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功是一种保持静站姿势,进行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外静内动、内外兼修的武术内功练习方法。通过武术内功锻 炼,可以提高人体意、气、劲、形四者一动俱动、一到俱到、 一止俱止的能力,并能获得内壮外勇、内外合一,以及激发人 体潜能的效果。
武术内功的锻炼可分为静功和动功两类。静功一般以站桩 功练习为主,也包括坐功和卧功;动功则以肢体导引为主。武 术内功既是练内培本的武技筑基功夫,又是健身强体、延年益 寿的养生功夫。桩功锻炼的形式,多以武术步型为主,练习时 要注意运用“消除妄动、从静中体会” “以意领气,在身内周 流”的原理。具体运用的方法是:保持静站姿势时,头向上 顶,提挈全身,先放松肩、背、胸肌群,使其重量沉到腰部; 其次放松腰部肌群,使其重量沉到胯部;最后放松胯部肌群, 使其重量向下越膝过踝到达足部。这样身体上部轻虚,呼吸自 然通畅;下部沉实,两脚支撑稳定,肌肉张力以能维持上述正 确动作为度,不做任何多余的收缩及妄动。如此身无倾倒之 虑,气无阻滞之苦,肌无僵紧之劳,意识就能自然安静,集中 体验各部肌肉在保持静站时舒展与收缩的状态(松紧关系), 体会气在体内的流动。随之,由自然呼吸改为腹式深呼吸,以 气沉丹田的方法,锻炼丹田气感。获得丹田气感后,注意体验 以意领气归聚丹田、流走四梢的感觉。
此外,站桩时肌肉处于等长收缩状态,能有效地增强下肢 肌群的力量。桩功锻炼中获得的感觉能在大脑皮层形成一定的 条件反射通路,即静站姿势的动力定型,这能保证一定的桩势 在变化急速的拳路运动中不致变形,对提高肌肉舒缩感知能力 和肌肉的随意性活动有一定的帮助,能改善运动中枢对各部肌 群的支配能力。而桩功锻炼中获得的意气流走感,能提高意识 支配气息的能力,使气随意行,意到哪里,气感亦到哪里。肌 肉舒缩感和意气流走感对大脑皮层的联合作用,能促使人体内 外系统密切协调地一齐运转,当意识指挥某部肌肉运动时,该 部肌肉随即收缩,气感也同时随意识到达该部,逐步形成意 到、气到、力到、身到的内外合一的技能。
(—)三■(南式帷
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基本功。它把人体各部按照形 意拳的要领安排成一个圆满完整的姿势,形意拳的动作都离不 开这个姿势的基本法则,各种拳路尽管变化万端,但原理和要 领与三体式是一致的,所以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在形 意拳的传统训练中,通常把身体各部动作分为上中下三节。 头、颈为上节,躯干及上肢为中节,下肢为下节。拳家认为, 三节即三体也,三节不明,周身是空。
三体式桩可以培养练习者的内在力量,对调节呼吸很有帮 助,更重要的是它集中地体现了形意拳的基本要求和特点。除 传统的侧身单重练法外,还有侧身双重(体重平均落于两腿)、 正身单重(上体和两脚皆直向前方)等不同形式的练法,各种 练法尽管形式有别,但对身体各部的要求是一样的。这里介绍一种较为流行的侧身单重练习方法。
① 预备势:并步直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眼向前平视
(图 84 )。
②左脚尖向左撇45。,②左脚尖向左撇45。,同时身体微向左转(图85)。同时身体微向左转(图85)。图84 图85图84 图85
②左脚尖向左撇45。,
②左脚尖向左撇45。,
同时身体微向左转(图85)。
同时身体微向左转(图85)。
图84 图85
图84 图85
③ 两手向外翻转,两臂外旋,掌心向上从身体两侧向上 托起,肘部微屈。眼看右掌(图86)。
④ 当两掌托起高于肩部时,随即屈肘收掌,前臂内旋, 手心由上翻转向下,经面部两侧握拳下落(随落随变拳),屈 肘按于腹前肚脐两旁,拳心向下,拳面相对。同时,慢慢屈膝 半蹲。眼看左前方(图87 )。
⑤ 上体略向左转。右前臂外旋,右拳经胸前由下须处向 前上方伸钻,高与鼻尖齐平,拳心斜向上,前臂向外拧劲,小 指侧向上翻转,肘尖下垂;左前臂外旋翻转,拳心向上,拳轮
贴脐。同时,右脚向左侧 跨进一步,脚尖外撇,膝 微屈;左脚跟微离地面, 脚掌着地,重心在两腿之 间。眼看右拳(图88)。
⑥ 左脚向前迈出一 步,膝部微屈,脚尖微内 扣成三体式桩步,两脚脚 跟前后相对,相距约两脚 长,重心落于右腿(约前 三后七)。同时,左前臂 外旋,左拳经胸前从口的 前方钻出,顺着右臂内侧
向上伸出,伸到两拳接近 时,迅速内翻由拳变掌向前 按出,高与肩齐,五指分 开,掌心内含,肘部微屈; 右前臂内旋翻转,右拳变 掌,掌心向下,屈肘收按于 腹部,拇指外侧贴靠于肚脐 处,手腕向下塌。眼看左手 食指(图89 )。
浏览4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