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


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陈氏太极拳





忆陈氏太极拳宗师牛瑞川先生



我生于20世纪20年代,那时的中国处于十分动荡 的时期。30年代初在四川,正进行着军阀的混战,弄得民 不聊生。军阀打巷战,百姓惊惶逃难,朝不保夕的悲惨境 遇,给幼小的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小学起,我就爱 看武侠小说,那时流行的《江湖奇侠传》、《峨眉剑侠传》、 《芙蓉剑》、《凤凰剑》、《鹦鹉剑》等武侠小说,使在油灯下 看得入迷,深不休。那时的电影还多是无声片,一些武侠 片,如《火烧红莲寺》、《女镖师》、《荒江女侠》、《关东大 侠》等上演时,轰动全城,当时看电影,不兴对号入座,影 院大门一开,人们就蜂拥而入,我身材矮小,被挤得几乎 闭气,仍然无怨无悔,兴致不减,那些小说和影片,激励 了我要寻师习武,练一身绝技,云游天下,除暴安良,专 打抱不平的心愿。在学生时期,虽然也曾跟随亲戚朋友 学过一点拳脚,但都只限于“ABC”的范围,到了 20世纪 40年代,四川还很少有人打太极拳,一般人对这种武术 形式,很不了解,对之怀有神秘感。国灿兄比我年长,他 的武术颇有功底,他久闻太极拳法高妙,一直在留心寻 访高明,他打听到成都湖广馆街(现总附路附近),某大
院门前贴有招生广告。我们怀着迫切的心情登门拜访, 刚一进支渠,见有两位五十余岁老人正演练推手(当时 还不懂得),两人下着矮庄,两手相接,两臂作旋转缠绕 运动,那美妙的对抗动作,我们初次领教,不禁为之倾 倒。



?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我们初学太极拳的地点是成都湖广馆街,那里是宋 老师的拳友李夺原医师(他长于形意拳、是北京名武师 尚云翔的门徒)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朱老师见我们学 习认真,流露了要正式收为门徒,重点培养之意,我们喜 出望外,于是择定吉日,按当时传统举行了拜师式。就在 朱老师的住处,排列香案,按朱老师的指示,供奉了张三 丰的画。我们对着神像和上座的老师,恭恭敬敬地行了 跪拜大礼。当日还在商业场附近的“四五六”大酒楼设宴 酬宾到者二十余人,都是老师的朋友和武林同道,记得 其中有老师的师史李善忱先生(年约60岁,时任乐山嘉 阳煤矿总经理)。行过拜师后,我们学拳的劲头更大,信 心也充足了。而今届耄耋之年犹能保持健旺之精神体 魄,实为老师之恩练也。



?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我们不间断地跟随朱老师学习太极拳术。剑术和功 法,我们过去学的是外家拳,练就一身拙劲,因此初学太 极拳时动作十分笨拙,慢慢地被引上路,掌握了“虚领顶 劲,含胸拔背,附肘沉肩,气沉丹”等基本要领。朱老师反 复教导我们,学太极拳要注意防止和克服急躁情绪,功 夫是长期苫练才能有成。他说:学太极拳要用水磨功夫, 不争一日之短长。耐心练习下去,“三年可得小成,五年 可得大成。要由有形练到无形,才能达于化境”。他还说:



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术,到老都身灵活,举止轻捷,反应 灵敏,练太极拳,要身心双修,要练得来精力充沛,心平 气和。第一目的强身,第二目标才是防身。若是一心想逞 能斗狠,操作他人,就算没有武德,这种人是不可能学得 很好,而且终会招致恶果而后悔及的。朱老师还告诫我 们说,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虚心使人进步,故步自封,难 成大器。



我们怀着一种渴望,总想有机会能看到朱老师一显 不凡的身手,这是一般学武者常有的心理。朱老师深藏 若虚,是不轻易显山露水的,但我们仍然有机会见识到 了。有一天下午,门徒来得较多,在大家的请求下,朱老 师演示了太极剑法,真个是矫若游龙,出神入化,一个海 捞月式,左腿下蹲,右手执剑,手腕发劲,剑尖上挑,剑身 在腕力支配下,发出铿锵的震颤声(这一手尽显功力)。 演到怪蟒翻身一招时,剑随身急转,嗖嗖发声,把大家看 得目瞪口呆。又有一次,我在与老师推手时,不揣冒昧地 抓住他手臂,意欲发力前推,他轻轻地翻腕解脱J顿势一 掌,拍在我前胸,我像被电击一般,片刻间几乎闭气,老 师哈哈一笑,我却半晌喘不过气来。陈国灿有一次在推 手中,也曾被老师毫不费力地几乎逼到地上。教训实在 深刻啊!朱老师个子不高,只有1.6米多点,身材瘦削,左 眼微有斜视,若以貌取人,谁能知道这是一位身怀绝技 的武术大师呢!



朱老师出生在太极拳之乡河南温县,早年习武,随 陈发科先生学太极拳术,尽得真传,可谓登堂入室,他半 生漂泊江湖,为太极拳的传播、发展,默默奉献。他生活



清苦淡泊自甘,在成都寓居的年月里,曾受聘为成都中 央军校武术教官,后因厌恶官场恶劣风气,愤而离职,寄 住河南同乡在成都所开的客店(当时的中署袜街豫泰恒 旅馆),生活极不安定,但仍潜心传授陈氏太极拳Q他历 数十年辛劳把中华武术瑰宝传播到大半个中国(旧时陈 家沟的太极拳不出本土,也不传外来人)朱老师在20世 纪40年代后期把陈氏太极拳术传入四川,经过他辛勤 f 播种,浇灌,终于开花结果,朱老师在蓉城有弟子数十人 (多属事业有成之士)。以后国灿师史薪火承传,桃李遍 蓉城,其再传、又再传的陈氏太极拳学习爱好者已不可 胜数,远道慕名而至的海内外人士从而学拳的亦不乏 人。抚今思昔,谁能不对朱瑞川恩师产生崇高的敬意与 ” 永恒的怀念呢! 1950年春,朱老师因得老伴病危消息,匆



匆赶回西安,以后邮来一封短信,因交通信息不便,从此 "举 就失去与他老人家的联系,曾与朱老师在蓉城名胜游览



的照片经“文革”之灾亦荡然无存,实在是终生的大憾 事。今天谨以此文补过并作纪念,老师地下有知当能宥 我!



周上明



2004年4月时年78岁








浏览36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