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拳谚。陈家沟既是陈式太 极拳的发源地,又是太极拳发扬光 大的地域。其基础有二:一是不断 产生出高水平的大家;二是具有广 泛的普及性,无论男女老幼,人人习 练。这是陈家沟太极拳历多年而不 衰的原因所在。
【和敬芝](1853 ~ 1928)和式 太极拳传人。为太极拳家和兆元之 子。
{和庆喜】(1862 ~ 1936)和式 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和式太极拳】太极拳种之 一◎亦称“赵堡太极拳”。始传于和 兆元e兆元子敬芝、润芝,孙庆喜皆 擅太极拳,并对此拳的定形做出贡 献。有低架、中架、高架三种架式, 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乱踩花 等推手技法以及太极刀、太极剑、太 极棍、太极大枪等器械套路。动作 圆转灵活,讲究呼吸,推手中注重拿 法。拳法套路共72式,式式皆为 “立式圆圈”,连环不断,强调“三直” (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顺 腿、顺脚、顺手J顶身)、“六合”(身与 足合、肘与膝合、膀与胯合、心与意 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意贯四 梢”(齿、舌、发、毛孔)。主要理论著 作有《九要论》《太极行功歌》《运天 机论》《点穴法》《骨法》等。
【和兆元】(1810 ~ 1890)太极 拳家。字育庵。河南省温县赵堡镇 人。自幼学艺于太极拳家陈清萍。 后对所习太极拳作了修改补充,传 于后人。所传拳法被称为“和式太 极拳”,亦称“赵堡太极拳”。子和敬 芝、和润芝皆善太极拳。
【何福生】(1910~ )著名 武术家。擅太极拳。回族。河南南 阳人。祖父何玉山为查拳名师,曾 以保镖为生,人称“江南镖客6 岁随祖父习武,后拜于振声、马金标 为师,深钻查拳。1928年10月,参 加在南京举行的第一届国术国考比 赛,获优秀奖。1929年以公费考入 中央国术馆第三期教授班学习,系 统掌握了太极拳、形意拳、八极拳、 摔跤等武术功夫。1931年毕业后 留国术馆任教。1933年调任国立 国术体育专科学校武术教师。后任 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副处长兼学生队 队长。1958年获全国武术观摩大 会三等奖,1960年获全国武术比赛 传统项目一等奖。1977年获全国 武术比赛太极拳第二名。长期担任 云南省武术队教练,多次出任全国 武术比赛裁判,曾应邀出访日本等 国,进行讲学、表演。1982、1983年 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三等荣 誉奖章, 1983年拍摄影片《八百罗 汉》。现为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云南 省武协主席、国家级武术裁判。
【河北省国术馆】成立于1928 年:馆址在河北省天津市中山公 园。馆长许关州,副馆长高仙云。 课程中有太极拳项目。
【河南少林陈式太极拳专习院】
武术培训学校。位于河南省郑州 市淮海路c于1986年8月首次开 学。学校宗旨为:培养武术人才,提 高技术水平,发展武术事业。陈式 太极拳为其主要教授内容之一。陈 小旺等太极名师曾被聘请担任教 员G
【河南省国术馆)成立于1928 年。馆址在河南省开封市。其前身 为“河南武术社”,后改为国术馆。 馆长陈泮岭。开设课程系统性较 强,内容全面,曾培养众多武术人 才。太极拳教学、研究成果较为突 出,出版了《太极操》(陈泮岭)、《太 极拳正宗》(杜元化)、《太极拳图说》 (陈品三)等著作。
【河图】 中国古典哲学理论。 以图示的方式阐述自然、生命的结 构。为太极、八卦理论的重要起源, 与“洛书”并称“河洛”。在早期的文 献中,多处提到了“河图”的概念,如 《礼记?礼运篇》中就有:“天不爱道, 地不爱宝,故天降甘露,地产醴泉, 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即黄河中出 现了龙马背上的河图。关于河图洛 书的产生还有许多带有神话色彩的 传说。在《周易》中,明确将河图与 洛书并行提出:“河出图,洛出书,圣 人则之”(《周易?系辞上传》)。河图 和洛书的基本思想为以数喻象,以 O~O—O——0--*0~0-0
河图
象析理,以理释物,所表达的是一种 整体观的思想。如图。
【合劲】太极拳基本劲法。为 聚合、合拢之劲。意气抱成一团,身 形内合,圆整浑厚。“手挥琵琶”等 式即运用此劲。
【合手】孙式太极拳式。与开 手对应练习之式。两腿微屈,右脚 着地,左脚跟抬起。两手相对,由肩 宽慢慢向里合,合至约与脸同宽。 全身放松。如图。
合手
【合太极】吴式太极拳式。为 吴式太极拳结束动作。两手为掌, 双臂由开而合。两手掌心向下,指 尖相对,两脚相合拢,正身、垂掌、收 势c如图C
【合掌】太极拳掌法。双掌心 相对,运劲相向的用掌法。
浏览9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