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指鼎较力的训练

基础训练

指鼎较力的基础训练主要是对身体柔韧性的练习和对手指的练习。

柔韧性的练习主要包括:腕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的柔韧性练 习。常用方法有:活踝、揉膝、压腿、搬腿、竖叉、横叉,以及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 合腿、后撩腿等。

手指的练习的方法主要有:搓、揉、按等。

功力训练

指鼎较力的功力训练主要是内功的训练和手指、手臂力量的训练。本文内的培元行气法和 运气催力法,属内功练习法;罗汉卧虎功、罗汉卧式桩功、指力引体、靠墙倒立等,属于提高 手指、手臂力量的练习法。

上述各种方法应交叉结合练习,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每次练习约30分钟。每次训练课并非 要将上述内容全练一遍。每段时期、每课都应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制订出需要提高的重点任 务,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

(四) 注意事项

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每次训练前要做好热身活动,经过充分热身,使全身各部关节的柔韧性提高,肌肉的 黏滞性降低。特别要注意手指的活动。

练功中特别要注意不能急于求成。

练功后,要及时用热水浸泡手指,并放在手中揉、搓按摩,使手指得到很快的恢复及 保健。

指鼎较力,训练强度大,体力消耗多,练功期间一定要注意调节饮食,加强营养。

防伤措施

(1 )练功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肌肉拉伤或指头断裂。

(2)在练功中严禁嬉戏打闹,在大怒、大悲、大惊的情况下不宜练功。

五、桩上徒搏

桩上徒搏是在梅花桩上运用推、按、捋、带、采、弓丨、化等技法,进行徒手搏斗的一种武 术功法运动。

桩上徒搏源自武术轻功——梅花桩练习法,以及武术推手、揉手、黐手等练习法。是将梅 花粧功和武术推手等技法融合一体,通过在梅花桩上进行徒手搏斗,锻炼提高和相互比试平衡 能力和攻防技巧。梅花桩功是民间传统轻功的练习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平衡能力和在险峰危 地、船後上进行格斗的能力。推手的运动形式也普遍存在于多数拳种内,只是名称各异,如抢 手、黐手等。两人相互搭手,听劲而动,黏随走化,我顺人背,达到借力打人的效果。

比赛时,对抗双方均以同一侧脚站于中桩桩面上,脚内侧相近;另一脚分别站于各自身后的桩上;以下桩和违例的次数来判定胜负。

(一)场地及器材要求

场地

在表面平坦的室外土地或空间不低于3米的室内场地,划定长、宽分别为12米、8米的矩形 比赛场地。

器材

在赛场中间布设三才桩:三根桩排列于一直线上,中间桩的直径为35厘米,两侧桩的直径 为30厘米,相邻之桩为65厘米,桩高均为60厘米。

训练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钢管、钢板按以上要求的规格制作桩体,再固定在用 槽钢制作的底盘土,以便于移动。也可以用石柱或建筑用砖列为一直线放在平地上。如果不能 固定,可使高度适当降低,使人稳固站于上为宜。

(二)技术学习

桩上徒搏是两人站在桩上,主要以手法进行徒手搏斗,其他技术方法都以手法为核心配合 使用。因此,桩上徒搏教学,主要围绕手法而展开,手型、步型、步法、身形和身法的技术要 求,可参照其他同类武术项目。

1.预备动作(搭手法)

双方运动员分别站在左、右两粧面上,互行抱拳礼。然后,均以右(左)脚站于正中粧面 上,两人的脚内侧相近,后脚分别站于各自身后的桩上(左或右),同时两人左、右掌分别向 体前侧起,高与胸齐,一内一外交错相搭,成“双搭手势”。预备动作既要有利于防守对方的 进攻,又要为下一步进攻创造条件。

要点:身体右(左)前左(右)后成微侧身,头容正直自然,含胸裹臀,两膝微屈,两胯 松沉,重心适中。搭手时松肩坠肘,两臂弯曲成弧形,不要过于用力,增强自己的听劲能力和 变化速度。两脚在桩上站立时,要注意前脚尖微内扣,后脚尖外展,并尽量避免在同一条线 上,以免削弱自己的攻防能力及稳定性。

推法

手臂前展以掌为着力点发力。

要点:运用推法时首先要保持自身重心稳定。要以肩催臂,不得有回抽现象,以免给对方 有可乘之机。

按法

以手掌掌心为着力点向前、向下推击。

要点:前手推按时要注意劲在后脚,重心前移,力达手掌,手臂自然伸直。后手按时要后 脚蹬桩,沉胯拧腰,力达手掌,前手配合防守。

捋、带、采法

捋、带、采均是以手着力,由前向后牵引对方的技法。区别主要在于牵引的高低不同,捋是牵引其手顺我腰腹旁而去;带是牵引对方手臂顺我颈胸旁而去;采是牵引其手经胯膝旁而去。

要点:运用捋、带、采技法的关键在于正腰松胯,配合身法的侧、拧、退等加大向后运转 的力度和幅度,运用捋、带、采时顺势借力。

5.引法

黏随对方,听劲而动,诱其深人使对方失去重心。

要点:顺势引领,不丢不顶,保持自身重心稳定。

6.化法

用圆弧运动轨迹,顺其来势,在运动中改变对方劲力方向,引其落空。

要点:以腰为轴,松胯旋腰,加大走化的幅度,达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7.结束动作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即刻停止进攻,互行抱拳礼;下桩后向场上裁判员行礼,退场。 (三)桩上徒搏的训练

基础训练

步法训练。桩上徒搏运动时,步法的运用相对较少,但步法的适当运用,可以增加 攻防的效果和保持运动中的身体平衡与彼我双方的距离。粧上徒搏步法的总体要求是快、准、 稳;快是指步法移动要迅速;准是指落脚点要准确;稳是指落脚时步要稳当。

在步法的变换过程中,要注意步法与身体的协调,即步运身行,身随步换。移动时腿不应 过于抬高,不然既影响启动速度又容易暴露动作意图,并影响移动中的稳定性。移动前重心应 适宜,重心过高容易出现上体前俯后仰,过低容易暴露动作意图。

身法训练。桩上徒搏中,主要运用的身法有进、退、侧、拧、吞等,身法运用的关 键在于轻灵自然,要注重以腰为主宰,切忌呆滞僵硬。拳论说:“身与手合,手与身应。”身 法的运用要注意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来增加攻防效果。身法运用时要注意运 动幅度,身体的重心垂直线不能超过脚跟,做到不贪不欠,保持自己重心稳定。

技术训练

预备势训练。身体重心要适中,有支撑八面的状态,各部位调整到适于进攻、防守 或变化的协调状态,从而达到进攻时快速、有力以至奏效的目的。在防守时表现出最佳的能力 和效果,并能运用化、打合、攻防兼顾的技巧进行反击。

手法训练。在粧上徒搏运动中,手型以掌为主,手法的运用主要有推、按、捋、 带、采、拿等技法。手臂是各种攻防技术的主要着力点,运用不同的手法时要注意灵活变换。 并注意与身法、步法的协调,使脚、腿、躯干、手顺畅,以免影响进攻的速度和力度。

组合技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包括进攻技术组合和防守反击技术组合。进攻技术组 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左手推一右手推;左手缠(按)一右手推;右手缠(按)一左手推;双手 缠(按)一双手推。防守反击技术组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左手缠一右下按;右手缠一左下按; 左手托一右下按;右手托一左下按;捋一采;捋一按;闪一带。

战术训练

粧上徒搏战术,是根据双方的情况,为战胜对方而采取的计策和方法。其作用在于将运动 员已经获得的身体、技术、心理等训练成果最优化地进行综合运用,起到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从而夺取比赛胜利。

进攻战术训练。进攻战术包括直接进攻和间接进攻两种。直接进攻是指比赛时,当 对方的反应、动作速度弱于我方,或对方的技术不够熟练;或我方的体力、耐力、技术优于对 方;对方的预备姿势出现空隙时;运用方法直接进攻对方。例如,我方推对方时,对方明显不 能挤化,我方就直接将对方推下粧;或我方引化其力时,对方强行抽手,我方可迅速顺势按之。

间接进攻是指比赛时,有目的地给对方造成错觉,将对方引入歧途,再行进攻。当双方体 力、技术等势均力敌时,直接进攻易被对方防守、截击。采用有意识试探问劲的战术,引对方 进行防守产生空隙时,实现真实进攻。例如,我用一手推对方,对方或捋或引,我方随其势跟 进时用另一手按击对方;或采用指上打下、指右打左的假动作来转移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促使 其被虚假动作迷惑,我则乘机攻击其防守空当部位。

防守战术训练。桩上徒搏双方距离较近,而且相对固定,需要采用主动防守。主动 防守需注重防中有攻,化打合一、防守反击的原则。主动防守战术训练是用推、按、捋、带、 采、弓丨、化的方法,相互制约防守D例如,当对方推我时,我方乘彼之势捋之;对方按我时, 我方顺其势而引之。被动防守战术训练,是指对方进攻,我方迅速降低重心以力相抗,或者撤 手同时向后撤步,以保持我方站在桩上。

功力训练

粧上徒搏是意识及手指、手臂、腰胯、腿部等多个部位的综合运动。要针对以上部位和运 动特点进行专门训练,常见的练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桩功。保持静站姿势,虚灵顶劲,提掣全身,肩、背、胸、腰、胯、膝放松,使身体 上部虚灵,呼吸顺畅;下部沉实,两脚支撑稳定,不做多余的妄动。进行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的练习。逐步形成“意到、气到、力到、身到” “内外合一”的技能。练习时根据个人情况可 做不同步形的桩功,如无极桩、弓步桩、马步桩等。

跑桩功。将直径15〜20厘米的圆木埋人土中,高度约50厘米为宜。初练时,用脚掌在 间距为一步的30根桩上来回换走,随平衡能力的提高,增加换走的速度。也可以将建筑用的砖 立放于平地,在砖上进行走跑练习,以提高步履轻灵和平衡稳定能力。

推手。推手是双人徒手对抗运动。在太极拳系称推手,在其他拳系称黏手、靠手等。 两人相互搭手,听劲而动,黏随走化,运用推、按、捋、带、采、弓丨、化等武术技法,提

高我方化解对方推逼,保持自身稳定,乘势破坏对方平衡的能力。

握力器练习。单手或两手通过抓握握力器,以提高手指的抓握力量。

(四)注意事项

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桩上徒搏是两人完成的对抗练习,练习时应注意:

练习前要检查指甲是否修剪,以免划伤对方。

练习前要将衣服上的饰物,口袋中的硬物除去,避免硬物伤人。再检查鞋带衣扣是否 系好。

练习前要检查场地是否平整不滑,避免下桩时磕绊或滑倒。

镑习前检查桩体是否牢固和桩面是否光滑,避免桩体不稳或桩面太滑而摔落粧下。

比赛中的注意事项

在比赛中,避免过度紧张的心理,要沉着冷静,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功力、技术水平。

了解和熟悉比赛的场地和器材情况。

赛前要尽可能地了解参赛队员的训练水平、技术特点、战术运用以及性格特征等情 况,分析对手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赛前训练。

检录前要做好热身活动,进人赛场后要快节奏地进行临赛前的准备活动。

比赛时运动员要根据对手技术和战术的运用,以及比赛中出现的情况,果断、迅速地 采取有效的对策。

要充分利用比赛的暂停时间恢复体力。

防伤措施

要树立防止损伤的观念,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重视准备活动。在练习或比赛前,根据自身和运动的特点适量做些抡臂、松胯、旋 腰、压腿等准备活动,避免关节或肌肉的损伤。

加强场地、器材的安全性。例如,用保护垫覆盖器材的棱角等。

【知识拓展】

禅医行医法

一曰气化冷法。

禅医与传统中医理论一样,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 湿则气泄,惊则气乱,忧则气滞,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随百病,百病发于气也。气是构成 万物的物质,一切事物都是气变化的结果。故讲禅机即气机,悟禅机即悟气理。气通则血脉通, 气不通则血脉不通,病生矣。所以,知禅机即可释病理,以通气、化滞、开结为主,主要以点 化人体经络和气穴为主,以少林一指禅、二指禅之功点摩人体之经络气穴,化人体之滞气和气 结,滞化、结开、气通则病释。

二曰药物疗法。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丰饶的土地蕴天地之精华,为少林历代名医采摘百味之药提 供了便利条件。中药百味,大抵可归为辛、酸、甘、苦、咸五大味。长期以来,少林医学中治 疗跌打损伤、骨科、内科之多种良药,或煎服,或膏膜,或点滴人体窍门等,俱皆有效。

三曰食疗法。

禅医一道,不但有其独特的学术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临床医术,而且特别注重食品养生。禅 医理论认为:用药不如进食,药疗不如食疗。佛禅一道,于饮食中讲究较多,斋饭素食,乃是总括。 观之牛羊一类,虽饮水食草,然膘肥体壮,或奔跑或负重,皆有坚忍耐力。所以,禅医医理在 于引导患者医病之时,不食荤腥,而是食之以特定之谷物、蔬菜。腥是指动物肉类,荤是葱、韭、 蒜、芥等,且苦、辣、酸、甜、咸五味皆不可过食。民间亦常有“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 保平安”一说。通过特殊之饮食调理,由内而外来调理人体脏腑、气脉,从而驱病强身。

武术功法的概念,可界定为:以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 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为目的,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 锻炼某一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主要包括提高肢体关节活动 幅度及肌肉舒缩性能的“柔功”,锻炼意、气、劲、形,完整一体的 “内功”,增强肢体攻击力度和抗击能力的“硬功”,发展人体平衡能 力和翻腾奔跑能力的“轻功”等。

武术功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门各派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功 法,按照锻炼方式和锻炼效果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武术柔功、内功、 硬功、轻功和感知功五类。在当代,武术功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 价值、技击价值、竞技价值三方面。

另外,本章详细讲述了单掌断砖、悬空断物、石锁上拳、指鼎较 力、桩上徒搏五种功法的训练方法与注意事项,为练习者提供指导。

武术功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门各派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功

法,按照锻炼方式和锻炼效果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和五类。

在当代,武术功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和 三方面。

一代宗师孙禄堂

孙禄堂(1860—1933年),讳福全,晚号涵斋,河北省完县人,是 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儒武宗师,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及 “武圣”之称誉。

孙禄堂师从形意拳名家李魁垣,艺成被荐至郭云深大师处深造。 之后又承武林大家程廷华、郝为桢亲授,并得宋世荣、车毅斋、白西 园等多位武林前辈的认可点拨。郭云深喜而惊叹曰:“能得此子,乃形 意拳之幸也! ”程廷华赞曰:“吾授徒数百,从未有天资聪慧复能专心 潜学如弟者。”郝为桢叹服:“异哉!吾一言而子已通悟,胜专习数十 年者。”孙禄堂南北访贤,得多位学者、高僧、隐士、道人指点,视野 广开,尤其在《易经》、儒释道哲理、内功丹法方面,受益奇丰。孙禄 堂精通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三拳,他以《易经》为宗旨,融会古 今,打通内外,提出“三拳形虽不同,其理则一”的武学理念。孙禄 堂已出版《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八卦剑学》《拳意述真》五本武学经典。

孙禄堂创建的“孙氏太极拳”,在国术史上首次提出及印证了“拳 与道合”这一经典命题,是太极拳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孙禄堂第一个提出.•在文化领域里,武术与文学具有等同的价 值;又率先提出“国术统一”的思想,这在当时中国武术界引发了极 大的反响。孙禄堂集武学、文学、书法、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 科学问于一身,武有成,文有养,是文武共舞共融的实践者。

第八章

武术套路的创编与图解知识

【学习目标】

了解与武术套路的创编有关的知识和要求,及创编武术套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熟练掌握武术图解法,提升自身能力水平。

【学习任务】

了解武术套路的创编基础知识和要求,创编武术套路的过程应掌握的要素。

了解创编武术套路应注意的问题。

了解武术图解基础知识与武术图解的方法。

熟练掌握武术图解自学的方式、方法。

【学习地图】

图片1

套路是武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武术教学和训练中,经常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需 要,创编一些新的套路。同时,也经常要参考和学习一些出版的武术书籍。如何创编武术套 路,怎样掌握武术图书中的图解,是武术教学和训练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创编武术套路的有关知识和要求

具有武术的基础知识

创编武术套路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武术基础知识,对所创编的拳术或器械有较深的了解,掌 握它们的基本动作,通晓它们的基本技法,掌握一定数量的素材,具备了这些条件才可能创编 新的套路。例如,创编一个剑术套路,就需要有剑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剑术中击、刺、点、 崩、撩、挂等的剑法,掌握剑术与刀术运动特点的不同之处,掌握剑法的劲力运用,有了这些 基础知识之后才能创编剑术套路。

二、了解套路组成的规律

一个武术套路总是由几个“单个动作”联结组成一个“组合”,再由几个组合联结组成 一“段”(或称之为躺),几个“段”的联结,加上“起势” “收势”就成了一个完整的“套 路,,。

单个动作,一般是由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肘法、腿法、身法、眼法,以及蹿蹦跳跃 和平衡动作所构成的。如果是器械套路,还需有器械的击刺方法。例如,“弓步搂手推掌”,左 手向前、向左一搂,握拳收抱于左腰侧,右手立掌向前推出;左脚上步,左腿屈膝前弓,右腿 伸直后蹬;挺胸、塌腰、顺肩,眼向前注视;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动。它具备了拳、掌两种手 型,搂、推两种手法,上步的步法,弓箭步的步型,挺、塌、顺等身法,前视的眼法。

组合,一般由几个不同的单个动作所构成。它是套路中的一个小单元。在一个组合里面, 各个单个动作之间的联系则需要密切,即所谓“顺”。例如,《初级长拳第二路》第一个组 合:左弓步冲右拳,接做踢右腿冲左拳、右拳收回,再接做右脚向前落步成马步、左拳上架、 右拳冲出,最后接做移右脚成虚步、左拳抱腰、右拳屈肘横格,四个单个动作构成了一个组 合。联系得比较密切,手脚的伸缩起落也比较顺,没有别扭的感觉。初级套路的组合应简单一 些,单个动作可以少一些;复杂的套路和表演比赛的套路、组合应是多变化的,各个组合各有 特点,起伏转折,快慢相间,动静交替为好。

,一般由几个组合通过中间的过渡动作首尾相连而成。一段大多是从场地的一端开始 到另一端为止,也有不在此例的。每一段所走的路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折线或弧线的, 但各段所走的距离,一般要大致相等,以使整个套路布局均衡。由段构成的套路,起势、收势的 位置和方向,一般要一致,相距不宜太远,比赛的套路更要注意起势和收势应在同一方的半场。

三、熟悉套路的节奏

武术的套路运动,特别是长拳类的项目,往往是起伏转折、快慢相间、动静交替,节奏 性很强。在创编套路时要使套路的运动富于节奏,还需要懂得套路节奏变化的规律。所谓 “起”,是身体直起或跳起;“伏”,是低俯或全蹲;“转”,是身体扭转或旋转;“折”,是 身体折叠。一个套路里面,应该有起伏转折的动作变化。例如,《男子甲组长拳》第二段的 “提膝盘肘亮掌——穿手跳跃插腿歇步亮掌——转身摆掌腾空摆莲一一弓步栽拳上架”这一 节,就具有起伏转折的节奏。除此之外,在一个套路里面还应该有快慢相间、动静交替的动作 变化。创编套路选择动作时,就须注意对走势动作、定式动作、刚劲动作、柔劲动作等不同类 型的动作,都要择取一些,但也不要平均,应根据创编套路的风格特点来决定。

创编武术套路的过程

一、确定创编的目的

创编武术套路,首先要确定创编的目的是为了普及,还是为了提高;是为了表演竞赛, 还是为了保健体疗;是为儿童青少年服务,还是为中老年服务。目的不同,所创编的套路, 在内容、数量、难度、结构,以及运动风格等方面,也就不同。所以创编武术套路,先要确 定创编的目的。

二、收集素材

确定套路的创编目的之后,就可以着手收集素材。如果是以青少年为对象的教学和训练, 创编这种武术套路,可以在长拳类拳术和器械的各种项目中去收集素材。如果是为了提高运动 员表演比赛的水平,创编这种武术套路,就需要了解武术比赛技术发展的趋势,参考优秀运动 员的套路结构和内容。如果是为了对公安人员进行教学和训练,创编这种武术套路,就要多收 集一些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的素材。总之,目的不同,收集素材也不尽同。

三、确定套路的轮廓

依据不同的目的和所掌握的素材,进一步确定套路的基本轮廓。例如,为中、小学生创编 初级长拳,动作和套路的结构都须简单,以便易教易学。有了这样的构思后,就可以确定全套 安排几段,每段安排几个动作,采用哪些主要动作,即有了套路的轮廓。又如要创编一套比赛 的套路,就要决定采用哪些主要的素材,全套共分几段,各段的路线如何安排,如何向场地的 四角展开,等等。通过这样一番组织,套路的基本轮廓就形成了。

四、安排主要动作

在一个套路中总有一些难度较大、较为精彩的动作,在创编套路时要把这些动作作为重 点。在总的布局中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这些内容。在比赛的套路中,这些精彩的动作,有的是 突出劲力和技击方法特点的动作,有的是突出表现身法和步法的动作,有的是突出跳跃灵活 的动作,有的是突出柔韧与平衡能力的动作,等等。这些内容多数是些组合,对于每个组合 中动作的安排,组合之间前后动作的衔接,重点动作出现的先后,以及重点动作在场地的哪 个位置出现,都需要进行斟酌。因为每一个套路都有它的重点段落,段落中有重点组合,组 合中有重点动作。所以一方面要在套路中突出这些内容,同时也要保证在表演比赛时使这些 主要动作能够顺利完成。

五、对全套进行调整

套路编创之后,还需对整个安排进行一些调整,这种调整包括套路所走的路线是否均衡, 难度的大动作和重点组合是否安排到了恰当的位置,动作密度是否合适,运动量是否适度等。 在这个过程中,有时甚至要对套路做某些大的改动。

在创编套路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收集的素材内容很丰富,而编排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 一个套路的容量大小,套路创编以后显得过于臃肿堆砌。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进行调整,否则 就会感到繁冗。在创编套路时强调一个“顺”字,动作之间的衔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都 要顺。在创编一个套路时,往往为这个“顺”字而大费思索。这也是套路调整的一个重要 工作。

套路的运动量,也应根据个人的生理特点、训练水平和素质特点来进行调整。此外,对套 路的运动节奏也需要进行调整。对创编的套路进行调整,是个重要细致的工作,如果说在此之 前所创编的套路仅仅是个塑像的毛坯,那么调整则是一个精雕细刻的过程。

六、不断完善

一个套路创编以后,又经过反复的实践,进一步发现问题,不断调整,使之逐步完善。要 反复体会,广泛征求意见,不断总结,以求提高。

创编长拳自选套路应注意的问题

一、突出武术的特点

武术套路的动作一般都具有攻防意义,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是构成套路运 动的主要内容。它们有着不同的攻防规律,创编套路时必须注意突出它们的技击方法,遵循它 们的运动规律。例如,“枪扎一条线”是枪的运动规律,创编枪术套路时就不能过多地选择平 抡和劈打的动作,使枪术和棍术不分。同时,技击动作应该是套路的主要成分,在套路中要占 较大的比重。这样才能突出武术特点。除此,武术又是一项民族形式的运动项目,有着鲜明的 民族风格,创编套路时也需注意突出中国的气派。

二、勇于创新

在创编自选套路时,运动员往往是在对某一拳种流派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在继承的基 础上进行创编的。这样创编的套路,既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又有所创新。例如,有的自选套 路有着明显的查拳风格,有的则有着明显的华拳风格,这是运动员对查拳和华拳有较深厚功 底的缘故,这种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路子是值得提倡的。同时,也可以在创编的过程 中另辟蹊径,独创风格。在创编新套路时,不应拘泥于一种拳种流派的动作为创编的素材, 可以将许多地方拳种的动作加以改造,使之长拳化,然后编入套路,创造一种新风格的套 路。没有创新的发展,武术也就没有生命力了,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要勇于创新,形 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

一个长拳自选套路,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全面的要求,但是每个运动员的身体条件、 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乃至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在创编自选套路时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特 长,在规则所允许的范围内多安排一些适合个人条件的动作。如灵活性好的运动员可多安排些 跳跃等技巧性强的动作,柔軔性好的运动员可多安排些腿法和平衡动作,身体较矮小的运动员 动作宜快速、灵活、勇猛,身材较高的运动员动作宜舒展、飘洒、轻灵。要善于扬长避短,根 据个人的条件,发挥个人的特点,创编出适合自己的自选套路。

四、注意套路的结构和布局

一个自选套路的动作应遍布整个场地,每个组合与段落在场地中的安排都要适当。如果整个套路密度太大,则不易突出重点,密度太小,则显得松弛;密度大的组合都安排在场地的一 侧,会显得布局不均匀,所以难度大和密度大的动作要安排合适,起伏转折交替出现,整个套 路才会显得均衡。

《武术竞赛规则》的精神

竞赛规则对武术的训练和套路编创都有指导作用,它对自选套路有许多具体的规定,如内 容数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套路的布局,技术的要求,动作的组别,限制动作的数量,助跑 的次数和步数,等等。在创编自选套路时必须遵照有关规定,否则在比赛时势必影响成绩。

浏览1,34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