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典跤、自由跤传入我国
1 .理论的引进
1955年,北京体育学院教师王德英在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翻译苏联的古典式、 自由式摔跤材料。主要根据《摔跤》(卡勒果夫斯基、其阿诺夫著,1952年出版)和阔罗 肯《古典摔跤》(1955年出版)等几本俄文摔跤书,探索古典式、自由式摔跤。同时,还 翻译了国际业余摔跤联合会于1950年制定的英文和法文对照的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规 则,并参考1955年、1956年苏联的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规则,以及1956年第16届奥 运会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规则,编写了我国的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规则。1958年人民体 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王德英编译的《国际摔跤》一书,向全国介绍了古典跤、自由跤, 从而使爱好者对这两项运动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认识,为探索研究其技术打下了理论基 础。
2 .技术的探索
1955年,王德英老师以自己翻译的材料作为基础,同曾希廉老师以及在北京体院进 修中国式摔跤的学生一起探索、研究古典跤、自由跤的技术。
1956年,北京体院的师生在全国摔跤(中国式)锦标赛上进行了古典跤、自由跤的表 演,简单地介绍了基本动作和主要的攻守技术与规则,为我国开展此项运动迈出了第一 步。
1957年,北京体院师生与印度去莫斯科参加第3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自由式摔 跤选手共同练习,交流了技术,开阔了眼界。
1959年,我国第一次迎战来访的世界跤坛劲旅苏联白俄罗斯摔跤队。在比赛中,苏 联队介绍了最新的技术、战术及比赛规则,对我国更好地开展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运动 有很大的帮助。
3 .举办首届“国际摔跤教练员训练班”
为了使古典跤、自由跤在我国广泛开展,1958年4月,国家体委在北京体育学院举 办了首届“国际摔跤教练员训练班”,有14个省市和6所体育学院派人参加学习。训 练班比较全面、系统地教授了古典跤、自由跤的基本技术、战术、教学训练方法、规则 和裁判法。北京体育学院重竞技教研室编写、印发了《摔跤参考材料》。这次训练班为 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古典跤、自由跤教练员和运动员,也为我国开展这两项运动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二)古典跤、自由跤在我国的开展
1 .古典跤、自由跤的兴起
由于1958年举办了全国古典跤、自由跤教练员培训班,为我国开展古典跤、自由 跤播下了种子,随后这两项运动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1959年4月,在上 海举行了第1届古典式、自由式摔跤锦标赛,参赛的有22个省、市、自治区的295名运 动员。在这次比赛中,古典跤运动员章守律、陈福德、朴镇英、其木德等和自由跤运动 员林冬明、王汉亭、王德英、金洙泰、赛力克等第一批荣获古典跤、自由跤运动健将的 光荣称号。
1959年,在第1届全运会上,古典式、自由式被列为表演项目。1965年在第2届全 运会上,古典跤、自由跤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标志着自由跤、古典跤在我国的兴起。
2 .“三起两落”
正当全国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为这新兴项目——古典跤、自由跤的发展不断努力 时,遇到了自然灾害,于1960年在武汉举行全国古典跤、自由跤锦标赛后,停止了全 国比赛。三年自然灾害后,我国经济稍有好转时,古典跤、自由跤即在部分省、市开展 起来,并于1963年,在呼和浩特举行了全国摔跤比赛,虽仅有4个省、市、自治区队的 25名老将参加比赛,但是各单位的恢复工作非常顺利,为我国古典跤、自由跤的第二次 兴起作好准备。1964年在合肥举行的全国古典跤、自由跤锦标赛时就有10个省、市、 自治区的80名运动员参赛。这次比赛老将恢复了体力,熟悉了技术,还涌现出一批新秀。 同年迎战亚洲强队——印度尼西亚队,我队虽中断训练两年多,却仍以较大优势取胜。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摔跤项目也得到广泛的开展。1965年,第2届全运会 时,摔跤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随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摔跤健儿。1966年,我队与当 时世界劲旅日本队进行对抗赛,我古典跤略占优势,自由跤稍逊一筹,但是,我国自由 跤选手吐尔逊哈里战胜了 1963年的世界冠军日本次中级选手伊藤胜春,库尔班卡孜与 1964年世界第三名次轻级选手沼尻久握手甫和。同年,我国选手蒋运启荣获亚新会古典 跤中量级冠军。当时,我国古典跤、自由跤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形势大好,蒸蒸日 上。正值我国摔跤健儿向世界水平冲击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摔跤项目再次中止 一切活动。
3 .蓬勃发展
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各条战线拨乱反正。我国停顿了 10年的古典跤、自由跤运 动于1977年底得到恢复并组建国家集训队,准备参加第8届亚运会。由于10年的浩 劫,对古典跤、自由跤新的技术特点、训练方法以及规则不了解,许多问题都要重新学 习。1978底,首次聘请「当时亚摔联主席、伊朗专家哈米提来京讲学,同时还聘请伊朗 教练员都思特来帮助我集训队训练。1978年在乌鲁木齐举行了全国摔跤锦标赛,有10 个省、市、自治区的14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同年11月在泰国举行的第8届亚运会 上,经过短短一年的训练,我国选手高京获自由跤90公斤级第3名,为中国夺得「第1 枚亚运会自由跤奖牌。
由于国家体委直接领导和各省、市、自治区体委的重视,古典跤、自由跤很快在全 国各地开展起来。为了使我国古典跤、自由跤不断地提高,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的 差距,国家体委和各地体委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先后邀请朝鲜、苏联、保加利 亚、蒙古、日本、韩国、法国、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教练员来华讲学或训练我国 运动员。同时,我国还派出教练员、运动员到国外去学习、训练,这对提高我国古典 跤、自由跤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了适应国际比赛,国家体委多次派我国裁判员出国参加晋升国际级裁判员的考 试,目前,我国国际级裁判员达30名之多,并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比赛的裁判工作。我 国国际特级裁判员沈志刚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金哨奖。
为了提高我国教练员、运动员的理论水平,相继出版了《摔跤与柔道》(山西)、 《古典式、自由式摔跤》(张连强编著)、《古典式、自由式摔跤》(黄斌编著)、《现代 摔跤训练》(张连强、马忠义编著)、《摔跤》(张霞、黄斌编著)、《奥运信息——摔 跤》(国家体委信息所、中国摔协)等杂志和图书,同时还多次举办了各种级别的教练员 岗培班,这对提高我国教练员的理论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浏览6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