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心意拳


一、丹田|戴氏心意拳





武术与气功都论丹田,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按笔者看法,丹 田实则有三: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



下丹田:肚脐下一寸半处“气海穴”为下丹田。丹田中之精气 谓先天之元气,丹田内息,散于四肢。



中丹田:两乳中间“膻中穴”为“中丹田”。膻中之气是胸肺部 之气,是由口鼻从空间呼吸之气。所以膻中之气谓后天之气。膻 中之气分注人脉。



上丹田:人之面部两眉之间“印堂穴”为上丹田。印堂穴是人



武庆心塞拳



之主窍,神气藏于印堂,现于面部及五官。精实气足则神志清,印 堂发亮,红光满面,目光炯炯有神。



下丹田之精气,是人类之胎气。因在母体内,通过脐带与胎 盘之静动脉的供养而生存成长,所以叫先天之精气。由母体产出 后,通过口鼻呼吸至胸肺部的气,叫后天之气。普通人呼吸时,胸 肺部中的后天之气与丹田中的先天之气,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沟 通混合。但是,如果顺序而进,通过一定程度的吐纳锻炼和内功 修养,则可令二气相互贯通,混而为一,称为“气通”。到了气通的 境界,则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上下交结流通,无形中就似在体内 结成一粒“丹丸”之物,可以上下流动,这便是道家所谓之内丹。 其实,是体内形成一股气流与气劲,随意念在体内运行,上下表 里,散者可以统之,分者可以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一气而已。



—Jtss







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 神。精为人之先天之元。气为后天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基本 物质。人之生长的过程,也是气所生长衰退的过程。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气之失调,影响人之身体健康,就会生病。气血通则 百病自愈。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灵也),练身而 能坚。是练精化气,练气还神,练神而需之灵。如能够持之以恒地 练此心意拳,练气养气于一贯,便可促进内气运行,调理人体阴 阳平衡,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培养真气。只有真气充沛,才能使 人体健身壮。谱曰:“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 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予人”。



气始生于一,终分为二。即阴阳也,清浊也,魂魄也。人不能 无动静,口不能无呼吸,鼻不能无出入。静为阴,动为阳;吸为阴, 呼为阳;上升为阳,下行为阴;阳气上升为阳,阳气下行为阴;阴 箍国木丛帘



气上升为阳,阴气下行为阴。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 浊;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为阳,浊者为阴。人之阳以滋阴,阴 以滋阳。又魂气属阳,灵明轻清,虚实刚柔循环变化。魄气属阴, 浑厚重浊,可坚强猛烈,雄魄毅兮可摧坚,此阴魄气之妙用也。心 意之养气者,胸中努力,或腹内运气,是不明根本之理。盖气分魂 魄,魂气生于天,根于义理;魄气生于五脏,根在于四事,如水之 有源,木之有本。清源而水流,培水而木茂。古养魂而弃魄,差矣; 养魄而弃魂,也差矣。此都不是心意养气之道,轻魂则变化不灵; 轻魄则实力不厚。心意以身体为运动,按阴阳、五行循环变化之 意,生万物之形,必须魂魄并重。气分为二,实合于一。则为心意 养气之要也。





浏览53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