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雷亲自演示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图解


二、第二式金刚捣碓|陈正雷亲自演示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图解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



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棚出,左手棚至左膝上方与眼弔,手心朝 外。右手棚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图25)。



要求:上棚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松胯塌腰,劲贯手 掌。练此动作时吸气。 '



内劲:丹田气下降至涌泉,随着身体左转,由右脚顺右腿缠 至腰间;腰左转,使劲通过肩、肘,贯于两手,形成上棚劲。



用法:上棚迎接对方用右手击来的拳或掌。右手接拳,左手 接肘,棚劲不丢。



图25 图26图25 图26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90度,重心由右移至左腿,右脚 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搌,目视左前方(图26)。






图25 图26






图25 图26



要求:右后搌时,结合腰劲旋转,走外弧加棚幼。心移动 要自然,切忌挑肩架肘。此动呼气。



内劲:内气由右脚上缠至丹田,一部分下缠于左腿,另一部 分通过腰脊右转缠至两臂、两手,形成掮劲。



用法承上势,接住对方冲劲后,应迅速转体,,将其劲引 空。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 膝松胯,身体下沉目微向右转,两手棚,目视身体左前方(图 27)。



60



要求:左腿上提,身体下沉,形成上下相 合,切忌弯腰突臀。此动吸气。



内劲:接上势,两手棚劲不丢,继续后 搌,劲由左腿缠至右腿,提左膝松跨,劲合于 丹田。






用法:提腿,扣膝,可起到护裆的作用。



另外还可作为蹬对方膝盖和臁骨之用。



动作四:接上势,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 前方铲地滑出,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上 方加棚劲,目视左前方(图28)。 图27



要求:向前开步时,身法要端正,左脚向前开步,两手向右 上棚,形成上下对称。此动呼气。



内劲:气由丹田上行,劲催至两手加棚劲,气下行至左脚。



用法:左脚发出,可用蹬、铲、踹,还可钩管对方脚和踝关 节。



图28图28图29图29动作五:接上势,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 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度。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 棚。左手棚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内上方,手心朝 外,手指朝后,目视前方(图29)。






图28



图28



图29



图29



要求:转身,移軍心,手前棚要协调一致。塌腰旋裆,裆走 下弧向前。左臂保持半圆,棚劲不丢。右臂切勿夹肘,与身体要 有一定距离。左膝与左脚跟上下对照,右腿屈膝松胯,保持裆劲 圆活。立身中正。此动作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劲由右腿里缠,裆劲走下弧线移至左腿变外缠至左 脚,腰劲左转。松肩沉肘,劲随两臂左逆右顺缠向前例,形成 劲。



用法:接上势,后搌时,对方欲感劲空,便会随 即撤冋,此时可顺势打押劲。






动作六:接上势,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 绕合于胸前右小臂内侧,左手心朝下;右手领右脚弧 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左手心朝下。右 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目 视煎方(图210)。



要求:上步时,要屈膝松胯,轻灵自然,稳重,



两手与身体有上下相合之意。此动吸气。 图210



内劲:劲在左腿,腰略左转;劲贯左手前撩,带动右手、右 脚;劲贯右脚尖、右手指。练至内劲充盈饱满时,一动即可达于 四梢,周身浑圆一气。



用法:提右脚上步,可踢对方裆、膝、賺骨等;左手前撩其 面部及眼睛,干扰其视线;右手托掌可穿其咽喉。



动作七:接上势,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 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图211)。



要求:两手、两臂与身体间隔距离8—10厘米,有圆棚之 感;随落拳腰劲下沉。此动呼气。



内劲:劲由腰起,塌腰松肩,沉肘贯于右拳。两臂棚圆,周 身放松下沉,气归丹田。



动作八接上势,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 松胯,提起右脚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图 62 *



212)。



要求;提腿时,身体要下沉,有上下相合之意;提拳时要松 肩沉肘,促使内气下降,脚步稳健。此动吸气。



内劲:塌腰松肩,劲贯右拳上提;塌腰松胯,劲贯右膝提 起。



用法:右拳上冲,可击其下颚、咽喉;提膝可撞其裆部、腹 部、胸部等。



动作九:接上势,左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两 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图 213)。






图 2—11 图 212 图 2—13



要求:右拳、右脚同时下沉,震脚发劲,松胯屈膝,气沉丹 田。此动呼气。



内劲:此势为金刚捣碓成势,即内劲归原姿势。从太极初势 起,内劲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走肌肤毫毛,行周气 仍归丹田,但一招一势均要结合腰劲。腰为肾之府,心为周身之 主;肾为发气之源;腰脊如车轴,四肢如车轮,一动以腰为轴, 节节贯串。



用法:捣拳震脚,一可踏其脚趾;二可促进血液循环,振奋 精神。



《歌诀》云:



金刚捣碓敛精神,太极浑然聚我身,



变化无方皆元气,股肱外露寓屈伸。



练就金刚太极遵,浑身合下力千斤,



劝君智力休使尽,留下余力扫千军。





浏览59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