果,是一个重大的推手课题。这里提出了要“沉着松 静”和“专主一方”。要想把对手干脆利索地发放出去,有几个技术关键要处理
好:一是时机抓得好;二是打实对方;三是技术方法正确。“沉着松静”是处理 这三个技术关键的诀窍,关键之关键是“松”,不是把对手硬搡或杵出去,而是 松弹出去,对方觉得势不可挡。“专主一方”,此处“主”,实为“注”之意。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练习太极拳架要求立身中正,其中少数几个拳势的姿势是偏斜的,如斜飞 势、野马分鬃、弯弓射虎等。对这少数几个斜的拳势,先辈太极拳家有“斜中寓 正”之说,意思是势斜而意正。这是绝对错误的,因为这种倾斜姿势不能够“支 撑八面”,身正才能“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这是谈行“气”。有人试图用一个统一的概念解释“气”,其实没有必要对 “气”作唯一的解释或定义。此处之“行气”与“运动”是对应的,实质是一物两 个侧面的表现。人身九曲指九大关节,体内之力的传递常消耗在这些弯曲之 处。从另一个角度看,人身九曲之屈伸是产生力的根源,所以有人身“五弓”之 论(五弓指身为一弓,掌指为一弓,腿为一弓,脚为一弓,脚掌趾为一弓),运动 时五弓之张,即开弓,人体为曲(九曲)。欲使我劲全部透出体外,作用于对方 身上,我之九大关节必须畅通无阻,曰“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人体五弓齐 开(拉开五张弓),“运劲”才成为“百炼钢”而“何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似捕鼠之猫
此处讲“形”、“神”。“搏兔之鹄”,形容对敌的形势,居高临下,一击中的。 “捕鼠之猫”,以静制动,容对方先出手,再击之,所以此处之“神”是指聚精会神 以待之。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山岳不可撼,江河不可挡。推手中,如何做到将是关键。后面的文字将具 体讲明这点。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前面提到,人身有五张弓,一曲(屈)把劲蓄起来,一伸把劲发'出去。如何 蓄劲?不是常规想象的把周身缩起来,叫足了劲。如何发劲,也不是把叫足了 的劲,硬杵出去;而是相反,周身松下来,一曲(屈)(曲身、曲足、曲臂、曲指),突 然一紧(蓄劲),作用到对方身上,周身马上伸开(蹬脚、蹬腿、长身、伸臂、消肩、 直腕、弹指),把劲吐出去,打在对方身上。吐劲的关键是由曲突然松张,这是内 家拳发劲之窍要,不可忽视!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这是发劲的方法,先曲(屈)后直,先蓄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太极拳论》中有“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 腰,总须完整一气”。这与“力由脊发”是有矛盾之处的。太极拳讲究整体发 劲,力有发生、传递和作用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步随身换是以身代步,是太极 拳高级阶段的功夫,以九宫步为例,身形一晃动,步法就跟着变换。
浏览1,6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