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流传下来最为 宝贵的歌诀是《三十六歌诀》和《四十八法 诀》,都是由旗人金增启总结编写的。
金增启,字省三,清代文举。曾拜八卦 掌先师董海川的弟子尹福为师,好与八卦掌 传承人交往。他博闻强记.研究拳技.将八 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及其传承人在研习传授八 卦掌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技术规格和教授术 语,系统归纳成歌诀。
八卦掌1H物成义化迪产▲ 1Q85年《武术健身》 杂志《三十六歌诀》讲的是练法,《四十八 法诀》讲的是用法。八卦掌这些歌诀原来是 秘不传承人的,师父传弟子也只是口传身授,并不见于文字。少数存 录歌诀的习练者.也深藏不露。
八
卦
掌
1H
物
成
义
化
迪
产
▲ 1Q85年《武术健身》 杂志
20世纪80年代初,李子鸣先生考虑到中国传统武术有很多已经失 传,为了使八卦掌这一宝贵的武术文化遗产流传下去,让广大武术爱
▲李子鸣先生在杂志▲李子鸣先生在杂志 上发表的{三十六歌上发表的《四十八法 诀》及注释 诀》及注释好者和八卦掌习练者更好地 习练掌握八卦掌的功法,他 明确表示应该把这些过去秘 不传承人的口诀公之于世。 李子鸣先生率先把《三十六 歌诀》《四十八法诀》及自 己的注释发表在《武术健 身》1财5年第1期杂志上。 本书收录的便是李子鸣先生 发表的原文3
▲李子鸣先生在杂志▲李子鸣先生在杂志 上发表的{三十六歌上发表的《四十八法 诀》及注释 诀》及注释
空胸:也叫含胸。保持空胸的姿势,气才能沉于丹田,否则导致 胸满气急,感到乏力,气就不能纳入丹田了。
拔顶:也叫顶劲或悬顶。就是使头颈挺直,由于头部端正,躯 干自然也就中正挺直了,只有保持这种头正颈直的姿势,动转才能 灵活。
搿膝:即合膝,使双膝相距很近但不要相碰。
扭步抓地牢:八卦掌对于腿法和步法要求特别严格,转圈时要稳 而快速,屈膝下蹲,双膝相靠,使双腿成剪子状,称为“剪子股”。 双脚迈开要平稳,扣步、摆步要分清,转动时不要以脚掌或脚跟为主 擦地转动,必须整个脚离地后再扣步或摆步。走转时双脚要平起平 落,不能向前亮掌(指前脚掌)或揭底(底,指脚后跟),脚面绷平 着地后,五趾立即抓地'这种走法像煙泥一样。
沉肩坠肘:即松肩垂肘?这种姿态能使劲力通过肘部到达手指。
虎口:大拇指和食指之间为虎口。
八卦掌拳谱及释义一节八卦掌歌诀一注释三十六歌诀空胸拔顶下塌腰,扭步搿膝抓地牢。 沉肩坠肘伸前掌,二目须冲虎口瞧。第'H?:此诀是锻炼八卦掌的纲要,是对走圈的基本要求。开始锻炼时要 保持正确的姿态和充沛的精神;头部要虚领頂劲;上身要空胸紧背, 塌腰松胯,沉肩坠肘;掌向前伸,双目注视虎口,精神要集中,两腿 弯曲,降低身体的重心,才能使下盘稳固。然后,再开始练功。
八卦掌拳谱及释义
一节八卦掌
歌诀一
注释
三十六歌诀
空胸拔顶下塌腰,扭步搿膝抓地牢。 沉肩坠肘伸前掌,二目须冲虎口瞧。
第'H?:
歌诀二
后肘先叠肘掩心,手再翻塌向前跟。
跟到前肘合抱力,前后两手一团神。
注释
叠肘:即曲肘,肘弯窝紧对胸口 翻塌:将手心向上的双手往圈 中心内旋,下压成立掌。
此诀是对臂和双手提的要求。锻炼时先伸直双臂,双手分为一 前一后,手心向上。后手先叠肘,能起保护胸肋的作用,称“时掩 心”,然后放在前手的肘关节之下稍离一寸。手指上顶,手腕下塌, 两臂在沉肩垂肘时如同抱着一件东西。又因双手一前一后,在走圈时 就随着步法的变化而变化,即前后手可以变换位置,穿掩自由a穿就 是掩,掩即是穿,前手即后手,后手即前手。此手法即是阴阳变易之 理,所以称两手一团神。也就是两手表里如一,起着一股劲的作用。
歌诀三
步弯脚直向前伸,形如推磨一般真。
屈膝随胯腰扭足,眼到三面不摇身。
注释
这是对腰胯以下提出的要求。在锻炼走圈时,必须里脚直迈,外 脚向里微扣,这样向前走去,自然便成圆圈了^由于始终向着圆心兜 囷子,好像推磨人围着石磨转一样。有人以树为中心绕着树练习走转 也是这个道理。由于合膝坐胯,从而使重心降低,下盘稳固。加上腰 的左右拧转,上身轻盈自如,两眼就能够顾盼多方,而不会使身体摇 晃了。
歌决四
一势单边不为奇,左右循环乃为宜。
左换右兮右换左,抽身倒步自合机。
注释
练习八卦掌必须左右两边的势子都会练,在走转时要左旋右转、 右旋左转。在交手时,如果你只会左边的招数,而对方偏用右边势 子,那么你就要手足失措遭到失败a所以要求两面都练精熟,在熟练 的基础上,不论是抽身倒步,势子大或小,都可以随机应变,合机合 拍了。
浏览2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