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一词,源自先秦时《周易?系辞》中的“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经宋代周敦 颐《太极图说》和道家太极图说发展起来太极学说。关于太 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 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峰、明朝(公 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庭 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陈王庭创拳说一度成为权威 说法,主要源于武术考证家唐豪所言。唐豪实际考察了陈 家沟,主要根据陈王庭的遗诗:“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 氛,几次癫险。蒙恩赐,往徒然,到至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 庭一卷随身伴,闲来造拳,忙来耕田。趁余闲,教下弟子儿 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此外,还有人认为是老子所传,也有 人称蒋发所传,等等。
关于太极拳起源问题的确有待深入研究,目前还很难 断定究竟是何人何时创造的太极拳,但是可以肯定,太极拳 绝非一蹴而就,必然有一个萌生、发展、壮大、成型的过程, 是经过数代人努力形成的,这也正说明了太极拳的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
现在多数拳家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式太极拳之 总 说为本。陈式太极拳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别是戚 二 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工 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 等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综合而成。陈式太极拳有着 显著的运动特点,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 动,强调在意识的主导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 脊带动上下肢旋膀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丝中,促成内外相 合,节节贯串。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 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有飘然腾云之 意境Q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
浏览37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