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拳


二、劲的训练|鹤拳





我们先谈谈宗鹤拳里劲与力的区别。



物理学上,凡是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 为力。在武术上,“力”仅仅是指对物体发生作用(举或推等)的 那种“气力气



在一般的意义上,所谓“劲”,也就是力气。而在武术上, “劲”指的是通过人体肌肉组织的迅速收缩而爆发出来的一股“弹 力七



练习鹤拳的人,经过长期的刻苦锻炼,就会变得很有劲,实 际上也就是练到使肌肉组织收缩有力、富有张力及韧性,反应极 迅速。同时,因为长期的锻炼,骨组织的密度及硬度也增强了。 “劲”发出的力是一种弹力,由于反应极其迅速,加上灵巧的动作, 武术师在与对方交手之时,常能轻而易举地将对方抛出数尺之外。 俗语说:“四两破千斤”,其道理就在于此。一些功底深的鹤拳名



家在与对方交手时,只要手触到对方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会使对 方感到触电似的“麻痹气或被击倒,或被抛到数尺之外。这就是 宗鹤拳里所提到的“鹤如触电”。



武术运动上的劲是可以经过训练而成的。一般的力一过壮年, 若不经常锻炼就会消退,而劲则不同,有劲的人可以转衰为壮。在 技击运动上,有劲的人可以制胜有力的人;有力的人可以举起重 物,却无法制胜有劲的人。打个比方,牛能拉动很重的大车,如 把车绳套在虎背上,老虎是拉不动的,这说明老虎不如牛有力气。 但牛和老虎相斗,胜利的却是老虎,这说明牛不如老虎有劲。就 武术家来说,需要的是老虎的活劲,而不是牛的死力。



宗鹤拳流派功夫深的人发出来的劲,又名懂劲,其反应特别 灵敏,在技击时能够得心应手地击中对方任一部位,并能够在对 方进攻时自如地予以应付或反击。他们出手时似乎并不费劲,实 际上是发出一种极大的弹力来将对方击倒或抛出数尺之外。



宗鹤的劲最主要的可分为刚、柔、虚、实、直、横、斜七种。 初学者多是用刚劲和直劲,进而就能辨别横劲和斜劲,再加深造 即可辨别虚劲、实劲及柔劲。这些道理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应 用起来就难了。如虎扑食、鹰捉鸡都是用直劲和横劲,至于虚劲 与实劲是在对抗运动时“人实我虚,乘虚即实;人刚我柔,乘柔 即刚。柔中有刚,是为真刚;刚中有柔,是为真柔懂得这些用 法,就能达到刚柔相济。这时离宗鹤拳所要求的宗劲就不远了。



宗劲在宗鹤拳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着手练宗劲呢? 下面就谈一谈这个问题。



练宗鹤拳的人都知道,入门初学时最重要的是学好走马(即 基本步法的稳定)和摔手。练摔手其实就是练两臂的弹抖之劲 (或说是撞抖之劲)。



训练方法是:人体下蹲成马步,两手伸直下垂于两腿之间;吸



7



气时气沉丹田,出气发声,以声助力;把双F向前、向上摔出,身 体直立自然放松。



初学者需每天配合呼吸摔练300?40()次,天天持续不断地 练,到了半年之后,就能消除身上原来固有的僵劲。然后再放松 腰部,用腰带动上肢各部,慢慢地由浅入深,练弹抖之劲,增强 全身的弹性。再进一步就得学会辨别刚劲和柔劲的使用。如果能 正确地掌握这些,那就说明你已入了宗鹤门。



要练好宗鹤拳不仅要懂得发宗劲,而且还要懂得使用宗劲,这 样当攻击手碰到你的手或足时,就会被你迅速地弹击。



总的来说,宗劲是产生于弹性劲。这种弹性劲可以产生于平 时的摔劲(即摔手)。而摔劲就是前面说的,紧密地配合呼吸、气 沉丹田之后,出气时以声助力,将劲发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终端 (即拳术家们所说的劲到尾节或手尾)。



在进行摔手训练时,还必须注意每摔一次手都得与手、眼、身、 法、步、呼吸等协调配合。



当然,在作摔手训练时,肌肉也会随着这种运动有节奏地进 行一次松抖,当运动停止后肌肉就恢复原状。这样不断地练摔劲, 肌肉的弹性就能不断地增强。对于人体健康来说,至少能起以下 的作用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柔韧性,提高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 2.增强肌肉等组织器官的气体交换,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3.增 强各关节的柔韧性与灵活性。



如果要进行长时间的紧张训练,初学者应加深呼吸,特别是 应加深吸气。不论技艺水平高低,在氏时间的紧张运动中,人体 都会因呼吸不协调而缺氧,从而自动调节门己的呼吸使之加快、加 深。但是,由于初学者心血管机能暂时不适应,以及精神紧张、不 知道该如何在运动时正确地呼吸等原因,都会在一程度上压抑呼 吸,所以常出现呼吸表浅、快速且会出现吸得多、呼得少的现象。 这样在练套路时有时会感到胸闷或胀满,呼吸困难,上气接不了 卜气,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由于换气效果差,体内 就会积累大量氧债,使套路的练习速度下降,甚至中途练不下去。 但如果加深呼吸,特别是有意识地加深呼弋,情况就会好转。因 为加深呼吸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心,增损循环机能。必要时还可 以用口来呼吸,因为运动量大,肺活量也必然大,而要保证较大 的肺活量,呼吸肌必须加强工作以加快气体交换速度。适当地用 口协助呼吸不仅可以增加气体流通最,减少呼吸肌的负担,而且 有利于适当降低运动时不断上升的体温。



宗鹤拳功夫到家的人,在技击时不仅两臂能发出弹抖之劲,而 且全身也能发出弹抖之劲,并能做到意到劲到。当你意识到自己 身体某一部位需要出击之时,这种弹抖之劲就会立即集中地发在 那里。



当然,要把功夫练到这种地步,并非-两个月即能奏效,而 是要经过换劲阶段,也就是要除掉原来身匕的僵劲,换来宗鹤拳 的弹抖之劲。



宗鹤拳的弹、抖、撞之劲,是经过F锤百炼而来的。这种劲 不单纯是肌肉本身的弹性,而是在肌肉弹性的基础上各运动器官 (包括骨关节、韧带)配合的结果。



练好宗鹤劲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意劲与意的配合。 在武术中不管哪一门派,对意的要求都很高,故有“力断气不断,气 断意不断”之说。初学武术的人多是动作先到,意才接跟,学久后便 能动作随意而到。故初学者要把精神集中在动作上,比如练摔手, 自己应有意识地将劲送至手指尾节,时间长了就会练成意到劲即 到,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当对方一触及你的手或足时,你就会意识 到自己该用什么动作进行反击,闪电似地将对方击败。故在练习每 -招、每-式时都应有意识地进行这种训练。





浏览5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