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太极拳辞典


二十二、“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精选太极拳辞典





太极拳名言。语出王宗岳《太极 拳论》。太极之理在于“合”,练养时 自我处处相合,上下相应,内外合 一。临敌时与敌相合,敌慢我慢,敌 快我快,不瞻其前,不落其后,故能 制敌而不受制。有人认为无论何种 情况,太极拳均一味讲缓讲慢,这是 对太极之理及太极拳之法的误解。



【动蟀】太极拳术语。太极拳 的动包括意动、气动、形动、劲动几 方面。太极拳的静也有几方面的含 义,即神静意和、速度均匀、形态静 止、气息顺畅等。动与静是太极拳 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处理好动静 关系,就解决了太极拳练习中的一 大问题。



【动静双修】 太极拳练习法 则。动作导引为“动”,神意安祥为 “静”;呼吸吐纳为“动”,站桩意守为 “静飞颐养为“静”,技击为“动”。 ,,动,,与,,静,,共同构成太极拳运动的 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动黔太极拳】太极拳套路。 因有动、静两种练法,故名。动练时 快速有力,劲力主刚,架式较高;静 练时精神内守,静含归一。主要技 术要领讲究残、推、援、夺、牵、捺、 逼、呼、吸、贴、撞、插、抛、托、撩、撒、 吞、吐等18字,劲力运用上有旋转 劲、缠丝劲等。全套共4趟73式。



【动中求伸】太极拳运动基本 理论。太极拳的运动本身是一种动 态导弓I,连贯、均匀、稳衡的“动”又 是一种“静”。同时在心绪上始终保 持恬静平和、神态安然。此为太极 拳区别于一般体育形体运动的一个 重要特点C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太 极拳拳谚。练拳一动就是太极态, 阴阳立分。静时为无极态,处处合 一。意念一动,又传递身体各处,分 而动之,但协调一致。



【独立步】太极拳步型。一腿 独立支撑,另一腿屈膝提起,大腿高 于水平。如图C






独立步



杨式、陈式:小腿自然下垂,脚 尖斜朝前0



孙式:小腿自然下垂,脚尖微上 翘。



吴式:一种是小腿自然下垂,脚 尖斜朝前;第二种是脚尖外撇上翘; 第三种是膝外展,脚尖内扣上翘。



42式:一种是小腿自然下垂. 脚斜朝前;另一种是膝外展,脚尖内 扣上翘。



【杜元化】赵堡太极拳传人C 字育万,河南省沁阳义庄人。1931 年考取河南省国术馆武士,后任该 馆太极拳教练。编著有《太极拳正 宗》一书。



【短劲】太极拳内劲法。作用 时间短,攻击距离短,具有突然性、 爆发性。在使用中可快速由进攻转 入防守r



【断手】太极拳技击形式之 一:技击过程中双手臂没有较长时 间的相搭动作,断开式的攻防,接触 均在瞬间完成。



【断续】太极拳术语。拳术的 劲力不连贯或神意不流畅「为太极 拳病。



【兑】八卦之一二代表泽、语 言等。在太极拳理论中表示防守, 引进等。五行为金。练拳方向上代 表西。太极拳练法上与“按''法相对 应。



【对心掌J武式太极拳式。左 腿在前,蹬右脚呈左前弓步。左手 随之上抬,右掌向前推出。如图,






【对扎杆】太极拳对练器械, 由双人各持无尖长杆,以太极拳劲 力练习点、扎、扫等技击方法「



【蹲身】太极拳基本身法c屈 膝下蹲的身体变化方法。



【夺二肱】陈式太极拳式之 一。为陈式二路太极拳中的动作; 收拳收脚合住劲,将右脚沿地面铲 出,同时右臂横向由小臂发劲弹出,






左脚为实。如图



【二起脚】太极拳跳跃法。一 腿上提,另一腿随即跳起上摆,脚面 展平,以同侧手迎拍脚面,击拍要响 亮。





浏览1,13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