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站桩与求物-于永年著


二、“妄作”是指轻举妄动即随意变动体位|大成拳站桩与求物-于永年著





进行位置移动的活 动而言,如《管子》所说的“摇者不定,趣者不静,鸟飞,马走”即现 代的武术套路、招法等活动。“凶”是指上述“摇者、趣者、鸟飞、 马走”等轻举妄动的活动都是错误的,不对的,不好的,没有好结 果的意思。《管子》与《老子》的经验都证明了摇者、趣者、鸟飞、 马走等位置移动的活动,这些全是错误的,是不可取的,是求不 到“物”的。只有明白了 “毋先物动”、“独立不改”的“常”即在一 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运动变化之规律,才能达到“致虚极,守静



筮国木丛书



.球*七■>从书



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目的,才能求到“物”。站桩练功的 实践证明了《管子》与《老子》的这些话是千真万确的,是“自古及 今,其名不去”,千古不变摄生之道的真理。



老子(前571—前471)名李耳,号老聃,为中国历史上屈指 可数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书又名《道德 经》、《老子五千文》,为道家经典著作。



继《管子》之后,在《老子》书中更具体地提出了 “独立不改” 即“站桩”求“物”的具体练功方法,以及对“物”的神态、“物”的用 途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例如:



原文 今译



孔德之容 大德者的动作神态(站桩练功达到高级阶



段的人的举止行动)



唯道是从 只从事于道的体现研究,



道之为物 道这个东西(道所创造的物),



惟恍惟惚 没有固定的形体,是恍恍惚惚的,



独立不改 (即站立不动)独自一个人站立不动,



以观其妙 目的是为了观察身体内部的奥妙变化,



周行不殆 感觉和反应不停止的循环往复,



以观其徼 继续观察它的最终边际。



“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原是《老子》第二十五章的话,“以观 其妙,以观其徼”是《老子》第一章的两句话。根据《管子》“毋先 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的启示,我把《老子》这二 章的话按《管子》原文的顺序并根据站桩练功阶段的不同而组成 为“独立不改,以观其妙,周行不殆,以观其徼”的道家功法。



所谓“独立不改”,与《黄帝内经》中的“独立守神”相同,而 “毋先物动”则是从相反的方面来说明“独立不改”与“独立守神”



大成攀姑桩与末物 it ./ :力上/,/ f矛Z 万〃 〃



的练功方法,名虽异,实则一也。它们都是现在的“站桩”练功最 古老的名称。“以观其妙”是练功初级阶段即“观妙”的阶段,“周 行不殆,以观其徼”是练功的高级阶段,即“观徼”求“物”的阶段, 这是逐步升级、逐渐提高、永无止境的练功方法,不同于停滞在 一个水平上只求舒服,达到“坐忘”程度便不再提高的儒家功 法。



关于“独立不改”一词各家的注解如下:



陈鼓应著《老子注释及评介》(4页)“独立不改”的“不改”就 是指不会消失熄灭的意思。〔今译〕为:它独立长存而永不衰竭 (169 页)。



张松如著《老子说解》(165页)〔今译〕为:它永远不依靠外 在的力量。



任继愈著《老子新译》(113页)〔今译〕为:它永远不依靠外 在的力量。



古棣著《老子通》(58页)〔注释〕为:无声,无形之道,它无所 依傍而独立,并且永不改变自己。



于永年解释为:“独立”是指独自一个人站立不动的意思。 “不改”是指保持一个状态不改变其姿势的意思。“独立不改”一 词就是现在的站桩练功方法。《老子》全书五千文中,只有“独立 不改”这一句话是讲摄生之“道”的具体练习方法问题。由于这 一方法非常简单,当时以至于现在都无法给它起一个适当的名 字。所以《老子》在第一章中就说“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 名字是可以起的,但是,不能起平常的名字。所谓平常的名字, 就是站桩练功初级阶段人人都能感觉到的酸麻胀痛等现象,一 般称之为“气感”或“气”。因此以气命名的“气功”这一名称不是 《老子》摄生之道的最高境界。在第二十五章中又说“吾不知其 名”。因此,只能形象地称它为“独立不改”,所以才引起第四十



国术丛书 一章的“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的无知耻笑。



“独立不改”这一摄生方法非常简单,从外表上看,它那一动 也不动的练功姿势,既不好看,也不好听。因此,《老子》在第三 十五章中用“乐与饵,过客止”悦耳动听的音乐与美味佳肴能使 过往行路旅客为之闻香下马来比喻“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 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道之出口”是讲摄生之“道”的具体练 功方法——独立不改——练功姿势问题。这个站立不动的练功 姿势是能看得见的。但是,它并不美观好看,不好看,不值得看 所以叫做“视之不足见”。而第十四章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博之不得”是形容练功有成就的“善摄生者,孔德之容”所表演 “物”的动作神态,所以叫做“视之不见,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 兮惚兮,其中有物”而言。这个“物”是“无物之象,无状之状”的 “内物”,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是:只有通过“视之不足见”的这个不好看的“独立不改”站立 不动的练功姿势一一出口之道——才能得到“视之不见”看它看 不见的这个“内物”。“视之不足见”的“出口之道”虽然不好看, 它却是产生“视之不见”的“内物”之“万物之母”。因此,称它为 “用之不足既”用它又用不完。意思是说它对摄生健身的作用永 无止境。



“视之不足见”与“视之不见”虽然只多一个“足”字,它所指 的目标与意义完全不同,不能混淆为一,而把“视之不足见”译 为:看它,又看不见;看它,看也看不见;看它,却看不见。以上各 家对“独立不改”的解释我认为这是因为著者本身无“物”,也没 有见过“物”,不知“其中有物”的“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只是从 文字上求解答所致。因此,我认为要想正确理解《老子》所说的 摄生之“道”必须结合站桩求物的实践,先认识“物”是个什么东 西,从而才能对摄生之“道”及“物”做出正确解释。



大成孳姑桩与乖物





浏览51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