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脚源出少林,创于宋,成于明,盛于清,是典型的北方拳种。
关于戳脚的渊源可追溯到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其中有武松使用“玉环步、 鸳鸯脚”醉打蒋门神之说。玉环步、鸳鸯脚正是戳脚拳的招数,所以民间一些戳脚拳 师把武松视为戳脚门的前辈。
历史上,践脚拳主要在山东济宁地区流传,清嘉庆年间由山东济宁人冯克善传入 饶阳县。
冯克善(生卒年月不详)一生充满神秘色彩,从《中国通史简编》《李文成起 义》等书中可以约略看到他的影子。相传,冯克善少年时臂力过人,喜舞枪弄棒。嘉 庆丁已年间(1797年),拜山东济宁人王祥为师,并得其真传,能徒手搏击数十人。 1813年9月,天理教农民起义在河南滑县爆发,冯克善是三名领导者之一。据《中 国通史简编》记载:“起义中,冯克善因勇猛善战,被推举为地皇,称武圣人。”冯 克善在组织援军过程中于献县被捕,后成功越狱,被饶阳段君道村的段绪和(老绪) 收留,从此开始了在饶阳一带长达二十余年的授拳生涯。
起初,他以少林寺云游僧人的身份,自称段老绪之师,号法静,在饶阳县南部桑 园授拳。后听说北官庄有一个较大的拳场,便去了那里。当时一个叫周老亭的花拳拳 师正在教弟子练拳,他隔着墙头观望,说:“你们练的这个能打着人吗?”众人约他 进来切磋比试,结果都不是他的对手。后来众人持枪械齐上也被他打败。周老亭遂率 众徒拜冯克善为师。冯克善在北官庄住了八年,培养了一大批武功卓绝的弟子,并把 绝学脚踢柏木桩、百日神功、金钟罩、铁布衫等留在了北官庄一带,为日后饶阳戳脚 ,流派及硬气功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20年左右,经段老绪介绍,冯克善到蠡县刘洛尚家,教其子刘观澜习武:后 来又到肃宁、保定、廊坊、唐山传授另一种风格的地躺戳脚拳' 此后,冯克善还在饶 阳前铺、大官厅、深县杏叶、冯庄、固安蒋家营及献县冉三角等地活动。为躲避捕捉. 他几易其名,在北官庄化名赵灿章,号老灿;到蠡县改称冯凯克.字克敏。为了不暴 露身份,他在各地传授的拳术均不相同。在饶阳桑园及深县杏叶、冯庄一带,他传授 的是十二路华拳;至饶阳北官庄,则系统地传授戳脚拳中的套路,如八趟金刚锤、绝 命戳脚十三脚、奇枪八卦刀等:在饶阳被脚界至今流传着一个“南拳换北手”的故事」 据传桑园及深县众徒给冯克善提意见说,“老师为什么只教我们软拳(少林拳),而 在北边(北官庄)却教他们硬拳(戳脚)? ”冯说:“硬拳不全,软拳全,还是软拳
戳脚汇宗饶阳戳脚“金刚锤戳脚汇宗饶阳戳脚“金刚锤打硬拳,你们是师兄弟,可以南拳换北手,互相交换嘛。”从此,两地众徒经常切磋 武艺,交流学习。
戳脚汇宗饶阳戳脚“金刚锤
戳脚汇宗饶阳戳脚“金刚锤
20世纪80年代,不断地有人来饶阳北官庄、沃地、北善、横头、北张保等村访 拳问祖,,饶阳戳脚界流传着一段戳脚十三脚密诀:十三脚恩师传,漂流江湖四十年, 玉容师音难寻觅,祖祖辈辈念老灿(注解:原“玉容师音难寻觅”,为“玉米师音难 寻觅”,为我祖上用两袋玉米送于恩师,恩师密传给了戳脚十三脚及十三脚点打穴。 在1982年“三献”(给国家献技、献艺、献资料)活动中,时任河北省武协主席南 仆同志与我祖父、父亲协商“玉米”改为“玉容”,经我祖父同意后进行了更改。) 老灿指的就是冯克善,是衡水武术界公认的饶阳戳脚拳创始人。
饶阳戳脚第二代拳师宋老谦(高祖父)、刘老旺、李老题等人大多在家乡饶阳县 北官庄授拳,从而使戳脚拳由北官庄辐射到邻村的沃地、北善、横头、北张保等村, 这一脉流传的戳脚拳有九枝子、金刚锤、十八拦腿等。饶阳戳脚拳一脉名家辈出,比 较典型的有“四大名捕”——饶阳戳脚第三代拳师有神弹弓曹志忠、铁腿计老宏和靠 硬气功闻名的宋丰年(曾祖父)、赵老志、王老元。饶阳戳脚第四代拳师有宋志廉(字: 立山。祖父)、赵万进、王五更、计同余、起樊福、耿玉泰、李福山、杨奎山及这八 兄弟中的——宋立山、李福山、杨奎山三兄弟,被人称之为“饶阳三座大山”。戳脚 第五代传人有世界武术大师、人送绰号“金身铁头罗汉”的宋中和(父亲),箕事迹 列入世界名人录、中华武术拳械录;在中国武术协会、河北武术协会武术挖掘、整理 三献(献技、献艺、献资料)活动中授予“三献”光荣称号。宋中和之子、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饶阳戳脚第六代传承人宋君杰在衡水创办了燕杰武术学校, 使饶阳戳脚在更广的范围内得以传播。
戳脚拳传入饶阳后,经几代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原来的八趟金刚架、八趟金 刚锤、六合跟等套路为基础,逐渐形成一个内容丰富、名家辈出的饶阳戳脚门武术体系, 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风格独特的全国性拳种。
但从总体上看,饶阳被脚拳流派比北京、沈阳等地的流派发展稍慢,衡水市对戳 脚拳文化的整理、挖掘及资料的保护工作才刚刚起步,
第二节戳脚拳种的基本内容
戳脚,是典型的北方拳种,是在八趟金刚架、八趟金钢锤以及“玉环步”等技法 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起来的拳种“因以腿见长,被后人誉为“北腿之杰”
戳脚分文、武两种趟子,武趟子是戳脚的本源,文趟子是其发展变化。武趟子舒 展大方,矫捷刚健,放长击远,刚柔兼施,以刚为主。传统的武趟子套路也叫“九转 连环鸳鸯脚”,简称九枝子腿。各路可互接互换练习,故称“九转”,每路的腿法都 是一步一脚,连连发出,环环相套,故称“连环”;其腿、脚连环出击,左右互换, 成双配偶,故称“鸳鸯脚”。文趟子发劲柔中寓刚,棉里藏针,架小紧凑,灵活善变, 逼近靠影,柔里带刚。传统的文趟子套路叫‘‘八根”——自转脚、玉环步、开石雷、 似箭手、蹶子腿、走外、五花炮、十字锤等。文趟子动作明快,节奏鲜明,其练法 是心到神到,手到脚到;其战术讲究一步一脚,出人不意,诱敌深入,后发制人,下
肢发脚,半步赢人,似踢非踢,声东击西。 堇
微脚以腿见长,但又十分强调手脚并用。戳脚动作灵活快变,放长击远,拳脚并重, 熹 内容丰富,攻防紧凑合理,结构严谨精悍。在行拳走势中,强调甩发冲肩,拧腰切胯, 总 要求手出力由脊发,脚发力从臀输,强调力度和硬功。 言
在劲法上,讲究“绵、软、硬、脆、滑”五劲。绵劲者,彼进我退,彼退我进, 顺人之力专用伸缩,不事遮拦,巧如无此心。软劲者,练拳之时,不逞强,不架硬, 两膀软如绵。若不着人则舒散自由,一着人则力从内发,有推墙倒壁之势。硬劲者, 硬攻直进也。硬磕硬撞硬托硬架,而要之所来,能活腕能松臂膀,力从内发,故不失 于拙笨。脆劲者,聚也,将劲贯于手腕,而膀与身毫不带力,灵活快便,故着人最捷。 滑劲者,溜滑也。随机应变,妙如转环,能使敌人望空扑影,无从摸索。每进招必先 侧身闪进,拧腰胯先走肩,后走肘再出手,使拧腰、转胯、甩头、冲肩这一系列动作 汇成一股强大的离心力,劲力由腰发,传肩肘,达拳面,使拳头如流星飞锤,脱手而出 老拳师们把这种劲,形象地比喻成“拧麻花劲”或“拨浪鼓劲”。
在技击上,讲究“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要求手使曲直圆,足使抽换排移; 在战略上,讲究“彼不动吾不动,彼微动吾先动”,并用“候彼力量而击之”的技击 方法。在套路中,多为丁步、横裆步、戳脚步。每发力冲拳后,以脚掌着地,脚跟抬起, 以便于放长击远。
看家拳有秘传戳脚十三脚、九枝子、金刚锤、十八拦腿、十三点打穴、十三绝技、 八趟醉拳等。奇特器械有奇枪、二龙枪、五虎断门枪、点钢枪、六合枪、春秋大刀、 三才剑、单刀拐子、地躺刀、双头蛇、双手带等。对打有奇枪八卦刀、大刀擒枪、空 手夺白刃、剑刺双头蛇、单刀拐子破长枪等0
戳脚这一古老的北派优秀拳种,随着历代老拳师们不断地充实丰富,已形成各种 不同风格的戳脚流派,已经从原来单纯讲究技击转向以套路为主的体育运动。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鼓脚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第三节戳脚拳种的主要特征
饶阳戳脚是北派优秀拳种之一,因其以腿法见长、风格突出而称著于武坛,被公 认为北腿之杰。
饶阳戳脚以腿见长,同时又十分强调手脚并用。拳谚说:“手是两扇门,全靠腿 ‘打人””手打三分,脚踢七分”;又说“上肢不到,腿脚何益” “手到腿不到,净是 瞎胡闹”。在身法上要求中正,灵活,主宰于腰,宾辅肩胯。出手由脊发,出脚从臀输, 二者均借以腰隙肩胯,即所谓“艺备身法方显高,技至无形始见奇” u
拳谚云:“一见屁股掉,便知戳脚到。”指的是饶阳戳脚拳向后踢腿的方法很多, 如九翻鸳鸯腿(又叫后丁场)、后外摆腿、后蹬腿、后撩腿、后偷腿、蝎子势、蹶子 腿等。这些腿法要求将重心落在支撑的脚上、击发腿以前脚掌向下反戳着地、脚后跟 上跷、两腿似成一 “丁”字形,故此,饶阳践脚拳的定势被叫作“戳丁”。
饶阳髅脚在拳脚配合上讲究变化,例如饶阳戳脚翻子有上翻下、左翻右、前翻后、 阴翻阳、肘翻手、手翻足、虚翻实、刚翻柔等“一盘翻三手、三盘翻九手”的说法。
戳脚汇宗饶阳戳脚"金刚锤戳脚汇宗饶阳戳脚"金刚锤该套路短小精悍,动作紧凑,手法简明,架式低小,易攻易守,气势勇猛,是体现饶 阳戳脚拳脚配合特征的极好例子。
戳脚汇宗饶阳戳脚"金刚锤
戳脚汇宗饶阳戳脚"金刚锤
第四节 戳脚拳种的重要价值
饶阳戳脚是河北省的主要武术拳种,拥有众多的习练者,世代传承,经久不衰。 在比赛、演出、健身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在中 国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是河北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丞需发掘、抢救和保护。其价 值主要有:
浏览2,1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