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精武体育会”对原“上海市摔角协进会”制定的《摔角 规则》在细则上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促使了上海摔角运动水平的整 体提高。
1947年12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一场京(南京)沪(上海)埠 际摔角对抗赛中,“上海摔角联队”以5胜2平2负的优势,战胜了 当时由常东昇率领的南京“自强摔角社”摔角队,显示了上海运动
员在摔角技巧上,已具有独特的“海 派”风格。
1948年民国七运会前夕,“精武体 育会”联合摔角界同仁,为该届摔角比 赛原定“表演赛”而呈书当局改为“锦标 赛”,并在同年4月,为民国七运会制订 了《摔角规则》。此《规则》一直沿用到 新中国成立初期。
1948年,在上海举行的民国七运 会摔角比赛中,上海选手又夺得三个第 一名(包括一名女子),六个第二名(包 * a 括一名女子),三个第三名。并拍照留
1948年民国七运会摔角比赛部分上海选手合影1948年民国七运会摔角比赛部分上海选手合影常东昇佐)与周士彬赛场合影影:前排,刘凤翔(左一)、周松霖(左 二)、傅国良(左三)、刘大海(左四);后排,胡汉平(左一,武术运动 员)、张孝才(左二)、刘飞(左三)、吴晋初(左四)、王立康(左五)、俞鸿 标(左六)。
1948年民国七运会摔角比赛部分上海选手合影
1948年民国七运会摔角比赛部分上海选手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放前,中共上海地下党,通过“益友社”、“英商 电车公司”等民间体育社团,配合党团结民众宣传一致抗日,反对迫 害,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市政府和市体委 (1949年10月13日,上海筹建市体育会筹备会。1954年2月上海 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也十分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使上海的摔跤运 动与其他运动项目一样面貌一新。并通过查核,取缔了以前非法和 不健康的民间体育组织,在各个区内先后设立摔跤训练班。另外,还 有公用、公安、体院、高校、警备等单位也先后组建了摔跤队。在每年 全国摔跤比赛前,全市的各基层摔跤队在市体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 选拔。公平、公正地挑选优秀的摔跤手,组建赛前集训队伍,参加全 国比赛。
1953年华东区代表参赛人员合影
1953年,为参加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市首次举办的“全国民族 形式体育运动表演及竞赛大会”摔跤比赛。上海市第一次选派教练
员李锡恩(见第79页照片,第一排左七)、运动员:周松霖、宋保生 (见照片,第三排左九、左五)、周凤根(见照片,第四排左五),代表华 东区参加该次比赛。宋保生获得轻量级第一名,周松霖获得重量级 第三名。
浏览6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