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叶问宗师的香港身份证,他姓“叶”名“溢”,英文写作“Ip Yat”, 生于1893年。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是叶准师傅于1993年撰写《叶问宗师年谱》的所据,也是2005年,叶正师傅在《叶问咏春发展五十年》中发表《为叶问宗师正名》一文的所本,该文说:“直到1949, 56岁的叶问再来香港定 居”,1949年是56岁,便是以1893年作生年。

然而,当圣士提反书院在他们的旧学生注册纪录中找到问公的名字后, 问公在身份证上的出生年份便受到怀疑。圣士提反书院的纪录册,载录该校 自开校以来学生的入学日期、出生日期、家长姓名、地址、曾读学校等资料, 有关叶问宗师的纪录,写在册中的第20页,所记的东西包括:

入学编号:1086 入学日期:14/9/ 1917 姓 名:叶继问 IpKaiMan

地 址:大道中二百二十七号227, Queen’sRd.C.

家长姓名:叶謂多Ip Oi Dor

可惜出生日期一栏却留空了。在叶准师傅看到问公在1917年入学的纪录 后,便想起姑母曾告诉他:问公在17岁到香港读书,如此说来,问公的出生首先,据叶准师傅及徐尚田师傅称,叶问宗师在 饭店工会教功夫之初,便领取香港身份证;徐尚田师 傅称,他到饭店工会当秘书前的早一阵子,即是约1950年七八月到年底之间曾帮该会处理过一批身份证的申请手续,问公的身 份证也在这时领取。然而,当时在香港领取身份证的要求,没有今天般严谨, 改用他名,或随意报一个出生年份,是很普遍的事。问公改名“叶溢”,徐尚 田师傅说,问公告诉他个中的原因是想隐讳过去;既然名字可改,生年也不 一定是真实的。年当在1900年,而非1893年。

叶准师傅的姑母,就是问公的姐姐,她嫁给香 港富商庞伟廷之子庞玉书,问公因她之故,得以到 香港读书,入读当时有名的英式高级中学;“大道中 二百二十七号”正是庞伟廷的商号和隆庄的地址。在 上世纪20年代中,当庞伟廷破产后,姑母便回到佛山 疊滘居住,直至1950—1951年左右逝世,叶准师傅就 在这二十多年间曾经听过姑母述说问公的事。仔细想 想,叶问宗师生于1900年的推断,不无道理,除了上 列的陈述外,还有其他的蛛丝马迹,可以略析如下。

其次,据圣士提反书院的其他文献显示,问公在那里读毕五年课程。叶 问宗师若在17岁读中学,五年后毕业,便是22岁,他在22—23岁间曾到过 神户一段短时间,之后便回到佛山结婚,他24岁时,叶准师傅便出世了;在 22—23岁结婚,较与当时的适婚年龄吻合。若说问公生于1893年,他便要在 24岁才读中学,29岁毕业,30岁结婚,31岁生儿;以当时的风尚看,这是迟婚, 按理问公在22—23岁结婚的可能性是较高的。

事实上,圣士提反书院的学生注册纪录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辅助证据。该 校于1917年曾有11个入学日的纪录,分布于1月至12月间;该年入学人数 共74人,学生编号由1044到1117,其中有出生年月日纪录的有33人。在那 33人中,年岁最长的有2人,他们都在1893年出生,最年幼的一位,只得9 岁,这反映当时入学年岁的差异颇大;如此说来,叶问宗师生于1893年也是 不无可能的。不过,我们同时可以发现,33人中有6人是生于1900年的,而 出生于前后一年的,即1899或1901的,又有7人,即是说,较多的学生是 在16至18岁入学的。我们又可看见,庞家有三位子弟入读该校,分别为庞衍 坤、庞衍驺、庞衍钢;庞衍驺与问公同日入学,不着生年;庞衍钢于年多以后 入学,亦没有出生日期;庞衍坤早问公一年入学,他的生日是1900年1月19 日,即是说,他当时约16岁半;在庞衍坤注册纪录的同页中共有14人,其中 亦有7人在16至18岁的范围内。慈善家邓肇坚爵士后问公五个月入学,入学 时他将届17岁。看过这般的数字分析,足证圣士提反书院的学生一般在16至18岁入学,问公于1917年入学,而他的生年应该是1900年,是较合常态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问公在香港身份证上登录了 1893年出生后,还有一 些生活点滴跟这个年份并不配合。徐尚田师傅说,当他跟问公学了一两年功夫 后,大家都很想知道问公的生日,于是他一直都希望有机会査得;有天问公忽 然给他看看他在佛山的缉捕证,因为证上有问公的出生日期,徐师傅便特别留 意,徐师傅看过后,曾即时对问公说:“那么,你今年是53岁!”这句话,徐 师傅一直印象深刻。他于1951年元旦开始跟问公学功夫,学了一两年,便是 1952—1953年,若当年53岁,缉捕证中的所示,较可能的便是1900年出生。 至于1893年,大不可能,即使徐师傅记错了看证的年份,也肯定不会是1893 年;若问公生于1893年,在徐尚田师傅还未认识问公的1949年,即是问公初 到香港的那一年,问公已56岁,徐尚田师傅怎样计,也不可能计出53岁。

问公在每次摆寿宴时,大抵以1900年来计算他的岁数,而不是1893,这 是有相为证的。图3大合照的背景写里“咏春体育会全体同人恭祝永远会长 叶问宗师七秩华诞”,虽然第二行文字被遮挡了,但“七秩”是可以看见的。 “七秩”是70岁,咏春体育会于1968年成立,若问公生于1893年,在1968 年,他已是75岁,绝不可能时光倒流至“七秩”;若生于1900,则有此可能。 图4的背景里写“八秩开一”,即是71岁,图3、图4相差一年,相中人物容 颜相去不远;如今留下叶问宗师的寿宴照片,只到71岁,而梁相、邓生的样 子,亦跟图5他们在灵堂拜祭问公时的接近;这样看来,问公生于1900,而 于1972年72岁逝世,较生于1893,于78岁逝世的可能为髙。还有图6,背景写着“六秩晋七”,即是67岁;若问公生于1893,当年是1960年,若生于 1900,当年是1967年,合照的杨淙翰、屈榕生,未有师叔伯提及他们于1960 年即李郑屋邨时期已开始学拳,但1967年,则是他们学拳与跟问公往来较频 密的年头;图6同样反映问公以1900作为生年来计算大寿时的岁数。


的宴会,图8的喜帐右方似写着“六秩 晋二”,文似写着“七秩晋二”,图3、图4既然 写明是问公70—71岁时拍摄的,而图7、图8的 问公容颜较为青春,可 知此次宴会是庆祝“六 秩晋二”的。那么,问公62岁的那年,是 1955,还是 1962 ?图 7 左前方的小孩子是叶少华,他跟图9 (前排右方)时的样子接近;小孩子在两三年内的髙矮、面容的变化 会很大,凭着叶少华的特征,可知图7、图9是在同 年或相差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内拍摄的;廖建中师傅写下了 62、63为图9的拍摄之年,综合图7、图8、图9观之,则问公62岁时, 当为1962年,其机会较高。其实,图7是从1990年咏春体育会编辑的《咏 春族谱》中扫描出来的,当时编辑的师叔伯们,已指出这张相乃“叶问宗师 六十二岁寿辰与门人合摄,时维一九六二年。”由此可知,问公一直以来都告 诉弟子的,是他生于1900年。

上述推测,叶准师傅以为有理,认为年谱所写,应该有修订的需要;但 现阶段仍希望慎而处之,在推理以外,尚待更多实在资料的发现。1900年, 以上述各方面的推理来说,尚可以前后有一两年的误差,目前是难以求证 的;而1893年,是实实在在的文字纪录,要推翻,又是不可率意而为的。

若问公生于卯〇年,他的生日当为10月27日,而农历则为庚子年、丙 戌月、癸酉日,即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五。

浏览4,4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