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谈太极拳


二、太极拳对关节活动的利弊|大学教授谈太极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创伤科主任、教授 田得祥



太极拳是武术的一种,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几百年来对 人类的健身、防病治病及防身御敌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其动作的 特点尤其适于中老年人的健身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太极拳作 为健身运动的重要手段,近几十年来已广泛流传。不仅在中国深受 喜爱,而且已普及到全世界。



不少学者以太极拳对人体机能影响为目的作了观察研究,已经 发现常年坚持练习太极拳对人体的各器官系统(骨骼、肌肉、心脏 血管已及呼吸系统等)的机能形态有良好的作用,远远优于非练太 极拳者。



太极拳运动对人的关节活动有什么影响,如何发挥其对关节有 利的方面,避免有害的影响,提高太极拳运动对人类健康的积极作 用,是非常重要的。



统观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其动作比较舒缓,讲究连绵不断,动 作连贯,如行云流水,弧形往返连接,使肌肉骨骼各关节得到适当 均匀的活动,达到气血流通,舒筋活络的作用,很少有关节的非生 理的反关节动作。这既达到了保持各关节的活动的锻炼,又避免了 关节损伤。



太极拳对脊柱的姿势要求非常严格。在打太极拳时要求“虚领 顶劲”、“顶头悬”、“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即要求脊柱要正直, 保持正常生理曲线状态,脊柱各关节相对稳定,肌肉平衡,小关节 位置正常不会受到异常压强扭转,保护了关节软骨、韧带不受挤 压、牵拉及劳损。在运动中主张“腰为全身之主宰”、“进退变化以 腰部为轴转动”、“躯干带动四肢”、达到“腰部放松则足部坚实” 的目的。如“揽雀尾”、“白鹤亮翅”、“野马分鬃”、“云手”等都包



括了脊柱各个轴向的活动,使腰部各关节得到充分活动。据研究观 察对比发现练太极拳的老人前弯腰手触地率(85.7%,其中约1/3 可以拳或手掌触地)远远高于非练太极拳的人(20.6%),说明练 太极拳比不练者的关节囊韧带、肌肉柔韧性好,没有挛缩钙化,脊 柱关节以及^关节活动范围大,功能好。



胸廓的运动吸气和呼气的平均呼吸差,常年练拳者比不练者 大。这说明练太极拳的人比不练者的脊肋关节活动范围大,有利于 增加肺活量,肺功能提高。



练习太极拳的人的脊柱形态也较非练拳者好,如老年人的圆 背、脊柱畸形等,常年练拳者很少发生。有资料表明练太极拳老人 脊柱圆背畸形仅占25.8%,非练习者有47.22%O说明太极拳要求 “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等要领保证了脊柱的正常 形态。这对维持心肺功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常年练习太极拳骨质增生的程度也比常人为小,这对维持脊柱 关节的活动度颇为有利O



和舞蹈动作一样,比如芭蕾舞的把竿练习和一字步动作都要求 开胯以防止损伤膝和踝关节。太极拳同样要求“圆裆松胯”,即打 拳时要开胯,髓关节外旋,膝深屈活动时,才能保持大小腿句同一 轴线上。膝伸屈活动的轨迹保持在正常生理位置上,免受损伤。太 极拳要求戢、膝关节处于半蹲身位,并有缓慢的伸屈动作。半蹲位 本身就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动作,加之拳术要求身体不断的起伏 旋转,膝、髓关节伸屈活动中对加强关节软骨的营养起到良好的作 用,延缓关节老化。



经常下肢支撑,关节本体感觉及本体反射得到锻炼,提高了身 体位置觉的灵敏度,加之肌肉的有力,所以经常打太极拳者维持身 体平衡的能力远高于常人。



踝关节在打拳移步过程中要求大腿带动小腿提足跟,然后踝由 屈到背伸至足跟着地,动作柔韧缓和,训练足踝部关节的稳定性, 关节又不易扭伤。



上肢各关节无论是肩、肘、腕手动作,都是弧形运转,能维持



?95? 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了关节韧带的挛缩、关节僵硬,但没其它运 动项目的关节的突然过伸过屈使关节受伤的动作。



因此练习太极拳能维护关节软骨营养,防止软骨的退行性变, 保持关节囊韧带的柔韧性,从而长期保持关节灵活、有力,延缓关 节老化、僵硬。



但是,练习太极拳时如果动作不对也会发生损伤关节的情况。 本人在医疗实践中常有老年人来看病,诉说练习太极拳后出现关节 疼痛肿胀的情况,尤其是膝关节更经常发生,其中大多是新练太极 拳的人。追其原因有如下情况:老年人关节软骨逐渐退行性变,甚 至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关节韧带也不同程度的老化挛缩,肌肉力量 减弱,关节的稳定性差。尤其有些老年人本已有了骨关节炎,但是 活动量不大时没有症状,突然参加太极拳锻炼,没有科学地安排训 练如循序渐进,由少而多,而急欲求成,以至关节承受不了运动量 的变化引发症状。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练习太极拳的动作不正 确,又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纠正。错误的动作使关节活动轨迹异 常,发生不合槽的运动方式,关节软骨受到异常错动磨损,滑膜受 到牵扯挤压,激发滑膜炎引起关节肿胀、疼痛,韧带受到牵拉损 伤,出现症状。



另外,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身体起伏过大,即蹲起动作过大或者 过多,增加了旅骨与大腿骨(股骨)关节面的摩擦,当不能适应 时,则引发关节软骨劳损或骨性关节炎的症状。久之则发生半蹲发 力痛,上下台阶痛,甚至肿胀,严重者走路也痛。在加之上述的不 正确的动作,常常很快出现症状而且较严重。因此老年人练太极拳 时应根据自身的关节情况,是否已有软骨损伤或关节炎等制定练拳 的量和强度。一般说来,开始练习太极拳时身体起伏不宜过大,蹲 起不宜过深过频繁,以免引发关节损伤出现症状,待适应后再逐步 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当然更要注意姿势、动作的规范与正确,以免 发生僻陋。



以太极拳的种类派别而论,初学者以杨式太极拳或孙氏、武氏 太极拳为宜,尤其适于中老年人。因为这三种拳式起伏动作都不太 -96 -



大,动作比较柔和,爆发力小,受伤机会也少。



再者,初学太极拳时身体起伏蹲起时,往往大腿开胯(大腿外 旋)不足,小腿则处于相对外旋外翻位置,膝关节扭转,大小腿不 在同一直线上。膝伸屈时膑骨向外侧移位,膑骨与股骨醍(大腿骨 的关节面)的压力偏向外侧,活动时易损伤关节软骨。股骨(大腿 骨)与胫骨(小腿骨)相对的关节面也受到不均衡的压力及捻搓引 起软骨损伤,且滑膜关节囊受到牵扯引发炎症,韧带也受到牵拉损 伤,久之膝关节疼痛、肿胀。



另一种情况是当转体时躯干大腿旋转,而脚未同时转动,结果 小腿也被固定不能随同大腿一致旋转,再加身体的起伏膝关节伸屈 产生扭转的作用力,导致膝关节受损。由于脚不能随身体一起旋转 踝关节也受到扭转的力,久之踝关节韧带、关节囊受扭转牵扯,关 节不合槽的运动引起软骨磨损致使踝关节受损,引发症状。



为了不引起以上的膝、踝关节的损伤,在练习太极拳时下肢半 蹲位时要注意开胯,使大小腿在同一轴线上,也即膝关节和脚尖要 保持在同一方向,做到腿随躯干转动,脚要同时一致旋转,不论是 以足跟做轴还是以脚掌做轴都要切记这一要点。



太极拳是健身防病治病的有效体育项目之一。尤其中老年不宜 参加太激烈的体育运动,否则易引起关节的伤病,而太极拳以其动 作舒缓、力度可大可小,可随因人而异调整运动量和强度,容易在 群众中开展。经过长期的实践可以肯定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当然练 习太极拳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才能有健身防病 的效果





浏览1,24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