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轻闭双眼,两臂平置于体侧,牙齿轻咬,做快速而连续的颈部松紧动作。注 意,此时整个头部会振动起来,这种振动十分有益,第一,它可促进大脑的血液 流通,据美国《神经学》及《应用生理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表明,供应 大脑的血液可增加25%~30%以上;第二,它可缓解一系列的脑部病患,从头痛 头晕,直到动脉粥样硬化;第三,它可促进血液循环,减慢老人斑的聚集与生 成,甚至可使已有斑点变小变淡;第四,它可加速脑脊液的流通运行,有助于脑 部疾病的消除。
|1
|1
做颈部锻炼时还将促动两个极重要的内分泌腺体——甲状腺及胸腺,等下文 免疫系时再说。这两个腺体等于是两个司令部(二司),我们称之为“瓶颈地带 二司忙”。同样,做100~200下(图2-9)。
图2-9颈部训练图2-9颈部训练8383
图2-9颈部训练
图2-9颈部训练
83
83
2. 躯干(三圈划分下中上)
平卧两臂置于体侧,将躯体划分为下中上三个圈:
下圈包括臀部;
中圈包括腰部;
上圈包括肩部。
从下圈开始,圈内肌肉做松紧训练,做100-200下,然后中圈,然后上圈。 经过一段时期,三圈肌肉都已运作纯熟,可以稍予简化,即下圈与上圈同动(- 次),然后中圈与上圈同动(一次),变三次为两次,肩动(上圈)虽然多动一 次,但可防止“五十肩”,所以是有好处的(图2-10) o
图2-10下、中、上三圈图2-10下、中、上三圈
图2-10下、中、上三圈
图2-10下、中、上三圈
最初练习时,好像觉得到处肌肉都在动,分不清是哪一圈,过一段时间就会 清楚地区别开来了,每束肌肉也会敏捷而忠实地服从指挥了。
不仅是肌肉而已,几乎人体所有重要的器官都包括在内了,上圈内有心肺及 胸腺;中圈内有肝、胆、脾、胰、胃、大小肠及两肾;下圈包括骨盆区及排泄系 (膀胱、直肠、结肠、生殖器官等)。应有尽有,连一样也没落下。松紧训练不仅 刺激这些器官,也同时促动全身七大系统,发挥整体效应。
顺便说一句,下圈中也包括前列腺在内,我们的训练可以有效地防止前列腺 肥大,你也可睡个安稳的觉,不用起来那么多趟了,还有中圈的胰脏,它会更好 地调节胰岛素的生产,加速葡萄糖和脂酸的代谢,也许会把人从糖尿病危险边缘 中拉出来,也说不定。
3. 揉腹功及脊椎(揉腹鼓气一柱刚)
8484图2-11揉腹功图2-11揉腹功左掌紧压腹上,手心(劳宫穴)对准肚脐,右掌压在左掌之上,两掌贴紧, 顺时针方向划圆按摩腹部。手掌不要擦皮肤而过,要与腹部贴紧一起运动,取自 然呼吸。顺时针是与大肠运动的方向一致的,故不可逆时针方向而动,用力不妨 稍重,圆尽量划大,一圈算一下,作100~200下。听来好像很多,其实几分钟就 揉完了(图2-ll)o
84
84
图2-11揉腹功
图2-11揉腹功
揉完之后,两掌留在原地不动,稍稍压住腹部,开始逆式吸气,小腹内收, 然后慢慢呼气,同时整个腹腔用力向外鼓气,好像要把体内废气由全身三万六千 个毛孔鼓出一样,用力大点无妨,因为这是最有力也最有效地促动淋巴系,体内 的废物及毒质都通过淋巴管的输送而排出了。这样做三次,我们称之为“三鼓 气”。
三鼓气之后,遍体微微出汗,感到十分舒畅。
接着做脊椎功。 ?
我们的脊椎共有33块椎骨,中间有缓冲垫片称作间盘,人体的主要神经均 通过脊椎而发出,人体上身的全部重量全靠这一根骨柱来支持,可谓“独木支大 厦”,或者“一柱擎天”。由于它位居冲要,也容易受到损伤,腰背痛是各种痛症 中最多最普遍和最不好受的,它是造成45岁以下人们正常活动受到限制的主要 病因;它是医院登记看病最多的第二种病,住院最多的第五种病,也是需要开刀 位列第三的病症。在每年脊椎大夫一亿多的患者中,有一半是腰背痛者,足证背
图2-12脊椎功
痛问题的严重。
!"'ZZZ任85!"'ZZZ任85运转中的机械零件需要润滑,我们的脊椎关节也需要润滑,我们的脊椎功可 刺激椎骨关节的软膜更好地分泌润滑液来保护并加强它们,进一步使整条脊椎及 其周围的肌肉都变得更加强劲起来。别忘了颈功头部振动和三圈功,它们对这 “如钢的一柱”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ZZZ
任
85
!"'ZZZ
任
85
参阅图2-12o平卧,两臂置于体侧,现在用同样方法命令整条脊椎做松紧 动作。最初你会觉得整个躯体内的肌肉都在动,分不清哪是哪,这不要紧,不要 性急,功夫到了自然会分得清的。每次做100-200下。上面所述我们称之为“揉 腹鼓气一柱刚”。
揉腹功、颈功、脊椎功再加三圈功,将把腰痛、背痛、肩痛、脖子痛等等一 切痛症完全消灭,不在话下。
卧式功顺口溜四句(希望您能倒背如流):
地动山摇丑八怪
瓶颈地带二司忙
三圈划分下中上
揉腹鼓气一柱刚
关于揉腹功,我们再多说几句,中国古代禅宗祖师达摩有《易筋经》之传, 历代奉为健身之良法。易筋经之主要功法一曰呼吸,已包括在我们的逆式呼吸 中;二曰揉,也就是我们的揉腹功也!揉腹时力量直达任脉之元神阙与督脉之命 门,两肾位于其间,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元阴元阳寓于其中,水火 相济,阴阳互补,故能神清气爽,精神焕发。小腹脐中之处名为中宫,中国历代 称此种功夫为“守中”。“道法心传”中有诗云:
眼耳鼻口身, 攒簇在中宫, 此窍实居中, 万神从此出,眼耳鼻口身, 攒簇在中宫, 此窍实居中, 万神从此出,精神魂魄意, 化作先天气, 居中复一中, 直上与天通。精神魂魄意, 化作先天气, 居中复一中, 直上与天通。
眼耳鼻口身, 攒簇在中宫, 此窍实居中, 万神从此出,
眼耳鼻口身, 攒簇在中宫, 此窍实居中, 万神从此出,
精神魂魄意, 化作先天气, 居中复一中, 直上与天通。
精神魂魄意, 化作先天气, 居中复一中, 直上与天通。
可知“守中”(揉腹)实修炼之妙法也,又因采取卧姿,松弛舒服,人人可
练,一练即成,小练小成,大练大成,久练久成,永不退失。
我们在前文“神经肌肉锻炼的好处” 一节中谈到了 “运气疗伤法”,学完卧 式功之后,各条肌肉都已运转灵活,伸缩自如,就可以祭起这个法宝了。遇到扭 伤、碰伤、跌伤或哪里疼痛时,首先对痛点及其周缘地区作肌肉锻炼,这样可以 活动经络,促进循环,放松神经,消滞去淤。其次,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 出,意念引导气流涌向伤痛之处,想像全身的能量都顺势涌向痛区,集中于痛 区。气呼完了再停留一两秒,然后吸气重复进行,此即我们所谓的“身心之交 流”也!它有意想不到的妙处,在本书最后一节中还有详细的阐述。
浏览3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