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连步法
连步必三费功夫, 使手要简自然无。 搭手转身是空手, 机会恰巧是江湖。
注释:
此诀所说的步法,如连环步、进步、退步、倒步 等等,都有它的妙用。但在对敌时则要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不可拘泥于成法,要灵活运用。否则反 为成法所牵制,多费周折反而不好。由步法推演到
手法,原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用什么招数是没有 硬性规定的。应该因人而异,灵活运用,所以说任 何招数都不能一成不变,务求简便,讲求实效。也 就是虚虚实实之理。所以与人对敌,有时搭手转身 便走,这是用的诱敌之计,目的是诱使对方出招, 而我转身以避之。这个搭手乃是空手。对方因击空 由于惯性作用,身体必然继续向前栽,从而使他的 下身失势拔根,站立不稳。此时我即转身乘他不备 而击之,他必立即倒下。所以说“机会恰巧是江 梁湖”。江湖指的是老于江湖者,他们的功夫技术见 派识都是很丰富的。
卦 六、囤步法
掌
囤步不要两相齐,
前虚后实差相宜。
若要站齐前后仰,
亦且腰短少灵机。
注释:
此诀讲的是站立的姿势。囤步:在走转时没有
固定的形式。因为变招换势,步法偶有停顿,时间
二 不长,只不过一刹那间,此时就是囤步。在于人对
手时,站立的正确姿势是两脚不能并排站齐,应该 是前脚虚后脚实,前后叉开。因两脚站齐容易导致 向前倾倒或向后仰跌。还容易虚实不分、成为双 重,使动转进退不灵活,这是造成失败的原因。八 卦掌要求分清虚实,一脚虚一脚实,然虚不是完全 没有,实不是完全站死,双重必须是虚中有实,实 中有虚。只有这样进退变化才灵活,对敌时进退有 方,攻守相宜,否则,即使对方有可乘之机,也必须 会失掉的。
七、手法
偏重则随双重滞, 外硬里软拈枪势。
横推里勾身有主, 只有吸手腰腹随。
注释:
手法和步法是一样的,不论用腿或用手,都不 能双重。因为双重笨滞不灵活,所以必须单重,即 一虚一实。而且用手法时还要求外硬里软,好像拈 枪劲拨枪尖,随之而入的意思。敌手横来我便推 之,敌手向里击来我则勾之。总之是导化对方之来 力,使它变化方向转移对方的重心,便他落空而无 听凭依,我身却有所主。这是取胜的良妙法。所以 不管对方如何猛烈迅速打来,我的取胜之道还在 于能涵胸吸手,腰腹能相随。
八、力法
人说冷弹脆快硬,
我说冷弹是一般。
脆硬细分无二致,
发动全凭心力合。
凡是拳术都讲冷弹快脆硬这种力。八卦掌锻
"炼者认为冷力与快力二者合并便成为弹力。所以 :冷与快是一样的。脆力与硬力从表面看似乎不同, ;其实两力中不可分的是硬力,可以分的是脆力。但 ;脆力并不是不硬的,所以说“无二致”,就是没什么 ;区别。但八卦掌所要求的是整劲,这种整劲必须是 以意运气,以气运身,由丹田出发下达脚心涌泉
:穴,再上翻至腿,至腰,至脊背,至手而放出。所以 :它的运用必须是用心意含蓄。
九、存力法
只会使力不会存, 力过犹如箭离弦。 不但无功且有害, 轻输重折而伤身。
注释:
关于发劲不能一下发尽,必须要留有余地,即 要有一些含蓄。如果一发无余等于放箭一样,无回 旋余地,容易被人所乘,所以无功而有害,是导致 失败的原因。因为我方的击人是利用人的惯性,使 对方落空而失去重心然后击之;同时我方也要预 防劲的落空而为人所乘。其所以一发无余者,是因 为不明白阴阳虚实的道理,也就是不懂劲。不懂劲 而和人对敌,如何能不败不伤呢?
十、续力法
力着他入根已断, 若再续力彼难逃, 此时惟有冲前步, 长膀长腰一齐交。
注释:
对方之力已被我牵引,或发劲时他的脚根已 动,但未跌倒。在这种情况下,我若变招换势而再 击,则对方也可变招换势站稳而招架我,因此我应 在对方未站稳之前,也就是旧力已去新力未生以 i前,利用我之余力(即存力)继续向对方击去,我能 取胜。但在用余力之时,还必须用步法向前冲去, 然后松腰松肩沉身,在原来的招势下再塌之或再 抖之,则必胜而无疑了。
—、降人法
快打慢兮不足夸, 强制弱兮不为佳。 最好比人高一招, 顾盼中定不空发。
注释:
这首口诀的意思是叫锻炼者要刻苦学习,才 能使自己的功夫高人一招,功夫上身便能从心所 欲了。
十二、决胜法
彼力千钧快如棱, 避强用顺快不挪。 千人只有三五近, 稍伸手脚不难遮。
注释:
上诀讲不以力胜,此诀讲避实就虚之理。与人 对敌不论对方怎样力大手快,在我只要守定以静 制动、以逸待劳之法,看清对方的来势,顺着他的 力引导转移对方力的方向,则对方必然落空失 势。若在亨移对方力的方向时,能再以步法配合 之,则必胜无疑。其次是以我一人对多人,要求沉 着应付。仍然是守定以静待动原则,以不变应万 变。彼虽人多能在我身旁者,亦不过三五人而已, 所以我应当详察其强弱,择其弱者而攻之,以先夺 其气。所以说:“稍伸手脚不难遮。”
十三、用法
高打短兮短打高,
斜打胖兮不须摇。
若遇瘦长凭采带,
年迈不攻上下瞧。
注释:
八卦掌又名八反掌,此诀乃八反掌用法。比我 高的用短势攻其下盘,引他向下不得逞其高。比我 矮的用高势攻其首部,所谓居高临下击之,使他不 得力其矮。遇肥胖之人应避其锋而斜击之或攻其 背,因他体胖动转笨滞而失其能。遇身长而瘦的, 梁 我则使捋带之法,则使其摇晃而失其能,倘若遇年 派 迈衰老之人,胜之不武,那就用先声夺人其法,用 八两眼向他一瞪,使彼心怯意乱,故不必动手便已胜 卦
掌矣。总之,不管对方怎样,你只要用八卦掌的走转 拧翻旋转变化,就可取胜了。
十四、致闭法
手讲三关脚伸屈, 一手三关脚直迂。 肩腕膝胯肘可用, 缩颈空胸步带躯。
注释:
手的三关是肩、肘、腕,脚的三关是胯、膝、 足。在对敌时紧闭上部的三关,而下部的三关腿足 作屈伸之状而走转变化,是为全身封闭法。所有的 三关使用,都要看脚步的直与弯来决定。虽然手的 使用要靠步法来决定,所谓“手随步开”,但还须有 身法的配合方能奏效。
十五、接拳法
五花八门乱如麻, 长拳短打混相加。 你越快兮我越慢, 我若发时神鬼夸。
注释:
此诀与降人法颇相似。中国的拳术种类甚多, 五花八门各有所长,使用起来拳打脚踢往来纵横 如疾风暴雨,上下翻飞。此时我当仍守定以静待动 的原则,心定神安地、不慌不忙地看清来势以为攻 守,不争一时之勇,所以说“彼越快兮我越慢”。在 发劲时我不发则已,若发时必乘彼之隙,用我之整 劲击之,所以其威力如摧枯拉朽,他必败。故曰“神
鬼夸”也。
十六、摘解法
多少拿法莫夸枝, 两手拿一力固奇。 任他神拿怕过顶, 穿鼻刺目势难敌。
注释:
梁 八卦掌与人对敌是不讲擒拿法的。因人若拿
派 你,你只要将手高举过头,便可泄他之力而解之。
若我再以手击其鼻刺其目以乱之,那么他的擒拿 掌法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十七、接单补双法
莫说两手掌坚兵, —来一往是真能。 闭住右手左无用, 双手齐来更无功。
注释:
此诀讲的是我以空手对敌之兵刃和破敌之
法。因为敌手执利器,不论是单的或双的,他必两 手一前一后只能用其一。我只要闭住他的左手,他 的右手便无用了;闭住他的右手左手便无用了。总 之,只要闭住他的前手,后手便无用了。即使他双 手齐来,只要闪过他,因无后继之兵,就更无用 To
十八、指山打磨法
他人来手我不然, 侧身还击彼自还。 他若还时我八手, 他若致时三手连。
注释:
指山打磨:其目的不在山而在石,因石系磨之 材故也。如兵法上的“围魏救赵”一样,用的是声东 击西的策略。运用此法必须心静神安、沉着应付, 仍是以静制动之法。敌方若出手击来,我则侧身以 避之,并乘机还击,彼由于落空必急还,在他收回 时我趁势而进,他想避我攻击而采取封闭之法,我 则使用连环穿掌连续击之;不使他有喘息的机会, 使他手足失措而胜之。
十九、脱身化影法
他不来时我叫来, 他要来时我化开。 不须手避凭身法, 步步不离两胯哉。
注释:
此诀讲的是八卦掌独有的特点,运用游击战 的方法,游击战的原则是“敌来我退,敌退我追,敌 停我扰,敌疲我击。”我人对敌时,双方势力相等, 他亦守定静以待动,两相对峙,那时我可用沾字引 他出手,他若出手,我则走而化之,他若收回去,我 就跟随着他乘机进击,你来我往,既不丢开,又不 硬拼,这样和他周旋。找寻对方可乘之机,要靠步 法、身法的紧密配合,而身法和步法的变换,还必 须靠腰胯来主宰和完成。
二十、背活转身法
伸手要小步要大, 开步半胯贴手抓。 跨步落地蹲身转,
他要转时我应拿。
注释:
八卦掌与人对战时大都是转到敌人背后攻击 的。此诀就讲转身方法。凡出手攻人,手中必须有 含蓄之力,故伸手要小。步法上在走转时不能大而 要小,在进攻时则要大。但与敌身贴近时则须半 步,那时我只要用抓人之力,便足以制之。假如我 贴近敌身时,敌手也来拿我,那我必须用跨步蹲身 而转以避之,假使他跟着我转,那我可用鹰拿之法 拿他就可以了。
二十一、磕砸劈撞法
磕来还磕我要先, 砸右换步左手粘。 劈来迭肘椿横立, 撞来乾坤手摇圈。
注释:
对方由外磕来,我也可用磕法磕去,但我必须 争其先为佳。对方若向我里砸来,我便换步用左手 粘其手,再换劲出手为妙。对方向我搂头劈来,我
则迭肘为椿用螺旋劲以杀其势。如对方用手接来, 无论单双,我则用手敷其上并画圆圈便可泄其力, !且可乘机而发之。
二十二、半圈手法
他人手法多直线, 跨上半步等如闲。 即或指直打斜法, 再跨半步不相干。
注释:
他人攻我多直线而来,我只要斜跨半步,对方 便落空了,即作对方用指直打斜方法,我可仍用前 法再斜跨半步,仍能使他落空,而无所用。这就是 半圈手法。这种步法是避实就虚的主要方法,这种 步法是跟在敌人屁股后转,从中寻找机会,争取主 动。
二十三、整圈手法
四面敌人我在中, 穿花打柳任西东。 八方凭势风云变,
不守呆势不守空
注释:
因我被围攻的时候,要心静,神不可乱,色不 可变,仍要处之泰然,若无其事。虽然四面八方向 我攻击,我则只要不守定呆势,不使空手,要像蝴 蝶在花中穿来穿去。使群敌捉摸不定,我则往来返 复,应前顾后,能进则进,可退则退,遇实则避,逢 虚则发,既不走空,又不虚发,虚虚实实,因人而 施,随机应变,乃制敌的最好方法。
二十四、心眼法
心如大将眼如法,
见景生情能制他。
最忌心痴眼不准,
手忙脚乱费周折。
注释:
此诀是讲“手眼身步法”的作用和紧密配合关 系。不管锻炼身体或对敌斗争,手眼身步法都要一 丝不苟地紧密配合,所以说:“眼到手到,手到脚 到,眼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见景生情就 j是随机应变,而其劲之发必须要心狠手辣,眼毒步 ;稳,便能制人;切忌心痴眼钝,等于候着挨打。见敌 便慌了手脚,胡乱应敌,非败不可。
二十五、定眼法
四面刀枪乱如麻, 又当昏夜月无华。 矮身定睛招路广,
步步弯行必赢他。
梁
派 注释:
八 此诀讲当我被围攻的时候,也要胆大心细。哪
卦
掌 怕是天黑昏夜,星夜无光,此时应用蹲身下势,借 天色微光看清敌人,以便应付,但步法必须采用左 右变步、忽东忽西,使敌左右摸拒。我再见隙而乘 之,自然可胜他了。
二十六、接器法
长短单双器固精, 算来不如两手灵。
铁掌练来兵一样,
_ 肉手偏找肱腕行。
注释:
我以徒手对敌器械,前十七诀中已谈过,今再 谈一谈。长短兵器毕竟是占住了两手,我两手虽 空,却较为灵活。总之是战斗有术:一是运用身法 闪展腾挪,以避其锋,次是运用掌法结合拿法“拿 闭敌血脉,拔挽顺势封”的方法,专门找对方的手 臂和手腕,从而夺其器械,便能取胜。所谓铁掌,是 形容词,应该是功夫纯熟。
二十七、保身法
以强胜弱不足夸, 弱能胜强方是法。 任他离弦箭快硬, 左右磨身保无差。
注释:
此诀和前面的降人法及半圈手法基本相同。 它是说明身法和步法的重要性。磨身是挨着敌方 的身体转动,专门绕到敌方的背后去,这样不管敌 方多么厉害,而我可保无虑。
二十八、乱人法
心乱先从眼上乱,
' 千招不如掌一穿。
对准鼻梁连环使,
跨步制人左右还。
注释:
敌人自乱,心慌意乱,目迷神乱,都是从眼上 梁乱起的。所以心静则神安,神安必泰然,便百体听 派命,谓之指挥若定。因人的大脑是指挥一切的总枢 £ 纽,所以心意一乱,大脑就难于控制,必使手足无 掌 措,此取败之因也。所以与人对敌必先乱其心,其
法是用掌连续向他的鼻梁和两目直刺,再用跨步 左右换,使他应接不暇,自然使他目迷神乱,这样 我就可以制服他了,八卦掌的“天下精术怕三穿” 和“千招不如掌一穿”,就是说这种招数的厉害。
二十九、开合法
欲合先开是一般,
见开防合不二传。
_ 诈败详输知卷土,
指东打西意中含
注释:
掌法即兵法。因两者原理相通故也。此诀是要 我们掌握对敌的战略战术,从而达到“乱己知彼百 战不殆”。任何拳术都讲开合,也就是打化蓄发,一 般要发人时必先蓄劲就是先开后合。因此在对敌 时,看到对方开势,下面必继之合势,若对方并没 有精疲力尽而败退,这是不合理情的走,要当心他 卷土重来。对方指东而击西,还必须预防他从两面 偷袭我。也就是要盼前顾后,左顾右盼,既要防止 对方的随时进攻,又要寻找对方的破绽而随时趁 机攻击。这样我就能控制整个局势,自可立于不败 之地。
三十、定南法
任他千手千眼快, 守住中心是枉然。 不到要时不伸手, 伸手即要发手还。
注释:
与人对敌同样也要选择地形,必选择地之平 坦者,注意有无障碍物、高低如何等等,必居于险 要之地以待之。其次还要注意天时与方向。在阳光 下,上午不向东,下午不向西,这是避免阳光刺目 而致失败,在这样有利地形下和有利时间内,我只 要坚持以静待动以逸待劳的原则,不管敌人人多 !手多,我沉稳应付,乘隙而进,则无不奏功。
三、求近法
梁
派 封闭固是护身招,
八’ 躲过他人自逍遥。
卦
掌« 切记远出尺步外,
' 开门绕到法不牢。
注释:
拳法上说:“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就是此诀 之意。自己手法身法步法高超,所谓“艺高人胆 大”,不管对方如何向我进攻,我都可以封闭住 他。但必须与敌人身体贴近靠拢,相距不能超过尺 步以外,假使离得远,等于空兜圈子白费劲。
三十二、六路法
他人六路是空言, 我之掌法六路观。 动步既能八方顾, 瞻前破后自无难。
注释:
拳术技击都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六路是前 后左右上下,八方是东南西北四正方,东南、西南、 东北、西北四隅方。八卦掌开始盖转掌的步法就能 照顾到四正方四隅角,目扫一切动步便能看一圈, 盼前顾后是很自然的。
三十三、不二法
发不准兮不妄发, 发不中兮第二发。 任他鬼神多灵妙, 不失魂兮亦裂牙。
注释:
技击都要讲“稳准狠”三字,所以发招必求其
准,如无把握切不可妄发所谓“无的放矢”。易为人 所乘,失败之由也。若有的放矢,即使不中,可继续 再发,像大海中的浪一样,逼使对方虽不失魂也必 丧魂。
三十四、防滑法
冰天雪地步难牢, 前横后直记心梢。 转动须用小开步, 切忌挺身法打高。
此诀与前歌三、歌十五意义是相同的,可参考 之。但不同之处是最末一句:“切忌挺身打高法”, 因为身体一高,人的重心必随之而上升,下盘必易 前倾而后跌,所以必须忌之。
三十五、稳步法
步不稳兮身必摇, 脚趾实地胜千招。
进取足趾退悬踵, 不扣步兮莫回瞧。
注释:
前歌三、歌八、歌十二之意与此诀之意基本相 同,可参考之。其不同点在于告诉锻炼者怎样使用 步法才能稳健。第一句说明步法不稳之害,第二句 说明步法稳固的好处,第三句说明步法前进后退 之法。即前进时足耻落地必须抓牢地面,退步时说 明要回身看时必须先扣步然后才能向后看,若不 扣步,身体一碰即倒,所以应特别牢记之。
三十六、十步法
回身转步必须小, 步大舍身不灵脚。 欲要转身迈半步, 人难擒兮人不晓。
注释:
步法是拳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必须进 退动转灵敏,要动转灵敏,则步法要小,不能过火, 过大则动转笨滞,非但身不由主,且易为人所觉而 失机。故对敌时步法必须要小,则便于靠近敌身, 使敌难于抵敌,且我步小,敌也不易知觉我的意 图。
三十七、掌法
掌法虽分上中下,
上下不过是靠架,
圆转自如惟中盘,
高下全从此变化。
注释:
任何拳术都讲上、中、下盘功夫,这三盘便是 梁|高架势、中架势、低架势。架势高者省力,低势则运 派 动量大而吃力在锻炼时都要求架势越低越好,这 八样容易练出功夫来。在对敌时则以中架势为最相 卦
掌j宜,可以圆转自如,高则因之而上,低则因之而下, 各种变法皆从中盘架势生出,所以说上盘低架,作 用都不及中盘来得大而变化多。故曰“惟中盘”。至 于下盘练法可参考歌诀第八。
关于三盘的说法还可以解释为上盘是两手及 臂,中盘是胸、背、腰、胯,下盘是两腿及足。因上下 !盘的变化都要从腰部动转自如而取得,故说“高下 全从此变化”也。
三十八、忌俯法
低头如同眼不开, 亦且身为往前栽, 低头猫腰中枢死, 全步全掌使不来。
注释:
拳谚上说,“低头猫腰,传授不高”。各类拳术 在锻炼或对敌时都忌低头猫腰。因头一低如同瞎 子一样,看不清前面,等于没睁开眼睛。腰一弯,则 由于中轴弯而不直,所以动转不灵活,又由于身体 重心歪斜,容易导致向前倾跌,这样如何能应敌? 所以拳谚又说“低头猫腰,决定八势之病。”拳术上 虽然手眼身法步都在讲,还不能尽技击之妙。还必 须配合意气力,达到内外并修,才能亮出全功。若 低头猫腰,运用意气不能通畅,从而使所有招数都 受它的影响。手足不听你指挥,因此说所有步法和 手法都不灵。正确的姿势是例如弓蹬步,膝尖不能 超过足尖,头不能超过膝尖。
三十九、忌仰法
紧背空胸静中求, 挺胸旦股悔难收。 腆肚吸腰来不及, 最怕转身不自由。
注释:
八卦掌是静中求动的内家拳术,因此在锻炼 或对敌时都要求紧其背而空其胸,使气能沉于丹 田,气易平,心易静。所以董海川先师的歌诀开门 第一句说是“空胸拔顶下塌腰”,可见它的重要 了。因为心静才能眼明,眼明才能观察敌人的动 静,以便采取应付之法。若提胸腆肚,身体重心歪 斜,易于向后仰跌。虽然也知道吸腰的妙处,也总 因为腆肚之故而来不及使用。特别是动转不灵便, 转身受牵制。它正好与忌俯法所说的前后各走一 极。
四十、正身法
全身力量在中枢,
自身歪斜力不同。
别看步弯身必正, 发手如箭不停留。
注释:
身体中正安稳,不偏不倚是内家拳的要法。因 全身之力在于中枢腰部,故不论动转发劲、发劲都 在腰间,所以谓之“主宰于腰”。因此要求身体不偏 不倚,不仰不俯,中心不移,步法虽然是变动而身 体总不失乎正。假使与人对敌发劲,则可一往直 前,如放箭一样o假如自身歪斜,即使发劲,其力必 大打折扣。理由是人、物体,其体正者下部必稳,其 力发之必大,其体不正者,下部必不稳,其力发之 必不足而微弱。
四十一、辅身法
身如君王腰腿臣, 君正臣强可制人。 进退躲闪凭身法, 若无腰腿不生神。
注释:
正身法要求身体中正,既能动转灵活,又能得
到腰腿配合而发挥威力而能制胜人。拳术中的进 退躲闪各法皆以身法为主,但要完成身法,必须要 有四肢的配合,特别是腰腿的配合,才能相得益 彰,所以说“若无腰腿不生神”也。
四十二、扭身法
人来制我已贴身, 此时手脚不赢人。
左右吸收用扭法,
梁: 化险为夷把人擒。
派
八 注释:
* 扭身法是内家拳八卦掌特有的身法。当敌方
与我贴近时,用右拳当胸打来,这时我要用手法和 :步法,都已来不及,惟一的办法是用吸胸扭腰向右 :转去,便可转到他的右背后去,他若用左拳打来, :我则用同样的方法向左转去,转到他的左背后去, :这样便能化险为夷,并能乘机而胜他了。
四十三、跨步侧身法
穿梭直入势难停,
先发制人先他能。
若遇比手接连退,
不如跨步侧身灵。
注释:
一般的对敌方法,都是争取主动进攻的方式, 其锋锐不可挡也,不能相敌则只可退以避之。但对 方一再进攻,则我退到什么时候呢?此诀告诉我们 若碰到这种情况,不必一再退却,只要跨步一侧 身,就可使对方落空了。此诀与半圈手法很相似。
四十四、左右甩身法
闪躲东方西又来,
摇身一变甩身开。
左右连环皆如此,
前推后捋腰安排。
注释:
此诀用两种解释,一是我一人对群敌,确是避 开东方西面又来,穷于应付,不如采取主动,用穿 花打柳的方法,将近身之敌前推后捋。另一种是对 方一人力大手快,向我进攻,我则可用扭身法和跨 步侧身法转到对方背后而攻之,前推后捋,必须用
整劲击之,故曰“腰安排”。
四十五、蹲步沉身法
身高架大路上三,
举手招封势所难。
蹲步沉身使就下,
入我机关使法宽。
注释:
梁 遇高大的人,我如和他就高势周旋,势必吃
派 亏,因此我当以法诱他势下。我就先蹲身而下,他 八必须随我而下,此乃变我的劣势为优势。所'以说: * “入我机关使法宽”。
四十六、忌拿法
八卦之手不讲拿,
我拿人兮我也差。
设若人多不方便,
直出直入也堪夸。
注释:
八卦掌不主张以拿法胜人,因拿法只能拿一
人,并且拿了人我的两手也被占住了,不得自由,: 因此说“我拿人兮我也差”。另外若是拿住了一人: 便不能对付群敌,要对付群敌则不如直出直入来 得干脆。
四十七、忌站法
浑元一气走天涯, 八卦真理是我家, 招招不离脚变化, 站住即为落地花。
注释:
八卦掌的功夫是走出来的,八卦掌的道理就 是动变和炼气,所以走转时必须配合道家的导引 吐纳术集中意、气。这样才能练出所谓整劲来。“浑 元一气”,一旦锻炼成功,这个浑元一气即是走出 来的,所以有“走为百炼之祖,百炼不如一走”的说 法。因此八卦掌的对敌方式,也是靠两腿不停地走 圈,转得敌人头晕眼花,而从中取胜。假如站住了 不动,则易为人所乘,如落地之花被人残踏亦枯萎 了,因此提出忌站之说,使锻炼者明确重视走的道 理。
四十八、太上法
; 力要足法招要准,
! 即或使空三不紊,
; 招套招兮无穿极,
; 精神法求在手纯。
注释:
; 方法和技巧到最高节段谓之“至高无上”。此
梁;诀比拟八卦掌是拳术中最精妙的。方法多,技巧 派妙,其他拳无法比,因此说是“太上法”。虽然说八 卦掌的方法巧妙、技术高超,但还必须求劲力充 掌沛。这种劲力即以前所讲的浑元一气的整劲。另外
;要心静胆壮,发招才能准确,但有时由于估计错误 :而使劲发空,不能中的,怎么办?心仍不能慌,即使 发空,由于心神安定,手与脚也不会失措而忙乱, 所以说“三不紊”。所以能看清敌方的来去,随着对 :方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按八卦动变的原理而施招, .这样便能招中有招,手外有手,使对方穷于应付。
但要达到这种变化莫测的境界,则非靠手、眼、身、 法、步各法的正确和密切配合,结合内部精气神的 一贯注,再加上运用纯熟的技术,才可无往而不胜。
歌诀赞
四十八法意真切, 说说练炼不为神, 要得所传纯功到, 几人三年试验深。
注释:
三十六歌诀是八卦掌的锻炼方法,必须遵循 的规矩,寓意深刻。要理解八卦掌精义达到内外一 家功夫上身,最少得两三年的时间,其锻炼方法具 体讲来,要有四多:一是多看,先看老师如何练,从 而模仿之,再多看他人所练,从而分析其是否正 确,取其长改进自己之短,还要多看理论书籍来提 高自己。二是多听:老师的教导,同学们的锻炼经 验,要虚心听,从而分析消化,为我所用。三是多 想:是去芜存精提高自己的最好的方法。四多练: 这是实践的必要过程,因为内家拳的锻炼是一个 细致的复杂的工作,必须如此才会有所得。它是没 有捷径可走的,因此既不能急躁,也不能不加以研 究,所以练内家拳要有长期打算。有句拳谚说“练 拳容易,拳理难明”。所以练拳必须弄清拳理,才能
!有所得,所以说“要得所传纯功到,几人三年试验 :深”了。
; 四十八法是八卦掌的用法,也就是说手、眼、
:身、法、步与内部精气神都已纯熟并且能配合得很
;好,如果不研究与人对敌,但到实际应用时仍会发
;生手忙脚乱、力不从心的现象,也就难于应付敌
人,因此必须长期与人比手,从中取得实践经验。
这种实战经验比锻炼还难得多,最少得七八年的
积累才能运用。因它非到熟练到极点,才能运用自 梁 如,得心应手,才能见招打招,到那时你就可以凭 派你的技艺而所向无敌了。
第六章
八卦掌的练法及图解
本篇介绍的八卦掌,是八卦掌术中最古老的一 种,一般称为“老八掌”。老八掌的练法,在说明动作 时,一般按主导动作的顺序或动作的先后,进行描 述;在编写中尽量采用通俗易懂详细的描述和图 解,在绘图方面不作过多的动作姿势插图,以避免 动作线路的零碎间断,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
人物图像上所绘制的动作线路都是手、足在 立体的运动轨迹, 路、脚步动作的 先后次序,以标 明数字表示之, 如图所示。
人物立面图
像,由于绘制时 视角关
系,和学
【者步子大小不同,而可能出现向、位的偏移情 ;况,以文字说明为主。
老八掌,亦称八母掌,是八卦掌中的基本掌 i法,其中以单换掌为掌法之基础势。单换掌的转 ;行势,传统称之为推磨势,在八卦掌运动中占有 I特别重要的地位。初学者掌握好推磨势的练法是 I十分必要的,特作如下说明:
运动场地
! 先选择一个直径约2. 5
j米左右的平整圆形场地,
初学者可以在地上画一圆 圈,运动时则沿此圈线转 ;行和变势。如右图所示。
预备势:
立站于圆圈之正北方圈线上,
八卦掌起势
面向圆心(即 向正南方),两脚尖外展约60。,两膝靠拢,两手 j自然下垂于两腿侧,头正项竖(虚领顶起不用
浏览1,2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