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擒拿法千变万化,如何运招使法以克制对手,历来为习者所探求。本节重 点介绍擒拿实战应用法。

擒拿法是一门古老而又科学的防身术,它以防御为主,重在后发制人。擒拿术

腕关节部位拿法的技击特点,在于巧制关节以擒伏对手,巧夺兵器亦为擒拿擅长。现从技击实战出 发,按主要关节部位及实用特点可分为:

肘关节部位拿法

颈部拿法

巧夺匕首法

巧夺单刀法

一、腕关节部位拿法

技击搏斗,手法当先,两相交手,腕部犹如前哨防线,制敌御敌,首先依靠腕关 节灵活运转,出手用招,腕部突出在前,近便易拿,是擒拿法首当其冲的施制目标。 腕关节被拿制,整个手臂当即失去反抗能力,掌握腕部拿法,实为擒拿人门之先导。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拿法:

破抓腕法

破抓掌法

破抓胸法

破抓肩法

破抓头法

(一)金丝缠腕

(克右手抓腕法)

动作分解:

1•甲方,位处西侧向东,面对乙方,右脚在前,右手握拳以立拳朝乙方胸部直 臂击去,目视右拳;乙方,当甲右拳对胸击来,宜使右脚左闪前进,虚步着地,同时右 手变掌屈肘向前,并由下向上旋腕外绕,使手心向下,虎口朝前,乘势抓住甲方右拳 背腕部位,左手附在右肘旁,准备进攻,目视右手。(图6-5-1)

2•甲方,承上式,当右腕被乙右手顺势抓住,先不求解脱,立即以左手变掌伸 向乙右手之上,手心窝起向下,四指并拢朝右,小指侧掌缘朝前,栂指朝下展开,用 左手横向按握乙方抓腕的右手背,并将被抓之右腕向上顶,两手上下相合控住乙的 右手;接着将右脚后撤一步,两肘朝腰肋收回,借重心后移将乙方右臂带直,便于使 法,目视乙方。(图6-5-2)

甲方,接上动,左手仍按住乙右手背不松,右手变掌,使掌指从乙方右手腕 部尺骨侧向上趨起,并内旋使掌心向外屈腕缠绕,以小指领先,四指顺序向下屈勾, 用指头扣点在乙方被扭转的右腕尺骨背面,使小指侧掌缘切着乙右手的尺腕关节, 此即得势.目视乙方。参考图6-5-3。

甲方,上动不停,身躯含胸后坐使中心下沉,与此同时,两手缠住乙右腕向 下旋拧卷压,使右掌缘缠腕之力点,着于乙方右手尺骨侧腕关节缝上,迫使其蹲下 就擒,目视乙方。参考图6-5-4。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要领说明:

“金丝缠腕”又名“小金丝”,是常见的一种腕部拿法。用此法克制对方以右 手抓右腕之动作,立见成效。本式动作看来简单,但要领比较复杂,运用时是否得 心应手,全在于掌握要领的程度。鉴于“金丝缠腕”式简法精,又是常用拿腕法,故 作为研习擒拿法人门第一式。

“缠腕”系指动作,“金丝”实言劲法,金丝者细柔而坚韧,本式就是要以柔韧 的缠绕手法和坚细之内劲,缠且在对方腕关节缝隙上,从而重创其手腕关节,实现 擒伏对手之目的。

本式接手见招,当右腕被乙方右手顺势抓住,用左手按握乙的右手背还招, 此动作是“金丝缠腕”法的根基,不可挺直,要用掌根按住乙右手小指根骨,中三指 扣住其虎口处食指侧骨,小指侧缘横对乙右掌背,手心按住凸起之掌背峰,栂指握 住乙抓腕之右手掌指。按握的劲力要柔和贴切,不要猛抓重按,不要怕对方抽手脱 走,因为左手的下按是同右腕的上顶相配合而起作用的。只有左手的按掌动作柔 和随势,才能使右手的缠腕动作灵和得势,若按握不准,用劲不当,不仅影响缠腕克 敌,甚至稍一僵持,必然招致对方变招反击。

控住乙方右手后的退步牵带动作,在于牵动重心,引化来势,便利缠腕。右 手的旋绕缠腕动作,就是一个由下向上外再向下的螺旋形小圆圈,在右手缠绕画圈 的同时,左手要配合握牢乙的右手背相随而动,当右手由下向上旋掌绕牢乙的右手 向里向下搓按,经此绕动,即将乙方抓腕之右手的小指侧尺腕关节扭转向上,利于 缠切;接着当右手再由上向外缠腕下切时,左手应继续握牢乙的右掌向里搓按并随 右手下行。只有左手将乙的右手握牢抓紧,控在自己的右腕上并随右手相应动作, 缠腕的效果才能如同金丝切人一般。整个缠腕动作,两肘都要屈腕下垂,不可向两 边抬起。肘抬起,手即松。

5•“小金丝”的步法可以灵活掌握,式中为化劲使右脚由前退后,以左脚在前,

但也可以右脚在前不退,因为本式法之重心,可由腰的拧转协调控制,并不完全取 决于步法的变化。擒拿法对于步法的要求是非常严谨的,有些式法的步位和步度 一点也不能错动,下面接触到这种式法再讲;即使是步法可以灵活的擒拿招式,其 灵活也要合乎法则,使之活而不乱,乱则失势失法,结果必然为对方所制。擒拿法 之精细,确实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顺势借力是擒拿法的一条重要法则,“小金丝”的运用,可能遇到多种不同 的情况。式中讲到了在握住对方抓腕之右手后,为化解对方劲路,需要退步牵带之 理,或者说不退步也要拧腰牵带,这是在通常情况下的一种变劲方法,但实战变化 无常,应当视情而动。比如对方抓腕前撑,我则顺势后带,即缠腕克敌,如同式中所 讲;对方抓腕后带,就应进行相随仍然缠腕克制;对方抓腕下压,应顺下压之势化圈 缠腕即克;对方抓腕上提,则顺上提之势化圈缠腕仍制;对方力大抓腕撑住不动,似 此若照常按掌缠腕显然不行,当然还另有对策,但缠腕法仍可克制,只是变劲而已, 即按掌动作要用击拍法拍打手背以惊其神,缠腕动作要用冷疾脆劲重切,两动作为 一动疾速缠绕,当拍掌一声响,缠腕动作即完成,能做到这一步,可说是真正掌握了 “金丝缠腕”的要领。此外,假如对方抓腕后接用他招,那就不属于“小金丝”的范 围。一个“金丝缠腕”就有多种不同的应用方法,全在于对方抓腕后的劲力趋势不 同,应用方法必然要随之而异,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顺劲顺势的法则。如果说没有 掌握这一要领,任何擒拿招式都难以得心应手的用上。其他各式拿法,都含有类似 之理。此系第一式,当详解细推,后面各式只作扼要解释,不再赘述。习者自应细 心揣摩,力求真正掌握擒拿技击的精要。

(二)截掌勾腕

(克左手抓腕法)

动作分解:

1•甲方,位处西侧向东,面对乙方,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手握拳欲击打乙方 腹部,却被乙左手抓住;乙方,当甲方右拳对腹部击来,将右脚后退一步,左脚在前, 同时,左手变掌屈肘前伸,手心向下,虎口朝前,乘势抓住甲右拳背腕部位,准备进

攻,目视左手。参考图6-5-5。

甲方,承上式,当右拳腕被乙用左手抓住,先不求解脱,立即以左手变掌伸 向乙左手之上,手心窝起向下,四指并拢朝右,小指侧掌缘朝前,拇指展开,用左手 抓住乙抓腕的左手掌背,使掌根按住虎口处食指侧掌骨,四指头扣住其小指侧掌 骨,以横克直,控住乙抓腕之左手;与此同时,将右拳变掌伸开,内旋左腕,使掌指从 乙左手小指侧尺腕关节处向上翘起,从而使乙左手腕随之翻转,并就势朝自身牵 带,利于勾腕,目视右手。参考图6-5-6。

甲方,上动不停,左手按住乙右手掌背不松,将翘起之右手掌拧腕外旋,侧

屈腕内勾,用右手小指侧掌缘勾切在乙的左手尺骨侧腕关节缝上,并使身躯后坐, 重心下沉,以增强勾腕力,目视右手;乙方左腕被反扭勾折,剧痛难忍,即刻伏地就

擒。参考图6-5-7

图片5

甲方,紧接上动,右脚进至乙方左脚跟后,扣步关腿,两腿屈膝,使身体重心 下沉,在上步关腿的同时,左手抓住乙的左手随右拳朝怀里收回,两手相合将乙的 左手向下牵至身前,并使右拳腕外旋,从而将乙的左手尺骨侧腕关节随之反扭朝 上,再将右肘前移下压使右腕尺骨反压在乙的左腕已被扭转的尺腕关节上,目视乙 方,迫使乙方伏下就擒。参考图6-5-10。

要领说明:
“截掌勾腕”法,是克制对方以左手顺势抓右腕的一种方法,本式甲方仍出 右拳,乙方改用左脚在前,用左手抓腕,这是第二种抓腕法,甲方用的是第二种抓腕 法,此法动作简单,克制力强,使用得势顺手,见招接手即可使用。

以左手按住对方抓右腕之左掌,其作用在于控制左手,并配合右手的勾腕 动作,反制对方左腕,按掌的手法要准,用劲要适当,左右两手要紧密配合,形成夹 击之势。

用被抓之右手变勾掌切对方左腕,左手要将对方左掌食指侧掌骨按紧,要 暗向前推搓,使其左腕扭转反折,便于勾切,左手向前推其掌,右手向后勾其腕,前 后交错用力,使力量集中挫腕。

右手的勾切手法,不同于拳术中的屈腕撮指的“勾手”,此勾手仍然要屈腕, 但不是顺屈腕,而是以小指侧掌缘为力点,朝尺骨侧屈腕,指尖不撮拢,四指顺小指 侧屈腕,成锯齿形勾掌。这种勾掌在擒拿法中使用较多。

本式系以被抓之右手反制对方抓腕之左手,当对方握力很强,如何能反勾 其腕?关键是要在用左手按对方抓右腕之左掌背的同时,右手要乘对方紧抓不舍 之机,使掌指拧腕前钻,这一拧一钻,就能使对方紧握之手松动。擒拿法常常要用 被抓之手就势反制对方,凡属这类动作,都要用拧腕钻裹法,因为拧腕动作包含有 两种运动力,一是杠杆力,二是螺旋力,这两种劲一结合,可使抓腕动作解开。须 知,对方握力虽大,但拇指与食指间形成的“虎口 ”毕竟是个“ 口”。手指细而手腕 粗,拧腕动作可形成一种杠杆撬动力,自然撬开对方的虎口;同时,拧腕本身是一种 螺旋形的拧钻劲,此劲力面旋扭,力点不定,而抓腕是横向力,拧腕是螺旋形的直 钻劲,直破横是拳法之常理,而且是杠杆劲同螺旋拧钻劲两个劲力结合运用,再 加上另一手相助,故能巧妙地反制对方。这个道理,在擒拿的很多动作中都有 体现。

(S衣术简明教溉

(三)屈肘压腕

(克左手倒抓腕法)

动作分解:

甲方,位处西侧向东,面对乙方,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手握拳欲击打乙方 胸脯却被乙左手抓住。乙方,当甲方右拳对胸击来,左脚闪身上步,重心在后,同时 左手变掌屈肘上迎,虎口朝上,掌心向前,用左手由下向上,抓住甲的右手腕,目视

左手。参考图6-5-8。

甲方,承上式,在右拳腕被乙方左手倒抓住的情势下,速将右肘运劲下沉, 使右拳屈肘里收;同时,用左手变掌伸向乙方左手之上,手心向下,按住乙方抓腕之 左手掌背,使虎口抓住乙左手的背腕部位,并将被抓之右腕暗向上顶,左右两手上 下相合,牢牢控住乙方倒抓腕之左手。目视左手。参考图6-5-9。

图片6

要领说明:

“屈肘压腕”法,是专克对方以左手倒抓右腕的一种方法。本式甲方仍以右 拳击出,乙方用左手倒抓,这是用的第三种抓腕法;甲方用“屈肘压腕”法相克,是第 三种反制法,其技法另有特点。

甲方用左手控住乙方倒抓腕之左手,此动作除按外,还带有抱的要领,始动 以按为主,随后演变抓掌抱腕。按的动作既要抓住其掌背,又要抓住其掌腕,才利 于右手使用旋腕屈肘下压动作。

压腕动作,是用右小臂屈肘横臂旋腕下压,此动作较为复杂。当右腕开始 向外旋转时,左手仍控住乙抓腕之左手不变,随着右腕的转动,对方左手被拧转在 下,自己的左手也要由按随之变为由下向上的抱,要在运劲过程中控住乙的左手, 为压腕动作准备条件。当被抓之右腕一转动,对方抓腕之左手必随之被反扭过来,

式中甲方在进肘压腕的同时,使右脚前进扣跪乙方在前的左腿,这种锁步 关腿法,是中国擒拿法的重要技击特点。其作用是克住对方脚步,阻止变化,利于 充分发挥擒拿法的克制威力,同时还含有挂腿挑跟,使用绊跌招法重创对方的作 用。如本式当压腕克敌后,若再使用右臂朝外横摔,抖击对方面部,右脚同时挂绊 其左脚跟,可当即将乙方跌翻在地。处于下方,而尺腕关节则扭转向上,身躯亦被迫下伏,至此压腕动作只需右肘稍向 前移,使右小臂尺骨恰好压在乙方被反扭着的左手尺腕关节上,再将左手上端乙之 左手掌,右肘下压乙左腕,两手交错用力,即可重挫乙的左腕关节。

(四)倒抓犁把

(克抓胸,掐喉法)

动作分解:

乙方,位处东侧向西,面对甲方,左手屈肘向下抓住甲的右腕,右脚直逼甲 裆前,右手直臂前伸,虎口朝前,抓住甲的领襟并掐住其咽喉,目视右手,迫使甲方

左脚后退,身躯后仰。参考图6-5-11。

甲方,承上式,在右腕被抓,颈喉被掐的情势下,立即使左手屈肘伸向胸前, 四指并拢朝上,手心向外,拇指展开,用左手由下向上抓住乙方掐喉之右手腕关节, 手心紧贴其腕背,虎口叉对准其小指侧掌根处尺骨小头腕关节横缝,得手后,右脚 尖外摆,使上体含胸绞步右转;与此同时,左手抓住乙右腕顺转身之势外旋并控在 胸前,迫使乙方身躯下伏,经此转变,被抓之右手不解自脱,接着将右手收至身前, 策应左手,目偏视乙方。参考图6-5-12。

图片7

甲方,接上动,左脚上步进至乙方右脚跟后,扣步关腿,以控制其下盘变 化;同时,使左肘向前下压,用拐臂挟住乙的右肘,左手抓住乙右腕继续朝里拧 转,并向上端提,再用右手由下向上反抓住乙方已被扭转的右手虎口及掌指,对着 小指策尺骨拧扭推压,以增强挫腕之威力,从而将乙制伏于地。目俯视乙方。参 考图 6-5-13。

要领说明:

“倒抓犁”是一个典型的腕部拿法,其动作就是一个单手抓腕,看来似乎简

单,然而这种拿法克敌威力特强,使用范围很广,主克一切从正面击来的直臂前冲 之手。如抓发、拍面、掐喉、劈肩、击打胸腹及匕首前刺,单刀下劈等来招,皆可以此 法克制,属擒拿法中绝妙招法,具有简捷奇效的特点。

乙方,承上式,针对甲方抓胸扭转之势,用两手同时屈肘合于胸前,手心向 里,两手相合,共同抓住甲的右手腕,左手虎口朝右,抓住甲右手拇指一侧,右手虎 口朝左,抓住甲右手小指一侧腕部;接着上体含胸左转,顺甲方右手腕外旋之势,将 其外旋的左手向外反扭、拧搓,迫使其上体后仰。目视甲方。参考图6-5-15。

本式从拿到制,就是一抓,所抓部位一定要准确,式中甲用左手抓乙右腕, 用的是倒抓法,即虎口向后朝着对方的手掌,抓的部位应使左手掌抓住对方右腕的 背面,虎口叉对准其小指侧尺骨腕关节,这是本式拿腕的标准。稍有移位,必然会 缩小拧腕幅度,失却制敌威力。

抓腕得手后,要立即使左手外旋从而将对方右腕朝外反扭,在拧扭对方右 腕的同时,自身必须右转逼进,上面用左肘拐臂挟住对方右肘,下面上左脚,扣住对 方在前的右小腿及足跟,迅速将对方控制在下,此即本式克敌之关键。只有上面克 住了对方的右肘,才可制住其身躯,使拧腕动作产生威力;下面的锁腿动作,不仅是 克腿防变,而且藏有跌法,本式法若不克腿,对方步法一变,制腕手法将会落空。

在控肘锁腿得势之后,在左手继续拧扭乙右腕的同时,上体要继续拧腰右 转,并使左肩下沉重压其右肘,右手向上相助拧推乙右手腕,腕肘两处交错用力,使 乙方右腕剧痛欲裂,毫无反抗的可能。

(五)搓背反掌

(克抓胸旋臂扭顶法)

动作分解:

1•甲方,位处西侧向东,面对乙方,右脚上前,右手虎口朝前,抓住乙方胸襟, 并使手腕外旋后收,反扭住乙的胸襟并向上提举,用小臂抵住乙的胸腹,迫使乙方 左脚退后支撑体重。目视右手。参考图6-5-14。乙方,上动不停,身躯继续左转,借助转腰劲,使两手将甲的右手及全臂继 续朝其右肩后拧扭反牵,迫使甲方身躯后仰失重,接着将右腿提起,用右脚向后朝 甲方右腿后膝弯处反蹬,从而将甲方反跌倒地。目俯视甲方。参考图6-5-16。

图片8

乙方,位处东侧向西,面对甲方,以右脚上前,同时用右手前伸,手心向下, 抓住甲的左肩头,目视右手。参考图6-5-17。

甲方,承上式,左脚在前,当左肩被乙右手抓住后,即以右手变掌屈肘向上, 伸在乙右手之上,掌心向下,掌指朝左,用右手横向按住乙抓肩之右手背,四指头扣 住其小指侧掌缘,并用掌根按住其虎口处食指掌骨;与此动作相随,左手屈肘从乙 方右腕外侧举起,小臂举直,大臂抬平,肘尖高过左肩,使右手与左肩臂相合,控住 乙抓肩的右手,目视乙方。参考图6-5-18。

甲方,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使上体重心下沉后坐,并含胸微向右转;与此同 时,右手按掌不松,左肘从乙的右臂上向里向下裹压,以带动左肩头前的大臂向内 卷裹,使之裹压在乙的右手尺骨侧腕关节上,运用上体后坐之沉劲,将乙方压跪在 地,目视乙方。参考图6-5-19。“跪地求情”是克制前抓肩最有效的方法,动作比较精细,主要靠身法的运 用才能克住对手。并非全靠左臂的压力。此式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克腕威力,全在

要领说明:

本式是搓掌扭腕带跌法,用此法克制对方抓胸扭顶动作,顺势顺劲非常得 法。上式乙以右手抓胸直撑,甲用“倒抓犁”法,以左手抓乙右腕向内拧扭克制;本 式则仍以右手抓胸并接着外旋扭顶,破解则改用此法,双手抓腕外扭克制对方。将 此式与“倒抓犁”式顺列,必须顺对方劲力趋势而动,方能轻巧敏捷地制胜对手。凡 遇对手以仰掌卡喉,勾拳上冲,皆可用此法克制。

此法虽是用两手共拿对方右手,重点则在左手拿住对方右手拇指一侧,而 且一定要握住对方的栂指,并使自己的左拇指顶住对方右手背正中“外劳宫穴”,此 动作拿的准,势法就得劲,再加上右手相助,其式更具威力,因为对方右手外旋,力 点在拇指一边,搓掌背重挫其腕关节,主要靠这一动作。

本式含胸转体尤为关键,首先是因为势法要求将对方右手向其右肩拧扭反 牵,同时,尤其对付臂力大的对手,腕粗手硬顶住胸膛,用两手也不易扭动其腕,这 就要靠含胸转体动作制伏对手,含胸可化开对方劲力,转体是运用身&重量,帮助 手的拧扭以增强其挫腕之力。使含胸转体同手法协调一致,可当即重挫对方的手 腕关节。

蹬腿动作是为了彻底制伏对手,右腿的后蹬一定要同扭腕反牵动作协调一 致,使劲力上下相分,完整一气,以拧腰转体为主发出整劲。

(六)跪地求情

(克前抓肩法)

动作分解:要领说明:于手法,身法与劲力的巧妙运用。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用右手横按对方抓左肩之右手,一定要按住手背,使小指侧掌缘横对其背 腕关节,右手指头能扣进对方右手小指侧手掌,势法更得劲,若不能扣进,也要扣住 其掌缘,右手的按掌动作要同左肩上顶紧密配合,以控住对方抓肩之右手,右肘要 贴身不可上抬,右肘一抬起按掌之手则松。

左手上举动作,要紧随右手按肩协调进行,上抬的左肘尖必须高于左肩头, 也不宜更高。高度不够,裹压动作不灵,抬肘过高,对方既可抽脱右手,还可另变 招式。

运用左大臂裹压对方抓肩之右手腕,这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动,首先左肩 要吐出,使左大臂得以向前伸展,胸脯要向右向后拧转含扣,使左肩腋露出为裹压 动作所必须的空间。这里若是挺胸扛臂,绝无裹压余地。

裹压的力点,一定要压着右腕的尺骨侧腕关节上,才具有强烈的挫腕威力, 若只是使左臂横压在对方的右小臂上或肘关节上,都不可能起作用。因为对方一 臂搭肩,可承受百斤之力。

裹腕下压动作,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下压,此动关键在于腰部和身法的协调 运用,下压动作在于左肘引动大臂,而左臂向里向下的一动,是一个螺旋形的,肘尖 切不可向里横过太多,要有向前下方伸压之势;与此同时,右肩要配合上体含胸下 沉之势向右后顺转。右肩向后,可使右手按紧对方抓肩之右手后带;左肩前伸,可 使左臂压腕之力增强。这是运身法协调两手前后相分之技法,这就是擒拿法所讲 究的“分筋错骨”法,就是这种分错法,才使对方接招即跪。

运用本式法,切不可硬着腰板,弓着脚步,横臂硬压,这样不仅难以克敌,且有 被反制的可能。

(七)翻肩截腕

(克后抓肩法)

动作分解:

甲方,位处西侧背东向西而立;乙方,位处东侧向西,面对甲方背后,右脚上 前,右手朝甲方右肩背前伸,手心向下,抓住甲的右后肩,墮肘沉腕,带动甲方上体

甲方,当感到右肩被抓,速将右脚后移半步,左脚在前以稳定重心;同时,左 手屈肘经胸前绕向右肩后,手心向下,反抓住乙方从背后抓肩之右手掌背,接着将 右臂顺肩朝上直举,准备变招。参考图6-5-21。后仰。目视右手。参考图6-5-20。

甲方,紧接上动,左手抓住乙右手不松,左脚尖里扣,使身躯向右后拧腰 翻转,并屈膝下沉,随着身擊转动,上举之右臂屈肘朝右后转肩下落,用右大臂反 截住乙方抓后肩之右手的尺腕关节,从而将乙方制伏跪地。目回视乙方。参考要领说明:图 6-5-22。

甲方,上动不停,两手控住乙右手于头顶不松,身躯继续朝右后翻转,在转 身过程中,身躯继续屈膝下蹲,当右肩转过乙方右臂,头部回转,面对乙方之际,被 控在头顶的乙方之右手掌腕,即被翻扭反折,紧接着再使身躯随转随起,运用头顶 上挺动作,增强对乙方右腕的反折力,迫使乙方左臂强直,两腿踮起,身躯悬浮,束甲方,承上式,当感到头发被乙方从身后抓住,速将右脚后移半步,身躯随 势坐臀下蹲,拧腰右转,以稳定重心;与此同时,两手变掌屈肘向上,合抱于头顶,手 心向下,共同抓住乙的右手,用右手抓住乙的右手掌指,用左手抓住乙的右手拇指 侧掌背,手向下按,头部上顶,控住乙抓发之右手。参考图6-5-24。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翻肩截腕”法,其实是反“跪地求情”式,克制后抓肩甚为得法。本式与“跪 地求情”式顺列,可体现擒拿法的技艺法理与妙用。

2•对方从背后抓肩,目标隐藏在后,甲方处于被动位置,右脚后退的步度不宜 过大,以免影响灵活变化.稍退半步稳定重心即可,关键在于用左手迅速即抓住对 方抓肩之右手,此动作一定要抓住,用虎口握住其手背,因对方处于身后,只是按住 不行,容易滑脱,这就要求左肩吐开,使左大臂右卷,配合含胸使左手能尽量向右肩 后伸展。

右臂向后翻肩截挫对方右腕动作,先要将臂膀举起,转截动作要以拧腰转 体为主,做到灵活快捷,此动作可屈肘下落,也可直臂翻身抡后劈,截腕威力更大。 动作要协调连贯,不可稍有间歇。只要反应敏捷,即使对方脱手也可变招反击。 (八)抱头翻腕 (克后抓发)

动作分解:

1•甲方,位处西侧,背东向西而立;乙方,位处东侧向西,面对甲方背后,右脚 上前,右手朝甲后脑上方前伸,手心向下,五指张开,用满手抓住甲的头发,并向后 拉发,迫使甲头部后仰;同时左手前撑,顶住甲左背,制止其翻身。目视右手。参考

图 6-5-23。手就擒。目注视前方。参考图6-5-25。

图片16 图片17 图片15

要领说明:

“抱头翻腕”是克制后抓发的一种有效招法,本式技艺特点,先控后抓发之 手于头顶,转身回头拧翻其掌腕,抬头挺掌,反折其掌腕关节。对付身后抓发,要反 应敏捷,手法灵巧,步快腰活,险中制胜。其实险只险在抓发之初,一经控掌转身, 势法即活。

当遇身后抓发,身躯不可前奔,防止失重跌倒,立即退步下蹲,稳定重心,控 其手,转身求变。本式法以反挤对方掌腕关节为克制要点,故首先必须用两手牢牢 抓住对方抓发之右手,并与头顶相配合,紧紧控手于头顶,这是重要一招,在全部的 动作中,手切不可松动,直到转身制服对手。

对手在后用右手抓发,应以退右步右转身为善,同边退步,转身可避开对方 的左手攻击,并可将对方抓发之右手反扭重拆,制腕动作得势得劲;反之,若退左步 向左转身,不仅翻掌无克制力,而且恰使坦露之腰肋处于对方左手的攻击范围之 内,必遭重击。整个转身动作要连贯一气,腰要灵活协调,动式要有起伏。

乙方,位处西侧向东,以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之含胸半蹲式,面对甲方,右手 变侧立掌直臂前伸,用小指侧掌缘朝甲方胸脯劈击,但被甲方以左手拿住,目视右 手。甲方,当乙用右掌对胸劈来,速将右脚后撤半步,左脚在前成左虚步,重心后 移,含胸上体微右转;在撤步转体的同时,左手屈肘绕向乙右手之上,屈腕窝掌,手 背朝外,虎口朝里,用左手五指相扣,拿住乙方右手拇指一侧的手掌,用四指头扣住 乙右掌心,拇指扣住其掌背;接着,使左腕伸直,以扭折乙方右掌腕,目视左手。参 考图 6-5-26。

甲方,接上动,左手拿住乙右掌继续朝外卷扭,使其右掌及小臂屈肘外折; 同时,右脚大上一步,插至乙方右腿后,蹩住其右腿;身躯随上步之势进逼,并使右 手从乙方右大臂下朝外抄起,屈肘上勾,用右肘弯挎住乙的右大臂,右手举在左手 旁,准备使法。目视右手。参考图6-5-27。

对方处于身后抓发,怎知其为左手或右手?这有两个测知方法。其一,在 抱头按握对方抓发之手时,其小指一侧就是手的标志;其二,对方抓发后带,必然有 一定趋向,右手偏右,左手偏左;再通常的出手习惯以右手抓发居多。但归根结底, 一要反应敏捷,二要实战经验。

肘部拿法

肘关节是人体上肢突出的粗大关节,位于膀臂正中,护卫身躯左右,粗壮有力, 运转灵活,肘以防护身躯为主,并具有强烈的攻击能力。在擒拿法中,肘与手相结 合,可发挥裹缠肢节,蹩格关节的重要作用,助手法一臂之力。肘关节本身活动度 有限,在肩与手的配合下,体现着灵活运转,实为易制关节。肘关节被制,手臂顿失 作用,相当于防线崩溃,身躯即受威胁,故肘部是擒拿施制的主要目标。然而肘居 中节,粗壮灵活,前锋有手,肘遭袭击,手可策应,并非易拿,因而欲制肘必先制手。 肘部拿法的特点,多以克肘为主,实为肘腕兼制。本组特选五式肘部拿法,内容包 括:蹩肘、压肘、缠肘、端肘、扛肘等。

(一)霸王观阵

(扳腕蹩肘法)

动作分解:-甲方,上动不停,左手拿住乙右掌继续朝下卷压,紧随此动,右手乘势侧屈腕 下勾,用小指侧掌缘形成的屈勾,由上向下反扳住乙方被反折向外的右小臂腕部尺 骨,再将左手放置身前,此即得势;接着,使右勾手向下反扳乙右腕,右肘上抬,反蹩其 肘,手肘交错用力,蹩挫乙的右肘关节,迫使其身躯后仰。目视右手。参考图6-5-28。

图片18

浏览1,44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