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 练
.初练就是开始学拳。初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练好基本功。开始、学拳,像盖房子一样,必须把基础打
奸,否则,房子不坚固。练拳也是一样,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
、.,、,
班的功夫来。每一个练拳者都应达到能练、能说、能动。 “光镍练,耱把势,光练不说,傻把势”。等得再好,说得再 鈔,二息跟人动手总是输掉,那也不算好杷势。只有能练、能说, 又我,才算得上是真把势。因此,只有通过严格的基本功调 緣,才能逐渐达这种目的。那么基本功的练习包括哪些内容 呢?就萆子拳雨言,有腰腿的锻炼,手型、手法、身型、身法、 步型丨步法< ¥种薄麟、腾空动作以及一些单势动作的专练等。
檐进持之以恒。练拳是一种非常艰苦的事情,练一 两天鲁不出有么备所以,要想把拳练好,必须下苦功夫。. 什么神功夫?“功”字由工和力组成,工代表时间,力代表气 力,多练几遍拳,多出儿身汗,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刻苦锻练,就 能增强体力,提高技巧,这就叫功夫。初学者如果贪多图快,不 求甚解,三打鱼,两天晒网,是练不出功夫来的。至于有人受 了武侠小说的影响,幻想什么梦中学艺,异人传授,一夜成名,
则更是荒唐,笑的
我们知实践出真知,苦练出硬功;书痴者文必工,艺痴 者技必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学拳必须一招一势地 学,少学多练,务求精确。一天学一个或两个动作,天长曰久, .积少成多,就能掌登武术高峰。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三九是天气最冷的时候,三伏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如果最冷和最 热的时候还能坚持锻练,何况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季节。意思 就是一年四季从不间断。“算盘常拨拉,拳脚常踢打”、“三年架 子二年拳,功夫练好要十年”,这些谚语对我们很有启示。
3掌握要领,严守规矩。练拳必须守规矩,严格按照动作要 领来练,不能随随便便,爱怎么练就怎么练,放任自流,不能有 点马虎偷纖的地方。如果练而无规,成艺之病,.再想纠正就困 碑了厂“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这个道理。 、
4.手眼身法步紧密配合。手脚不随,身形不每,手不顾眼,
齦不雇手是姐学者易犯的毛病。由于初练是为学艺打基础的,因
. ,1 ..
面最忌粗心浮气,糠神不振,眼不看手,手不顾脚,手忙脚乱, 这叫癯练。尤其最忌身形不活,手脚不随,过猛用力,叫痴 练因为用猛力是想力与气连,气与身通,但岂有身形不活,手脚 不随,处处夺力,反而能形成一个劲的道理?只有平今靜气,注 目凝神,轻播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稳其步。 唯有肩松、身活、步>,然后镇头领气,才能逐渐身力顺利,而 气自流通,气流通则力自然沉重。因此,初学拳者要十分注意手 身择步的配合对每一个动作,只有纯熟,才能做到眼到、手 到、膦也到
(二)单 练
单练就舞个人独练,除了单练套路之外,主要是从套路中抽 出一两个动作单练,~以提高该动作的熟练程度。在五子拳的套路 中,适合单练的动作很多,几乎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进行单练,尤 其是36大势,每一势既可单练,又可双练。单练对每一个武术爱 好者来说是很重麥的一环。五子拳的单练有四要,即练势、练 气、练机、、练理?
1 单练不必贪多,争求精纯,从拳的套路中择一、二势,反 复练不如五子拳的顺摘、穿掌或左右大势、搂败勢等。经常 进行单势鏽取栩作练势。
… 必 4
1选三、五个快速动作,组合起来急速练习,如五子拳的 霧马傳级和類凤针。经常这样练,叫作练气。
3乘势之便利,任意练习,寻机而行,叫作练机。
# 4根搦每二十动作的卖际运用而想象的练习,叫作练理。
为子拳是根瘢技击要求来选择动作的,所以按理以选
势,即势以运气,借气以生机,行机以达理,四者相互关联着,
各有用处,缺不宵不练势则势不稳,不练气则气不按,不练
机鲥机不、,不练理期理不纯,
? . .
(三)双练
双縴就是二人或多人的对练。五子拳有不少对练套路开始
对练輙是按照规定的死套路,你使我破,你攻我守。当练到一定
熟练程度,就不能袭取成套了 因为成套都是一定不移之法,只
要把套路记熟,对方就打不着你,可以心放神弛,而且手胸都是 假像,屈而不伸,如舞台上的比势,无非是虛应故事而.已。这样 练习都是僵死的东西,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害处。而在实际 应用当中,却没有一定之规,总是千变万化的。如果你想使用这
—招,或爱某一招,而对方所站的位置不对,条件不具备,也 ,用不上了 、甚至会反受其害。因此,对练到一定熟练程度,必 须打破套路,整学散用,创造条件,见机行事,当即用,才能 立于不败£地。双练有三要,即练节数、练见识、练用度。
1.在对练时,唯有你发我接,你使我破,进中带防,防中有 进,.而比较练之,以试远近之分寸,看起来成套,并且表现得十 分惊险,但实际上不成固定套路,叫练节数。 2急来氧往,变化莫测,依靠真才实学和本身所掌握的技 释>随机应变锻炼判断能力,叫作练见识。
3各执所长,各显其能,就像真的跟人动手一样,检验实际 彘用的情况叫作练用度
要龌使单练和双达到较高的水平,非有初练的功夫不可 麥想明了初练.单练和双练的奥妙,非有拳论口诀和懂劲 ¥ 可,这難是入艺之门。
3左子拳有“十难”歌诀,可以做为练拳者的引鉴:
学拳容易练拳难,练拳容易练好难。
练好容易拆破难,拆破容易打人难。 丨
. 打人容易封闭?,进步容易撤步碓。
?
出手容易回手难,艺精容易话开难。.
:讲论容易问世难,涉世容易无咎难.〇 又歌
会者容易练者难,练者容易精者难
精者容易寸者难,寸者容易掐者难。
(四)专练
专练是指练拳者对某一种劲或某一技巧专门进行练习,以悸 高功底和技击能力。这里只介绍几种常用的专练方法。
1.顺手摘
顺手摘也叫摘掌,摘拿。它是一手顺另一手而出,去摘拿按 打对方的一种进击方法。发手以拧钻劲为主,刚大宁柔,行劲如 抽丝抻面,尺骨主动;回手以缠卷劲为主,柔大于,行劲如缠 丝蜒旋,嫌骨丰。一手出,一手回,两手交替进行。从手法上 5讲,瓶产換有手八嫌?,专门破一字八翻的十八翻。从类别上 分,有形式的雇手摘一是发放式(长式子),要求把肩顺 重,使臂尽貴增长;是滚浪式(短式子),不论是出手,还 是回手孤线稱度较大,形成各种形状的圆圈;三是挤按式,出 :手要明显地打沉劲来、从步型上分,有马步、弓步和虚步顺手 欢练法上分有单练顺手摘和双练顺手摘。单练中又有死步
、雇手镝,活步艄手摘:和进退步顺手摘。
羰丰撕的动要领:发手顺心口方向打出,尺骨下洱,抒钻 . 臀似直非鲎,似曲非曲五指微并,掌成瓦珑,指尖微:
補接清垂肘植举缠卷抱肋,同时扭腰顺肩,以增其长,以助 其!噺练时厂两手会感到发麻发热,像流水过电“般,,练来练 ,功底加深,每当练完,手臂必感沉重发胀,这就达到了气血 . 輪通的麥求如桌每天坚持往返练数十趟,从不间断长 久,蜣会赛木场不蠢中,既提高了技击能力,夂增強了体质。
该里介绍钿顺手摘的緙法
(1>死步顺手摘——初学五子拳的人,必须按照此种方法练 习。①马步蹲好,左手前伸,与肩平高,左掌心斜向下,左臂似 直非直;右臂抱肋,右掌心向上(图101)。②右手顺心口方向, 从左手上拧钻打出,掌心斜向下,指尖微向上抬;同时左手微向 上引,然后反掌卷回,左肘靠左肋,左掌心向上,要扭腰顺肩相 助。两手交替打出卷回,周而复始,往返无穷(图102)。
活步顺手捵——活步顺手摘又分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 前进式活步手摘是由马步、弓步和坐步组成。其练法是:①预备 费,面东而站,两脚并立。右臂前伸,与肩平高,有掌心斜向 左費抱肋,左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〇3)。②马步顺手 .痛友獅向东上步,右脚擦地跟随半步,体向右转,两腿屈膝下 典,爾脚掌礙地,两脚跟微向外撑,成马步。同时,右掌撖向上 葡,然后外痛翻转广屈臂回卷靠肋,右掌心向上;左掌内旋,順 心声向从右小膂上拧钻打出,左臂似直非直,与肩平髙,左掌 心斜趣下。体面向南,目视前方(图104)。③弓步顺手摘左脚
向东上步屈膝,右脚擦地相随跟半步,体向左转,右腿蹬直,成
>
左弓步。同时,左掌撖向上引,然后外旋翻转,屈臂回卷靠肋 若拿内旋, 从左小脊上拧转打出,右臂似直非直,与肩平高,右 掌心斜下,抒膜顺肩。体面向东,目视前方(图105)。④马步顺 手摘。同本节②(图106 )。两种步型顺手摘交替进行,一直打到
迹尽头处,做到马步顺手摘时可以变势,回身苒打。⑤坐步颇 手摘。体向右转90度,左脚微抬,向东落地,左腿微屈;右脚向 东微拉一小步,右腿斜伸,成左坐步。同时,右掌于胸前由上向 西翻转盖出,再屈臂回卷靠肋,右掌心向上;左掌屈臂回收,从 右小臂上拧钴打出,左臂似直非直,与肩平高,左掌心斜向下。 体面向西,目视西方(图107)。⑥马步顺手摘。同本节②,但方 向相反(图108)。⑦弓步顺手摘。同本节③,但方向相反(图
1:09)。⑧马步顺手摘。同本节②,但方向相反(图110)。⑨坐 步颟手摘。周本节⑤,但方向相反(图111 )。?马步顺手摘。同 ? 本节②(图112)。?收势。左脚向右胸并拿,两腿直立。同时, 右拿向西卷拉,接着两手由两侧上举托天,再经胸剪直而下捋至 肢前。体面向南,目视前方(图113 )。
后退式顺手摘是由马步和坐步组成。其练法与前进式基本相
, 、一
同,就是向后退步时,抬后腿,拉前腿。
(3)进退步顺手摘一进退步顺手摘是由跟步和坐步组成,
①预备势。面东而站两脚并拢直立。右手前伸,与肩平高,右 掌心斜向下,左臂抱肋,左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114)。②进 步順手摘。左脚向东上步,左腿微屈,右脚擦地相随,重心在左 脚。同时,右掌撤向上引,接着外旋翻转,屈臂回卷抱肋,右掌 令向上;左掌内旋从右小臂上拧钴打出,左臂似直非直,与肩平
离,左掌心斜向下体面向东,目视前方(图5)。③退步顺手 摘。右脚向西撤步,左脚擦地相随(左离地微挑也可),重心
114 明 115
移右脚,成右坐步。同时,左掌微向上引,再外旋翻转,屈臂 國卷縝肋,左掌心向上,右掌内旋从左小臂上拧钻打出,与肩平 离,右臂似直非直,右掌心斜向下。体面向东,目视前方(图 116 >④进步顺手摘。同本节②(见图115)。⑤连环退步顺手 摘左脚向西撤步,右脚微挑。同时,右掌微向上引,再外旋翻 轉,鹿費固卷抱肋;左掌内旋,从右小臂上拧钻打出,与肩平 高,左臂似直非直,左家心斜向下。体面向东,目视前方(见图 116,图117)。⑥进步颟手摘。同本节②,但左右相反(见图 5 >。⑦步顺手摘。同本节③,但左右相反(见图115 ⑧进步顺手摘。闻本节⑥(见? 115 >。⑨连环退步颟手搛。 两本节⑤,伹左右、相反(见图116、117 )。⑩进步瓶手摘, 卒脚向东上步,右脚癱地跟半步,两腿屈膝下典,两脚拿碾地, 体向右转,两脚跟微向外撑,成马步。同时,右掌微向上引,再 外旋翻转,風费回卷靠肋,掌心向上,左掌内旋,从右小臂上拧
,料
图 7
钻打出,左臂似直非直,与肩平高,掌心斜下。体面向南,目视 (见图112 )。?收势。同活步顺手摘?(见图113 )。
应用说明:①以进为进,进中有防,防中有进。由于顺手摘 两手在胸前交替打串卷回,走的都是弧线,像车轮子一样来回转 动,似封似闭似进击,所以对方难以从正面进来,素有“鬼车 转”之有些人曾玄妙地说:“学会鬼车转,天下把势打一 半。”顺手摘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如果发手后,对方不出手, 可直接打上。若对方出手来接,就能顺便抓住来手,上来掳 手,下来巧手,中来滚转搂勾,而另一手随即打出,十打九准。 因为这是第二手,属于暗手,出奇不意,防不胜防。②既可以作 为递手的手法,又可以作为接手的手法,你上我下,你左我右,
2. 穿掌
穿掌是指一手另一手穿出并拧转撑按,而另一手卷后 拉,旋转翻腕,两手用劲方向相反的一种技击手法。穿掌是与顺 手摘相对而言的,两者在身形手法上大不相同。穿掌是拗式动 作,琴左手上右脚,身拧如缚,两手是左穿右拉,拧腰开肩,两
8
臂形成弓状,行劲以缠卷为主。沼过光釣,把拧腰发出的劲传递 到掌指,把身上的散劲拧成整劲。而顺手摘,木论是马步顺式,, 还是弓步拗式,力求协调平顺,扭腰顺肩,行劲以拧钻为主,在 前进中打出沉劲来,通过顺肩,把弓腰或扭腰发出的劲传递到掌 指,把身上的别劲变成顺劲。穿掌不仅在技击上有一定的实用价 值,而且在对人体的保健上,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穿掌从手型 上分,有撑按式和射箭式。撑按式是用掌根反打,射箭式是用掌 尖直扎。.从练法上有死步和活步之分。这里只介绍撑按式穿掌的 练法。
(1)死步穿掌一—①马步蹲好,右手前伸,与肩平高,右
掌心斜向下,右似直非直;左臂抱肋,左掌心向上(图118)。
②右掌微向上引再外旋翻转,掌心向上,接着肘对心口,贴腰
?卷后拉,拉興右臂伸直,再内旋翻腕(俗称塌腕子 >,右掌心
典后:左掌内旋,.从右小臂上拧钴打出,打到左臂伸直,转腕撑 ?
按左掌心向前。两臂形成弓状,微低于肩,拧腰开肩。.目视右
手,(图③体向左转。左掌外旋翻转,左掌心向上,接着尉
对心口,贴腰回卷后拉,拉到左臂伸直,再内旋翻腕,左掌心向 后,右掌收腕,从左小臂上内旋拧钻打出,打到右臂伸直,转腕 撑按,右掌心向前。两臂微低于肩,形成弓状,拧腰开肩。目视 左手(图120)。左右可交替打出卷回。
(2 )活步掌——①预备式。面东而站,两脚并拢直立+ 右手前伸,与肩平高,右掌心斜向下左臂抱肋,左掌心向上。 目视正东(图121)。②右脚向东上步,右腿屈膝,微带左脚檫地 相随;左腿蹬直,脚踉微向外撑,成右弓步。同时,右掌微向上 引,再外旋翻转,掌心向上,接着肘对心口,贴腰回卷后拉,拉 到右賓伸直内旋翻腕(俗称塌腕子),右掌心向后;左掌内
旋,从右小臂狩钻打出,转腕撑按,左掌心向东。两臂微低于 肩,形成弓状,扭腰开肩。体面向南,目视右手(图122)。③左 脚向东上步,左腿屈膝,微带右脚檫地相随,右腿蹬直,脚跟微 向外撑,成左弓步。词时,左掌外旋翻转,左掌心向上,接着肘
对心口,贴腰回卷后拉,拉到左臂伸直再内旋翻腕,左掌心向 后而右掌收腕,从左臂上拧钴打出,转腕撑按,右掌心向前。 两臂微低于肩,形成弓状,扭腰开肩。体面向北,目视左手(图 123)。左右交替打出卷回裔拉,一直打到场地尽头处在赶到 右掌前穿时,再变势回打。④右脚微抬,向西撤步,滑带左脚, 体向右转,两腿屈膝,成马步。同时,右掌外旋翻转,掌心向
上,接着回卷屛拉,内旋转 腕,掌心向西;左掌收腕, 从右小臂上拧钻打出,转腕 撑按,掌心向东。两臀微低 于肩,洼腹吸胸,提肛吊 顶。体面向南,目视正西 (图124)。⑤上右穿掌。 同本节②,但方向相反(见 图22)。⑥上左脚穿掌同
本节③,但方向相反(见图123)。⑦上右牌穿掌。同本节②,但 方向相反(见图122)。⑧马步穿掌。同本节④,但左右相反(图
125) 。⑨收势。左右穿掌可反复演练,做到回身马步穿掌时,即 可收势。左脚向右脚并靠,两腿直立,两手由两搠上举托天,再 经胸前直而下捋至腹前,两臂垂直。体商⑶南,目视正南(图
126) 。
、 田 125 128
3.圈拦
圈拦是指上圈下拦,等待式的横踢胸如同人过门檻被泮倒 之状,又如磨道逮驴,两头可截,驴充逃路。圈拦是由搂势、败 势和穿掌组合成約一套完整的技击方法,上手拽偏拉斜,脚下勾挂 挑膘,手脚用劲方向相反,含有搂缠甩弹等劲,如果条件适当, 用无虚发。
圈拦的动作要领是:蓄劲时,.洼胺暖胸,如弓待发;爱劲 时,展亮臂,似鞭挞颤;抓手时,偏拽斜拉,推肩相助;勾挑 时,拧身坐胯,扭腰顺肩
圈拦的练法有四种,即死步圈拦,三角步圈拦,活步圈拦和 双练圈拦?这里只介绍前三种圈拦。
(1)死步圈拦——①马步蹲好,左手阴掌由左侧向胸前平 划,左臂直伸,低于肩,掌心向下,右手阴掌由前向右平划,收 至腹前,右掌心向下。洼腹吸胸,提肛收臀,蓄劲待发(图127〉。 ②右掌外旋,顺心口方向向前甩出,与肩平高,肘对心「4,右掌. 心向上;左掌从右臂下捋至腹前,掌心向下(图128)。③右掌屈 臂卷回变拳,右拳心向上,再内旋转腕,由右侧向前平划一周变 掌,右掌心向下;左拳变掌从右臂下由右经前向左平划一周,收回
旗前,左掌心向下,蓄劲待发(图129、130)。④左掌外旎翻掌 转腕,从右臂上顺心口方向向前甩出,左掌心向上,与眼平高; 右掌捋至腹前变拳,右拳心向下(图131)。两手交替甩出卷
{ (2)三角步圈拦——三角步圈拦分为单三角步圈拦和双三
角步圈拦两种。单三角步圈拦只有三个落脚点;双三角步圈拦
129有四个落脚点,互相套用,形成两个三角形。
129
直。目视前方(图132)。②左脚向左前外侧上步。左手前伸,低 于肩,左掌心向下> 右手微抬蓄劲,右掌心向下。目视左攀(.图明131明 132.单三角步圈拦:①预备势。面南而站,两脚并立,两臂垂
直。目视前方(图132)。②左脚向左前外侧上步。左手前伸,低 于肩,左掌心向下> 右手微抬蓄劲,右掌心向下。目视左攀(.图
明131
明 132
133〉。③右掌外旋翻掌转腕,从左臂上顺心口方向向前甩出,与 眼平高,右掌心向上;左掌捋至腹前,左掌心向下。目视右掌 (图134)。④左脚撤回,.两脚并立。右掌屈臂由左臂上卷至腹前
变拳,拳心向上;左掌从右臂下向前平伸,掌心向下(图135)0
⑤ 紧接上势,右拳内旋转腕,曲右侧向前平划变掌,右掌心向 下;左掌向左、平划,收至腰间,左掌心向下,蓄劲待发(图136)。
⑥ 紧接上势,左掌外旋翻掌转腕,从右臂上顺心口方向向前甩
出,心向上,与眼平高;右掌捋至腹前变拳,右拳心向下目 视左掌(图37)。两手交替甩出卷回。 ,
,双三角步圈拦:①预备势。同单三角步圈拦预备势(图138)。 .②左脚微向外摆,右脚经左脚前向东上步,右脚尖外摆。体向右 拧,两臂微向体两侧外撑,两掌心向下。目视左掌(图13叨。③ 左脚向左前上一步,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时,左. 掌捋至腹前,左掌心向下;右掌由右后向胸前平再顺心口方 向外旋翻掌,从左臂上向前甩出,右掌心向上,与眼平高。体面向 94
南,目视东南(图140)。④左脚经右前向西上步,左脚尖外 摆。同时,右掌由左贴胸向右前内旋翻掌平伸,掌心向下;左掌. 贴胸由右经前向左平划,掌心向下。体向左拧,目视右掌(图 141>。.(§)右脚向右前上一步,右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
图139 囝140
明14〗 142同时,右掌捋至腹前,掌心向下,右臂贴胸靠助;左掌由左后向 胸前平划,.再顺心口方向外旋翻掌,从右臂上向前甩出,掌心向 上,与眼平高体面向南,目视西南(图142)。左右方向,反复
明14〗 142
(3 )活步圈拦——<预备势。同活步顺手摘(图43〉。② 右脚上步右腿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同时,左手阴挲由左 向前平划,再回捋至腹前,掌心向下,左臂贴胸靠肋;右手屈臂 收腕,从左臂上外旋翻掌向前甩出,掌心向上,与眼平高(图144)
⑧体向后坐,右脚微挑。同时,右掌回卷变拳,拳心向上;左拳 从右臂下,由右向前平划,拳心向下(图145)。④右脚向前落 .地,左脚向前擦地勾挑。同时,右拳内旋由右向前反打,拳心向 南拇指在下〖楚掌也可左拳外旋翻腕,贴腰向后卷拉翻 腕,拳心向南。两臂微低于肩,扭腰坐胯。体面向东,目视正东 (图146)。按本节②③④的动作继续往前打,一直打到场地尽头 处。⑤左脚里扣落地,体向右后转,右脚微提向西上步,按本节 ③③④的动作再向西演练。⑥收势。右脚回收,两脚并立,脔手由
.两侧上举托天,再经胸前直而下捋
4一宇八翻
一宇八翻是指由个动作,变为八个动作,故而称为一宇八 翻。实际上有十八颧。一宇八翻有横、龚、直、甩四种劲。“横” 俗称死张嘴,以横撑劲为主。“套”俗称獅子滾綉球,以滚转劲 为主。直”是指迎门直打,以自转劲为主。“甩”俗称死错 牙,以滚弹劲为主。四种连贯运用,神出鬼没,变化奠测。一 字八翻是以进为进,主动进攻約竞技方法。这里只介绍一字八翻 的两神练法。
(1)死梦击滕——①预备势。马步蹲好,两手捱拳抱肋,两拳心 .向上。②右拳由右侧内旋上举至耳旁,屈臂叠肘,右腐微疊,拳 心向前下,左拳€着向右外旋横滚停于右肋处,拳心斜上,两拳上 下相对(图147)③友拳内旋,用拳背齿打左滕,爯上举至左耳 .旁,屈臂垂肘,左腕微叠,拳心向前下;右拳随費外旋,用拳背 击打左滕,停于左肘处,拳心向上,两上下相对(图148),④ 93
丨右拳内旋,用拳背击打右膝,再上举至右耳旁,屈臂垂肘,右腕 镦叠,拳心向前下,左拳外旋,用拳背击打右膝,停于右肘处, 拳心向上,两拳上下相对(见图147)。⑤同本节③(见图148)。⑥ 同本节④图149)。击膝时,左右交替击打,可以打出鼓点来, 七点为一套,其旋律是1、2——3、4——5、6、7。
(2 )活步死张嘴——①预备势。面东而站,两脚并立,右 臂平伸,与肩平高,右掌心向下;左臂下垂,左掌心向里。目视 正东(图15(。②右脚向东上步,右膝微屈;左脚擦地紧跟半步, 左膝微屈。肘,右掌变拳,外旋向前盖出,随卽回拉,右大臂 靠肋,右小臂微向外拧,拳心上;左掌变拳,从右臂上内旋前 穿微撑,左腕镦翘,左小臂微横,拳心向前。体面向东,目视东 方(图151)。③右脚向东上步,右膝微屈,左脚擦地紧跟半步, 左膝微屈。:同时,左拳外旋翻腕回拉,左大臂靠肋,左小臂向外 微抒,拳心向上右拳内旋,从左臂上前穿微撑,右腕微翅,右 小臂微横,拳心向前。体面向东,目视前方(图152)。④右脚向
东上步,右膝微屈,左脚擦地紧跟半.汝,左膝鈐屈。右拳
外旋翻腕回拉,右大臂靠肋,小臂向外拧,拳心向上;左拳内
旋,从右臂上前穿微撑,左腕微翘,左小臂微横,左拳心向前。 体面向东,目视前方(图153).⑤左右交替穿撑,当打到场地尽 头处时,左拳经上向西盖出后回拉,左大臂靠肋,左小臂微向外
拧,拳心向上,右拳从左臂上内旋前穿微撑,右腕微翘,右小臂 微横,拳心向前。同时左脚拾起向西落地直伸,体向左后转,右 脚内扣,两膝微屈。体面向西,目视西方(图154)。⑥左脚向西 上步,右脚擦地紧跟半步,两腿微屈。同时,右拳外旋翻腕回拉, 拳心向上,左拳内旋,从右臂上前穿微撑,左腕微翘,左小臂
微横,拳心向前。体面向西,目视西方(图155>。如此左右交替 穿出。
5. 撕子大张嘴
狮子大张嘴属于一字八翻的范畴。它由甩挞劲和崩弹劲组合 而成。
.(1 )死步狮子大张嘴——①马步蹲好。两臂前伸,右臂微 高于肩,左臂微低于肩,两掌心向下(图156)。②两掌同时外 旋,用掌背甩打左膝,左掌先甩,右掌紧随(图157)。③右掌用 掌背得打右膝,随即上举至耳旁成钩手,钩尖向前;左掌随用掌 背甩&右膝,左臂贴胸靠肋》掌心向上(图158)。④右钩手变
掌,顺心方向向前下沉打出,与肩平高,掌心向下;左掌不 动,掌心仍向上(图159)。⑤右掌微向上引,再外旋翻转回卷, 右大臂靠肋,右掌心向上;左掌内旋从右臂上拧钻打出,、与肩平 高,掌心向前下(图160)。左右甩打摘掌,反复无穷。
(2 )横步狮子大张嘴——先打.败势,接着甩膝,最后连打
顺手摘。①面南而站,两脚并立,两臂下乘。目视前方(图161)。 ②左脚时东横跨,左腿屈膝;右脚从左脚后向东插步,.右腿蹬 直,成插步。.同时,左掌向右上向左甩至左大腿外,掌心向前, 含有领拉劲,右挈向左向上甩划至头的右侧,掌心向里。体面向 南,目视东南(图162)。③左脚向东横跨。同时,左掌;胸前外
旋,向右经上向左上甩划至头左侧,掌心尚里右掌内旋,由右 向下甩划至右大腿旁,掌心向前。眼随手动(图163)。④右脚从 左脚后向东插步,右腿蹬直,左腿屈滕,成插步。右掌外旋,向 左经上向右上甩划至头右侧,掌心向里;左掌内旋,由左向下甩 划至左大腿外,掌心向前。眼随手动(图164)。⑤左脚向东提
起,垫带右脚。左掌向右收至胸前;右随着微向上举。体面向 南,目视前方(图165)。⑥左脚向东落地,左腿屈膝,右腿蹬直 成左弓步。词时左掌用掌背甩打左膝,上举至左耳旁成钩手,钩尖 前,右掌用掌背甩打左膝,贴胸靠肋,掌心向上。体面向东, 视前方(图166)。⑦左钩手变掌,向前下沉打出,与肩平高, 掌心向下;右大膂靠肋,右掌心向上。体面向东,目视前方(图 167)。⑧左掌徵向上引,外旋翻转回卷,掌心向上,左大臂靠 肋;右掌内旋,从左臂上拧钻打出,与肩平高,掌心向下。同 財,重心后移成右坐步(图68)。⑨右掌微向上引,外旋翻转回 104
卷,右大臂靠肋,右掌心向上;左掌内旋,从右臂上拧钴打忠, 与肩平高,掌心向下。同时,左腿向前弓(图169)。⑩左脚从右 脚后向西插步败势,同本节②,但方向相反(图170)。?右膦跨
步败势,同本节③,但方向相反(图?左脚插步败势,同 本节④,但方向相反(图172)。?提腿预甩,同本节⑤,但方向
明173相反(图173〉。?弓步张嘴,同本节⑥,但方向相反(图74)。
明173
?弓步顺手摘,.同本节伹方向相反(图175)。?坐步顺手 摘,同本节⑧,但方向相反(图176)。?马步顺手摘,同本节⑨,
徂方向相反(图177)。接着向东演练,往返无穷。
(3)进退步狮子大张嘴——①面东而站。右脚向东上步, 右腿屈滕,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向东伸出,两举心 均向下,右掌与肩乎高,左掌微低于肩。体面向东,目前方 (.图78)。②右腿屈滕提起。同时,两掌向左下甩压,左掌收
腕,掌心向上;右掌心向下(图179)。③右掌用掌背甩打右膝上 举至右耳旁变钩手,钩尖向前;左掌用掌背隨着甩压右膝,停于 右膝上,.掌心向上(图0)。④右脚向东落地,体向左转,两腿 屈膝成马步。右钩手变掌,从左臂上向右下沉打出,与肩平高, 掌心向下,左臂撖收,贴胸靠肋,左掌心向上。体面向北,目视 前方?181)0⑤体向右转,重心后移成左坐步。右掌徼向上 铒,外旋翻转回卷,掌心向上,右大臂靠肋;左掌内旋,从右臂 上拧钴打出,与肩平高,掌心向下(图182)。⑥右脚向前上步, 体向左转,两腿屈膝,成马步。同时,左掌微向上引,外旋翻转
田181 图182
回卷,掌心向上,.左大臂靠肋;右内旋,从左臂上拧钴打出, 与肩平高,掌心向下。体面向北,目视前方。(图183>。继续演 练,往返无穷。
6. 三穿一翻
三穿一翻是由三个穿拿勾挑葙一个翻身组成約一套连环动, 作。它是由搂势、败势、穿掌和圈拦组合起来的一套有效的技击 训练方法。三穿一翻借用八卦步转圈,寻找机会,使用搂败缠拿 等劲,靠勾挑步胜人。其练法是: .
①预备势。面南而站,两脚并立,两钌下垂,目视前方(图 84)。②左脚向东横跨,左胸尖外摆。同时,两臂分别向躍侧外
撑,两掌心向下,指尖相对。体面向东南,目视前方(图185)。. ③右脚向东南上步,右脚尖外摆。右掌由下收腕,騵腰侧向左穿 出,右掌心向上;左掌向胸前平划,掌心向下,两掌相交,右上 左下,微低于肩。体面向南,目视西南(图186)。④左脚向南上 步,体微向右转,左脚尖微向里扣。右掌内旋,由左经前向右后 平划直伸,掌心向下;左掌外旋,南右贴向左前横捋,翻掌转 腕,掌心向下,两手左高右低,微低于肩。体面向西南,目视西
图 185 188
方(图187)。三穿并非只限于穿三下,也不一定非强调走一步穿 一下不可,也可以一步两穿或两步三穿。实际上穿手快于行步, 按照顺时针方向,随意圈走。⑤右脚向西上步,右腿屈膝,左脚 蹬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掌向怀里收,掌心向下,右腕微吊, 接着右掌外旋翻腕,从左臂上向前甩出,掌心向上,与眼平高 : 左掌向右平划回捋,掌心向下,左臂贴胸靠肋。挺腰发劲。体面 向西,目视西方(图188)。⑥身向后坐,右脚微挑,脚尖上勾。 同时,右掌下沉回卷变拳抱肋,拳心向上;左掌变拳向前横伸微 低于肩,拳心向下,拳眼向内。体面向西,目视西方(图189)。 ⑦右脚向西落地,左脚擦地向西勾挑,脚尖翘起,微向外拧。、左 拳外旋回卷,贴腰后拉,.内旋转腕,拳心向后;右拳内旋转腕用 拳背向前崩弹,拳心向前,两臂直伸如弓,微低于肩。拧腰坐 胯。体面向西,目视西南(图190)。⑧左脚向西落地,右脚擦地 向西勾挑。右拳外旋回卷,贴腰后拉,内旋转腕,拳心洵后;左
拳内旋转腕用拳背向前崩弹,拳心向前,两臂直伸如弓,微低于 肩。拧腰坐胯。体面向北,目视西北(图⑨右脚里扣,从左 112,
腿前向东南套迈落地;左臂微收,布臂微屈內旋,拳心向上体 而向东南,目视东南(图192)。右脚里扣,左脚掌碾地,体向 左转,左脚向西擦地勾挑3同时,右拳随休转用拳背向西崩弹,,
拳心向前;左拳外旋風卷,后拉转腕,拳心向后,两臂直伸如 弓,微低于肩。拧腰坐胯。体面向西,目视西方(图193>。?左 脚向西北落地。友拳变掌,由下屈臂回收,贴腰向前穿出,掌心 向上;右拳变掌,微向回收,掌心向下,两掌于胸前相交,左上 右下,微低于肩。体面向西,目视西方(图194)。以下按逆时针 方向转圈,福据本节④?⑥⑦⑧⑨?的要求,圈拿勾挑,但方向 相反(参阅图 187、188、189、.190、191、192、193、194)。
7手法专练
手法的练习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有助提高手法技巧和 功力的练法。
(1)搓手——两掌相合,五指微开,掌心空含,上下不停
193 圈 14
地搓动,能够迅速提高掌指的适应能力(图195)。
< 2 )滚转缠拿——这是搂势和败势的缩小练法,分为滚 式和滚缠式两种。
滚压式练法:①右掌放在左掌上,两掌心向上(图196)。②
195 198
衣掌内旋,用掌侧滚压左掌掌心,右掌心向下(图1打)。③左掌 收腕,沿右掌掌侧外旋滚穿,压在右掌上,左掌心向上,右掌随
着外旋翻掌,右掌心向上(图198)。④左掌内旋,用掌侧滚压右
.掌掌心,左掌心向下(图199)。然后右掌再滚转缠压,并随时可 以变叼手,两手互相缠拿。
滚转式练法:①右掌压在左掌上,两掌心向上(图200〉。②
右掌用掌背擦左掌心,内旋屈腕(图201)。③接着右掌滚转前 伸,右掌心向下;左掌紧贴右掌掌背,随着滚,向里微滑,扣 压在右掌上,左掌心向下(图允2)。④两掌分别外旋自转,左掌
明201 囵202
仍压在右掌上,两掌心向上(图203)⑤左掌用掌背擦右掌心,
. 203 204内旋屈腕(图204)、⑥接着左掌滚转前伸,左掌心向下,右掌紧 貼左掌掌背,随着滚转,向里微滑,扣压在左掌上,右掌心向下
. 203 204
《图205〉。两掌交替滚转缠拿,并随时可以相互反拧叼抓。
> (3 )抓空——⑦马步蹲好,两拳抱肋,拳心向上。②右拳 变掌内旋向前伸抓,掌心向下(图206)。③右掌抓握变拳,外旋 回拉肋,拳心内上左拳变掌内旋向前伸抓,掌心向下(图 207)。④左掌抓握变拳,外旋回拉抱肋,拳心向上;右拳变寧内
明20 明206
旋印前伸抓,掌心向上(图208)。两掌交替前抓回拉,阴去阳 来,往返无穷。
(4 )逢物三搂一平时,不论什么时间、地点,只要碰见 树木、墙角等物体,就要搂上几下或滚擦推打,天长日久,功夫
自然而然地就会达到入化的境界。
(5 )罈子功——买上两个小口子,每夭定时或不定时地 抓上几次。开始抓空罈子,以后逐往罈子里填沙增加罈子重 量,可以锻炼你的指力。
(6)水中按瓢——右掌前伸下按回收,左掌从右臂上前伸 下按回收。两掌于胸前左伸右收,反复无穷。想象水中漂着一个 葫芦,随按随沉,随抬随起。如果变成叼手,实用价值会更大 些。
8身法专练
.(1 )错身练法——两肩交替前顺后摆,一顺一坳。如左肩
前顺,而右肩后摆,右肩前顺,左肩后摆,像货郎鼓一样地摆
动。顺式晃腰,拗式拧腰。可以死歩练习,也可以活步走动(图
.
209209、210 )
209
$ 2 )起伏摆动——两脚左右开立,稍宽于肩。从右侧下蹲 伏身,向左摆起身(图211、212)。接着再从左侧下蹲伏身,
向右磨摆起身。左右起伏,往来无穷。先练死步,再练活步。可 以右磨摆,也可以前后起伏。练法虽然简挚,但其私无穷。在 实际运用中,可配合眼法随意躲闪。
(3)水中游虾——这是弓身的练法。两脚前后而立,先弓 身后坐,重心后移〈图213),再挺身前探,重心前移(图214)。
这样一坐一挺,像水中之虾一曲一伸,曲线游动。挺胸诱敌深入, 吸胸引进落空,后发制人。游动方法,可以死步,也可以是活 步。
9 步法专练
步法身法,紧密相连,步动身随,身动步踉。所以,在练习
步法的同时又练7法。五子拳有不少步法需要进行专练,这里
只介绍九宫穿林步的练法。
、
选择一片空地,钉立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竹竿或木桩等障 碍之物。这些障碍物之间,相距尺佘,并要参差不齐,尤如犬牙 交错,切忌井然有序。每隔少许还要布石灰一堆,也不得有次 序。练者侧身急走其间,身不得与竹桩相触,脚不得踏着石灰。 行走时须东旋西转,无一定途径,如蝴蝶穿花、青蛇入草。初练 时,行步可能比较迟缓,但练来练去,会越走越疾,纵横曲折, 座走自如,.然后上桩行走。桩有三才粧、七星桩、梅花桩。依前 法练习,若能行走自如,则功已成。此时,可命数十人持械围 攻,自己空手出入其中,也不至有所损伤。此功难练,非十年纯 功,不可达到上乘。此功为嵩山少林独传绝技,如今练者甚少。 如果没寶钉桩条件,也可以掘坑代,或选择丛林灌木,往来穿 走,也能收到显著效果。
.10腿法专练
这里主要介绍几种提高脚力的练法。
(1)两腿自克——①面东而站,两脚并立,两手叉腰。左 脚向东上步(图215),右脚用脚脖磕左脚跟,催左脚向前滑动 (图216)。②右脚向东上步,左脚用脚脖磕右脚跟,催右脚向前 滑动。左脚上步右脚磕,右脚上步左脚磕,反复无穷。…
(2 )用脚尖行走——这种练法不必专门抽时间演练,只要 120
图215
图218在乎时走路中,提起脚跟急走儿步,再复常态。经常这样就可 以提高人们的弹跳实力。
图218
(3 )踢桩磕树——脚的内侧用力为踢,外侧用力为磕。在 地上栽两排木桩,数目不限,每两根之间相二尺,一步一踢, 每天至少两次。如果没有栽桩条件,可以树为桩。在练习时,最 好与手配合,手扒脚踢,效果显著。过去摔跤运动员常采用这种 训练方法以提高脚力。
(4 ).踢沙袋棉球——在练好踢固定物体之后,可换踢活动 之物。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屋内梁上或庭院树上吊挂沙袋。先 吊一个,离地少,踢熟继増,可布四面。练者站在中央,全部 踢开,沙袋也碰不到學上,就算达到目的了。踢熟重沙袋,再换 轻棉球。因为轻的比重的更难踢,没有一定的脚力悬踢不起来 的。必须耐心坚持,才能练成。
(五)五子拳在练法上的特点
五子拳是一种刚柔兼备的拳术,屆少棹派系,却又别具风 格。行劲以伸卷缠绕为主。动作要松肩垂肘,紧背圆腰,洼腹吸 胸,抽腰趄肚,扭腰颇肩,合膀绕身,呼吸0然,气沉丹田。它 虽然有不少的刚劲,但并没有僵硬劲,浑身轻松自然,刚中带 柔,柔中生刚,相互转化,对立统一。五子拳在练拳行劲方面要 体现出以下特点
1变势快,定势稳。
五子拳有不少的动作在变换过程中,变势要快,定势要稳, 变如风,定如钉。快能锻炼人的机智敏捷,随机应变,变化莫 测稳能増强人的意志和气力。如“落马停风”和“顺风扫叶”,变
势异常迅速,迅雷不及掩耳。歌云:“疾上要加疾,疾了还嫌
. . .
迟。”意思是越怏越好。但定势之后,一动也不动,稳如泰山。 定势时间的长短,过去和现在要求不一。相传,过去每站一个架 势,要求汙水滴地成坑,才能变换下一个动作,只有这祥才能练 出脚下的根基来。而今站架子要求达到腰腿酸麻为止。 2圆中圆,拧中拧。
五子擧的套路中含有大置掘形动作。身形前进后退,摇身晃. 膀,拧钻伸卷,皆形成大小圆圈,大圈套小圈,达到最大限度为 止,将大小圈圈展开,.就是一个圆椎体。有时身形和出手稍有曲 直,但似曲非曲,似直非直。像虾在水中游动一样,随着水的浮 力和流动一屈一伸,曲线前进。又像诏棍击蛇,蛇很自然地随着 来劲的快慢大小,将棍子缠绕几圈。圆形功作的好处,在于练拳 时可以去掉僵劲,显得柔和自然,在技击上,可以引迸落空,化
险为夷。平时人们所说的罗圈阵和长蛇阵,就是圆中圆的具体体 现。
五子拳出手进身,除了走弧线以外,还要求螺旋式前进,处 处表现为拧动动作。去如钢钴,回如席卷。我们乎时所看到的钢 钻穿铁,拧绳难断,就是拧中拧的道理。
3反中分正,逆中求顺。
有些古老的建筑物,在快要倒塌的时候,人们往往用哮子一 顶,尽管东歪西斜,摇摇欲坠,但经历了无数个岁月,却仍依然。 如故但几十年过去了,它还是那样。在急速奔流的江河中, 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扬帆逆水行舟。人们在走路当中,脚下一滑, 有的立刻跌倒,有的晃了几晃,几乎要倒,可最后还是站住了
这些现象释呢?人也好,建筑物也好,受到外力作用,或. 者自身变化,只要物体的重心移动只限制在该物体支撑面之内, 该物体无论处在多么危险的状态,它是不会倒的。如果物体的重: 心移.动到该钧体的支撑面之外,该物体就会倒下,这叫做失去重 心。由于五子拳倒重于实际应用,所以在套路的安排和动作的选 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使人们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败中取胜,化险为夷。根据逆水行舟,拧绳难断的道理,提出了 “反中求正,逆中求顺”的主张。因此,五子拳的不少动作表面 看来都是反劲,<并且使人感到非常别扭,但通过圆形动作和拧动 动作,以及伸卷缠绕.的变换之后,就可以把反劲变成正劲,把剃 劲变成。如在搂势动作过程中,开始时顺心口方向往回搂肘 带手,手臂反拧得裉别扭,但经过吸胸盘肘和手臂旋转之后,自, 然地就变成顺劲了。
(六)八项要求
五子拳侧重于实际应用,不注重外观花样,所以把大部分散 手加在套路中练习,每一个动作都含有不同的实战意义,这样有 助于提高技击的能力。根据技击的实际需要,五子拳从有形到无 形,从练拳到应用,提出八项要求,即“形丹意化,刚柔曲 弹”
1. 形,指身形而言。五子拳的身形变化,处处表现为拧劲、 反劲和圆形动作,好像拧绳缠线一样,嫘旋式前进,以达到反中 求正,逆中求順的目的。.因此,五子拳中有很多动作都要求提顶 吊裆,松肩垂肘紧背圆腰,洼腹吸胸,扭腰顺肩,合膀绕身 等。.这样全身耽眷然而然地形成了一股劲,同时也就产生了内 .劲五子拳在身形变他时,手眼身法步必须紧密配合,周身完整 一气。手到眼到,眼随手行,手随眼使,所以拳家有言“手到眼 不到,必定瞎胡闹,手去眼不去,必是偷来艺”。轻摇两臂为松 其肩,拧钻伸卷为活其步,碾脚带胯为稳其身。松埽垂肘,活步 稳身,力顺则气血流通,内外一气,这样才能使身法活便,手脚 、较快,进退得宜,时也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
2丹,指丹田而言,在人身脐下三寸处。五子拳在练拳时要 冰呼吸自然,气沉丹田由于血随气行,所以,气不>可用力下 压,应自然下沉,达到以丹田为意识点的胺式呼吸的>目的,呼吸 树要求我们把注意力取在丹田穴上前边所提到的那些动作要 领,就是为气沉丹田创造条件的。只有把这些身形动作做确 了,才能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但气沉丹田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一是对身体有好处。当你感到呼吸困难,有点上不来气的时候, 鼓两鼓小腹,气就沉下去了。当你练完辱之后,喘息不定,可以 两手叉藤,身向上引,脚跟提起,同时深深吸气,脚跟随即下 落,同时呼气,重复几次,很快就气血流通,平心静气,身体轻 松,再也不感到憋气了。另一方面,在技击时可以使我们保持清 醒的头脑,精神集中,所谓“神聚气敛”,就是这个道理。气敛 才能神聚,才沉得住气,切不可气浮神乱。再者,气沉丹田还 可以使人体上轻下实,身肢轻巧。在练拳时,如果站立不稳,摇 摆不定,只要鼓起小腹,就能站稳。可见气沉丹田在竞技当中的 重要性了。
3意,指心意而言。人们习惯上把思想器官叫做心,把思想. 情况叫做心思。大脑是人体思维的总指挥机关,人体的一切行动 郝是由大抵的思维活动而产生的,并受大脑的指挥,因而在拳术 上讲、人的精满蕺于心,而往于目,由目散于四肢,连于百骸, 然后莨骇从命,完成一系列动作,达到预定的目的,所以在歌诀 中躭有“心为主帅眼为旗”之说。五子拳要求心贵灵稳,灵则能 见生情变化莫测;稳则能临敌不惧,以逸代劳。那么怎样才 能把思想锻炼得又灵又稳呢?通过套路假设昀锻炼以及技击实战 的摸索,首先使你身法活便,手脚轻快,进退得宜,腿飞腾要 妙,矣拳睪猛,退要软,进要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高判 断能力和感觉器官的功能,然后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徽妙奠 测,寻机而行,临危不惧,急中生智,暗中盘算,人不得知,博 记广学,多算必胜,使每一个动作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并达到 传神的地步。
4化:指神奇变化而言。五子拳的一招一势,不论是由快变 慢,还是由悝变快,以及由大变小,由小变无,由有形变无形, 都要达到极其热练,炉火纯青的地步。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实战
体验之后,你就能根据对方所站的位置、姿势和表情等现象,准 确判断出对方的动向,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制止对方。当你一接 触对方,就可以根据来劲大小,快慢强弱,判断出对方运劲的方 向,顺着对方的劲,牵着对方走。所以人们常说:“不练不熟, 十釋九熟,熟能生巧,巧能变化,变化无穷。”这就是“化”的 含意。 ,
5刚和柔:在很多的拳术中都提到这两种对立统一的劲。但 :在什么情况下用刚,又在什么情况下用柔呢?刚柔的关系和如何 转化?就值得研究探了。五子拳要求刚中带柔,柔中生刚,进 嚷!退柔,柔化刚打。在练拳中,练崩弹劲要刚,练缠卷劲要柔。 在技击中,进要刚硬,、退要柔软。进不刚,则进不去;退不柔,, 挪退不出对付矮小癀弱者,往往采用先刚后柔,以进为主,先 发人。当发现对方身法活便,还击较猛,一时没有取胜的把 福,可以变刚为柔,以懈对方来劲,寻机而进。如果对付身高力 大者,往往采用先柔后削,先化后打,后发制人。等对方发劲, 使之落空然后顺势还击,这是力小制力大的奥妙。刚和柔是对 :立统一的关系,互相转化,互相弥补,刚变必柔,柔变必刚,刚 劲最大时,柔効最小,甚至很不明显,但绝不是没有,而是蕴于 其中当刚劲收回时,则柔劲又逐渐显鳟出来,刚和柔始终是交 着转化,>不能孤立地出现五子拳刚柔应用的歌诀是:
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 3
.. 彼忙我待静,只迫任君斗。
6曲和弹:要求把全身各个部位都要练得象弹簧一样,能伸 龙缩,伸缩自如,随按随收,随放随长,绝不僵硬顶碰。弹簧是 货为把钢丝形成蟝旋状之后,才产生出带有很大伸缩性的弹劲。 欲正必先反,欲伸必先卷,欲进必先退,欲硬必先软,这就是曲 126
呻求直的道理。五子拳通过褪腰趄肚,伸卷缠绕,圆形动作和拧 动动作的锻炼之后,才能摧毁自身原有的僵劲,而练出一种颤弹 劲来。
(七)五子拳在套路演练上的不同要求
一二三路五子拳是五子拳的三个基本套路。每一路都有 獨段,每段开头都用一首歌诀来说明本段的主要劲别和动作特点这样不仅能够加深练者的记忆,而且还能提起练拳者的兴趣。五 子拳的精华主要是“打、扎、搂、败”,它贯穿在每个套路的始 :终,而且每一路的前三段都以它作为结尾,成为段与段之间连接 :的枢纽,这是五子拳从外观上区别其它拳神的基本特征。“打、 ”是掌、穿掌、抡掌、探掌和打掌而言,是进击劲,以进 为主,进中有防。“搂、败”是指搂势、败势和摇山势而言,是 鏞眷教随效,以防为主,防中有进。右手顺时针方向转动为败,逆 財针方向转动为搂手臂内旋为搂,外旋为败。有不少连合动作 和连环招数麵是由“打、扎、搂、败”组合而成的。“打、扎、袭、败”不仅安撤在套路之内多次出现,而且还有多种形式的单 絲。因此,学五子拳者,必须把“打、扎、搂、败”作为重点,
涣练苦练。
五子拳3个套路的动作要领基本上是一致的,每一路的动作 部有各种劲的具体运用。把大量的散手加在套路之内练习,使练 拳和技击训练瘠合在一起,这是五子拳的一个基本特点。五子拳 的散打主驀肴手,一手拆三手,一把三拿,一拿三戗。由于每 一路五子拳对各种劲的侧重不同,因而在练法上又出现了一些辇 异。其主要区别,
(1)对桩功的安排不同。五子拳非常注重对桩功的训练 “变势快,定势稳”,“稳”必须有桩功基础厂由于五子拳注重 实际应用,所以对桩功的要求更为严格。老拳授徒,常常强调 “学拳先站三年桩”。这是学五子拳的一道难关,有不少人因受 不了这种苦楚而偷偷自退。
一路五子拳的四段之内,段段有桩功,但各段的数量并不一 样,而且站桩的时间也短一些。
二路五子拳的整个套路中桩功较少,而且集中在一、二段 内。
三路五子拳的桩功集中在第一段,所以第一段也叫做桩功: 段,其它落很少出现,第四段几乎没有。站桩的时间也较长, 最短的动赛求换三口气,康长的换气22口。站頰势的时候,还 赛求贯气何漏赏气?就是像吃东两一样往下咽气。当贯不下去 的时候,气在味味内打转,,嫌后不得已还要吐出来。如果辑练到 气沉丹田的壤界,赏气时还可以听到“咬吱”的响声,这叫“吞 吐导弓丨。”
,(2)对劲的运甩侧重不同。五于拳悬最讲究劲的一种拳术,
不论是练舉还是技击菰特别重视对劲的运用,可且要求严格精
姐,当用必用,.恰到好处。,在五子拳32种主要劲中,每种劲都有
各自的长处,也有其弱点,不管是哪一种劲,在符食客观条
时使思,就能挥其巨大的威力,在违背客观条件的情况下强行
使用,再好的劲,再厉害的招,也要降低效果,甚至给对方以可 一
乘之机,而自己处于被动局面。在武术运动中,劲没有死劲,招 没有绝招。任何一种劲都能够化开,任何一个招都能破解。我们 不能笼统地说哪种劲有用,哪种劲没有用。凡是劲都含有若干 招,凡是招都有可取之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用,是否家握了其 128
基本规律为了使每一种劲都能在套路中体现出来,并能得到一 定的锻炼机会,所以每一路五子拳在对劲的运用上都有各自的侧 重。一路五子拳以崩弹劲为主,对下盘动作安排得数量较多。如 “连环三腿”是第一段的重点,撑豁劲在第二段中二次出现,这 对掌握该劲大有好处。二路和三路五子拳以缠卷劲为主,手臂身 躯的动转均表现出伸卷缠绕之状。如搂势、败势,从脚到腰,由 腰到手,卷中有卷,圈中有圈,一动无有不动牵一发而动全 身,好像长蛇阵一样,互相照应,一处受击,四面增接。这种接 应不是牵强附会,而是自然发出的。搂势、败势是五子拳难度较 大的动作,不是说它的外观如何难学,而是它的内劲难以发出, 手脚难以连贯,比一路的“摇山势”要复杂一些。因此,搂势、 敗势在五子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拳者必须引起注意。
(3) 对刚柔的要求不同。刚柔的变化是五子拳研究的重点之 一。在五子拳的三个套路中,对刚柔的应用有着不同的要求。一 路五子拳刚大于柔,练刚劲的动作多,练柔劲的动作少,直接发 劲多,先蓄后发$。如“摇山势”,只是摇身晃膀,抡动手臂, 不像二路和三路的败势那样坐步吸胸蓄劲,弓步挺胸发劲。二路 五子拳刚柔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大体相当。三路五拳刚柔相 济,.明中有柔,柔中带刚。在套路中,不仅有专练柔劲的动作, 而旦在期劲的动作中,也含有一定的柔劲。如“落马停风”,跳 联和最后的鹰爪力属于刚劲,而右手一线牵时,转腕动作则是柔 劲,学拳者须细心捣摩
(4) 外观表现不同。一路五子拳侧重于刚劲,所以表现得刚 劲有力,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快速动作也多一些。如“连环腿”、
“翻身圈甩”、“扑打蝴蝶”,都有其独特之处。二路五子拳刚 柔兼备,所以在练刚性动作时,要象苍龙出海兴风作浪那样。如
第三段从“埋伏势”到“左右掐嗉”几个动作。在练柔性动作 时,要像春风拂柳那样徐徐摇晃。如第二段中的“风摆荷叶足 以说明这种特点。三路五子拳刚柔相济,所以练拳时要做到像虎 行无声龙行莫测、雄鹰翱翔、燕子穿林那样轻捷自然,随心自 如。如第三段中从“旋风势”到“顺风扫叶”几个动作,不论起 伏跳趺,还是收纵转折,既不是刚猛难挡,又不是柔软无力,而: 是刚中带柔,柔中含刚,优美可观
浏览3,2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