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兴武
字得文。河北省束鹿县人。是李文彪先生的得意弟子。随程 有功先生时间最长,得自于有功先生教益颇多。与有信先生交情 深厚,还曾拜李存义的得意弟子郝恩光先生为师,学习形意拳。 骆兴武先生的武德与尊师重道精神人人皆知。九一八事变后,骆 先生随身无物,只背着其师李文彪先生的相片,徒步从东北走到 北京。在北京几次搬家,骆先生首先抱着李文彪先生的相片来到 新屋,在室内挂好。
骆先生在沈阳期间,一日走在街上,见前方围着很多人,不 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走近一看,原来二十余个俄国大汉,不但调 戏卖艺的马戏团女艺人,还殴打前来相劝的其他艺人,并把道具 砸烂。先生一见,不由得怒火中烧,只听如雷般的一声怒吼,跳 进场内,雨点般的铁拳向暴徒们打去,只打得这帮俄国佬头破血 流,眼珠崩裂,抱头鼠窜。老百姓人心大快,称赞骆先生为中国 人出了一口恶气。
骆先生行侠仗义的事迹很多,如怒砸哈尔滨警察楼、仅用一 根短小竹棍一招击败挑衅的日本劈刺高手等等,不便在此长篇大 论地叙述。人们有口皆碑,在东北三省赫赫有名。骆先生曾被聘 任东北军副帅吴峻升的武术教官兼总管,亲历了张作霖大帅、吴 峻升副帅皇姑屯被炸死,张学良处决东北军参谋总长杨汝林的事 件。新中国成立后,骆先生在北京创办了兴武国术馆。“文革” 前,北京市成立了武术协会,李光为会长,刘佩伟为秘书长。下 设长拳、太极拳、形意八卦掌三个研究组,太极拳组有徐致一、 吴图南、杨禹亭、崔毅士。形意八卦拳组是骆先生为组长,有郭 古民、吴子珍、陈子江、刘晚苍等。他为形意拳、八卦掌的传播与推广作出了贡献。1974年逝世于北京,葬于河北省高碑店。 2002年,该地区规划搞建筑,本人与弟子们和骆先生的家属出 资,将骆先生夫妇的遗骸迁来北京,安葬在北京朝阳区七棵树外 侨公墓,特树碑供门人瞻仰祭扫,共同缅怀骆先生传奇式的一生。
第二章程氏八卦掌的风格特色
八卦掌是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内家拳术。由于练习 八卦掌时要走圈,每圈走八步,恰合八卦的乾、坎、艮、震、 巽、离、坤、兑八个方位,仿佛八卦图上的八卦圈,故名谓“八 卦掌'
一、 练习程氏八卦掌时要求一掌前伸,对正圈心;一掌护 后,置于前臂肘下。拇指、食指分开圆撑,其余三指自然弯曲和 分开,仿佛张牙舞爪的龙爪,故名“龙爪掌”。“龙爪掌”是程 氏八卦掌主要特色之一。
二、 练习程氏八卦掌讲究“三势”,即“步如趟泥,手如拧 绳,转如磨磨”。尹氏掌走小步,趋于急行,名自然步。程氏掌 讲究趟泥步,即行走时要五趾抓地,双足磨胫而行,仿佛走在泥 水中,稳重中求轻灵和快捷,名曰“趟泥步”。练习程氏八卦掌 要走圈。历代老前辈习惯围着一棵小树而转,转的时间长了,能 围着小树走出一溜沟。不知不觉中小树已经长粗长高,功夫也就 练成了,这就是老前辈们经常讲的“树长艺长,年长月久,根深 叶茂”。走圈时,双臂前伸,仿佛推磨一般,故称“转如磨磨”。 双臂前伸时要滚钻挣裹,双臂要拧,双掌掌指外沿拧向圈心;头 要拧,二目前视圈心;腰要拧,胸口即膻中穴部位对正圈心;而 双足还要沿圈交替而行,故称“转掌如拧绳”,这是练习八卦掌 的真缔和诀要。故功法“三势”是程氏八卦掌的特色之一。
三、 程氏八卦掌讲究“三盘”。“三盘”是指走圈时的姿势 高矮而言。上盘架子高,如平时行路一般,故名“行步”,适合
【视氏八终掌】
老年人练习;中盘架子适中,要屈腿坐身,行走时要把双腿趟出 去,易出功夫,适合中年、青年人练习;下盘架子很低,几乎 膝、胯平,很难练习,也很少有人练习。所以歌诀曰:“掌法虽 分上中下,上下不过是掌架,圆转自如惟中盘,高下全凭腿变 化。”所以转分三盘也是程氏八卦掌的特色之一。
四、 程氏八卦掌讲究“三形”。“三形”是指“行走如龙, 动转若猴,换势似鹰”。转掌时双掌前伸,五指分开,有如龙的 两个前爪,拧头、拧臂、拧腰而行喻为龙行,即“行走如龙”。 所以黄柏年先生把他所著的程氏八卦掌命名为“龙形八卦掌”。 “动转若猴”即指步子要活,身法要活,掌法更要活,只有上下 内外协调一致,才能转动间快速、灵活、敏捷,有如活猴一般。 “换势似鹰”是指程氏八卦掌的掌势变化,即换掌变势时姿势要 舒展,气势要宏伟,身法要灵活,掌掌含内力,有如鹰击长空一 般。这样练出的程氏八卦掌不仅姿势美观,而且形神兼备,处处 见功夫。所以功法“三形”也是程氏八卦掌的特色之一。
五、 程廷华先生早年练过摔跤,他把跤法融会到八卦掌中, 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摔跤时要用绊子,用好了 绊子,才能把人摔倒。把绊子融会到八卦掌的步中来,就形成了 摆步和扣步。所以程氏八卦掌以摆步、扣步为主,摆步、扣步是 程氏八卦掌的特色之一。在练八大掌时几乎每掌都有“走马活 携”一势,也是从跤法中演变而来。“走马活携”是程氏八卦掌 的特色之一。
六、 尹氏掌出手直接,讲究冷、脆、硬、快,善爆炸劲、顿 挫劲,故人们称为硬掌;程氏掌讲究拧裹钻翻,故多螺旋劲。程 廷华先生人称“神力眼镜程”,显见其掌力的深实沉厚,故程氏 门人多以塌掌为主。善爆炸,善吸化发放,以“寸劲伤人”。
七、 程氏八卦掌的腿法很多,有摆、扣、踢、点、崩、翻、 劈、踹、蹬、截、切等等,但以点腿为主。程氏门中的老前辈都 善用“点”腿,即松跨、屈膝,把力量贯到足尖之上,以足尖点 上对方,有如蛇之吐信,既快捷,又有力。但要在掌法、身法的 配合下,贴身暗递方緣神妙。故而善用“点腿”也是程氏八卦掌 的特色之一。
八、 程氏八卦掌讲究刚柔、虚实、幵合、动静、起落、进退、疾徐、斜正 无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而且时时处在互相转化之中,这些暗合了“周 易”的“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的阴阳之理。程氏八卦掌讲究 “阴阳之道”也是特色之一。
九、 程氏八卦掌讲究拧裹钻翻,展放收紧,以意领气,以意 领力,气沉丹田,内外合一。一动无有不动,时时处处都要掌随 身动,步随掌变,意加身随,处处有变,不仅要形神兼备,更要 劲力沉实,刚柔相济。这样才能如程廷华先生所言“与敌较手 时,或粘或走,或开或合,或即或离,或顶或丟,忽隐忽现,或 忽然一离相去一丈余远,忽然而回即在目前,或用全体之力,或 用一手,或二指,或一指之一节,忽虚忽实,忽刚忽柔,无有定 形,变化不测也”。所以说在与敌较手时“掌随身动,步随掌变, 意动身随,无有定形,处处有变”,变化不测也是程氏八卦掌的 特色之一'。
十、练习八卦掌必须走圈,每圈走9步、10步或更多的步 都可以,但走起来圈太大,易使掌法散漫,因拧腰的角度太小, 也就做不到“转掌如拧绳”了,每圈走六七步或更少的步也可 以,但圈子太小,不仅掌势拘谨,劲力不能通达,而且也不能充 分地练习八卦趟泥步。无法练习八卦掌。八卦掌的技击特点之一 是“以走为用”,所以以8步为宜,仿佛脚踩乾、坎、艮、震、 巽、离、坤、兑八个方位上,故命名“八卦掌”。既命名为八卦 掌了,于是就根据“八卦”的卦数,产生了八大掌、八八六十四 掌、八八六十四手……又因董公不识字,只能口传心授“各授一艺”,于是尹福先生所传名为“八大势”,程廷华先生所传名为 “八大掌”。
程氏八卦掌是掌法,非八卦。因而程氏八卦掌中没有什么先 天八卦掌、后天八卦掌、某掌为某卦、某卦生某掌、某卦克某 掌、某掌克某掌之玄说。又因董公“因老气骸”才出了王府,这 时年事已高,故弟子中有不少受教于尹福先生、程廷华先生。梁 振甫先生受教于董公,更受教于尹福先生和程廷华先生,故而梁 先生的八大掌中有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董公弟子刘凤春先 生、李存义先生、张占魁先生、刘德宽先生都是程廷华先生亲 传,故而也都有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程廷华先生的弟子们 更都有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其他五掌就有不同了。因程廷 华先生被八国联军打死时年52岁,可能八个大掌还未传完之故, 故而程氏八卦掌中的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都被人们尊称为 “老三掌”。所以不论何氏八卦掌,只要他的八大掌中有老三掌, 必定与程氏八卦掌有密切关系。所以“老三掌”既是程氏八卦掌 的标志,当然也是程氏八卦掌的风格特色之一。
浏览85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