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 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因此, 武术界和养生家都十分重视这一理论,拳谚曰:“凡经络皆 有益于拳J通过太极拳练习,有时可以体会到气血在经络 路线上行走的感觉。象太极拳练习到一定时间所出现的腹 鸣、指尖酸麻、发胀、针刺感等,正是人体内行气的现象, 也是经络通畅的表现。那么,为什么通过太极拳练习可以产 生这些现象呢?首先,太极拳的“主宰于腰”、“虚领顶劲”、 “气沉丹田”这些技术要求,是锻炼任脉、督脉、带脉和冲 脉的重要方法。腰部松沉直竖地微微旋转带动上下肢的动 作,既锻炼了任督两脉,又使带脉(腰部周围一圈)膨胀, 肾部充实,日久能使带脉一周肌肉丰满,腹部冲脉有气势旺 盛之感;其次,太极拳的“尾闾中正”练法,要求“长强 穴”松沉直竖(“长强”穴是督脉的络穴,别走任脉)。在整 套拳路的不断运转中,压挤“长强”穴,能够起到通调任督 两脉和提摄肛门的作用;第三,太极拳的“缠丝一定,劲贯 四梢”要求动作螺旋式走弧形,成为圆形运动,使肌肉纤 维、韧带和关节在均匀、连贯的反复旋转中得到充分的运 动,进而调整了呼吸,畅通了气血,使流转贯注于四肢,达 到固本枝荣的目的。太极拳健身与治病的原理,可以说是通 过外动与内动,使丹田之气受鼓荡,而推动奇经中的任、 督、冲、带四脉,进而调节人体十二正经的气血,使人体内 部增蓄精气,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最终达到“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祛病健身,抗老益寿”的功效。
PP
浏览4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