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拳种,太极拳具有系统理论、完整内容和独特风格。太极拳运动主要有三 个组成部分:太极内功,太极拳架和太极推手。另外还有器械。太极内功是太极拳运动的 基础,太极拳架是太极拳运动的基本形式,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运动的最终体现。三者之 间各有修炼内容和作用,又相互联系和统一,构成了完整的太极拳运动。
<1)太极内功
内功是内家拳术的基础和根本。拳谚云:“拳无功,一场空、“力不敌法,法不敌 功”;“太极拳中路,功夫最为先”;“一功、二胆、三技巧工都是说明内功的重要性。没有 内功(或外功)的拳术,只能称之为拳操,不能称之为拳术。不练好内功,内家拳术的威力 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拳术加内功,才是真正的太极功夫或武功。
练内功就是练气功。包括练意、练气、练精、练神、练内劲。即着重身体内部气血精 神意志、脏腑器官以及阴阳平衡的修炼,目的是练好先天混元气和刚柔虚灵的太极内 劲。太极拳是太极哲理与武术、气功相结合的产物。从它创编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它的 内功拳性质和以内为主、内外俱练的方法,就明确了它的首要任务就是练好先天混元 气。
各派太极拳都有自己修炼内功的方法和经验。只是由于内功作用太重要,各派创编 人和嫡系传人一般不轻易外传而只传子女和入室弟子,对外只授拳架套路。传授时限于 口授亲传,练功时规定闭门修炼。因此知之者不多,得之者更少。这也是练太极拳者虽有 万千,而成功者甚少的原因之一。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有专门的内功修炼方法即太极混元内功,内容主要有:无极桩、 混元桩、采气桩、技击桩、降气功、丹田功、吐纳功、开合功、提降功、周天功、磨盘功、 12
缠丝功、抓闭功、八法功、升阳法、固精法、练精法、敛神法、聚气法、贯气法等。太极混 元内功既是练好太极拳的入门基础功法,也是使太极通向大成高深境界的必经之路。
(2)太极拳架
拳架套路是拳术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各种流派太极拳风格特点的主要体现。陈式太 极拳是最早的太极拳,出于修炼进程和作用的不同需要,原有五套拳或称五路。经过近 代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现在流传的一路和二路(炮棒)两套拳。由陈式太极拳演化、衍生 和创新的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四种流派太极拳也基本只有一套拳,或以一套拳为主。 五种太极拳的形成和流传,以及派中有派,流上分流,是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必然规律。五 种太极拳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处,体现了各自的经验和对太极拳理的发挥,形成了各 自的风格特点。如:同样是意气运动,陈式太极拳是以意缠丝运气,杨、武、吴、孙四式 太极拳则是以意抽丝运气;同样是意气合一地推动肢体筋骨运动,陈式太极拳表现出来 的是螺旋运动,杨、武、吴、孙四式太极拳则表现为弧形运动;同样是以丹田为中心,陈 式太极拳是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相结合,其他四式太极拳基本只以气沉丹田为主;同样 是由内动到外动,表现出来的架式却各不相同,陈杨两式的宽大,武式的紧凑,吴式的 小巧,孙式的步活;同样以静运慢练为主,展现的节奏也各有不同,陈式保留了动静相 兼、快慢相向、蓄发相变、松紧相因和窜蹦跳跃、腾挪闪战、震脚发劲的特点,而其它四 式则匀速缓慢、不纵不跳、不震脚、不发劲(单操除外)。习练者可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 和身体状况,选择某式拳架练习。尽管各式太极拳架的形式风格特点不同,但拳架练习 内容和要求则是相同的,都是以太极十三式为核心内容,练身法、练拳法、练步法、练内 气、练内劲、练内外合一、练上下相随、练周身一家、练混元一体。
拳术套路是拳术的单式、单势的组合形式。套路练习是拳架练习的一部分,而不是 拳架练习的惟一形式和全部。因此,拳架练习包括套路练习、单式练习、单操练习、组合 练习、活桩练习、定桩练习、对称练习等。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求符合拳家内功性质 特点,不拘泥于形式,不偏重于外形,应注重神气贯通,圆满无亏,以内为主,内外合
O
这方面,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即以内为主、以静为主、以养为 主的三项原则,和拳功合一的真传练法。将练功的方法融于练拳之中,致练拳即练功,练 功即练拳。从措施方法上,确保了太极之气与太极之形的完整统一,确保了太极拳的内 功拳性质,提高了太极拳的修炼质量。
(3)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运动特有的对练形式。如果说,练拳练功是单人描绘太极阴阳图、 熟悉和掌握太极十三势的练己运动,那么推手对练则是双人描绘太极阴阳图、运用和发 挥太极十三势的知己知彼、体用合一运动。太极推手既是通向太极散手的中间环节,也 是检验和评判太极拳架练习正确与否和技艺水平高低的惟一标准。太极推手作为体用兼 备的实践形式,既可避免技击对抗易产生的伤害,又可杜绝花架子、空架子的流弊。
太极推手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并与各流派太极拳的风格特点相一致,同样是围绕太 极十三势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的,同样要遵循太极阴阳哲理,同样要符合拳家内功的性质 特征。推手运动的原则、要求和要领,既与练功练拳的原则、要求和要领相一致,又与运
动生物力学的有关原理相吻合,并有所发挥、发展,丰富了运动生物力学。
太极推手是拳术单式、单势的运用。因此,推手练习包括单推手、四正推手、四隅推 手和散推手四个部分。结合五行步法,又有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的练习。定步推手又有合 步与顺步之分。活步推手也有进退步与转步之分。单推手包括平圈、立圈、竖圈和螺旋圈 练习。四正推手是练习掘、捋、挤、按四正劲的方法,包括组合练习和单项练习。四隅推 手是练习采、捌、肘、靠四隅劲的方法,也包括组合练习和单项练习。散推手就是通过周 身各个部位综合运用太极十三势的缠绕诸靠的乱环练习。各派太极推手虽各有特点,练 习的内容和方法不外乎以上几个方面。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认为,拳功合一是练体之法,推手对练是练用之法,两者统一 是体用合一的练法,即将练体之法与练用之法合而为一,使练体就是练用,练用就是练 体。推手对练既是运用拳功的方法,也是知己知彼的方法。换句话说,推手对练的本身也 是在练拳、练功、练气、练劲。
总起来说,太极拳练习分内功练习、拳架练习和推手练习,三者结合练习才是拳功 合一、体用兼备的完整练法。修炼内功是以意练气之法,目的在于练好太极内气,增强太 极内劲,提高太极内功。修炼拳架是以意行气之法,目的在于意气神形的整体统一锻炼, 培养周身一家、混元一体的功夫和闪战腾挪技艺。推手对练是以意运气之法,目的在于 由“招熟而懂劲、阶及神明”,发挥太极十三势的奥妙技艺。拳以功为本,功以拳为用,用 以拳功为体,相辅相成,缺一不成。如果只练拳架不练内功,没有先天混元气这一物质基 础,太极拳的意气运动就成了一句空话,太极拳的刚柔内劲就无法形成。拳家内功性质 改变了,太极拳就成了太极操。如果只练拳架不练推手,就不能体验太极阴阳易变之理, 无法理解太极十三势的内涵真义,无法验证自己拳架正确与否,失去了武术本义,太极 拳还是成了太极操。因此,单练拳架套路,或仅会练几套拳,是不可能真正练好太极拳 的。
浏览3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