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起至止,须慢慢运行,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 即能灵到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 术为奇异,是人之恒情也,殊不知是先难之功之效也。”
“每着之中,五官百骸顺其自然之势,而阴阳五行之气运 乎其中,所谓: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是所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即太极拳之本然。”
“练太极拳之步骤有三层功夫,第一步,学时宜慢,慢不
宜痴呆;第二步,习而后快,快不可错乱;第三步,快后复 缓,是为柔,柔久刚自在其中,是为刚柔相济。”(此段为陈复 元语录)
(十一)球界跳跃忽上忽下
“青龙出水是直进平纵法,左足随右足向前飞纵,裆中会 阴、长强劲随顶劲上提,前纵如灵猫扑鼠,纯是精神,又虚又 灵。“
“引蒙:指裆捶下接青龙出水,二势夹缝中先将右肩松下, 右半个身随之俱下,下足再泛起来往前纵,未纵时右手捶如绳 鞭穗欲往前击,先向后收,然后从后翻上向前绕一大圈击去, 身亦随之前纵。其纵之诀,前面手向前领,后面右足则隐白、 大敦、厉兑、窍阴、侠溪皆用劲。劲由足底过涌泉至足踵翻上 去,逆行而上,逾委中、殷门、承扶、环跳,斜入扶边,上行 过魂门、魄户,至附分,再斜上行,由曲垣逾小海,斜入支 沟、阳池,沿路翻转。将手展开,束住五指,右手领身纵向前 去,左脚用力往下一蹬,随右手皆至于前,左手也随身至前, 脚落地后左手落于右乳前停住。”
内劲:右半身皆用右转劲(右转即顺转,从里往外转), 右手用缠丝劲由腋上行,从里向外斜缠于指肚,右足亦用缠丝 劲,顺缠至大腿根,上行与扶边相会,一起上行附分,分行至 腋,斜缠至指肚;左手左足须用倒缠劲,而后才能随着右手右 足转圈前纵之,本全由于心,心劲一提,上边顶劲领住,中间 丹田劲发,上行偏于右半身,下行两足,右足用跃法,右足掌 用力后蹬;未纵以前,全是蓄劲,聚精会神,团结其气;方纵 之时纯是向前扑劲,一往直前;右手带转带进,如鹤子扑鹤 鹑,苍鹰捉狡兔一样,其志专,其神凝,其进速,其气稳。玉 女穿梭平纵身法,此亦平纵法,愈远愈好,要皆本自己的力量 为之,必得优游气象,勿露努张之气方好。”
“其内劲发源最远,由仆参逆行而上,俞背后至附分,以 至右指。”
“玉女穿梭是顺转平纵法……其进如风……手法,步法, 转法,愈快愈好……上虽凭手,下尤凭足,足快尤显手快之能 ……至起势至势终,右手足虽是顺缠法,而周身皆是倒转劲, 连三赶进,皆是进步。至于内劲,至顶劲至足五趾,法皆与前 同,始终以右手右足为主,而以左手左足佐之。右手顺转,左 手必是倒转,缠丝劲即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右手以转大圈
—393―
为式,功久自然小方好。”
“此势是大转身法,上承野马分鬃下来,右手趁其在下之 势,不容少停,即以右手用缠丝劲从下握上,沿路斜行飞风向 东去,指如钢椎,亦全赖右脚在后随住右手,亦用顺缠丝劲就 住上势,大铺前身,尽力向东连进三大步,方够一大圈,约八 九尺许(约3米)。尤在顶劲提好,裆劲下得满足,身随右手 如鹫鸟疾飞而进,莫能遏抑,步落粘地即起。”
“玉女穿梭已成之式,似与揽擦衣大同小异,然其实大不 相同,彼则身不转动,专心运其右手右足,其气恬,其神静; 兹则连转身带运手足以防身御敌,且以快为事,故其气猛,其 神忙,非平素实有功夫,临事以气贯其上下全体者,不能获万 全。何也?盖以出入广众之中,以寡敌众,旁若无人,惟天生 神勇,其胆正,其气刚,其练习纯熟,故披靡一切裕如也。”
“转引转击出重围,宛同织女弄织机,此身直进谁比速, 一片神行自古稀。”
浏览3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