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印-太极拳规范教程


一、图54图54后坐引手|李德印-太极拳规范教程








图54



图54



重心后移,上体后坐,右 腿屈膝,左腿自然伸直,左脚 尖翘起;左手翻转向下,右手经 左腕上方向前伸出,掌心也转 向下;两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 两臂屈收,两手后引,经胸前 收到腹前,手心斜向下。眼向 前平视(图54)。




9 .弓步前按



图55图55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 屈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 两手沿弧线推按至体前,两腕与 肩同高、同宽,两掌心向前,指 尖向上。眼看前方(图55 )。









图55



图55



【攻防含义】



揽雀尾包括了太极拳中最基 本的四种攻防手法。搠手的含义 是屈臂迎架住对方的来手,以观 其变。它在外形上与野马分鬃相 似,其含义则完全不同。后者是以分靠手法进攻,搠手则是筑起一道防 线,接住对方来手,静观对方反应,以应其变。术语称为“听劲”。



太极拳规范教程太极拳规范教程捋的含义是当对方攻来,我一手附于其腕,另一手附于其肘关节,顺 势向后牵引,同时转腰侧身,使其扑空。它与强拉不同之处在于不以力 胜,而是借力巧取,引进对手使其落空。



太极拳规范教程



太极拳规范教程



挤的用法是当对手感到落空,急欲抽身后退之际,我用前臂贴紧对 方,用快速挤压之力攻击对手。



按的原意是向下用力。但在太极拳中,常在向前用力发放之前,先向 下牵引对方,使其向上反抗,重心升高,立脚不稳,再快速发力前推,取 得更大效果。这种变化的用力称为按或前按。它比单纯地用力前推更为巧 妙。



[教学要点1



(1 )揽雀尾的教学应重视上下肢的配合。搠、挤、按时要与弓腿协调 一致;捋手和引手要与屈腿后坐一致。前弓和后坐时,重心移动要充分, 要让学生注意保持上体松正舒展。弓腿时要顶头、沉肩、竖脊、展背;坐 腿时要松腰、敛臀、屈膝、落胯。



(2)揽雀尾包括搠、捋、挤、按四个分势。每个分势完成时,肢体要 膨展,劲力要贯注,动作要沉稳,要体现出动作由虚到实的变化。然而,
太极拳的特点是绵绵不断,前一个势子的完成恰好是后一个势子的开始, 所以拳势之间既要有虚实转换,又不可间断,做到势变劲不断,劲变意不 断。



(3)本势的步型是顺弓步,两脚间的横向距离以不超过10厘米为宜。 第二动抱手收脚后,应逐渐做到提收,脚尖不点地。



(4)做“搠势”时,转体分手和屈膝弓腿要同时到位。



“捋势”时,两臂的后捋要与腰部旋转协调一致。捋势完成时,两手 向侧后方约斜向45。。同时保持上体端正,下肢稳固。



,,后坐引手,,时,左脚尖翘起,左腿膝部不要挺直,上体勿挺腹后仰。 同时,两手保持与肩同宽,收至胸前,手心斜向下,两肘微向外开。



弓步前按时,两手要沿弧线向上、向前推按。



[易犯错误]



(1)做“掘势”和“挤势”时,两臂不松展,出现紧张夹腋或松软无 力的错误。



太 极 拳 规 范 教 程太 极 拳 规 范 教 程(2)前弓和后坐过程中,后脚脚跟随意扭动,全脚不能踏实地面。



太 极 拳 规 范 教 程



太 极 拳 规 范 教 程



(3 )前按时两手向两侧分开划弧,或两掌自下划弧上挑。



(4)手脚配合不协调,腿快手慢或手快腿慢。





浏览42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