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少林拳


十一、内外并练|福建少林拳





福建少林拳要求内外并练。“内”指人体的五脏六腑,所谓 “内练”就是五脏六脂通过科学方法有效地进行训练,练人体的意、 气、劲。“外练”指手、眼、身、腰、步的训练,以达到提高筋、 骨、皮的功能。



“意”指指挥、支配机体运动的能力,具体反映在完成“反映 时”的能力上。什么叫“反映时”呢?简单地说,就是机体接受 外界的剌激,由感应器(肌肉、肌腱、韧带中的感觉神经)传入 中枢神经分析判断后,通过传出神经,由效应器作出反应的过程。



35



比如对方进招,我不论通过视觉还是触觉,感应后都报告中枢神 经,中枢神经分析判断其攻击目的和可能的变化后,传出指挥信 息,肢体发生效应,采取相应的招式。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反映 时”,武术攻防瞬息即变,“反映时”的快慢尤其显得重要,所谓 巧打笨、快打慢就是这个道理。



“意”的练法有静、动二种。静指闭目静坐,心静神怡,脑际 中设想对方一拳一脚如何进攻,我应如何防守和反击。或是设想 我如何进招,假设对方的防守和反击方法,我再如何变化。动则 是如临敌之境,变步出手由“意”念所领,先想打到哪,防什么, 怎样变化,再变步出手,如实战一般。



“意”对内则主练气与用劲,“意”令气沉丹田,“气由丹田 吐”,运气于肢体某处,或某处发劲都由“意”主,也分静、动二 种。静则静坐闭目,心定神凝,“意”念领先,使气沉丹田,再由 丹田发气,运于肢体某处,某处肌肉收缩发力,气催力发,便见劲 力。动则“意”令气行后变步出手,气运于肢体某处(多是先蓄 气于丹田始发),某处肌肉收缩发力,气到劲则达。此为练“意” 之诀要(万籁声老师所传),久练必精。



“气”就是“内气”。福建少林拳有内练“一股气”之说。



福建少林拳,拳势激烈,动作复杂,类似于400米赛跑的速 度耐力型项目,短时间内的耗氧量很大,如果气接不上就会影响 内脏器官功能的协调性,阻滞内气的运行,气不到则劲不达,肌 肉由于缺氧必僵,影响外部动作的协调和劲力。这就牵涉到怎样 呼吸,怎样练气的问题。



在训练时应把习惯的胸式呼吸,改为腹式呼吸,并把意念集 中在“丹田”,逐渐形成自然的腹式呼吸。前面已经说过,这种呼 吸方式,可增强腹肌运动,加深呼吸的深度,减少呼吸的频率。这 样就可逐渐地把“内气”储存和调动起来,使运动中氧的需要得 '36



到补充、满足。



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提高呼吸循环系统适应专项运动的需 要。故武术家练起套路从容不迫,新手多气喘不接,这就是练气 与运气的方法不同。凡是不善于掌握和运用“气沉丹田”的腹式 呼吸方法者,在拳路的练习上就必然是“气血上涌",气息在胸间 活动。气往上浮则内虚,内虚则气促,气促则吸氧不足,氧不足 则力短,力短就不能持久,气不顺还必然影响到动作的协调性,劲 力难以发挥,显得气喘吁吁。



“劲”指内劲,由意所主,由气而发,外部所见的力多是内劲 在人体外部形态上的表现。劲分刚柔,亦分明暗。练时随意运气 至肢体欲发力处,该处肌肉便收缩,这是人体之力,此谓气催力 发,力气合一便形成“劲”?力可度量大小,“劲”却难以衡量。故 “内劲”充沛者,可碎石断树,推墙倒壁,使人不可思议。练 “劲”有个过程,都得先刚后柔,先明后暗。刚有余者柔则成,明 不见则暗见。柔劲比刚劲难练得多,暗劲比明劲也难练得多。这 些都必须循序渐进,潜心摸索。



“外”指人体的四肢百骸。长拳中的“手眼身法步”都是 “外”;太极拳中的“运身”指的也是外,通臂拳中“首,颈, 腰”等等指的也全是外。“外练”就是合理而具体地安排“手眼身 法步,首、颈、腰”等四肢百骸的训练。“外练筋骨皮”主要说的 是进行筋骨肌肤等运动器官的训练。福建少林拳要求外练手、眼、 身、腰、步,具体地说是要通过手、眼、身、腰、步的训练“外 练筋骨皮”。



“外练筋骨皮”是很有道理的。“筋”是附在骨上的韧带,是 力量的源泉,不重视练肌肉和韧带,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必 不大,如冲拳、劈掌就无力,体现不出动作的勇猛强悍等特点。



37 “骨”是支持人体的骨架,如果骨不坚,怎能够做好平衡、起俯、 转折等动作? “皮”是皮肤,它是人体的感觉器官之一,同脑脊髓 及神经系统有着密切联系。重视皮肤的训练,能增强皮肤感受和 反应的灵敏性,对提高动作的正确性很有好处。



福建少林拳的内外并练是其“内外合一”的要求之所需。福 建少林拳也和其他拳种一样,要求做到内外合一。内三合,指 “意” “气” “劲”三合。任何技法意识为先,意识支配,意领气行 劲则达。外三合从动作形态上来说,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 与胯合,即指手脚应相呼相应,协调配合;从动态技法上来说,是 腿法、腰法、手法之合,即步到、身到、手到之意。内外合一则 要求意领气行助劲发,身随步变手呼应,也就是意识、动作、呼 吸紧密配合,协调进行。



福建少林拳要求内外并练,但相对的还是以内为主。以形为 拳,以意为神,形神兼备。



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形体动作,大都受到大脑思维的 支配,并受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影响。故只有在人体内一切物质 活动合一的基础上,才能使外部动作准确自如,才能达到内外合 一的目的。



内与外是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内外合一虽以内为基础,但 内也要依赖于外,从掌握技术的角度上来看,首先是改变外形的 动作,才能达到“合一”。因为外部姿势动作不准确,必然影响于 内,内外就不能合一。



福建少林拳的传统练法是先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形动。以 内动带动外动,以内动带外形。外形合内动;以内带外,以外引 内。福建少林拳就是以人体“内”、“外”的这种矛盾变化相互为 用来指导训练,提高技术水平的。



38





浏览30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