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全国性散打竞赛活动除武术锦标赛外,主要还有业余体校散打比 赛、邀请赛等。根据竞赛性质不同,亦有不同的竞赛规程、规则和相应的组织、编排 方法。在这里仅仅介绍在国内推广最好、群众了解最多的、喜闻乐见的中国武术散 打王争霸赛规则。

第一节场杷与器材

一、拳台规格要求

比赛时使用国际标准拳台。并应符合如下要求。

尺寸

拳台宽度为7米,呈正方形。拳台围绳从内侧量为6米,呈正方形。台面应高 出地面至少90厘米,但不超过122厘米。

台与角垫

拳台的建筑应坚固。围绳以外要有50厘米左右的空余部分。四根围绳柱应 对称,四角要有软垫装置,以防止伤害运动员。裁判长席的左近侧为红方,其对角 为黑方。其余两角为中立角。

台面覆盖物

台面要铺上毛毡、橡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适当材料,厚度应合适,并用帆布或 其他适当材料覆盖。毛毡、橡胶或其他适当材料及帆布必须盖住全部台面。

围绳

应设有直径3〜5厘米的四根围绳拉紧于围绳柱上。

台梯

拳台应设有三处台梯。两处台梯在拳台的红、黑方,供运动员及教练和助手使 用。另一处台梯设在左远侧的中立角,供场上裁判员和医生使用。

塑料卫生袋

两中立角外侧应安放两个塑料卫生袋,供医务人员放置使用过的医用棉纸等

二、拳套废弃物。

运动员应使用竞赛组织者规定的拳套。拳套规格由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 赛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争霸赛管委会)制定。

体重在60公斤以下(含60公斤,以下未作特殊说明的以上及以下均含所 指公斤级)级别的运动员,使用手套的重量为每只230克;体重在65公斤以上级别 的运动员,使用手套的重量为每只280克。

三、 护手绷带

运动员使用的绷带为外科用绷带或竞赛专用绷带,每条绷带长度不得超过2. 5米,宽度不得超过5厘米。禁止使用任何带有药物成分的绷带。

四、 服装护具

运动员必须穿戴竞赛组织者指定的短裤、护裆和护齿。短裤的颜色为红色 和黑色,红方运动员穿红色短裤,黑方运动员穿黑色短裤。

2•除穿戴短裤、拳套、护裆和护齿外,运动员不得穿戴任何其他服装和护具, 也不得穿戴任何装饰物(经现场医务监督认可使用的除外)。

五、竞赛应准备的其他设备

劝告牌: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黄色板12块,板上写“劝告”二字。 2•警告牌:长15厘米、宽5厘米的红色板6块,板上写“警告”二字。

3•读秒牌:长15厘米、宽5厘米的蓝色板6块,板上写“读秒”二字。

4•放牌架:长60厘米、高15厘米,红色和黑色各1个。

、秒表两块。

单、双音哨子各1只。

—套带话筒(麦克风)的扩音设备。

扩音喇叭3个。

铜铃、锤和铃架一副。

计数器12块。(最少8块)

体重秤2台。

供运动员使用的两套水杯、水瓶和水桶。

工作人员和裁判员用的必要的桌子和椅子。

一套急救装备。

第五章散打竞赛鲶组轵与裁却

救护车1辆或2辆。

各种记分表及必要的工作用纸张和办公用品。

第二笮运勖炅、軟练炅与助理人炅

―、运动员资格及审査

下列运动员可参加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

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注册的散打运动员;

中国武术协会邀请的国外散打队的运动员;

经争霸赛管委会认可具有相应参赛水平的运动员。

每年参加比赛运动员的资格由争霸赛管委会制定并另行公布。 二、体检要求

参赛运动员赛前必须向争霸赛管委会提交15天以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 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査证明。

三、 年龄限制

运动员的年龄限制在18〜35周岁。

四、 运动员保险

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五、 体重

体重分级

48公斤级(<48公斤);

52公斤级(>48公斤〜<52公斤);

56公斤级(>52公斤〜<56公斤);

60公斤级(>56公斤〜<60公斤);

65公斤级(>60公斤〜<65公斤);

70公斤级(>65公斤〜<70公斤);

75公斤级(>70公斤〜<75公斤);

80公斤级(>75公斤〜<80公斤);

每次比赛级别数可由争霸赛管委会根据需要另行确定 六、称量体重85公斤级(〉80公斤〜<85公斤);

85公斤以上级(>85公斤)。

经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称量体重。

称量体重时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或能证明运动员身份的其他证件。

称量体重须在争霸赛管委会的监督下,由检录员负责。

运动员必须按照比赛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称量体重。称量体重时裸体 或只穿短裤,并在1小时内称完,逾期取消比赛资格。

称量体重先从体重轻的级别开始,如体重不符,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 到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以后所有场次的比赛。

每次参赛的运动员统一称量一次体重。

七、 抽签与轮空

抽签在每年比赛的年初进行。抽签由小级别开始,如本级别只有一人,则

不能参加比赛。

抽签由裁判长负责。

不允许任何运动员没有参加比赛就得到名次。

八、 教练员及助手

每名运动员比赛时,可派一名教练员,争霸赛管委会将为每名参加比赛的 运动员配备一名助手。

只有教练员和助手可以登上拳台。比赛暂停或中场休息时间允许教练员 进人围绳内。

在比赛进行期间,教练员和助手不得留在拳台上。在每局比赛开始前,助 手应将椅子、毛巾和水桶等撤离拳台。

教练员犯规的责任由运动员承担。

九、 运动员应遵守的纪律和礼节

纪律

运动队必须遵守规则,尊重和服从裁判,在场上不准有吵闹、谩骂、甩护具 或踢打比赛器材等任何表示不满的行为。

运动员严禁使用兴奋剂,局间休息时不能吸氧。

第五聋散打竟赛鲶徂炽与裁判

礼节

运动员比赛礼节另行制定。 十、弃权

运动员除非因伤病经证明不能参加比赛可以弃权外,不得以其他任何理由

弃权。

比赛进行时,如运动员实力相差悬殊,为保护运动员安全,场上裁判可以终 止比赛,并判定实力较差的一方丧失本场比赛资格。

运动员无故弃权,将给予如下处分:

取消本人全部比赛成绩;

承担此前由比赛承办单位支付的全部比赛费用;

视情节给予取消一年、两年、四年参加本赛制比赛的资格。情节特别严重 的给予终身禁止参加本赛制比赛的处分,并报中国武术协会另行给予相应处分。

第三节潯分标准

一、 可用招法

武术各流派的攻防招法,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但不得使用犯规动作。

二、 得分部位

头部、躯干、大腿和小腿。

三、 禁击部位 后脑、颈部、裆部。

四、 得分标准

得2分

使用拳法或腿法(推、拉和搂抱动作除外)击倒对方。

对方受警告。

得1分

对方倒地(除击倒以外,两脚以外任何部位支撑台面或膝以上部位接触到 离拳台距离最近的围绳)。

不得分用腿法击中对方得分部位。

用手法击中对方得分部位。

用膝法击中对方腰带以上头部以下的躯干部位。

运动员消极8秒,被指定进攻后8秒内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对方受劝告。

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

双方倒地(包括先、后倒地)。

击倒对方时,只记击倒分,不另行记倒地和读秒分。 五、暂停比赛及重新开始

暂停比赛

运动员倒地时。

运动员相互搂抱没有进攻动作达3秒时。

犯规运动员受到“劝告”或“警告”处罚时。

运动员受伤时。

运动员由于客观原因举手要求暂停时。

裁判长纠正错判、漏判时。

裁判长处理场上问题或场上出现险情时。

因灯光、场地等客观原因影响比赛时。

重新开始

运动员倒地暂停时,应在3秒内重新开始比赛。

犯规运动员受到“劝告”或“警告”处罚暂停比赛时,应在3秒内重新开始 比赛。

运动员相互搂抱没有进攻动作暂停后,运动员应立即后退一步,并立即重 新开始比赛。

其他情况暂停比赛时,应在处理完后立即重新开始比赛。 六、犯规

1.侵人犯规

在场上裁判员口令“开始”前或“停”后进攻对方。

击打对方禁击部位。

用头、肘和反关节动作进攻对方。

用膝攻击对方头部。技术犯规使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用腿法攻击倒地一方的头部。

用牙咬对方。

有意将对方扔下拳台。

消极搂抱对方。

消极逃跑躲避对方攻击。

用手抓住围绳进攻对方或不正当地利用围绳或立柱。

用膝攻击对方腰带以下部位(用膝攻击对方裆部按侵人犯规处理)。

处于不利状况时要求暂停。

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语言或有其他不服从裁判的行为。

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上场不戴或吐落护齿,有意松脱护具。

教练员严重违反规则。

犯规处罚的执行

对不服从裁判、违反规则或出现不正当比赛等犯规行为的运动员,场上裁 判员有权决定给予“劝告”、“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

给予“劝告”或“警告”处罚时,场上裁判员应暂停比赛,并向运动员和边裁 判员示意指出该犯规动作。

给予“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时,场上裁判员必须征得裁判长同意。

犯规处罚措施

每出现一次技术犯规,劝告一次。

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警告一次。

—方受罚失分达6分时,判对方为胜方。

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当场的比赛资格,并视情况给予禁赛处分。

运动员因非故意的犯规致使对方受伤不能继续进行比赛的,取消当场比

赛的资格。

运动员因对方犯规受伤,有继续比赛的能力而诈伤,经现场医务监督确 诊,取消当场的比赛资格。

运动员局间休息时吸氧,取消比赛资格。

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取消比赛资格,并处禁赛两年。

一、 比赛的局数第囬节分数记蒂、胜负与名次

每场比赛共进行5局(连续进行两场比赛时,可安排进行3局的比赛)。

每局比赛之间休息1分钟。

二、 分数记录

边裁判员应如实记录双方运动员的得分数。

每场比赛的基准分为100分,每场比赛结束后,得分多的运动员可得1〇〇 分,另一方运动员应得比1〇〇分少的分数。

计算分数的具体方法:

每一局比赛结束后,由记录员收集边裁判员的记录表,按得分标准统计双 方运动员得分;

计算每场比赛双方运动员的得分总和及得分的差额;

用100减去得分差额的得数,即为不占优势方的运动员得分。

相等分数的处理:如果最后得分相等,加赛一局,加赛一局得分仍相同,根 据下列次序判定如下一方为胜方:

体重较轻;

在比赛中处于主动地位;

在比赛中具有较好的进攻技术;

在比赛中具有较好的防守技术。

三、 分数获胜

在一场比赛结束时,被多数边裁判员判为胜方的运动员应被宣布为胜方。在 没有运动员犯规的情况下,如果一名或两名运动员受伤经现场医务监督诊断为不 宜继续进行比赛,或两名运动员同时被击倒地而不能继续比赛,边裁判员应计算 出每一名运动员到终止比赛时的得分。到终止比赛时得分多的运动员应判为

胜方。

优势胜利

1.实力相差悬殊:如果一方运动员被场上裁判员认定为实力相差悬殊,场上

2.击倒对方获胜:如果一方运动员受重击倒地,在十秒钟内不能重新比赛,或 十秒内站起后明显丧失比赛能力,应立即判对方获胜。裁判员在征得裁判长同意后,可以终止比赛,并宣告对方为优势胜利。

因对方被强制读秒获胜:在一场比赛中如果一方运动员被三次强制读秒,

到最后一次读秒完毕,场上裁判员应停止比赛,立即宣布另一方获胜。

因对方被取消资格而获胜:如果一方运动员因犯规或诈伤等原因被取消资

格,场上裁判员应停止比赛,立即宣布另一方获胜。

因对方弃权获胜:如果一方运动员弃权,应判另一方为胜方。

五、无胜负中止比赛

由于重大客观原因(如比赛场馆遭损坏、停电或特殊天气原因)致使比赛无法 继续进行,场上裁判员应宣布中止比赛,该场比赛成绩无效。由争霸赛管委会另行 选择比赛时间和地点。

六、名次的评定

当比赛为淘汰赛时,直接决出名次。

循环赛名次的确定:运动员每胜一场比赛得3分,负一场得0分。按累计 得分确定最后名次。

如两人或两人以上积分相同时,按下列顺序排列名次:

负责组织裁判人员学习竞赛规程和规则,研究裁判方法,安排裁判组的具 体工作。
裁判长裁判人员的职责

检录员;现场医务监督。

裁判长;副裁判长;场上裁判员;边裁判员3人或5人;计时、记录员。 二、辅助裁判人员的组成

裁判人员的组成

第五节载判人炅及其职赍

平均体重轻者名次列前(以体重记录为准)。

累计受劝告少者名次列前;

累计受警告少者名次列前;

在循环赛过程中总获胜局数多者名次列前;

检查落实场地、器材、裁判用具及称量体重、抽签、编排等有关竞赛的准备

工作。

根据竞赛规程、规则的精神,解决竞赛中的有关问题。但不能修改竞赛规 程和规则。

比赛中监督、指导裁判员、计时员、记录员的工作。根据需要可以调动裁 判人员。

场上裁判员有特别明显错判、漏判时,鸣哨提示改正。

每场比赛因运动员弃权而变动秩序,应及时通知仲裁委员会和争霸赛管

委会。

裁判组出现有争议的问题,有权作出最后决定。

每场比赛结束后宣告评判结果,决定胜负。

每场比赛结束时审核、签署比赛成绩。

负责检查裁判人员执行纪律的情况。

审核、监督和宣布比赛成绩。

向争霸赛管委会递交每次比赛的书面总结。

副裁判长

协助裁判长工作,并负责编排和检录工作。

负责编排每场秩序表。

准备竞赛中所需要的表格,审查核实成绩、录取名次。

登记和公布各场比赛成绩。

统计和收集有关材料,汇编成绩册。

负责称量运动员体重。

负责护具的准备与管理。

赛前20分钟负责召集运动员点名。

点名时如出现运动员不到或弃权等问题,及时报告裁判长。

按照规则的要求检查运动员的服装和护具。

场上裁判员

严格执行规则,公正裁判。

检查场上运动员的护具,保证安全比赛。

边裁判员用口令和手势指挥运动员进行比赛。

根据规则赋予的权限判定临场比赛的有关事宜。

宣读边裁判员的评判结果。

宣布每场比赛结果。

根据规则记录运动员的得分。

每场比赛结束后在记分表上签名并保存.以备检查核实。

计时、记录员

赛前认真填写每对运动员记录表。

参加称量体重并将每名运动员的体重填人每场比赛的统计表。

根据台上裁判员的口令和手势,记录运动员被警告、劝告、强制读秒的

次数。

记录并计算边裁判员的评判结果,确定胜负后报告裁判长。

赛前检查铜锣、计时钟、核准秒表。

负责比赛、暂停、局间休息的计时。

每局赛前5秒钟鸣哨通告。

每局比赛结束鸣锣通告。

现场医务监督

审核运动员《体格检查表》。

配合兴奋剂检测人员检查运动员是否使用违禁药物。

负责赛前对运动员进行体格抽查。

负责临场伤病的治疗与处理。

负责因犯规造成运动员受伤情况的鉴定。

负责竞赛中的医务监督,对因伤病不宜参加比赛者,应及时向裁判长提出 停止比赛的建议》

伸载耍炅会及其照赍


  1. 仲裁委员会的组成 设主任1名、委员2名或4名。

  2. 仲裁委员会的职责及有关规定


(1)仲裁委员会在争霸赛管委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主要受理参加比赛的运 动员对裁判人员有关违反竞赛规程、规则的判决结果有不同意见的申诉。

中函衣术简明教程

  • 接到申诉后,应即时进行初步调查,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立即作出受理或 不予受理的决定。

  • 决定予以受理的申诉,应立即进行处理。

  • 根据申诉材料提出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复审录像,进行调查。召开仲裁委 员会讨论研究。开会时可以让其他有关人员列席参加,但无表决权。仲裁结果必 须经超过半数以上的委员同意方为有效。

  • 作为复审的录像只能是仲裁录像,不得以其他录像作为仲裁依据。

  • 仲裁委员会成员与申诉人员具有关联关系时,应予回避。

  • 对申诉材料提出的问题,经过严格认真复审,确认原判无误,应维持原判; 如确认原判有明显错误,可以改判。

  • 仲裁委员会作出改判决定时,应同时向争霸赛管委会提出对负有责任的 裁判人员进行处理的建议。

  • 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

  • 除仲裁委员会外,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改变裁判结果。



  1. 运动员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的申诉内容,必须是裁判针对自己的直接的不公 正裁判行为。


4•运动员如果对不公正裁判行为进行申诉,必须在该场比赛结束后30分钟 内向仲裁委员会以书面形式提出。

5•每场比赛的申诉抵押金为2 000元。如申诉正确,全部退回;如申诉不正 确,抵押金作为优秀裁判员的奖励基金。

第七节争霸塞管理耍炅会

争霸赛管理委员会工作由《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管理委员会章程》规定。

第八节附则

  1. 本规则的解释权属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管理委员会。

  2. 争霸赛管委会根据竞赛工作的需要,可按规定程序对规则进行修改。


第六章擒拿术

中国擒拿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传统体育运动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武术遗 产中的瑰宝,具有健身及防身的独特功效,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第一节概 论

擒拿法是武术中的一种独特技击法。主要是针对人体四肢关节及头颈等要害 部位,基于关节活动功能的局限和弱点,依据逆关节和超限度施制的原理,使用刁、 拿、锁、扣、扳、点、缠、切、拧、挫、旋、卷、封、闭、捆、蹩等招法,进行擒伏与解脱、控制 与反控制的专门技术。擒拿的手法较多,根据关节活动与手法运用特点,常用的有 下列17个基本手法:

  • 拿。握捏对方肢体关节,使其内旋和外旋,称里拿和外拿。

  • 缠。双手抓握对方肢体远端,使关节扭屈,有小缠、大缠之分。

  • 背。将对方肢体反关节背负肩背上,使其过度伸展,如背肩、肘、腰。

  • 卷。使关节过度屈曲,如卷肘、卷腕、卷指。

  • 压。用力向下压,使关节肢体过伸,如压腕、别肩、别肘、压腿等。

  • 展。使关节过度伸展,如展臂、展指。

  • 蹬。蹬踹对方腿部,使关节过度内翻,如蹬小腿。

  • 抱。双手环抱,使对方肢体不能运动,如抱腿、抱臂、抱腰等。

  • 转。使关节肢体过度扭转,如错颈、转臂。

  • 锁。使活动部位活动受阻,旋转不动,如锁喉、锁肩等。

  • 分。施力分离关节的正常部位,如分指。

  • 抓。抓住对方要害部位,使其不能活动。

  • 推。使肢体关节远离身体重心,如撑颚、推颈、揣耳等。

  • 搬。使关节过度展转,如搬头、搬腿。

  • 抠。用指深掐五官或要害,如抠眼、抠鼻、抠腮、掐肩、挖海等。

  • 托。紧握肢体一端,反关节用力上托,如托肘等。

  • 点。进攻穴道,如点死穴、点哑穴、点晕穴等。


擒拿是一门非常复杂而又细致的技击技术,内容系统完整,动作千姿百态。擒 拿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动作曲折,轨迹旋绕,劲力不显,行踪不漏。不论是攻击一方 使用的拿法,或者是防御一方使用的破解法和反擒拿法,几乎每个招数的动作与变 化,都不是直来直往、纵向进退,而是如同几何学上的曲线,缠绕变化,螺旋屈伸,依 角变位,忽降忽动。动则上、中、下三路齐变,轻灵巧取;制则伸手脚立体兼施,招法 奇妙。其状文雅,其效剧烈。

一、 学习步骤

学习一个新的技术都应遵循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的学习规律,学习擒拿技术也 一样,人们在形成技能之前必须熟悉擒拿对象的骨骼、关节、经络等生理特征,必须 掌握合理的技术方法,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按照学习的规律进 行合理的安排,擒拿学习步骤如下:

  1. 学习有关的解剖学、经络学知识


擒拿技术实施对象是人,并具体到人的骨骼、关节、肌肉、筋膜、经络、穴位等人 体要害部位。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解剖结构特征和运动规律,才能 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掌握每一项擒拿技术。

  1. 学习基础技术,发展身体素质


基础技术是指单一的擒拿动作,即死把位擒拿技术。在学习时,一般采用一人 喂招,另一人练习的形式,成百上千次地练习某一单招,直至熟练再换新招。与此 同时,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加强完成擒拿技术所必需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身体 素质,以保证擒拿技术在实战中顺利实施。

  1. 练习复合擒拿技术


所谓复合擒拿技术是指在实施擒拿动作遭对方反抗时,我顺其势,再实施另 一擒拿动作控制对方;或以擒拿动作为主,结合踢、打、摔技法制服对方的综合技 术。在实战过程中,对方不给把位,则应用诱敌击打的方法引动对手,创造条件 完成擒拿动作;或在擒拿过程中,对方滑脱,我顺势应用踢、打、摔等技法制服

对方。

  1. 练习擒拿技术


在练习中所用的喂招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拿、可打、可踢,练习者必须随 之变化,获得有效的把位,运用不同的擒拿技术。

b84d085e91d92bb5-1ccd13e0cf725e75-e7f29ae265a7842f33bec7e37632d42d

二、 训练方法

我们把学习擒拿技术按其形成技能的因素划分为三大部分:①技术;②劲力;

③素质。

技术是人们在长期的搏斗实践中总结出来擒制锁固对手的方法。在武术运动 中,人们将动作力量大小的改变、力量方向的变化和速度快慢融合在一起称之为劲 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擒拿技术的保障。

(一) 技术训练

分解动作练习:将擒拿动作按照完成的顺序分为前期的固把动作、中期的擒制 动作和后期的固锁动作。固把技术是完成擒拿技术的前提条件,擒制技术是擒拿 技术的核心,固锁是擒拿技术的结果,其中固把技术和擒制技术是直接影响擒拿技 术成败的关键环节,所以在练习擒拿技术时要以此为重点。

完整动作练习:主要指死把擒拿动作。其目的是熟练地掌握动作的全过程,将 分解动作的各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顺利有效地完成技术

复合擒拿动作练习:将两个或多个擒拿动作结合起来练习。在运用擒拿技术 遭敌反抗时,据其变化而合理有效地实施另一擒拿技术。

活把擒拿技术练习:搏斗过程中在无把位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敌实 施擒拿技术,其关键是顺势找到适宜的把位。

e154002750821088-e38be3ca4675d66a-0b0e45ab3cbfb467321c640d905d5c4a

(二) 劲力训练

劲力感知能力训练:旨在提高对对方动作时的力的大小、方向及变化感知能力 的练习。劲力控制能力训练:结合技术动作在两人对抗练习中注重劲力变化与控 制,顺其劲完成擒拿动作。在进行技术练习时,可用单一的擒拿动作,进行两人配 合练习,一人由慢到快完成动作,另一人对其动作进行感知并顺势作出擒拿动作, 重点在于对劲力的感知和控制,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对对手劲力控制能力,另一方 面可熟练动作,准确地掌握技术。

(三) 素质训练

素质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是掌指上的实力。没有强劲的指 力,是难以完成擒拿技术的。素质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练习指力的有俯卧撑、铁 牛耕地、指抓铁球、抛掷沙袋等,练习手掌力量的有掌击沙袋,练习指力和腕力的有 指解绳结、悬体揪椽、扭把练习、悬物拧把、两人拧把、攥拳收放、左右挂手、橡筋练

习等。

(四) 训练方式和训练安排

1.练习方式

个人训练:一个人进行的技术、劲力、素质练习,以达到熟练动作技术,掌握动 作要领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也便于充分快速地发挥力量,避免在两人练习时害怕 发力过大而伤害对方的心理。

两人训练:两人进行攻防练习,包括条件实战训练(喂手)和无条件实战训练。 主要是培养练习者的实战能力,在条件实战练习中可根据练习目的需要提供相应器具练习:借助器材进行辅助练习。的条件。

2.训练安排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阶段

训练目的:准确地掌握死把擒拿动作。在此阶段,重点掌握某些简单的单式擒 拿动作的核心技术。同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重点是上肢的臂力、腕力及指力,以 增加对手的擒拿力度。

训练内容:基本技术练习,单式擒拿的核心技术动作练习;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劲力的初步感知和控制练习。

第二阶段:提高动作技术阶段

训练目的:进一步掌握单式动作核心动作,针对性练习诱导技术和散击技术。 加强核心擒拿技术和反向擒拿技术练习,达到能够娴熟转换技术的程度。继续 加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上肢的力量,针对擒拿动作的变换有针 对性地进行劲力控制训练,其目的是在对手进行反抗时顺其劲力变换动作实施 擒拿。

训练内容:基本技术练习;单式擒拿的核心技术动作练习;完整的擒拿技术(诱 敌、核心、反向、散击)练习,提高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劲力练习。

第三阶段:巩固动作技术阶段

训练目的:巩固死把擒拿技术,达到完成技术自动化的程度,同时学练无把位 擒拿接手技术。

训练内容:基本技术练习;单式擒拿的核心技术动作练习;完整的擒拿技术练 习;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劲力练习;得把技术。

第四阶段:完善动作技术阶段

训练目的:巩固练习得把技术,掌握好与死把擒拿技术的中间环节,通过练习 能够熟练有效地擒制对手。

训练内容:得把技术;擒拿技术;劲力练习。

擒拿的原理与法则

一、擒拿技艺之基础——抓筋拿穴,扭挫关节

擒拿施术,贵在一抓得势,但是这一抓之技,深含法理。两手相交,不是恃力猛 抓,拿住关节后,也不是强扭硬压。若自恃力大而猛抓硬压者,不但因不成技法而

交手接势,应注重轻灵绵随,以沾连为上,运用招法,先抓战机,始宜微动,切忌 露形,避免打草惊蛇。一经抓拿得势,要迅速进招,制在措手不及,对方势必就范。 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擒拿术所特有的手型手法,准确地抓拿住对方肢体关节的某一 方位,切不可胡乱抓着便误以为得手。一个腕关节就有正面、背面和挠尺两侧共四 个方位,还有偏上、偏下各部位。而每一个方位都有不同的拿法、招数及变化。因 此,不论抓拿任何关节,首先一定要使手法合适.方位拿准,才有巧变的根基。只有 抓拿得法,才能巧施妙招,发挥擒拿术的威力,从而达到制其一点而镇服周身的 奇效。反之,若擒拿不准,必然失势失法,形成手足无措,结果必遭对方反擒。一抓 之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习者须当悉心钻研,反复揣摩,切实掌握抓拿技法之 奥妙。难以奏效,且一遇名手,必被化解顿遭反擒,此乃“巧制拙,柔克刚”之理。

浏览2,86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