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式之一。 此式双臂状如拉弓劲射,故名。基 本要领:斜身弓步,双拳并发,定式 须含胸拔背。如图。
弯弓射虎
【挽花】陈式太极拳推手法。 基本方法如下:两人相对蹲立,以右 (左)手相搭,一方领动另一方,前后 改变重心,相互听劲。亦可双手相 搭进行。
【外家拳】中国武术类称。相 对于“内家拳”而言。武术研究中有 一种说法,即认为太极拳等强调柔 和、内修的拳术为“内家拳”,而少林 拳等刚猛、快捷,注重筋、骨、力等的 训练的拳术为“外家拳”。此说法盛 行于清代以后。参见“内家拳”条 目。
【外盘】太极拳术语。注重外 形的练拳方法。练习时动作痕迹较 大,速度较快。练习太极拳时应避 免如此。
【外三合】 太极拳练习要领。 主要指身形方面,即肩与胯合、肘与 膝合、手与脚合。做到外三合,才达 到了完整一气。
【汪永泉】(1904~ 1987)杨式 太极拳家。字在山。北京人。满 族。7岁随父习武。后学艺于杨健 侯,14岁拜杨澄甫为师,精研杨式 太极拳。于推手、养生尤有造诣。 致力于太极拳推广多年,其学生中 知识层次普遍较高。生前任北京市 武协副主席。著有《杨式太极拳述
真》一书,为太极拳著作中的精品,
【王二平】(1968? )著名 武术运动员。全国太极拳比赛冠 军,河南平顶山人。1981年进入河 南省武术队,1987年后多次在国内 外重大武术比赛中获得太极拳、械 比赛冠军。其拳路大方洒脱,架势 工整,匀称自然。为“武英级''运动 员。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星”。
【王海洲](1944~ )赵堡 太极拳传人。河南温县赵堡乡赵堡 村人。受业于张鸿道,学练赵堡太 极拳,在身体健康上获益良多。数 十年习练不断,较全面掌握了赵堡 太极拳术及器械技术。任赵堡村武 委会主任。著有《秘传赵堡太极 拳力
【王辉璞](1912~ )吴式 太极拳家。山东文登人。杨禹廷弟 子。著有《吴式简化太极拳》等。为 丹东市吴式太极拳研究社社长。北 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
【王茂斋】(1862 ~ 1940)吴式 太极拳家。山东掖县(今莱州市) 人。名有林,字茂斋。为吴式太极 拳始祖全佑弟子,在吴式太极拳体 系建立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与 吴鉴泉等共同传播吴式太极拳技 艺,学生多分布于北方,有“南吴北 王”之称。太极拳家杨禹廷即出自 他的门下。
【王矫宇)太极拳家。师从杨 班侯。素以功夫精纯闻于世。于内 功尤有研究。传有弟子周遵佛等。
【王培生】(1919~ )又名 王力泉。吴式太极拳家。河北省武 清县人。幼年好武,得马贵、韩慕侠 等名师指导,练习摔跤、八卦掌、通 臂拳等。太极拳师从杨禹廷,并经 王茂斋指点。1947年加入“汇通武 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 极从事太极拳教学事业,在北京的 一些大学、科研所及新闻单位开办 太极拳训练班,门生遍及海内外。 重视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与理论建 设。创编有“乾坤戎已功”等养生内 功套路。著有《吴式太极拳三十七 式行动图解》《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 作用》《太极剑》《太极刀》等书。
【王禧奎】(1909 ~ 1986)孙式 太极拳家。河北任丘人。孙禄堂弟 子。拳法朴实沉静,灵活洒脱G先 后在各地教授孙式太极拳,培养了 众多学员。曾在上海尚德国术社任 教。
[王新武】(1934~ )太极 拳家。又名艾哈迈德,回族。山东 济南人。曾组建宁夏回族自治区武 术队,担任领队、教练和运动员。 1975年获得过第三届全运会太极 拳冠军。参与编写《四十八式太极 拳》的工作。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比 赛太极拳裁判。由于其在武术及体 育上的突出贡献,多次获国家体委 和宁夏自治区政府的表彰。
【王有林】即“王茂斋二见该 条目。
【王宗岳】 清乾隆年间山西 人。著名太极拳理论家。其所作 《太极拳论》,以古典太极哲学思想 为基础,分析太极拳练习及推手的 精义,并辅之以八卦、五行学说,与 太极拳要领具体结合,对后世太极 拳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 奉为研修太极拳的经典著作。另有 传世著作《阴符枪谱》,解说枪术练 习的理法。据为该书作序的佚名氏 言,王宗岳自少时起就遍览经史百 家著作,于兵书亦用心研读,”而兼 通击刺之术,枪法其尤精者”。关于 其习练太极拳经历,史料不详,有言 其秉承张三丰系统者,亦有言其受 艺于陈家沟者。晚年曾定居河南洛 阳、开封,研拳教书。一说其为明代 人。
【尾闾中正】太极拳基本要 领。脊柱为人体中轴,尾闾为其梢 端°尾闾中正即向下松垂地面,不 翘不扣,从而使整个脊柱保持正直, 上体肌肉得以放松。这一要领贯彻 于行拳始终,以便走架端正自然。
【卫气】传统养生学中所认为 的人体内气之一种。出自《黄帝内 经》,专门有“卫气”一篇。对人体有 保卫肌表、抵御外邪、调节内外的作 用。太极拳的锻炼,可有效地提高 卫气的功能,这是其“内固”之效。
【魏伯阳】东汉时人。一说名 翱,号伯阳,自号云牙子。著名内丹 养生家。会稽上虞人(今浙江绍兴 地区)。晋代葛洪在《神仙传》中言 其“贯通诗律,文辞瞻博,修真养 志”。首次系统地以易理卦象阐释 养生修真之法,所著《周易参同契》 在中国养生史上具有突出地位,被 誉为“万古丹经王”。其研究方法对 太极拳理论体系的形成,特别是太 极拳易理思想的发挥起到了重要的 借鉴、推动作用。
浏览7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