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4年秋,先生通悟八卦拳壶奥,代师切磋 较技,每战必捷。程师遂劝先生效当年董公海川访游 天下,以臻至境。程曰:“汝生有宿慧始克臻此。余 意,汝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禄堂前途珍重,可去 矣!行矣!”

  • 1885年,先生开始云游。途经河北、河南、 湖北、四川、湖南、广东、江西、安徽、浙江、江 苏、山东11省,其间游行郡邑乡野并曾访少林、朝
    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不辞远蔽、险阻,必访 至。不服与较,先生未尝负之。先生喜攀援绝险奇 峰、涉大川幽谷。曾遇异人,乃一云游隐道,俗姓张。授先生修心养气大法,该法能自然辟谷,清净腹


1888年秋,先生返回保定。因声誉极隆,欲 拜师者甚众,当地拳家甚忌之,群谋暗算先生。彼察 得先生有去某店饮茶之习,一日,二十余人暗伏该店 内外,候至先生入店揭帘转身之瞬,伏者前后夹击, 猛不可挡。先生于不意之中,剑气感发,若电光击 人,使前后偷袭者皆昏扑于地。众拳家惊恐不已,疑 先生为天神。时先生于武技已臻至空、至虚之化境, 能有不闻不见之知觉,虽骤临不测,亦能从容应变、 感而遂通。此事发生后,至先生处求教或猎奇者甚 众,每日不绝。先生苦之,不久返归故里,同年,创 蒲阳拳社。于是每日潜心玩味神化不测之功用,研究 易经黄老奇门遁甲等学,并兼教乡人文武两道。教授 弟子裘德元、张玉峰、张玉山、崔老玉、李老丹等。藏气血之杂物。先生将此融入形意八卦修习之中,达 至腾身走凌空、慧剑射神光之境地。后又于蜀中从一 高僧研修《易经》。并于武当与一陈姓隐道一同结 庐,闻其讲论丹经。先生遨游方外,登云天、造九 极,逐虎豹、入林莽,一路行侠奇事极多,曾多次遇 匪、独斗群枭,所向披靡。南方有碑文记载。历时3 年余,先生功臻造极至境。行止坐卧、一念一应,无 不依乎天理合于道。于是,先生返里。

  •  1889年,完县县令拜于门下。同年先生与张 昭贤女士完婚。

  • A 1890年,先生得长子。同年,经友人举荐, 至丰润。为清廷招考武庠生。其间,先生曾轻取北方 武术大家、被时人尊为武圣人者——武林志。声 1893年,先生得次子。不久,经友人孙绍亭 孙 之邀前往定兴。时绍亭与当地某拳家有仇,某邀集北 禄 五省武林中之铮铮者百余人前来与绍亭决斗o绍亭仅 心邀到先生一人,即与彼等不期而遇。绍亭见彼等人众 呈 且皆持器械,转身即逃。先生无奈,独自应战。伤彼 武 数十人,余作鸟兽散。而先生未遭一伤。此后讼事由 学 绍亭办理。此事传出后,人言先生为“平定兴”。


1897年,先生赴京城探望程廷华。二人朝夕 相处,意甚洽。数日后先生返。同门张玉奎等问程: ~ “禄堂师兄技竟何如?”程廷华曰:“神乎哉!神乎哉!独步绝尘矣!”

  • 1898年,郭云深在去世前,把集其一生习武 心得写成的《解说形意拳经》一书交与先生。以示先 生为郭之衣钵传人。

  • 1899年,先生于定兴收孙振川、孙振岱为 徒。


 1900年,庚子之乱。先生不安,再入京城探 望程廷华。时程已牺牲。先生遂返。

  • 19001907年,先生继办蒲阳拳社,探究儒 释道与拳学之理,教授出齐公博、任彦芝、陈守礼等 一批弟子。其间,清廷在京郊举行规模盛大之"天下 英雄会”,即演武大会,邀集南北各派武林高手前来 比试。先生亦前往,经比试,技冠群雄,遂在武林中 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

  • 1907~1909年,徐世昌慕先生武艺绝伦,聘 请先星至奉天为其幕宾。其间,俄国及欧洲格斗冠军 彼得洛夫途经奉天,经俄公使馆提议,彼得洛夫与先 生进行一场比武,先生应邀前往,轻取之。于是先生 名震海外。之后,徐曾保先生为知县、知州。先生婉 谢之。

  • 1909年,先生随徐世昌返京。不久霍元甲南 下上海挑战英国拳家奥皮音,特邀先生同往,为其压 阵。先生预言,彼必不敢接战。至上海,果真如此, 霍深服之。


1910年,先生举家迁入北京。

  • 19101911年,先生先后在邮传部、禁卫军 教授武术。其间,陈法可、靳云亭等带艺拜于先生门 下。先生次子亦效先生当年,独杖南游。

  • 19121914年,先生经徐世昌恳请,随徐往 青岛。其间先生收剑术家潘赞化于门下。不久,先生 参加“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以全胜战绩荣获总冠 军,震动世界。回京后,先生在法政学校教授武术。 其间,与京津各派名家共议形意、八卦、太极、通背 四门合一。后因师友之故,先生与通背名家张策较 技,轻取张策。张羞败,负气出关,共议四门合一遂告破裂。


 1914年夏,先生得小女,并受聘在国务院卫 队教授武术。同年秋,经友介绍,先生与太极拳家郝 维桢(为真)相识。初,相叙投契,继而先生请问太极

1915年,撰写出版《形意拳学》一书。该书 为公开出版有关形意拳之第一部专著。先生参儒道两 学、合丹经易理重构形意法、理,完善形意拳体系。 开亘古之未有。拳之意,遂作切磋,郝维桢自叹弗如,遂作罢。郝叹 曰:“异哉!吾一语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盖 先生之形意、八卦已涵盖太极拳之意矣。后郝氏病困 于京,经先生救助,得以恢复。郝感先生之恩无以为 报,知先生正研究比较各派拳术使之合一,遂将所习 太极拳之心得理法相告。先生极重德行,遂折节持弟 子礼。

A 1916年,撰写出版《八卦拳学》一书。该书 是有关八卦拳之第一部专著先生论拳,参丹经、合 易理,提出一以贯之、纯以神行之道,创先后天八卦 相合之技术、理论体系,授以神化不测之功用,开拳 学研究之里程碑。

同年,应同门刘纬祥之邀,赴保定小察院与刘会 面。因刘长一辈(然刘比先生小4岁),先生谦之再。 然刘纬祥定要与先生切磋,于是试技,先后试之三 次,先生三胜刘。于是刘纬祥感谓曰:“难怪郭先生 把拳经传给你。”刘纬祥者,人称“刘二彪子”,乃华北形意巨匠也。

同年,北京体育研习所许禹生请先生去该所讲授 太极拳。该所多有善太极者,经切磋,众人对先生之 太极技、理莫不钦服。于是人称先生之太极为孙氏太 极。时海内各派武林名家访先生请益者甚众,北京之 四民武术社、天津之中华武士会亦常请先生去讲授拳 学,然先生常感谓曰:“余虽论拳不倦,然百人之中 难遇一二略明其拳意者。”人谓先生独步绝巅,难闻 知音。

同年,开始撰写《太极拳学》 1918年,先生宗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 两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形、取河洛之理、依先后 易之数,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系统 创立孙氏太极拳之理法。

同年,应徐世昌亲聘,入总统府任武承宣官。

同年,名士刘春霖、陈宝泉、徐树铮等投拜门 下。

 1919年,出版《太极拳学》一书。该书为太 极拳发展史上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著作。先生在该书中 指出太极拳之本质不过是研求一气伸缩之道。形意 拳、八卦拳亦如此。一气者即中和真一之气,由无极 而生。故拳学莫不是自虚而始再还于虚。形意、八 卦、太极三拳用法不同,各有侧重,然其理则一也。 于是揭示出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学在本质上的同 一性和技术体系上的互融、互补性。

同年,完县一带大旱,先生倾家资大洋千余元赈 济乡里。

  • 1920年,日本大正天皇钦命大武士、全日本 柔术冠军坂垣一雄前来中国向先生挑战。先生在家中 接待坂垣,并依坂垣之法与坂垣试技。先生轻取之。


1922年,先生离开总统府,去中山公园行健 会讲授拳学。坂垣深服,愿出两万块大洋投拜先生为师。先生婉拒 之。

  • 1923年,撰写出版《拳意述真》。先生在书 中阐发拳与道合之理并论述通过修拳而至炼虚合道之 亲身体悟,揭示出由拳悟道之进阶之梯,从而使拳学 成为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重要的体验体系和组成部 分。


404 同年,北京名拳家“神鹳子”陈魁、“京西刘” 刘正邦等投拜门下。

  • 1924年,赴晋拜访宋世荣。宋世荣在先生所 赠书中题曰:“禄堂仁棣,学于后,空于前,后来居 上。先宗绝学有继。”其间,宋世荣之得意门人董秀 生等挽留先生数月,从先生学拳。先生为董宅题名:


同年,先生之次子看报时,不慎被友误伤左目。

同年,北京之高道天、海桂园、李敦素、朱国 祯、龚剑堂、杨世垣等投拜门下。

同年,马良等在沪举办全国武术表演大会,特邀

先生前往助兴。先生因鄙其为人,未行。 "

浏览84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