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一定的生理知识和动作要领,是练拳动作安全的首 要保证。但俗话说,“马有失蹄,人有失手”,无论是独自练还是 对练,“失手”的情况总是难避免。人体都是肉长的,“失手”就 有可能出现伤筋动骨,因而练拳的人都得掌握一定的防伤治 伤知识。
防,主要是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每次练习前都要做好准备 活动,使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得到放松,尤其是使肌肉增加弹 性和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以适应后面的专项训练。二是训练的 运动量要逐渐增加,不要随意增减,尤其不能跳跃性猛增;三 是训练要全面并进,不要单项强练,以免造成局部因负担过重 而造成慢性损伤;四是当身体某部分出现不适时,要及时休息 调理,以免由过度疲惫造成损伤或由轻伤发展成重伤;五是注 意训练服装的适体轻便,服装最好不用硬物作衣扣,以免训练 时珞伤;六是场地要干净平坦,石头杂物等要清扫干净;七是 练高难动作时,最好有两人以上一起训练,以免出现意外时无 人帮忙。
治,主要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判断伤势和应急处理的技 巧,以及一些自我调理方法。
练拳中常见的损伤有碰伤、扭伤、挨伤、脱臼、骨折等。
碰伤:属软组织受伤、拳手脚碰撞、翻腾等落地时均有发 生。受伤部位有疼痛感,动作时尤为厉害,较重者有损坏的血 管内出血,并引起肿胀,可见青紫斑。一般治理可先在受伤部 位放一浸冷水的敷料药棉包,以便血管收缩和减少内出血,稳 定后再擦敷外伤类药水,每天用热毛巾敷。
如果是头、脑、腹部受伤,则需让伤者静躺,在做简单处理 如以冰袋、冷水袋等敷后,送由医院就医。
扭伤:亦称软组织扭伤,为韧带、肌肉、肌健的外损伤。抡 臂、踢腿、腾跃、展、冲拳等动作用力不当时会发生。其症状是 剧痛并伴有肿胀。受伤后应尽量减少活动,如不得不活动,则 受伤关节应缠上绷带,但绷带不可太紧,以保证血液流通。受 伤部位可放上冰袋,但三天内不可热敷,否则会使受伤部位充 皿,疼痛加剧并不易复原。三天后可适度按摩,每日可用与体 温相当的温水洗1—2次,洗后仍须缠上绷带。受伤部位容易 再度扭伤,所以痊愈后的一段时间内亦须格外注意,用力不可 猛,且活动幅度由小渐至加大。由于扭伤症状与骨折骨裂不易 区分,因此亦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挨伤:为联接关节部位骨头韧带的损伤,症状表现为剧 痛,关节微肿,并且常常因为皮下出血而呈青紫色。受伤时切 不可活动关节,如果手部受伤则应加吊带。三天内不要热敷, 可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痛减。
脱臼:此为关节腕扭伤,一端脱出关节。其症状为剧痛,受 伤关节肿胀:外端无力,活动困难。脱臼时应立即保持安定,于 关节处打上夹板或吊上绷带。为防止内出血,亦可冷敷。但切 莫在复位前或复位后短期内热敷。绝对不可在没有医生的情 况下复位。受伤时间越短,复位越容易,故而发现有前述症状 时应及时请医生或送往医院。
骨折:即是骨骼断裂。骨折部位表面皮肤仍然完好的为闭 合性骨折;皮肤被撕裂并可见着折断骨骼的为开放性骨折。在 腾跳翻滚等动作落地时有出现。闭合性骨折的症状为疼痛剧 烈,并随着稍微活动而加剧,有时还可以感觉到受伤部位发出 的碎裂声,表面肿胀,或可见由瘀血引起的青紫色。开放性骨 折极易判断,在处理时要特别谨慎小心,既要及时止血,又要 防止断裂骨头进一步移位。要及时上夹板和缠绷带,无夹板和 绷带时应及时利用替代物。如果是椎骨骨折,除非性命关天, 切不可自行急救,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值得提醒的是,一些习拳者为强筋健骨,无损伤或损伤后 喜欢饮些市场上流行的药酒,这种习惯不好。每个人的体质不 同,因而药酒所起的作用不同;即使是损伤,不同部位,不同症 状的损伤也有不同的药物调理法,乱服药酒有时效果会适得 其反。
当然,为了方便起见,一些常见的外用跌打药、止血药等, 最好还是自备一些,有备而无患嘛。
浏览3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