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站桩与求物-于永年著


四、行走练功姿势|大成拳站桩与求物-于永年著





行走练法是大成拳锻炼步法的基本功夫。拳术上步法是技 击比赛当中,即实战时决定胜负的关键。现在介绍行走练法初 级形式的四种基本练法。



1. 桩位试步法



桩位试步法是行走练法当中最基本的锻炼方法。一切步法 的提高都由这一基本锻炼开始。初学时站立不稳者,可用一手 扶墙或扶大树、桌子、椅子、床买等处,以便保持身体平衡,站立 稳固,不致东倒西歪,前倾后仰。另外一只手向外伸开,约与脐 平,保持平衡。身体体质较强能够站立稳固者不必扶墙。



预备式



立正姿势,双膝微微弯曲,将全身重心放在一条腿上,称为 负重脚。另外一条腿虚虚悬空,使脚掌、脚跟与地面保持平行, 离开地面约2厘米~ 3厘米,不可过高,称为虚位脚。虚位脚的 脚掌、脚跟及膝关节的内侧面,必须比负重脚的同名部位微微偏 后一点,与负重脚相互依靠接触并拢。两手左 右分开,约同脐平,保持平衡,体弱者一手扶 墙一手伸开。






第一动



虚位脚的脚掌、脚跟离开地面2厘米~ 3 厘米,与地平面保持平行,向前外方徐徐移送 一小步,如图3-35中1,使脚掌首先着地, 脚跟后着地,或脚掌脚跟同时着地。必须特别 注意落脚时,禁止脚跟首先着地脚掌后着



地。而这时全身的重心必须仍旧保持在后腿 图3-35 上,形成站式基本功姿势第六式的丁八桩脚步的位置。两脚的 距离约25厘米~ 35厘米,不可过远。如果向前伸出过远,回收 前脚时头部及上半身不向后方移动就抬不起腿。



第二动



要求在头部及上半身不活动移位的状态下,轻轻地抬起前 伸的虚位脚,并按伸出的原路线收回原处,与负重侧的腿脚相互 并拢。



注,宅



两脚相互并拢时,虚位脚的脚掌内侧、脚跟内侧、膝关节内 侧,必须与负重脚的同名部位轻轻接触,相互并拢。虚位脚不许 着地,全身重心仍保持在负重脚的腿上。如图3-35中2。



第三动



虚位脚的脚掌、脚跟,仍保持离地面2厘米~ 3厘米,与地 面平行,向后方移送一小步,脚掌、脚跟同时轻轻着地。这时全 身的重心必须仍旧在负重脚上,两脚相距25厘米~ 35厘米。如 图3-35中30



第四动



与第二动的要求相同,即头部及上半身保持固定不动的状 态下,轻轻抬起后腿的虚位脚。抬起时注意脚掌与脚跟必须同 时离开地面,禁止先抬脚跟,后抬脚掌。按原路线收回原处与负 重脚相互并拢。如图3-35中4。然后再按第一动要求向前伸脚 试步,循环进行,至疲劳为止。



注 X



(1) 虚位脚向前伸出落脚时,一般的习惯是脚跟首先着地, 脚掌后着地,而抬脚时则是脚掌首先离开地面,脚跟后离地面; 相反,虚位脚向后退步落脚时,则是脚掌首先着地,脚跟后着地, 而抬脚时则是脚跟首先离开地面,脚掌后离地面。这样的落脚



大成拳站稚与求杉



法与抬脚法最省力、最容易做。但是,在大成拳的步法原则上是 不许可这样的。因为它对腿部的运动量甚小,不能起到足趾抓 地,如树生根,脚掌弹簧,踝震身颤的作用。练功者切莫养成这 种习惯,应按要求的原则抬脚落脚。



(2) 虚位脚向前伸出或向后退步时,负重腿必须保持固定 的弯曲状态不动,不要发生波浪式的高低起伏。



(3) 虚位脚向前或向后伸出落地时,全身的重心位置必须 放置在负重脚上,绝对不许同时转移于虚位脚上。



检查重心是否转移的方法是以头及上半身保持在固定不 动的状态下,以能抬起虚位脚者为重心未转移。这时虚位脚虽 然落在地面上,但仍由负重脚一条腿支持全身重量,叫做单重。 如果不移动头部及上半身则不能抬起虚位脚者,则证明重心已 移到两条腿上,叫做双重。双重时对增加腿部力量的作用较小, 是行走练法的原则性错误,不要养成这种习惯。要注意改正。



(4) 身体弱者开始练习试步时,由于负重脚的运动量大,而 耐劳力不够,容易发生左右摇摆不定,腿部振颤不稳现象。这就 不可能按要求标准完成每一动作。因此,可以用一只手扶在墙 上或大树上,以保持稳固。





浏览47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