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五:

步既转兮手亦随,后掌穿出前掌回。

来去去来无二致,要如弓箭离弦飞。

注释:

这首歌诀说明手脚配合的重要意义。武术界 有句谚语说:“手到脚不到,自己寻烦恼。眼到手脚 到,方算得玄妙。”手脚不能密切配合,这是技击上 的大缺点。因为脚先到而手后到,击人无力,又因 手慢而易被人所乘;如手先到脚后到,虽然能击人 之身,但其力也不大,因力无根,并且自己容易失 势,力被人所借,也是造成失败的原因。为了达到 手脚的密切配合,还有句谚语:“手脚齐到方为 真”。八卦掌叫做:“手随步合”。“来去去来无二致” 的意思是指两手来去如撕丝棉之意,去是击人,回 是捋人(或者去是推,回是带)。并且来去之势要如 弓箭离弦飞去那样急速而有力。但在发劲时还必 须注意两点:一是手的来去要靠腰的转动来完成; 二是出的力只能发八九成,要留有余力。这样来回 既便利,必要时还可作第二发之用。

« 歌六:

; 穿时指掌贴肘行,后肩改作前肩成。

' 莫要距离莫犹豫,脚入裆兮是准绳e

注释:

准绳:是用以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此处用来

:作为标准。这首歌诀是前歌的继续。前歌讲上下要 i相随,两手互抵要劲足而迅速。这首歌是说应该怎 ;样穿掌和脚如何配合才有利于自己。因此,在穿掌 梁;时指尖要直指对方穿去,即直戳去。后手穿时必须 派;紧贴前臂肘部向前穿,前手回肘必须沉后臂抽回

至后手肘部停止。两肩由于两手前后互穿而变换 掌:前后。在穿掌时步法也必须配合,也就是左掌穿时 i左脚在前,右掌穿出时右脚在前,并且必须向对方 :裆部直插进去,这样穿掌才能发挥强大的威力,可 i使挡者立刻倒下。穿掌是八卦掌中厉害手法之一,

所以有“好汉怕三穿”之说,因此必须牢记:“肘不 离手,手不离肘”两句话。所谓距离就是不离开之

:意。

歌七:

胸欲空兮气欲沉,背紧肩垂臂前伸。

一 气到丹田缩谷道,直拔颠顶贯精神。

注释:

八卦掌是内家拳术,所以必须与道家的导引 叶纳术(即气功)相配合。要使气能沉到丹田穴(小 腹部),则必须空胸(涵胸),空气自然沉入丹田。要 空胸则必须紧背如箕底,肩垂也是胸空必要条件, 所以紧背垂肩胸必空。两臂前伸只能用意不能用 力,否则两臂力气必上浮。由于沉肩坠肘,紧背胸 空,用意不用力。就使气道通畅下达丹田。但气至 丹田后还必须缩谷道(即提肛:将肛门往上提,如 忍大便状),这样就能使气通过任脉,过会阴穴,达 到督脉,再上升直拔顶巅到达百会穴,再向前而下 降人中穴,向下至兑端穴,经舌卷接至承浆穴,腹 下降经任脉而至丹田。这样周而复始贯穿到周身。 所谓一脉通而百脉通,精神自然饱满、通体舒泰。 锻炼日久,便能产生一种内劲(即真气)。这种气还 可用意来支配,在对敌时便可以“意到气到,气到 劲到”,发挥无穷的威力,便可无往而不胜了。

歌八:

走时周身莫动摇,全凭膝下两相交。

低垂虽讲平膝胯,中盘也要下腿腰。

注释:

三盘: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练拳的架子而言, 即上盘高架子、中盘中架子、下盘低架子。另一种 :是指手臂为上盘,身、腰、胯为中盘,腿脚为下盘。 :八卦掌以步法走转兜圈子来胜人,所以对腿部特 别要求用功夫。走圈时上身不准动摇,也不准姿势 :忽高忽低。要避免出现上述现象,就必须腰胯下 坐,重心下降至两腿。这就要求做到两腿相屈,两 膝相抱。如此看来,八卦掌的走圈就完全用两膝以 梁«下的两小腿相互交叉地进行运动,所以谓之“两相 派;交”。这样常锻炼,下盘自然稳固,上身自然不会摇 八:动而转圈自如,达到“上宜静而不宜动”的要求 卦

掌 了。走圈的姿势架子可分为三种:最高的要求是走 ;低架子,走时膝与胯要相平。这样做运动量特别 大,特别吃力,但功力增长快。大部分是以走中盘 架子为相宜。走时也要求腰向下坐,腰胯下坐后, 腿部才能得到锻炼,腿力增加,达到周身平稳有 力,如同坐在轿子中…样平稳。

歌九:

抿唇闭口舌顶腭,呼吸全凭鼻孔过。

力用极处哼哈泄,浑元一气此为得。

注释:

这首歌诀讲的是结合导引吐纳术的气沉丹 田。这个歌诀讲的是导引吐纳的呼吸方法和发劲 方法。八卦掌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所以练体又练 气。练气必须通过呼吸来完成,其方法是将两唇闭 合,舌向上卷曲而顶着上腭,这样使呼吸通过鼻孔 来进行,因为用鼻呼吸可使呼吸深长匀细,若用口 呼吸,既不合乎卫生,又使气粗而促,对人体的健 康也不利。另外,舌顶上腭还有两个好处,它能使 口中生津,在运动中对敌时可以避免口干舌燥喉 呛等现象发生。当津液咽下入腹后,还能增加胃 液,加强消化能力。人的呼吸有两种:一种是自然 呼吸,另一种是深呼吸。内家拳是采取自然呼吸 的,其具体做法是:将新鲜空气吸入到丹田,然后 在呼气时将体内的浊气呼出。这种呼吸叫做自然 呼吸。练功必须学会这样的呼吸法。就是气沉丹 田。通过长期锻炼,可使丹田中的气愈聚愈多,到 修炼成功时,自然会向下流注,通过会阴穴,沿着 督脉上升,直达头顶百会穴,再向前而下沿着任脉 下降,仍回到丹田(在气功中叫做周天),通过舌顶 上腭再流向四肢百骸。这种气在导引吐纳术中叫 做“浑元一气”,在武术中叫做内劲或整劲。丹是家拳锻炼者,都非常重视这种气的修炼。只有把这 ;种气练好,才能算真有所得,身体也随之强健起 来,用于对敌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蓄劲时吸 :气归于丹田,发劲时向四肢发射,好像炸弹爆炸一

.样地发生威力,能使挡者立仆。在发劲时为了加强 «威力,还可以用鼻音之哼字或口音之哈字来助长 :自己的劲力,增加自己的威势,同时还能减泄对方 :的力量,从而达到震慑对方取得胜利。

前辈武术家有句口头禅说:“外练筋骨皮,内

梁;练一口气。”他们对于练气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对 派I练气传下来的几句口诀,现抄录如下:

八 紧闭牙关口莫开,



掌 开口气泄力何来,

须知气存常在腹,

撒手休将气放怀。

回转翻身轻转动,

贯通筋骨壮形骸。

终朝练习常如是,

体质坚牢胜铁胎。

歌十:

掌形虎口要撑圆,

中指无名裂缝开。 先戳后打使腕骨, 松膀长腰跟步钻。

注释:

此歌诀专讲掌形和掌的使用方法。八卦掌在 锻炼时要求虎口撑圆,这样才能使力达到五个指 尖。不管是立掌、俯掌、仰掌或撩掌,都要将大拇指 微扣,中、食二指伸直,无名指和小指靠拢,使掌心 内含。中指的中衔穴、无名指的关衔穴,两穴不宜 挤靠,如果并拢时就阻止了气的贯通。所以必须将 中指和无名指用劲伸直,它就自然分开了。气也容 易贯注到指尖上。锻炼的指尖如钢铁一样,在交手 时先用指向对方直戳,再用腕根向下打击,同时必 须后脚蹬劲、前脚直插入对方裆内,后脚再跟步而 进。也就是利用后脚的弹力和地面反射力向前直 冲。同时再松肩松腰,两手往下塌劲,使全身之力 都贯注到腕上。因此,八卦掌能以掌法制人,所以 锻炼者必须遵守歌诀的精神,不可随便更改。

歌十一:

上步合膝倒步掰, 换掌换步矮身骸。

进退退进随机势, 只须腰腿巧安排。

注释:

八卦掌的换势上步,必须合膝如扣步,使两膝 相抱似换非换,欲转身则必须先倒步掰步,这样身 体动转便能灵活o这就是扣步摆步的作用。其次是 变掌换式,一定要将身体下蹲一些,使下盘稳而动 转灵活。总之,一切动作都由腰为主宰。所以不论 梁 进和退,变招换势,高势低势,虽然没有一定格式, 派但都是由腰胯动转来变化安排的。所以说只要腰 八腿安排得当,便可无不从心所欲了。



掌 歌+—:

此掌与人大不同, 进步抬前乃有功。 退步还先退后足, 跨步尽外要离中。

注释:

八卦掌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步法。步法属于 八反之一。在与人对敌时,向前进攻要先进前脚, 即将前脚先略抬起离地,然后后脚蹬劲并立即跟

上(即跟步)。它利用地面反射力向前猛冲,在时间 上抢在前面,在劲力上由于使用后脚的蹬劲(所谓 根节劲),也就是使用了整劲。所以说:“抬前乃有 功”。向后退时先退后脚,就是后脚先离地,前脚向 后蹬劲。在八卦掌术语中叫做“半步当先”或叫“半 步跟”再加上整劲,就无往而不胜了。至于跨步要 离中,是当敌方向我直线攻来时,我则不与敌方作 正面冲突,利用身法(即侧身法)、步法(即向斜上 方上步),避开了敌方的攻击。同时也使敌方劲力 落空。由于惯性作用对手的身体继续向前,从而导 致其失去重心,站立不稳;而我则绕到敌方的侧 面,乘他未站稳之前向他攻击,便可取得胜利了。

歌十三:

此掌与人大不同, 手未动兮膀先攻。 未从伸前先后缩, 吸足再吐力独丰。

注释:

此歌诀讲的与他种拳术不同之点,是在未发 劲之先,应当先蓄劲,待劲蓄足后再发力,这种力 必然大于不蓄劲所发出的力。同时在蓄劲时必须

配合自然呼吸,这样所发之力像炸弹一样,威力无 穷。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蓄与发都必须用意为之,就 I是蓄劲时用意蓄于根节,到发时则一抖而出。所以 ;说是手未动兮膀先攻,未从前伸先后缩。这种蓄与 发的方法,是内家拳所独有的。

歌十四:

此掌与人大不同。

前掌后掌力相通。

欲使梢兮先动根,

招招如是不能松。

此歌诀讲的是两手如何配合及劲从何处而 发。凡出掌用劲必须用整劲。在歌十一中已讲过, ;其根在于脚,发于腿,主于腰,形于手指。整劲必须 '从根节而出,因此说:“使梢先使根”。其两掌力相 !通者,是指一种对称力或分力,这样可使前手发力 "更足。而后手回时还带有捋劲的前用,也就是歌诀 :五讲的“来去去来无二致。”这种方法不论是锻炼 ;还是对敌都是很重要的,切不可松懈,务必要做到 稳、准、狠。

歌十五:

此掌与人大不同,
未击西兮先声东。
指上打下就得知,
卷珠倒流更神通。

注释:

锻炼八卦掌的人,都必须深知兵法,它包括着 不少奇兵方略,如“以逸待劳、声东击西、无中生有、 顺手牵羊、欲擒故纵、混水摸鱼、远交近攻、假痴不 癫、反客为主、调虎离山、走为上策”等等。这些计 谋在对敌时都可以应用。特别是如能运用兵法中 的刚柔奇正、进退攻守、兵不厌诈等变化来声东击 西、指上打下,使对方防不胜防、不知所措,我便可 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所谓“卷珠倒流”是 由下往上打,也就是使用了整劲中的抖劲。所以练 八卦掌的人必须要研究和练习,“钻翻劲、拧转劲、 惊弹劲、崩炸劲、抖擞劲、螺旋劲”和它们的使用方 法,这些也正是不同于其他拳术的地方。

歌十六:

天然精术怕三穿,

不走外门是枉然。

他走外兮我走内,

伸手而得不弗难。

注释:

三穿掌是八卦掌的重要手法之一。所以有好 汉怕二穿的说法。这首歌诀讲的是三穿掌在使用 时应注意的问题。由于我一再向敌方穿掌换势,使 对方感到目迷神乱,这时我便可乘隙击败他。但在 穿掌的时候,步法必须配合向左或向右走跨步。

梁 歌十七:

派 掌使一面不为功,

八 至少仍需四面通。



棠 一横一直三角手,

使人如在我怀中。

注释:

此歌诀第三句讲的是手法原理。末句讲的是 用好手法的效果。以自身两手来讲动手步法走成 三角形,一手直,一手横,中间成为一个三角形,从 而可变化无穷。对敌时以我的横破敌人的直,以我 的直攻敌的横,这样在双方手的形状上也成为一 I个三角形。因此三角手法在使用时是大摸大盖,也
叫四大开的手法,所以与敌方一交手,便使敌人如 在我怀中一样,可随我任意摆布了。

歌十八:

高欲低兮矮与扬, 斜身绕步不须忙。 斜翻倒翻腰着力, 翻到极处力要刚。

注释:

敌方比我高的,我应以低势攻他的下路,比我 矮的,则应扬我之势即用高势向他的上路攻之,如 此高矮两种人就不能抗拒我了 O但无论如何换势, 都必须以正取斜,或以斜取正,设法使对方入空, 从而战胜对方。在敌方来看,我是侧方,其实我是 正方,也就是不与敌作正面交战,而是让过对手以 后,紧跟敌身而进,这正是取得胜利的好方法。腰 是一身的主宰,所以不论是斜翻或倒翻,都要靠腰 肢的动转来完成。但有时腰转动到不能再转时,翻 转就不能用柔劲了,而必须用刚劲才行。

歌十九:

人道掌法胜在刚,

郭老曾言柔内藏。

个中也有人知味,

刚柔相济是所长。

注释:

郭老,即郭济元先生,山东省招远县人,他拳

;术一道门类很多,但就其用劲的性质来讲只有两 I类:一是刚劲(即硬功),一是柔劲(即软功)。八卦 !掌击人时用的是整劲,使受击者感到威力无比。误 ;认为是用刚强的力胜人,其实不然。正如郭先生所 梁!说“八卦掌是刚柔相济的拳术”。因此练拳的人必 派;须懂得刚柔相济是拳术的精髓。总的说来,若是锻 炼加深以后,自然就能使自己做到刚能达柔,柔能 [i达冈,那时就没有刚柔的区别了。所以说:“长拳不

:长,短拳不短”,就是这个道理。

歌二十:

刚在先兮柔内藏,

柔在先兮刚后张

他人之柔腰与手,

; 我则吸腰步稳扬。

注释:

关于刚柔相济的拳术在歌中已经讲了些,在
这首歌中又进一步谈了刚柔相济的道理。在我们 使用刚劲之先必须稳含柔劲,这叫“刚中寓柔”。在 用柔劲之前,必须以刚劲为后备,这叫“柔中寓 刚”。攻与守都不能脱离这个原则。对敌时也是如 此,即对方用柔劲时,我则以刚劲对付,他若用刚 劲时,我就用柔劲吸腰稳步而化之,然后再击之, 就可战胜了。但刚与柔虽能随时变化,其变化的方 法,还必须靠步法相佐,方能奏效。

敏二—:

用到极处须转身, 脱身化影不面痕。 如何变幻端在步, 出入进退腰先伸。

注释:

极处,是指上一势与下一势的接连处。脱身化 影,是指身法而讲。八卦掌胜人之处,全靠步法。如 步法精纯,就进退出入无不从心所欲了。但步法的 变换,手法的千变万化都必须用腰来带动。所以 说,“以腰带步,身随步翻,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 下相随”。

歌二十二:

转掌之神颈骨传,

转项扭项手当先。

变时缩颈发时伸,

; 要如神龙前尾连。

注释:

人要显出精神抖擞,气魄雄伟的形象,必须将 颈项竖直。能保持颈项挺直,精气自然贯顶,就显 梁 得威武了。因为脊椎是人体的支柱,而项椎上接头 派:颅,下连脊柱尾骨,承上启下关系到全身的正直姿 八!势,所以颈项不能歪斜,否则便是失势。必须“眼随 卦

掌 手动、手随眼动”,这便是转项手当先。至于蓄时缩 颈发时伸,讲的是在变招换势蓄劲时要松而自然, 好像将颈往下缩之意,又如来复枪的弹簧扣回机 扭一样,在发劲时将颈与头一齐往上顶颈,这样可 以助长发劲之力。这就是一动全动,手眼身法步一 齐配合起来,而达到首尾相连的境界。

歌二十三:

打人凭手膀为根, 膀在肩端不会伸。 敌欲进时进前步,

若进后步枉劳神

注释:

此歌诀前三句讲的是对敌时使精先使根,手 脚配合的关系,前歌已讲过,不再重复。第四句是 说进步必先进前步而跟后步,若进后步动作慢而 效力顿减,是徒劳无功的。

歌二十四:

力足发自筋与骨, 骨中出硬筋须随。 足跟大筋通脑脊, 发招跟步力能摧。

注释:

拳击技术须要有力。但这种力必须是整劲,并 不是一般的浊力或拙力。这种劲力是从骨中那儿 锻炼出来的,叫刚劲,从筋中锻炼出来的叫柔劲。 两种劲合而为一便成为刚柔相济的整劲,即所谓 “有本之力”。这种劲的发出又必须从脚跟开始,通 到腿部,腰部到脊背,再诱达到手指,用此其威力 之大真能达到无坚不摧,所向无敌。

歌二十五:

眼到手到腰腿到,

心真神真力又真。

: 三真四到合一处,

防已有余能制人。

注释:

八卦掌除讲手眼身法步密切配合以外,还要

求“心与意(神)合,意与气(呼吸)合,气与力(劲) 梁:合。”这便是三真四合,也就是要“内外相合,周身 派:一家。”同时也是眼看敌之强弱,手感觉敌之虚实, ;I用心意辨其内,用整劲攻其外,不论攻与守都能应 1:付自如,从而取得胜利。

歌二十六:

: 力要分兮劲要柔,

刚柔偏重功难收。

过刚必折真物理,

优柔太盛等于休。

注释:

劲力之刚柔,前歌十九、二十已讲过。这首歌 _i讲的是其他拳术有的是以刚硬胜,有的是以柔软

胜,但这种刚柔偏重的拳术遇到刚柔相济的内家 拳时是很难取胜的。因为钢硬的物质性脆而易断, 柔软的物质多无力而易萎。所以劲力之大小都必 须要求刚柔适中,即所谓“刚以破之,柔以化之”。

如能知道这些道理,那么就会掌握打拳的要领 了。

歌二十七:

刚柔相济是何言, 刚柔相辅总无难。 刚柔当用乾坤手, 掀天揭地海波澜。

注释:

阴阳虚实,刚柔软硬,都是矛盾的对立面,对 立的矛盾必须求得统一。所谓太过与不及,太过是 偏于刚,硬、实、阳;不及则是偏于阴、柔、虚、软,这 些都是失败之因。所以前歌说:“刚柔偏重功难 收”。因此研究拳术者必须明了 “刚能济柔之偏而 不致于弱,柔能泄刚之偏而不失于强。此即刚柔相 互辅助而使矛盾得到统一。但在运用上当以虚实 二字来讲容易明白o这个虚实是随时可变化的。如 两手来讲,前手实后手虚,或前手虚后手实,以一
只手来讲也可分虚实。两腿要分虚实,身体上下也 要分虚实,即前后左右都要分虚实。如能够明白虚 实之理,取得胜利是没有什么困难的。所谓乾坤手 者,乾代表天(即代表阳刚),坤代表地(即代表阴 柔),也就是两手一虚一实、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 交替使用,如海浪一样,前浪接后浪,波涛起伏不 断,威力无比。

歌二十八:

人刚我柔是正方,

我刚人柔法亦良。

« 刚柔相遇要求胜,

! 解此纠纷步法强。

注释:

; 对方用刚劲击来,我则用柔劲之步法,避过对

方之锋,便可取胜。若我用刚劲击对方,而对方亦 能用柔劲化我之力,那么他的方法也很好。这时我 遇上了劲敌,谁胜谁负就难以预料了,现在我就必 须用身法(腰)来取对方。然而身法还必须依赖于

步法。总之,刚柔相遇,当以身法、步法来对付,胜 负便可立见了。也就是“不能得机得势,当以腰腿 ,求之”的意思。

歌二十九:

步法动时腰先提, 收缩合宜显神奇。 足欲动兮腰不动, 踉跄迈去误时机。

注释:

前面已讲过步法,现在再讲动步时应注意之 处。腰是一身的主宰,所以一举一动都须听命于 腰,也就是要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所谓提腰是指在 走转时动步前将腰先略微转动一下,并不是向上 提。所谓收缩,是指胯而讲的,也就是将胯微收缩 一下。再讲具体一点,就是两胯左右要虚实互换。 如欲提左脚,先将重心落实在右胯,轻轻托起左 胯;如欲提右脚,则将重心落实在左胯,而轻托右 胯。这样步法的变换自然轻灵而圆活了。梁振蒲先 生曾讲:“提而不见提,全凭心力含”。因此说迈步 而不动腰则必呆滞不活,对敌时仓皇迈步,是给敌 人以可乘之机。所以切忌切忌。

歌三十:

转身变法步莫长,

擦地而行莫要慌。

: 看准来路方伸手,

: 巧女穿针稳柔刚。

注释:

凡是动转变势换招,步法要小,切不可大,因 步法小动转灵活快速,发之必急,使人难于躲闪。

与敌周旋时,心要静,步要稳,要从容自若,不慌不 "忙,看清对方来势的虚实顺逆,然后出手应付之, :则定能取胜。最后一句是比喻,针是硬的,线是软 梁:的,针孔是小的,穿针者必须心静,稳住刚硬的针 派和柔软的线,才能将线穿入针孔内。意思是要求眼 八 要准,身心要稳,手要狼。



掌 歌三 :

人持利器我不忙,

飞剑遥遥到身旁。

看他来路哼哈避,

邪不胜正语颇良。

注释:

与人对敌首先凭胆气胜人,其次是凭技艺。所 以有“一人拼命万夫莫敌”的说法。因此必须胆壮, — 胆壮则心静,心静则眼明,眼明则手快。在对敌时
不管敌手拿什么利器,哪怕刀砍剑劈已到我身旁, 但我必须心静以待,看清来势,伸手御之;再以哼 哈之气以震慑之。使他闻声而惊失其利,我便乘隙 以取之。这就是用我的正气镇他的邪气。

歌三十二:

短兵相接似难防, 哪怕锋利似“鱼肠”。 伸手取来探囊物, 指山打磨妙中藏。

注释:

鱼肠:剑名。传说春秋时欧冶子所铸造,锋利 无比。吴国公子光遣刺客专诸将剑藏于鱼腹内在 献鱼时乘机刺死吴王僚,而夺取政权。所以叫鱼肠 剑。此诀是前二诀的继续。在对敌时还是强调心静 神安,静以待动,虽锋利如鱼肠剑,并可伸手而得, 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虽然我心定神安,能看清来 势,但敌方毕竟是锋利无比的器械,因此我还必须 采取声东击西的诱敌策略,以迷乱敌方,才能趁势 而进,取得胜利。

歌三十三:

人众我寡力难挡,

巧破千钧莫要忙。

—手不劳凭指力,

犁牛犹怕反弓强。

注释:

古代度量衡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就是三万 斤。人多我少势难敌,当以智取之。秤杆虽小能起 千斤重物。所以与多人相敌时,当用穿花打柳的方 法,指东而击西,避实而击虚,胆要壮、心要细。以 梁一人而对多人这句话很有用处。在对敌时还要懂 派 得力从人借劲的道理,自然便可制胜敌人。例如犁 八 牛身大力强,若扳它的头角,也能把它扳倒。所以 卦

掌只要用巧劲便可以制人。

歌三十四:

伸手不见掌前伸, 又无油松照彼身。 收缩眼皮努睛看,

底盘掌使显神奇。

注释:

油松:古代夜里作战时用以照明的亮子,也叫 _火把。此诀所讲的是在黑夜之中遇到敌人,伸手不
见五指,又没有灯笼火把的情况下该怎么办?最好 的办法是蹲身下势,既容易看清对方,又便于自己 施展招数。

歌三十五:

冰天雪地雨泞滑, 前脚横使且莫差。 翻身切忌螺丝转, 高低紧避乃为佳。

注释:

在雨雪纷飞的天气里,路途地上泞滑难走,如 遇上仇敌时应怎样对付呢?办法仍是在于步法。即 将前脚横迈,也就是扣成丁字形步,这样使前脚落 地面积大,不容易向前滑。其次是前脚横迈,必须 合胯合膝重心稳定,也不容易向前或向后滑出去, 因而容易站稳,也便于进退转换。切忌直脚向前, 直脚迈出落点小,容易向前滑出,而导致后仰跌 倒。在翻身变招时切忌用脚跟或脚掌作螺丝式的 拧转,因为拧转体重的支点小,也是容易跌倒的原 因。所以必须将脚全部离地,再根据需要或扣或 摆,待落地后再将重心换好,方能再将另一脚提起 再转换,这样便能始终不失重心而站立稳固。其次 对于地形的高低,地上有无障碍物,都要注意,这 对于自己能稳如泰山很重要。

歌三十六:

; 用时最要是精神,

精神焕发耳目真。

: 任凭他人飞燕手,

蚁鸣我听虎龙吟。

注释:

梁 凡与人对敌,最主要的是精神集中,心定神 派;安,神气鼓荡。这样便能耳聪目明,不管敌人怎样 ;;i凶猛快速,我则守定以静待动的原则。这样对敌方 掌;的一举一动我都能觉察出来,当听到蚂蚁小虫的

;鸣声时就好像虎啸龙吟一样,这是形容感觉器官

的反应迅速敏捷。

歌赞:

. 掌法拳法与岳议,

« 传出日久或忘记。

: 我歌掌诀三十六,

; 字字句句有真意。

注释:

以上是董海川先生在山上研究的如何把八卦 掌的锻炼方法(掌法、步法、身法和使用方法)以及 哪些地方要注意,怎样避免偏差,如何配合导引吐 纳法等等,全面地用歌诀形式授给学员而总结的 三十六诀。这些歌诀的确是每一字每一句都有深 刻的意义,它把八卦掌的原理阐述得很透澈,是锻 炼八卦掌的精奥秘旨。因此锻炼者应当把这些从 未发表过的歌诀要加以背诵,只有牢牢记住才能 运用自如,日久一定能得到很多收益,练出真功夫 来。

与岳议:指董海川先生是在山岳中研究的拳术。

四十八法要诀及注释

—、身法

手法步法要相随, 手到步落力必微。 手脚俱到腰欠力, 去时迟慢难抽回。

注释:

内家拳要求手、眼、身、法、步密切配合,用整 劲击人。整劲必须以脚为根,以腰为主宰,上下内 外配合一致,这样击人必倒。如手已击到敌人身 上,而脚没有及时插入敌方的裆内,那么其所用之 力是手中局部之力,就不是整劲。即使手脚能配合 而没有腰部之力相助,仍是手和脚的局部之力,依 然无大效。并且由于手、脚、腰三者没有密切配合, 从而使前进后退迟缓,动转又不灵活,这是造成失 败的原因。所以要求手眼身法步必须互相紧密配 合。此外还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从 而使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产生整劲。用以练体可 以健身、祛病、延年;用以对敌可操必胜之券。

二、相法

对御群敌相法先, 未曾进步退当然。 退步审势知变化, 以逸待劳四两牵。

注释:

对敌时不论敌人有多少,应当先看清敌人的

 

强弱,估计敌人的虚实所在。兵法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所以在未弄清敌方虚实以前,不宜急 进,应当先考虑退步。但这并不是怕对方的实力, 而是凭借退步来看清对方的虚实,从而避实击虚, 乘隙而取胜之。所以善战者能进能退,如只能进不 会退,或只会退不会进,都不能取胜,定必败无 疑。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的不足,由于退步掩盖了 不足,在退步时寻找可乘之机。对方本来占优势, 由于进攻而暴露出破绽,我即乘而取之。”这就是 审势知变化,然后以我之余而制他之不足,是以逸 待劳的方法。四两牵:指四两拨千斤的意思,即言 在以逸待劳的情况下,能用小的力量可发挥出极 大的作用。

三、步法

未从动梢先动根, 手快不如半步跟。 出入进退只半步, 制手避招而安神。

注释:

此诀主要讲步法的重要性。关于动梢先动根,

前歌已讲过。但根梢没有固定的部位。以手而言, "手是梢,肩膀为根。以脚而言,脚是梢,胯为根,以 :全身来讲,手脚是梢,腰胯为中节,腿脚是根。所以 劲的发出必由脚而腰而手。以手来讲是腰催手、肘 ;催手掌。八卦掌又叫八反掌,击人必使对方失去重 :心后,再以整劲击之,使被击者抛出很远。但不管 !你的手法如何巧妙快速,还必须配合好步法。八卦 掌的步法在武术上是独特的,它进退转换变招换

:势,只须利用半步,进攻闪躲也只需半步。所以要 梁\牢记“半步当先”或“半步跟”,待锻炼纯熟后,用以 派;制人防身得心应手了。

八:

卦: 四、迈法



: 攻夫本从弯步来,

两手变化随步开。

高挑低搂横掩避,

推托带领不离怀。

注释:

八卦掌的功夫是以走圆圈练出来的。这种左 !

:旋右转,右旋左转地走圆圈,就是走弯步。兵法上 _ 有“三十六计走为上”,八卦掌的走法完全符合这
一原理。在战略上讲不是一走了之,而是和敌人兜 圈子。在实效上,是要获得整劲和两手招数的生克 变化,都是在走圈中逐渐形成的。由于不停地走 转,两手的变化也是跟着步法的走转而不停地变 化,所以叫“手随步开、等到手法、步法、身法能密 切配合时,就是功夫练好了。在与人对手时,则高 低迎拒,极尽上挑下搂、纵横掩避之能事,应尽推 托带领的威力。但其最根本的方法,还在于心意的 运用。也就是“心动形随”的阶段,到那时便可百战 百胜了。图片72

浏览1,3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