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综 合性著作。作者许鬟厚。京城印书 局1921年出版。作者因病而习拳, 经年有得,著书以启后人c先载于 北平体育研究社编《体育季刊》中, 后汇集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编,上 编论太极拳之意义,太极拳名称之 由来,太极拳合于易象之点,太极拳 流派等;下编图解说明太极拳套路 动作及推手诸法,该套路为74式
【《太极拳使用法》】杨式太极 拳专著。作者杨澄甫。文光印务馆 1931年出版。本书重在用法,每式 解说均以对练拆解攻化方式进行, 独具特色。全部图解均用作者本人 拳照。书前有杨式太极拳传承表, 书后部分有图解太极枪练法。书中 理论部分为作者对古典拳论的注 释。
【《太极拳十大要论》】陈式太 极拳理论名篇。作者陈长兴。分别 论述了“理”、“气”、“三节”、,,四梢,,
“五脏”、“三合”、“六进”、“身法”、 “步法”、“刚柔”十个方面。为陈长 兴拳术理论的代表作之一.原文如 下:
一理第一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 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 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 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C 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
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 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 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 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 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 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 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 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 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
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 之也,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尔 而急如电闪;当时而静,寂然湛然, 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 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 不动,前后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 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 之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 掩耳。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 然而已然。
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 而后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 闻强识,格物致知,方能有功。是知 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赚等,不 可急就;按部就序,循序渐进。夫而 后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 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 四肢百骸总归于一气矣!
【太极拳十三要点】太极拳理 论。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指 出:“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气沉丹 田、虚灵顶劲、松腰胯、分虚实、上下 相随、用意不用力、内外相合、意气 相连、动中求静、动静合一、式式均 匀”为“太极拳要点,凡一动作,皆要 注意二
【《太极拳说十要》1传统太极 拳论。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录二 讲解练拳的十个要领,被后世视为 练习杨式太极拳的重要依据。原文 如下:
1 .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 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 项强,气血不能通流,须有虚灵自然 之意。非有虚灵顶劲之意,则精神 不能提起也。
2 .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 含,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 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 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 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 发,所向无敌。
3 .松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
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 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 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 之也。
4 .分虚实太极拳术,以分虚 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 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 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 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 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 为人所牵动。
5 .沉肩坠肘沉肩者,肩松开 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 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 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 之断劲矣。
6 .用意不用力太极拳论云, 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 身松开,不使用分毫之拙劲,以留滞 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然后能 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 何以能长力?盖人身有经络,如地 之沟沌,沟Ml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 而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 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 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 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 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 得真正内劲,即太极论中所云,“极 柔软,然后能极坚刚”也。太极功夫 纯熟之人,臂膊如棉裹铁,分量极 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 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 劲浮面劲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动. 故不足尚也。
7 .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 太极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 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 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 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上 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矣C
8 .内外相合 太极所练在神, 故云“神为主帅,身为躯使二精神 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 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脚开, 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 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 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C
9 .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 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止,有续有 断,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 为人所束。太极用意不用力,自始 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 穷。拳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 绝"。又日: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 串一气也。
10 .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 绑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 不喘气者。太极以静御动,虽动犹 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 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债张之 弊。学者细心体会庶可得其意焉。
浏览4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