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的源流及特点
空手道创立于日本,由“唐手”演变发展而成,是一种赤手 空拳进行近战的搏击技术。
相传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80年)由琉球人(琉球即现在的 冲绳)将中国少林拳法中的《易筋经》《.洗髓经》与琉球的民族拳 法结合起来,创立了 “唐手”并将其传入了日本本土. 1935年,船 越大师出版了《空手道教学方式》一书,开始把“唐手”称为空 手道° 1937年,为了研究发展“唐手”,琉球新报于那霸市主办了 “冲绳唐手座谈会”,会上,与会的军政首脑,武术名家及各界社 会名流共同决定把“唐手"改为“空手”同时效法“柔道” “剑 道"的尚武精神,“棋道” “茶道”的艺术寓意,正式宣布将“唐 手”改为“空手道气
19"年,日本教育部首次敦请琉球空手道刚柔流主持者富名 腰先生到日本各大学讲授空手道(虽然那时还不叫空手道),1922 年,冲绳尚武会会长船越义珍大师赴上京在文部省举办的“体育 展览会上表演了 “唐手”。1948年,在富名腰先生的推助下,又成 立了 “日本空手道协会”,从此,空手道在日本本土逐渐发展开来.
1958年,日本空手道协会首次举办了正式的自由搏击大赛, 使空手道搏击技术得以迅猛地发展提高,加之各大学里都有空手 道部。每年定期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空手道比赛”,冠军都自然而 然地成为全国青少年的偶像,这些都促进了空手道进一步的普及 和发庭
近年来,以推广和普及空手道运动为目的组织,也相继应运
而生、' 如“全日本实业团体空手道联盟”“全H本空手道刖柔会” “全日本空手道联盟”等.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使空手道逐 渐成为“自卫"“体育”“竞技”三者合一的国际性体育竞赛项目。
为n本空手道创立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富名腰先生,被后也称 为“日本现代空手道之父”。’
空手道的“空”字除了表示“没有” “空拳”的徒手不带武器 的状态以外、还表示不愿争斗,心平气和希望和平的意愿。“手” 字不但表示手足的手,还有“方法” “手段”的意思。
“空手”就是摒弃一切私欲和杂念,善于运用自然界中存在的 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方法和手段' 制服凶顽,顺应大自然,最终达 到无敌无我,浑然一体的和平境界。
“道”即不但要强调技术精湛、更要强调品德修练,道德修养、 要“忠诚、努力、尊重他人和禁戒暴戾、追寻酷格之完美”。
空手道拳法要求功劲凌厉,出手狠疾.强调“人心同天地,血 脉似日月,法刚柔吞吐,身随时应变,手逢空则入,码进退离逢。 眼观四面.耳听八方。” “突、贯、切、蹴” “投、倒、押、绞、 捕”四刚五柔交互便用,忽刚忽柔.亦刚亦柔。
本书将要为广大读者介绍的是当前风靡日本及世界.最具实 战威力的极真空手道,他的创始人大山倍达是空手道运动中极具 代表性的人物。大同倍达先生于一九二三年生于东京,九岁开始 学习空手道,一九四七年获全日本空手道锦标赛冠军.多年来,他 潜心钻研各国搏击功夫.融各国技击精华于空手道拳法之中,创 立了极真空手道,现任国际空手道联盟极真会馆馆长.他的门徒 在全世界超过1千万人.在世界123个国家设有分馆。
他认为空手道虽然在日本缘于唐手,但其起缘却可追溯到印 度的瑜迦术,他认为公元前5。。年印度的佛经中就有了相拳(反 关节、擒拿)相扑(摔跤),那罗(组合打法和摔法)投技(摔抛 术)的记载,公元后500年达摩乘小舟将印度搏击术传到中国.再 2
由中国经琉球传到日本本土,江户时期以前的各种搏击术如柔术, 拳术.护身术,投术等就分别被称为拳法,骨法或唐手,特别最 释迦族的王子们进行练习的瑜迦术中有很务技术都与空手技术十 分相近.故他认为.空手道是瑜迦的变形。
他认为实战是极真空手道的核心,他要求门徒们首先应该具 备能够提起与自身相同.重量的物体.即具有足够的本为。(次与中 国武术中“一力降十会的观点十分接近)练习前要排除一切杂念. 达到一种无念无想的“空” “无”境地。(实战中真能达到这料无 我境界,就能准确洞察对方的一切细微变化、企图.放松的机体 也才能迅速调动,暴发出快速准确的积极反应。)他认为其它空手 道讲究直线进击容易被对方掌握运动规律,而以圆消直,弧形运 动才能最好地保护自己,借力打力.在练习中他要求门徒不要一 味强调点到为止,认为那样容易养成于实战不利的错误习惯。在 武德教育中强调品德修练,强调学习空手道的目的不是玄耀暴力, 威胁他人,而是一种修练自己,完善自我。
他教育学员练习空手道不要浅尝辄止,要契而不舍,持之以 怛,三年为一小成,三十年方可大成,这些就是极真空手道的真 理。
为了让读者了解更为实用的搏击精粹,本书选择了大山倍达 的得意弟子、全日本空手道选手大赛的冠军一山崎照朝所著的 《实战空手》为基本蓝本,从空手道独特的呼吸方法.实战空手道 的基本攻击方法;实战空手道的基本防守方法,实战空手道的组 手;使读者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种科学性,实用性较 强的实战组手及其倒技,投技,隅技的具体运用。
-、实战空手呼吸法
呼吸在实战中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作用,不正确的呼吸方式 往往导致搏击者呼吸急促,表浅、心跳巨增而体力不佳,正如中 国武术中的拳式呼吸法和印度瑜迦呼吸法一样,正确的呼吸方式 可以让拳手在激刻的搏斗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增加抗击打能力,增 强击打力度。
极其空手道的呼吸方法主要采用腹式呼吸方法,因为胸式呼 吸法会让拳手在搏击中身体出现前后,左右的晃动而造成重心不 稳,影响技战术的发挥。而腹式呼吸法只有腰部会轻微移动,胸 肩部不会移动,加上厦式呼吸时横隔膜的下降会使腹部肌肉紧张, 更利于力量在丹出尸位集中,这些既增强了抗击打能力,又便于 技术动作的发挥。
常采用的有长吸短呼法;从两手握拳,拳心向内,平行站立 开始.(图1-1)鼻孔张大,腹部慢慢外凸,双手随呼气慢升至头
急速下分至两肋,同时急速将气逼出。如图1一3所示。腹部肌肉再次收缩,双瞥同时用力下划至体侧,将余气全部逼出体外,如 图1一4所示。然后重复第二次练习。这种呼吸方法类似中国武术 中的发声助力法,特点是在发声吐气一半时即行醴住,最后再一 次用力,同时将余气吐出。这时再进气,新鲜氧气可以潦入到全 身,避免了呼吸表浅而导致的缺氧憋病。这种呼吸方法逐渐练熟 以后即可进行短吸快呼的训练,以适应激烈搏斗中的各种需要。
此外,极真空手道还常采用长吸长呼练习法 长吸长呼练 习法;全身直立,呈三元裆(两脚略宽于肩,脚尖内扣)如图1一 5所示。两手由拳变掌,掌心朝上,缓缓地提至两肋侧。舌顶上瓢 气息同时由鼻孔进入腹部,如图1一6所示。
慢慢终止迸气,全身力量聚集在手掌慢慢向内翻转至两掌相 对,(图1-7).再逐渐翻至两掌向下,翻掌时必须手指弯曲,力
全部呼出,如图1一9所示。以上动,作反夏训练,直至熟练为止, 以上两种呼吸训练法应交替进行,熟练掌握,在实战中运用时注 意配合使用,在赛前采用长吸长呼训练法可以消除赛前的紧张情 绪,搏斗的间隙可增加进氧量,恢复体力。
在搏斗之中则可视情况采用长吸短呼或和吸短呼方法,以保 持最佳的暴发力度°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注遍每次呼吸必须使体 内的残存二氧化碳全部彻底排除,才能确保身体的供氧量。 ’
二、实战空手道基本攻击方法
1.正拳攻击
正拳拳心捏紧,拳心向下.用拳面攻击对方.(如图1~10)所
肩的力量.令拳内旋击出,直攻对方的下巴,击中的瞬间发声吐 气,将全身的力度集中于拳面上,可将对方打倒。如图1—11所
示。攻击对方的心窝时要领与攻击头部时相同,如图1—12所示.
在将对方打倒在地以后,则应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毫不 手软,左脚大跨一步呈左弓步,右拳由腋窝外侧旋转下砸,将全 身的重量贯注于拳面之上,砸击对方的太阳穴。如图1 一 13所示。
2,裹拳攻击法
裹拳.的握拳方式与正拳相仿,但由于击打方式不同而要求翻 腕座腕,以拳骨部攻击对方,如图1一14所示。
使用方法与中国武术中的反背拳极为相似,如攻击对方面部 时利用小臂前压并前顶,如图1一15所示。当对方从后靠近我时 则利用回身之势反背拳平挥其腹部(图或斜下挥劈其档 部.(图 1—17)
3-手刀、背刀攻击法
手刀、背刀攻击法与中国峨眉派武术中的掌击术极为相似,四 指伸直,拇指夹紧回扣。中指微曲、掌心微凹、手刀以小指侧大
鱼际处为攻击面,(图1 —18. 1 —19)
背刀以指背侧掌指骨部为攻击面,如图1 -2。所示。
攻击方法有手刀斜劈颈部,(图1-21)手刀横砍太阳穴(图 1—22),手刀反劈太阳穴(图1 一23)。
我们知道,在同样的作用力之下,接触面积越小,受力强度 超大,手刀的厉害也正在于此,加之其攻击的部位往往又针对的 是人体要害,故对于人体具有更大伤害性。
4.肘打攻击法
.曲肘,以肘关节端面为攻击点。如图1--24, 1—25所示。
常用的方法有顶肘击颔,由预容式手肘上扬用肘尖由下向上 挑打对方的下颌部。如图1—26所示/
砸肘击后脑;对方前扑,埋头欲抱我双腿时,我可用砸肘由 上往下猛砸他的后脑或背心.如图1—27所示。
横肘击颌;与敌相对,用右肘尖由下往上往左横击对方左下 颌,常常能重创对方。如图1—28所示。
擎底攻击法
掌底在中国武术中又被称为掌根,以大小鱼际交汇的掌腕骨 部为攻击面,如图1-29所示。实战中常用于推击对方的下巴骨 以破环他的重心。如图1—30所示.
弧拳攻击法
曲腕,五指松撮,以腕背骨为击打面如图1一31所示。常用 于攻击对方的裆部或心窝等要害部位?(图1 一32)与中国武术中 的羊蹄肘极为相似.
腕刀攻击法
腕刀又分为内腕,外腕和背腕三个攻击面、如图1-33所示。 主要用于格挡对方来拳手臂(图1-34)或横击对方面部、颈部, 如图1—35所示。
中足攻击法
中足又叫虎趾脚。脚腕绷直,脚尖用力勾起以突出的前脚掌
为攻击面。如图1—36所示。 '
实战中可以运用横摆性的腿法攻击对方的腰部,如图1—37 所示。因接触面较小故攻击效果往往较强。
此外,还可先提膝,(图1-38),再向前送鼬,以中足蹬击对 方下颌。如图1-39所示。
也可提膝以后毗四头肌爆发用力,使小腿向前弹踢而出,用
中足攻击对方的小腹或裆部如图1-40所示.
另外,还可运用大腿直接用力上踢,以中足向上踢击对方的 下巴。如图1—41 1一42所示。
背足攻击法
脚背绷紧,用突出的脚背骨为攻击面,如图1—43所示。
侧踢时与中国散手中的边腿极为相似,发左腿时首先向右前 顶甑,如图1—44所示。然后以甑领腿,以背足狠击对方头部,如 图1—45所示。
正踢时与中国散手中的弹腿基本一样,首先提膝如图1-46 所示。然后股四头肌爆发用力,以背足袭击对方的挡部,如图1- 47所示。 '
足刀攻击法
足刀主要用足的外侧缘为攻击面,攻击时侧勾绷紧脚面,如 图1—48所示。常用方法与中国散手中的侧踹腿十分相似;侧身 对敌左脚盖进一步,脚尖外摆(图1—49)为起腿创造条件。发腿 时先将右腿由体后侧面提起,然后对准对方的腹部,胸部或咽喉
猛地踢出,如图1—50所示。,
另一常用的方法是转身后踢.先以前手虚晃对方…下,(图1 5!)燃*.迅速转身.用臀部对敌.当他刚欲前扑的瞬间.迅速
后踢,以足刀猛踢其心窝,如图1—52所示。底足、后跟攻击法
底足系指以足底内侧缘脚弓处为攻击面。(图1—53)。后跟攻 击时系勾紧脚背用后跟处为攻击面,撞击瓣蹬击对方。(图1一 54)。
底足后跟攻击法与中国散手中的后转身扫摆腿或背腿十分相 似,实战中常先以前手在敌眼前虚晃一拳,前脚尖内扣,为转身 发腿创造条件.如图1 一55所示。上动不停,借正晃拳之势,身 体迅速右转180。.(以左脚跟为轴)用右足后跟或底足挂击、扫打 对方面部,重创对方。如图1—56所示。
膝锤攻击法
曲膝上顶或侧击,以膝关节顶端为攻击面・如图1--57所示.
实战中常用手反勾对■手的头颈部.使劲回抗并下压,如图I- 58所示。膝关节猛然上顶.膝锤撞击对方的颜面、心窝或小腹。如 图1—58所示。
膝锤还可在对搏时突然跃离地面,以膝关节猛撞对方的颜面 或心窝,如图1 -59, 1- 60所示。
小腿攻击法
实战中,用小腿为攻击面不但可以用来拦击对方的躯干,(图 1—61),还可在对方的腿法攻来之时拦盘来腿.如图1—62所示.
常以小腿胫骨部前侧为攻击面.如图1- 63所示。
其它攻击手段简介
实战空手道根据实际搏击的不同需要,实战中还常采用铁槌, 以拳的掌骨下端为攻击面,砸击对方的颜面,后脑等处(图1一 64)。
刀峰;拇指,食指所形成虎口处为攻击面,主要用于扼击对 方咽喉等要害。(图1—65)
熊手:五指张开,各指关第一节弯曲,以指头为攻击面,攻 击对方双目,颜面等处。(图1—66)
鸡口:五指撮紧,勾腕,与中国云术中的勾手十分相似,(图 1—67- Do实战中主要用于攻击对方的双眼,人中,太阳穴。
平拳;紧握拳,以拳心正面为攻击面,如图1一67. 2所示。实 战中常配合挥臂劈头盖脸。
贯手:贯手主要运用接触面小,击打强度倍增的原理,用指 头为攻击面,.对敌人的双目、鼻根、乳根、斗口、太阳穴、对口 穴等要害及穴位进行攻击,根据攻击部位的不同可采用一本贯手、
二本贯手、三本贯手、四本贯手,如图1—68所示。
亲指一本拳;正握拳大拇指紧按于食指侧面,以突出的拇揩
节为攻击面。如图1-69所示。
中指一本拳;正握拳.以中指第二关节突出拳面.以中指关 节顶端为攻击面,如图1—70。
肩槌:在与对手近战纠缠时用肩关节前端为攻击面.(图1一 71)与中国武术中运用“五峰六肘”近战搏击十分相似。
头槌:用于与对手抱缠时,利用坚硬的额头撞击对方颜面。
(图 1—72)
三、实战空手道的防守
“拳打两不知”任何搏击运动都同样会面对不同类型的对手。 有高的、矮的、强壮的、瘦弱的、灵活的、迟钝的,不论面对何 种对手,都应首先做到有效地保护自己,然后迅速由防守转为反 击,(这种反击必须在防守的瞬间完成)或者有效地扼击对手,令 其无法或十分困难进行第二次攻击,根据不同的对手,极真空手 道常采用:
1.正拳上格防守
正握拳,由下向上用手腕的外侧面挑格对方的冲拳或砸拳,如 图1-73所示。
'F正拳中段内格防守
对方左冲拳击胸,可用右手正握拳由外向内格挡来拳,如图 1—74所示。
3-正拳中段向外格挡
对方左冲拳击胸,我可曲肘,右臂上竖,握正拳,用右小臂 内侧缘向外格挡来拳,如图1—75所示。
提膝防守
防守具有进攻性也是实战空手道的一大特点,利用掌侧大鱼
浏览4,80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