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氏八卦掌
程廷华字应芳,河北省深县人,生于1848年,卒于1900年,享年52岁。
董公弟子很多,论贡献与威望,应推尹福先生和程廷华先生。北京有东城与南城八卦 掌之称,即今日尹氏八卦掌和程氏八卦掌。程廷华先生深得董公亲传,功夫精纯深厚,为 人仗义诚恳,武林之中无人不知程廷华先生之威名。已故武术理论家徐哲东先生编著《国 技论略》中道:“凡言八卦掌,几无不知有眼镜程也。”可见程廷华先生所创程氏八卦掌 影响之广泛和深远。
程先生早年练过摔跤和少林拳,后经人引荐拜在董公门下。因他身长力大,功力深 厚,又因以制卖眼镜为业,故武林人称其“神力眼镜程”。
程先生日常练功时身穿数十斤重的铁背心,寒暑不辍。据李文彪先生讲:程先生在天 坛某殿的横梁上吊一箩筐,内装300余斤沙石,筐周围捆有皮带,先转掌于筐下,换掌时 单手抓住皮带横向猛拉,筐被带起,突然又被拽回……手法不一,用来练习臂力和丹田 力。另外,在自己居室的门上装上强劲的弹簧,进去时,手指需用力才能把门拉开,门开 后要马上闪身进去,否则门必打在身上,用来练习指力和身法。
很多老前辈由于职业不同,根据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创造了很多的练功方法,如张 玉魁先生以磨面粉为业,磨面是小毛驴拉磨走转,他双手托200余斤麦口袋边走边向磨盘 上洒麦,以练腿力和臂力。又如郭守德先生,每日一臂托着数屉馒头,走街串巷叫卖,以 练习臂力。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给后人以启示和参考。
程先生名声大噪后,常有武林同道来访,程先生皆来者不拒,给予接待。一日,门外 突然闯进一彪形大汉,程先生一见,此人在北京很有名气,善摔跤,且力大无穷。此人提 出比武。程先生言道:“我不出掌,你只要把我的胳膊扛起就算我输。”大汉听后心中窃 喜,暗想,凭我一身力气怎能扛不起你一只胳膊。于是骑马式站好。程先生探右臂放在大 汉右肩上,大汉一声大吼“起”,用力一扛,程先生右臂微微一沉,顿时,大汉脸色灰白, 大汗淋漓,软绵绵瘫坐在地,半响不得起身。程先生忙吩咐伙计将大汉扶走息养。
一李姓大汉,黑铁塔般,练有金钟罩铁布衫,刀枪不入,功夫颇深,武林人称其“黑 旋风”。但此人性情鲁莽,毫无心机。不知他何时来到北京,住在会友镖局,白吃白住, 旁人不敢惹他,有人利用他的憨直,戏他说:“你如果找到程廷华,把他打倒,他会管你 一辈子饭吃。”他信以为真,找到程先生住处。店伙计忙把程先生请来。程先生一见此莽 汉,暗中称奇,一看就知具有很深的功夫,忙说:“我不是眼镜程,而是他的弟弟,你若 跟我动手,如把我打倒同样有你饭吃。”大汉一听心中大喜,突然一拳向程先生打来,程 先生接手向下一按将来手引空,突起一掌,按在大汉身上,只见大汉倒退数步倒在地上, 仿佛推倒一座山墙。大汉翻身而起跪拜在地,连连叩头:“你一定是眼镜程,别人打不动 我,我就拜你为师了。”程先生见此汉纯朴可爱便收为寄名弟子,但此人练了一身硬功, 改习八卦掌实非容易,只好寄养在家。一天傍晚,大汉偷着跑出去,到前门大栅栏戏院去 听戏,听着人迷时,忽然脸上被人撒了很多瓜子皮,抬头一看,只见楼上头排的包厢内, 一阔少正得意洋洋窃笑。大汉立时火冒三丈,二话没说,上楼把那阔少就像抓小鸡似的随 手提起向楼下一扔,阔少七窍窜血一命归西。戏园子像炸了窝似的,全乱了。不时,官兵 捕快赶到,他也不反抗,被拿到官衙。这件事惊动了京城,程先生也曾到处托人求情,但 丝毫无用,因为被摔死的阔少乃是某王爷的儿子,只得被判死刑。程先生曾去囚牢看过一 次,那时的黑大汉已是皮包骨头了,因他食量较大,死牢之中哪能管他饱,不久就在牢中 饥饿而死。此事乃李文彪先生亲口所言,毫无虚词。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老百姓遭了劫难,惨不堪 言。凡是练武术的,鬼子疑是义和团。虽然程先生不是义和团成员,但是弟子们仍怕程先 生有危险,劝其躲一躲。于是程先生被弟子刘斌接至家中,住了十几日后,程先生思家, 想回家看看,刘斌不依,劝其多住几日。无奈程先生归家心切,阻拦不住,只好送程先生 出门。不料行止南官园附近,前方几十鬼子兵抢一卖炭老汉破车,老汉跪于地上苦苦衷 求,鬼子兵却对老汉连踢带打。程先生不由怒火中烧,动了侠义心肠,不顾自身危险,想 把老人救下。鬼子兵冲上十几人攻向程先生,程先生施展游身八卦掌,忽东忽西,一会 儿,十几个鬼子兵被打翻在地,鬼子们只好吹哨求救。有一对鬼子马队赶来,将程先生团 团包围,程先生退至墙边想越墙而去,这时罪恶的枪声响了,一代武术大师倒在八国联军 的乱枪之下,年仅52岁。
程氏八卦掌的特点
龙爪掌。拇指外展,食指伸直,虎口圆撑,中指指天,四、五指可自然弯曲;或
拇指外展,食指伸直,虎口圆撑,三、四、五指微微贴拢;掌心含空,掌背形似瓦垅,掌 心向前,掌根顶出,名曰“龙爪掌”。基本继承了董先生之掌型。
练功时走圈,步子较尹氏为大,走的圈也比尹氏稍大。速度适中,也有上、中、 下三盘之分。转身换势讲究摆步、扣步,这与他曾经练过摔跤是分不开的,摆、扣乃绊子 的变形。
劲力沉实,拧裹圆活,多螺旋劲。讲究刚柔相济,以爆发劲为主,善用“寸劲”。
时时又讲究粘黏连随,吸化发放,一气呵成。 、
讲究斜出正入,以走为用,脱身换影。掌法以推、托、带、领、搬、扣、劈、进 为主,更有掖、撞、云、穿等。
讲究三形兼备:行走如龙,回转若猴,换形似鹰。拧裹钻翻,展放收紧,舒展大方。
腿法多为暗腿,并以点腿为主。
套路以八个大掌为主。程廷华之子程有信的套路是:
第一掌:单换掌
第二掌:双换掌 第三掌:顺势掌 第四掌:背身掌 第五掌:转身掌 第六掌:磨身掌 第七掌:翻身掌 第八掌:回身掌
程氏八卦掌主要传人
程廷华先生弟子很多,弟子们为继承和发展程氏八卦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最著 名的有:冯俊义、阚岭峰、张玉魁、周祥、李文彪、孙禄堂、郭守德、程有功、程有龙、 程有信、郭同德、刘彩臣、郭铸山、蒋鑫三、杨明山、刘斌等等。
冯俊义:人称“飞腿”;张玉魁:磨面粉出身,人称“磨倌张”;阚龄峰:人称“阚八 爷”;张永德:卖靴子出身,人称“靴子张”,给人写信时不会签名,而是画一个“靴子”, 因此出名;周祥:人称“周麻子”。他们的功夫都异常深厚,为八卦掌的传世、打天下, 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文彪:字光普,程廷华先生的著名弟子之一。李先生身材魁梧,阔目宽额,气势非 凡。他虽形彪力巨,但武学却精奥高深。先随徐世昌去东北,在奉天任探访局局长,故人 称“大令”。当时许多武术名家如程有功、霸州李、神跤计四、劈挂李宝荣等都是其部下。 在奉天时,遇道士李风九,李精技击,擅长剑术,曾书一匾额“天下无敌手”悬道观外, 自命不凡。文彪拟微惩之,以挫其傲气。一日,与程有功前往,二李相遇,文彪初以理相 教。道士怒,连进数拳。文彪不慌不忙,连化带走,突起一掌,道士跌出丈余。再比试剑 术,文彪施展八卦剑法,左驰右骋,疾若闪电。道士惊悸间,文彪抽身捧剑走出圈外说: “你看看自己受伤了吗?”道士检视周身上下,始知衫袖已被剑挑碎,遂甘服而去其匾额, 不复狂妄。后二李友善,交往甚密。李文彪后在曹琨部下任职。冯玉祥倒戈时,不幸在北 京直隶桥被魏忠霖的军队乱枪所杀。李先生功力超群,有口皆碑,他的许多轶事一直为武 林人士津津乐道。
孙禄堂:号涵斋(1861~1932),河北定县人。先从郭云深弟子李奎垣学形意拳,后拜 程廷华先生学习八卦掌。50余岁与郝为贞相遇,成为知己,遂习太极拳。孙先生精研三 派拳艺,得其精微,融汇贯通,南北驰名,曾任中央国术馆教务长。著作有《拳意述真》、 《形意拳学》、《八卦掌学》、《太极拳学》、《八卦剑》留传后世,是为一代武术大师。
程有功:字湘亭,程廷华先生的侄子。程有功的八卦掌为程先生亲传,他练功艰苦勤 力,寒暑不辍,所以功力特别深厚。初练八卦掌时,在眼镜程督导下,只准睡眼镜店柜 台,鸡鸣即起,只身苦练,夜晚仍需练习,经数年功力大进。中年后任职奉天探访局时, 已负盛誉,但仍坚持练功,经常手托数十斤铁棍转掌,不使少怠。有功先生于青年艺成 时,曾代替其叔到北京某宗贵府第护院。初为府中其他武师嘲弄,先生忍耐,只一塌掌, 犯者跌出丈余。此后,武师等坚欲拜师,先生以自己年幼,遂推荐为眼镜程之记名弟子。 先生于探访局办案辑盗,屡建大功,一时盗匪无不闻名而丧胆,而百姓愈加称颂。后曾在 张作霖府供职,传授过张学良八卦掌。
程有龙:字海亭,生于1872年,程廷华先生长子。幼年承家学,丧父后练习拳技更 为勤奋。他曾随杨健侯习太极拳,融汇两家之长,创“八卦太极拳”。有龙先生貌白皙, 性慷爽,善书画,能文章,有儒者之风,精八卦掌,为时人所称道。他经常教育后学要遵 古学,勿使拳术流于花架。先生精研拳理,对八卦掌学及八卦器械“子午鸳鸯钺”等皆研 究精微,为后学楷模。1929年故于天津。
程有信:字寿亭,程廷华先生之次子,虽未得到乃父亲传,但程老先生的弟子们哪一 个敢不教,无不尽心传授,故程先生非常博学。因个子矮小,更加狠下功夫,功力深厚, 擅长下盘掌,人称“锉爷”。
浏览1,9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