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董海川 先生传三十六歌诀、
四 十’、法及其注释
梁; 八卦掌的转掌三十六歌诀和手法四十八法
派诀,是董海川先生口授传下来的经典。这些歌诀每 八一句都含有深刻的意义,对于怎样锻炼八卦掌提 卦i
掌I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对于身法之练习。步法的动 转、手法的使用、怎样练劲力、怎样运气呼吸,以及 :对敌作战应注意些什么,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些 :法则是锻炼身体,或者练习技击,都不能忽视的, 研究武术者则更不能不知道。因此,锻炼者必须把 ;这些歌诀加以熟读,并要求能背诵出来。便自然能 从中深悟出用八卦掌的直正妙用来。以前由于门 户之见,八卦门中把这些歌诀视同供壁,不肯轻易 :传人。这些歌诀原文都是术语和俚语所组成,学者 _, 一时很难理解、应用。为此,我根据练拳六十余年
的经验和对梁振蒲老师的教导的领会,试释如下, 错误在所难免,希读者指正,以便共同提高。
三十六歌诀及注释
歌一:
空胸拔顶下塌腰,扭步瘠膝抓地牢。
沉肩坠肘伸前掌,二目须冲虎口瞧。
注释:
空胸:即涵胸。将胸内涵。
拔项:即虚领顶劲,也叫顶头悬。下塌腰:即腰 往下松沉。扭步:即两腿往里扣,亦即是走圈时外 脚的脚尖微扣向着圈内。掰膝:即两膝相靠似挨非 挨之意。抓地牢:是指两足趾在行走时两足落地足 趾即须向下抓地,即所谓五指抓地,这样可站地稳 固。沉肩:必两肩向下松沉。坠肘:即肘尖向下有下 垂之意。虎口瞧:虎口是在大拇指、食指中间,两眼 向前观看必须从虎口缝中再向前看。
这第一首歌诀是锻炼八卦掌的纲要,是走圈 的基本要求和要领。开始便要求锻炼者,在姿势上 要虚领顶劲、涵胸拔背、松腰松胯、将自身的体重
下降到两腿上,从而使下盘稳固。还要求精神集 中,有所专注。要在这种规定的合乎自然的条件下
进行锻炼。
拔顶:也叫顶劲或叫悬顶。它是使头能正直的 方法。头正直了,就能提起精神,才能显得出神采 奕奕,才能使两目光芒四射。由于头部正直,从而 使身躯也能正直。所以内家拳家特别注意头正身 直,只有保持这种姿势,动转才能灵活C
空胸紧背:也叫含胸拔背。这也是内家拳必须 做到的姿势。因内家拳术与道家导引的吐纳术相 结合的,必须空心紧背。胸不空背便不紧,气不能 归于丹田,势必气壅胸际,必导致胸满气急,这不 合生理的自然法则,因为气急易乏力。气能纳入丹 田则可深长而持久,所以气入丹田既是制胜之道, 又是健身长寿之法。
八卦掌有句成语叫:“严守四坠”,这四坠是肩
坠腰、腰坠胯、胯坠膝、膝坠脚。也就是沉肩塌腰琦
膝抓地牢。因为达到四坠要求,既能呼吸深长纳入 丹田,从而产生“内劲”,又能使身体重心下降,达 I到稳固的目的,并且动转灵活。由于下盘生根,对 '敌发劲时,整劲便从脚心向上翻,通过腰肢而从手
中发出,这就是四坠的妙用。其次是坠肘,它是劲
力通顺的必要措施。肘若不坠,则劲至肘部而止, 不能通达到手指,所以肘必须下坠。同时坠肘对胸 胁起着保护作用。八卦掌卦中谓之“肘掩心”。关于 合膝,它起着保护裆部的作用。所以这四坠是巩固 下盘的必要措施。在运动中再由腰主宰一切,这样 一切动作自然就灵活而运用自如,从而使内外一 致,整个身躯就自然拧成一股劲了。
八卦掌第一个特点是走圆圈,其姿势要求除 上述各点外,还要注意在走转时两脚要平起平落, 所谓平起,即后脚提起不能像亮掌(即亮脚底心), 其方法是:如欲移动后边的右脚,则体重先移到左 脚上,将右胯轻轻托起,右脚大趾领劲,这样能使 右脚平抬起来。所谓平落,是指前脚落地时不能向 前亮脚掌底,必须把脚面绷平再落地。落地后立即 五趾抓地,这样走好像瞠泥水一样,故叫“步若踵 泥”。如果不能两脚平起平落,便一定会揭底和亮 掌。这是违反八卦掌的规则的。因八卦掌对腿法步 法要求特别严格,为了要求步法稳而快速,所以要 使脚平起平落。由于身体下蹲、两膝相靠,走时两 腿脚成为剪子形状,所以称为“剪子股”。走圈时不 论左旋右转,靠圈中心的内脚要向前直迈,靠圈外 的脚向前迈出时脚尖要向中心微扣,这样便成为
八字形,走起来便成为圆圈。腰要尽量向圈中心扭 :转。腰胯尽量往下坐,头往上顶,用劲是在后一条 !腿上。两眼从前手虎口处向外展视。前手与后脚跟 ;上下相照,后手微屈横放胸前,手指对前手肘部, ;前手指尖高与眉齐,两手虎口若悬河都要撑圆。初 练时迈步要小,扣摆部要分清。行走时,脚掌和脚 跟不要用拧劲,也就是不要随便用脚掌或脚跟为 轴而转动。必须整脚离地后再扣或摆,这就是八卦 !掌的“步随腰劲,腰随步转”的原则。
梁\特别要注意的是精神始终要贯注集中,不能 派松懈。并且要谨守以上的规矩,使手、眼、身法、步 八能密切配合,达到统一完整性,再配合均匀的呼 卦
掌吸,四肢百骸自然就悠然舒适了。
歌二:
后肘先叠肘掩心,手再翻塌向前跟。
跟到前肘合抱力,前后两手一团神。
注释:
叠肘:即后手臂弯曲折叠向里,肘弯曲紧对胸 i 口。翻塌:手心原来向上,两手同时往圈中心扣压 i下塌。合抱力和一团神:两臂在沉肩垂肘下同时一 _;紧,如捆抱一物状,要求抱成为一个整劲,其他周
身上下都可称做一团神。
这首歌诀是对两臂两手提出要求。八卦掌在 锻炼时,两臂先伸直,两手心向上,并分为一前一 后,后手先要叠肘,叠肘能起到保护自身胸胁部的 作用o所以说“肘掩心” o后手跟随前手停放在前手 肘关节之下或稍离寸许。由于两手手指向上顶,手 腕向下塌,必然使两臂紧抱如抱物状。由于两手分 为一前一后,在旋转走圈时或对敌作战时,在步法 的变化下,使两手也能同时变化,即前手可变作后 手,后手可变作前手,两手可相互照顾穿掩自由。 也就是穿即掩,掩即穿,前手即后手,后手即前手, 此即阴阳变换之理。所以称两手一团神,也就是两 手表里如一,起着一股劲的作用,即所谓“手随步 合”。
歌三:
步弯脚直向前伸,形如推磨一般真。
屈膝随胯腰扭足,眼到三面不摇身。
注释:
这首歌诀对腰胯以下提出了要求。在锻炼走 圈时,必须是里脚直迈,外脚向里微扣,这样向前 走去,自然便成了圆圈子。由于运动始终向着圆圈
中心兜圈子,好像推磨人对着磨子转一样。练八卦 掌如以树为中心绕看树走转,但在走转时,必须屈 膝,将腰以上的重心下沉到胯,再沉到膝,到脚,从 而到达稳固的目的。下沉的同时,还要将腰扭向中 心,也要尽力扭转至极处为妙。这样便形成四正方 步四斜角手的姿势。由于屈膝坐胯,使两脚必须分 清前后虚实。前脚伸时形如涉水。因为重心愈往下 就愈稳固,练八卦掌时就要求使自己的重心尽量 下降到极点,所以必须合膝坐胯,从而使上身灵 活、下身稳固。因此,两眼才能顾盼多方,而不会使 身体动摇。
歌四:
一势单边不为奇,左右循环乃为宜。
左换右兮右换左,抽身倒步自合兮。
注释:
锻炼八卦掌不能只会一边的势子,必须左右 两面都会练,所以走圈必须左旋右转,右旋左转, 随势变换也必须两面互换。在对敌时你只会左的 招数,而对方偏用右的,那你就会手足失措而失败 To所以必须两面都精熟。在熟练的基础上,不论 是抽身倒步,势大势小,都可随机应变,自然合机
合拍。总的意思是要求两面同时锻炼。
歌五:
步既转兮手亦随,后掌穿出前掌回。
来去去来无二致,要如弓箭离弦飞。
注释:
这首歌诀说明手脚配合的重要意义。武术界 有句谚语说:“手到脚不到,自己寻烦恼。眼到手脚 到,方算得玄妙。”手脚不能密切配合,这是技击上 的大缺点。因为脚先到而手后到,击人无力,又因 手慢而易被人所乘;如手先到脚后到,虽然能击人 之身,但其力也不大,因力无根,并且自己容易失 势,力被人所借,也是造成失败的原因。为了达到 手脚的密切配合,还有句谚语:“手脚齐到方为 真”。八卦掌叫做:“手随步合”。“来去去来无二致” 的意思是指两手来去如撕丝棉之意,去是击人,回 是捋人(或者去是推,回是带)。并且来去之势要如 弓箭离弦飞去那样急速而有力。但在发劲时还必 须注意两点:一是手的来去要靠腰的转动来完成; 二是出的力只能发八九成,要留有余力。这样来回 既便利,必要时还可作第二发之用。
« 歌六:
浏览1,2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