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规行为

比赛过程中所出现的犯规行为,由场上的主裁判员执行 判罚。

判罚分为“警告”(Kyong-go)和“扣分w(Gam-jeom) o

2次“警告”应给对方运动员加1分,最后1次奇数警告不 计入总分。

1次“扣分”应给对方运动员加1分。

犯规行为的判罚。

以下犯规行为将被判罚“警告”。

双脚越出边界线。

回避或拖延比赛。

倒地。

抓、搂抱或推对方运动员。

故意攻击对方运动员腰以下部位。

用膝部顶撞或攻击对方运动员。

用手攻击对方运动员头部。

教练员或运动员有任何不良言行。

提膝阻碍对方运动员的攻击。

运动员提示本方教练员申请录像审议。

以下犯规行为将被判罚“扣分气

主裁判员发出“分开”(Kal —yco) 口令后攻击对方运动员。

202012291344342-300x225

攻击已倒地的对方运动员。

抓住对方运动员进攻的脚将其摔倒,或用手推倒对方运 动员O

故意用手攻击对方运动员头部。

恶意攻击对方运动员腰以下部位。

教练员或运动员打断比赛进程。

教练员或运动员使用过激言语、出现严重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

故意回避比赛。

若比赛使用电子护具,每局比赛开始前,主裁判员应该检 查双方运动员的电子护具和感应脚套,观察运动员是否有任何操 纵电子计分系统,增加感应脚套敏感性或者其他违规方式的企 图。如发现故意违规操纵的行为,主裁判员保留给予该名违规运 动员“扣分”判罚的权利,同时,根据运动员违规的严重程度,主裁 判员也保留判罚该名违规运动员犯规败的权利。

运动员违背竞赛规则或故意不服从主裁判员时,主裁判 员可计时1分钟后直接判其“失格败”。

运动员被判罚“警告”和“扣分”累计达4分时,主裁判员 判其“犯规败气

“警告”和“扣分”次数按3局比赛累计。

主裁判员中断比赛,下达“警告”或“扣分”口令时,比赛时 间在主裁判员发出“暂停”(Shi — gan) 口令的同时暂停,直到主裁 判员发出“继续”(Kye—sok) 口令,比赛继续进行。

、加时赛与优势判定

3局比赛结束后比分相等,加赛1局,时间为2分钟,由加时 赛先得分或优势判定确定胜负。比赛前3局的得分和警告判罚 全部清零,加赛局比赛的结果为比赛的最终结果。

(―)加时赛先得分获胜

任何一方运动员先得分,则比赛结束,先得分者获胜。

因犯规造成对方运动员得1分,则比赛结束,得分者 获胜。

(二)优势判定

加时赛结束时,双方运动员均未得分,进行“优势判定”;

体重轻者获胜。体重相同时以“优势判定气

该场比赛裁判员填写“优势判定卡气按少数服从多数原 则进行判定。

“优势判定”的依据是加时赛中运动员表现出的主动性。

场上为1名主裁判员和3名边裁判员,优势判定若为2 : 2,获胜方为主裁判员判胜方。

解释1:如因技术原因记分牌显示双方运动员均得分,按得分 时间判断,先得分者获胜。

解释2:加时赛中出现击头得分技术在先,击腹得分技术在 后,但由于电子护具先确认击腹得分,边裁判员可以立即提请合 议,主裁判员召集合议确认后更改比分。击头得分的运动员的教 练也可申请录像审议,如果审议委员确认击头得分技术先于击腹 得分技术得分,则更改比赛显示记分,主裁判员判击头得分者 获胜。

解释3:在特定比赛中,如加时赛结束时双方运动员均未得 分,则根据赛前公布的称重记录,体重轻者获胜,如体重一致,再 进入“优势判定”。

解释4:“优势判定”以运动员在加时赛中表现出的主动性为 判定依据:主动攻击的程度、使用技术动作的次数、使用难度技术 动作的次数、比赛态度。

优势判定程序:

比赛前裁判员携带“优势判定卡”。2020122913472096-234x300

若比赛进入优势判定程序,主裁判员给出“优势记录” (Woo— se~girok)的 口令。

主裁判员给出口令后,边裁判员在10秒钟内填写好“优 势判定卡”并签名递交给主裁判员。

主裁判员收集所有“优势判定卡”并进行统计,依据多数 原则判出比赛最后结果,并宣判获胜方。

宣判获胜方后,主裁判员把“优势判定卡”交给记录台,再 由记录台转交给技术代表存档备查。

除双脚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触地。

身体摇晃,丧失继续比赛的意识和能力。

主裁判员判定被攻击的运动员不能继续比赛。

获胜方式

主裁判员依据本规则对比赛胜负进行宣判。获胜方式包括 以下10种。

击倒胜。

主裁判员终止比赛胜。

比分胜。

分差优势胜。

加时赛先得分胜。

优势判定胜。

弃权胜。

对方失去资格获胜。

主裁判员判罚犯规胜。

特定比赛中,按照称重记录,体重轻者获胜。

解释1:

击倒胜:当一方运动员被合法技术击倒,读秒至“8”时仍不能 示意可以继续比赛,主裁判员继续读秒至“10”后,停止比赛,另一 方运动员获胜。

解释2:

主裁判员终止比赛胜:如果主裁判员或者医务监督确定运动 员无法继续比赛,即使1分钟恢复期已过,或者该名运动员不听 从主裁判员命令仍想继续比赛,主裁判员应宣布比赛停止,另一 方运动员获胜。

解释3:

分差优势胜:在比赛第2局结束或者第3局期间,分差得到 12分优势,优势方直接提前获胜。

解释4:

弃权胜:

(D-方运动员在比赛中因受伤或其他原因弃权,另一方运

动员获胜。参赛运动员不得在比赛中无故弃权。

一方运动员在休息时间到后不继续比赛或不服从命令开 始比赛,另一方运动员获胜。

教练员向比赛场地扔毛巾示意自己的运动员弃权,另一 方运动员获胜。

解释5:

对方失去资格胜:一方运动员称重不合格或比赛前失去运动 员身份,另一方运动员获胜。根据失去资格原因不同,处理方式 如下:

运动员称重不合格,或者参加抽签后未称重:抽签表上将 会反映运动员称重失格,并通报相关人员。该场比赛将不选派裁 判员,对方运动员不用上场比赛。

运动员称重合格,但检录未到:选派裁判员和对方运动员 应等待在场上指定位置,直到主裁判员宣布对方运动员获胜。

解释6:

主裁判员判罚犯规胜:当一方运动员得到“警告”和“扣分”累 计4分时,或者当本规则第14条第6款规定的情况出现时,另一 方运动员获胜。

解释7:

体重轻者获胜:为最小化降低比赛判罚的人为因素,鼓励运 动员积极进攻,在特定比赛中使用此获胜方式。第四局加时赛结 束比分仍为0 : 0时,根据赛前公布的称重记录,体重较轻一方获 胜。如仍未分出胜负,则进入优势判定。

九、击倒

运动员在比赛中受到合法的强有力攻击后,出现以下三种情 况之一,判定为“击倒”。解释:

击倒:击倒分为“站立式击倒”和“击倒”2种情况。运动员受 击打倒地,或身体摇晃,或不能胜任比赛的要求,可被视为“击 倒”。此外,运动员受击打后,继续比赛将有危险或运动员的安全 不能保障,也可被视为“击倒气

十、击倒后的处理程序

运动员受到合法攻击被击倒时,主裁判将采取以下处理 程序。

主裁判员立即发出“分开"(Kal-yeo) 口令分开双方运动 员,并将进攻运动员置于远处。

主裁判员大声从“1”到“10”向被击倒的运动员读秒,每间 隔1秒读1次,并用手势在其面前提示时间。

即使被击倒的运动员在读秒过程中示意可以继续比赛, 主裁判员也必须读到“8”,使其获得休息,并确认是否恢复,如已 恢复就发出“继续"(Kye—sok) 口令继续比赛。

主裁判员读到“8”时,被击倒的运动员仍无法示意可以继 续比赛,则读秒至“10”后宣判另一方运动员“击倒胜”。

即使1局或整场比赛时间结束,主裁判员也要继续读秒。

如果双方运动员同时被击倒,有任何一方尚未恢复,主裁 判员将继续读秒。

如果双方运动员同时被击倒,读秒到“10”后双方运动员 均不能恢复,应按“击倒”前的比分判定胜负。

主裁判员判定一方运动员不能继续比赛,可以不读秒或 者停止读秒,宣判另一方运动员获胜。

比赛结束后的处理

因身体任何部位受到击打而被“击倒”判负的运动员30天内

不得参加比赛,须由代表单位指定的医生证明并由代表单位有资 格的领队或者教练担保。

十二、比赛中断的处理程序

因一方或双方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受伤而使比赛中断, 主裁判员采取以下处理程序。

主裁判员发出“分开”(Kal —yeo) 口令,如判断属于因伤比 赛中断情况则发出“计时”(Kye—shi) 口令,记录台同时开始计时 1分钟。

允许运动员在1分钟内接受治疗。

运动员即使只受轻伤,但1分钟后仍不示意可以继续比 赛,主裁判员判其负。

因“扣分"行为造成一方运动员受伤,1分钟后不能恢复比 赛,主裁判员判犯规者负。

双方运动员同时受伤,1分钟后均不能继续进行比赛时,按 受伤前双方得分判定胜负。

在医务监督的协助下,主裁判员判定一方运动员严重受 伤,明显神志不清或处于危险状态时,应立即中断比赛,安排急 救。如果伤害事故是由“扣分”行为造成的,判犯规者负。

因“扣分”行为造成受伤,医务监督鉴定受伤运动员能够继 续比赛,主裁判员指令受伤运动员继续比赛,如不听从指令,受伤 运动员被判为败方。

因伤不能继续比赛的运动员30天内不得参加比赛。

如果发生除上述程序以外,合理的需要中断比赛的情况, 主裁判员先发出“分开"(Kai —yeo) 口令,再发出“暂停”(Shi — gan) 口令中断比赛。继续比赛则发出“继续”(Kye — sok) 口令。

解释1:

主裁判员判定运动员由于受伤或其他任何紧急情况不能继 续比赛,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如果一方运动员处于失去知觉或严重受伤等紧急状态, 应立即实施急救并结束比赛。

此种情况下,比赛结果将按以下方式判定。

由“扣分”行为造成的,判犯规者负。

由合法技术动作或意外的、不可避免的接触造成的,判不 能比赛者负。

由与比赛无关原因造成的,按比赛中断前的得分判定胜 负。如果中断比赛发生在第一局比赛结束前,该场比赛无效。

运动员受伤程度不严重,在主裁判员给出“计时”(Kye — shi) 口令之后可有1分钟时间接受必要的治疗。

主裁判员判断有必要对受伤运动员进行治疗时,可由医务 监督进行治疗,如有必要,队医可以协助治疗。

受伤的运动员能否继续比赛由主裁判员判定,在1分钟治 疗时间内,主裁判员可在听取医务监督意见后,随时给出口令继 续比赛,不服从命令继续比赛者将被判负。

受伤的运动员接受治疗或恢复过程中,在“计时”至40秒 时,主裁判员每隔5秒钟用受伤运动员可以听到的口令提示时 间,运动员在1分钟结束时不能回到指定位置继续比赛,主裁判 员必须宣判比赛结果。

主裁判员发出“计时”口令后,无论医务监督是否参与治 疗,1分钟的计时须严格执行。但是,当运动员需要治疗而医务监 督缺席或运动员需要进一步治疗时,主裁判员可以适当延长1分 钟的计时限制。

如1分钟后不能继续比赛,比赛结果将根据本条款解释1 判定。

如双方运动员受伤,1分钟后均不能继续比赛,或出现紧 急情况,比赛结果将按以下方式判定。

如因一方运动员的“扣分”行为造成,则判犯规者负.

如不属于“扣分”行为,比赛结果将按中断比赛时的比分判 定。但是,如比赛中断发生在第一局比赛结束之前,则该场比赛

无效,赛事组委会将安排在合适的时间重新比赛。如一方运动员 在重新比赛时仍不能参赛,则被视为弃权。

如因双方运动员的“扣分”行为引起,则判双败。

解释2:

因上述条款内容以外的原因造成比赛中断,将按以下方法 处理。

因不可控制的情况需要中断比赛,主裁判员将中断比赛 并服从赛事组委会的指示。

如果第二局比赛结束后比赛中断,且比赛不能继续进行, 根据比赛中断之前的比分判定胜负。

如果第二局比赛结束前比赛中断,原则上将安排重新比 赛,并进行全部3局的比赛。

跆耋直训练的字耐理论垦础

跆拳道训练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要遵 循训练的基本原理、原则与方法等内容。作为一名刚刚接触跆拳 道训练的运动员来讲,除了要了解跆拳道的基本知识外,还要了 解跆拳道训练的学科理论基础,因为这些学科理论能为运动员提 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保证其跆拳道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章 就重点讲解跆拳道训练的运动生理学基础、运动心理学基础和运 动学基础。

第一节运动生理学基础

一、跆拳道训练中机体的新陈代谢

在人的生命运动中,新陈代谢是基础,机体任何运动都离不 开新陈代谢活动。在跆拳道训练中也是如此,在训练的过程中, 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变得比安静状态时更加积极,良好的新陈代 谢能为运动员从事科学的跆拳道训练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糖代谢

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人体摄取的糖质, 不管是植物性食物还是动物性食物中的糖,它们都会在消化酶的 作用之下,逐渐转变为葡萄糖分子(果糖可直接被吸收,不需经转 变),是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的,经小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葡萄糖运 载蛋白转运进入血液,成为血液中的葡萄糖,也就是所谓的血糖。 血糖可以合成糖原,成为大分子的糖。一般来说,可以将糖原分 为两类,一类是肌糖原,即肌肉中合成并储存的糖原;另一类是肝 糖原,即在肝脏中合成并储存的糖原。除此之外,肝脏还能够将 体内的乳酸、丙氨酸、甘油等一些非糖质物质合成葡萄糖或糖原, 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糖的异生作用。可见,人体中糖的合成代谢 是由两个过程组成的,即人体合成糖原的过程和糖异生的过程。

一般来说,人体内糖原和葡萄糖的分解代谢主要是通过有氧 氧化过程、糖酵解过程、乙醛酸途径、戊糖磷酸途径等实现的。糖 分解代谢过程释放的能量能够满足机体运动对能量的需要。

运动员在进行跆拳道训练的过程中,其机体肌肉中的ATP、 CP下降,肌糖原无氧分解功能有一定的增强,肌细胞内钙含量增 多。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雄性激素、儿茶酚胺等激素也会发生 相应的一些变化,从而对肌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使 肌细胞不断地产生适应性变化。因此,运动员在进行系统的跆拳 道训练后,机体在运动中消耗的ATP.CP和肌糖原,在运动后的 恢复期往往会出现超量恢复的现象,能够有效增加肌肉中ATP、 CP和肌糖原含量、提高ATP的无氧再合成的速率,进而增大 EK、PFK、磷酸化酶等的活性。

运动员在进行跆拳道训练过程中,当氧供应充足时,机体的 肌糖原或葡萄糖就会被彻底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大 量能量的过程,即糖的有氧代谢过程。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参与 跆拳道训练主要通过糖的代谢提供机体运动所需能量,运动后的 恢复期或长时间运动过程中,机体又可以重新合成糖来提供所需 的能源。

(二)水代谢

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保持体内水分代谢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通常来说,体内大部分水分是从食物和饮料中而来的,只有小部 分是由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内水的排出形式主要 是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其次是通过皮肤、肺以及随 粪便排出。人体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加,水分排出及维持 体温恒定的主要途径就是出汗。

运动员在参与跆拳道训练以及比赛时,应重视机体水分供给 变化情况,注意保持机体的水分平衡。

(三)月旨代谢

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脂代谢与人体健康之间有着 非常密切的关系,有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运动训练能够使机体的 脂代谢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还能够有效防治运动员的心血 管疾病的产生。

脂肪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质,要想在体液的水环境中被酶解, 就需要借助机体自身以及随食物摄入的各种乳化剂,形成乳浊 液。由此可见,脂肪的吸收和转运过程要比糖复杂一些。在机体 内部,脂肪的吸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吞 饮脂肪微粒;另一种是脂肪微粒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分解产物又 重新合成脂肪,形成乳糜微粒,再转移进入淋巴管,经过吸收后扩 散入毛细血管。简言之,脂肪通过淋巴和血液两种途径被机体吸 收,相较来说,前者为主。人体吸收的脂肪主要在皮下、大网膜、 肌肉细胞中等脂肪组织内储存。除此之外,人体的脂肪还可以通 过其他方式进行转化储存,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第一,合成磷 脂,成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第二,合成糖脂,成为细胞膜和神经 髓鞘的组成成分;第三,合成脂蛋白,存在于血液中。

在运动员进行跆拳道训练的过程中,脂肪分解代谢可为人体 运动提供必要的能量,具体来说,脂肪分解代谢产生的能量能够 提供给多种生命活动过程,能够作为长时间中低强度运动的主要 供能物质。人体内贮存的脂肪作为细胞燃料参与供能是通过有 氧代谢途径进行的。

(四)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也是人体重要的能源, 人体中构成蛋白质的最小单位是氨基酸。人体组织蛋白质及一 些含氮物质总是处在不断分解与再合成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可 以通过测定食物中的氮含量和尿中排出的氮量,来将人体蛋白质 的代谢状况确定下来。通常来说,人体蛋白质的代谢状况与组织 的生理活动是相符的。

正常成年人体内的蛋白质分解与合成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 态,也就是摄入氮等于排出氮,这种状态被称为氮总平衡;正处于 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少年运动员,其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的合成大 于分解,也就是摄入氮大于排出氮,这种状态被称为“氮的正平 衡”;而饥饿者或消耗性疾病患者的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的分解 就明显地加强,也就是排出氮大于摄入氮,这种状态这被称为“氮 的负平衡”。

运动员在进行跆拳道训练时,机体的蛋白质代谢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方面,机体运动时蛋白质可提供一部分能量;另一方 面,运动导致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增加,主要表现为外在生理肌肉 壮大。

(五) 维生素代谢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代谢的重要营养素。尽管人体对维生素 的需求量非常小,但是,维生素也是必需营养素,是需要通过食物 供给的。各种维生素在结构上没有共性,通常情况下,以溶解性 质为主要依据可以将维生素分为包括维生素8】、维生素凫、维生 素B6、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PP(烟酸)、叶酸和烟酰胺等 在内的水溶性维生素和包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 素K等在内的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虽然维生素不是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也不能直接为机体参 与运动提供能量,但它们对机体的能量代谢及其调节过程有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在人体中,大多数维生素都会参与辅酶的组成, 因此,如果缺乏维生素就会对酶的催化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引 起代谢失调,从而使机体运动能力有所降低。

在跆拳道训练的过程中,如果运动员体内缺乏维生素,就会 影响其机体内部酶的催化能力,从而导致机体的代谢失调,进而 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但是,过多地摄入维生素,并不会提高运 动员的运动能力。

(六)无机盐代谢

在食物中存在着大量的无机盐,在日常膳食中,人们就会吸 收一定的无机盐,食物中不同的无机盐被人体吸收的程度有所不 同,比如,人体吸收很快的是钠、钾、铉盐等一般单价碱性盐类;人 体吸收很慢的主要是多价碱性盐类;而人体不能吸收的主要是硫 酸盐、磷酸盐和草酸盐等能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3价的 铁离子不易被吸收,要想增进其被吸收率,就需要与维生素C有 机结合起来,因此维生素C能够使高价铁离子被还原为2价的亚 铁离子,从而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

在人体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磷酸盐,其主要在骨骼 中存在(如钙、镁、磷元素等),作为结构物质,其他少量的无机盐 (如钙、镁)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离子。在体液中解离为离子的无机 盐,称为电解质,其在调节渗透压和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有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体液中的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这些物质 在人体的细胞代谢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 代谢的基础。运动员参加跆拳道运动训练也需要无机盐的补充, 如果缺乏则对运动训练是不利的。

跆拳道训练中的机体供能

通过新陈代谢,机体分解能源物质,为机体活动提供运动所 需能量,运动员的机体能量代谢直接决定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机

能水平。一般情况下,把人体能量代谢分为磷酸原供能系统、糖 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三大系统。具体如下。

(一) 磷酸原系统

在供能代谢中,ATP(三磷酸腺昔)、CP(磷酸肌酸)都通过高 能磷酸基团的转移或水解释放能量,通常把ATP.CP这种含有高 能磷酸基团的物质称为磷酸原。将ATP、CP分解释放能量和再 合成的过程,称为磷酸原或ATP-CP供能系统。

ATP是人体内瞬时能量的供体,而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 运动时,肌肉内ATP分解直接供能,这是人体内能量代谢的中心 环节。

ATP水解的放能反应可以为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过程供 能,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肌肉收缩、生物电活动、物质合成及体 温维持等。具体来说,磷酸原系统供能特点大致为:供能总量不 大,持续时间很短。但是它供能快速,是细胞唯一直接利用的能 量来源,其能量输出的功率最高。

糖酵解系统

糖酵解系统能为机体的长时间运动提供能量,一般情况下, 当机体运动持续的时间在10秒以上且强度很大时,磷酸原系统 能供给的能量就无法使机体所需能量得到满足。在这一过程中, 以支持运动所需的ATP再合成的能量就主要靠糖原酵解来提 供,而不能靠磷酸原系统供给。

在糖酵解供能系统中,肌糖原是糖酵解的原料,强烈的跆拳 道训练中可分解供能并产生乳酸。作为一种强酸,乳酸在体内积 聚过多会对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使肌肉工作 能力下降,造成肌肉暂时性疲劳。这样一来依靠糖原无氧酵解供 能也只能使肌肉工作持续几十秒钟。无氧酵解供能时,不需要 氧,但产生乳酸,因此,被称为乳酸能系统。在缺氧情况下仍能产 生能量,以供体内急需,是其重要的生理意义。

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人体骨骼肌糖原或葡萄糖酵解,生 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合成ATP,从而使运动中消耗的ATP得到 有效的补充,维持运动的继续进行。在无氧情况下,1摩尔或180 克糖原理论上可产生2摩尔或180克乳酸及3摩尔ATPO这种 糖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所谓 的糖酵解途径或糖酵解供能系统,此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一 连串复杂的酶促反应。

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供能过程都是不需要消耗氧的无 氧代谢过程,它们是人体运动时的无氧代谢供能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短时间人体进行极量运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在极量强度 运动中,随着ATP.CP的迅速消耗,糖酵解供能过程在数秒内即 可被激活,当运动持续30秒钟左右时其供能达最大速率,可维持 1〜2分钟,随后供能速率下降,其主要表现为运动强度下降。

(三)有氧氧化系统

运动员在进行跆拳道训练的过程中,当其机体内氧的供应比 较充足时,运动所需的ATP便主要由糖、脂肪的有氧氧化来供 能。有氧氧化能提供大量的能量,从而使肌肉较长的工作时间得 到有效的维持,这种有氧氧化供能系统就是所谓的有氧氧化 系统。

糖的有氧代谢

运动期间,当氧供应充足时,肌糖原或葡萄糖可被彻底氧化 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这称为糖有氧 代谢。

蛋白质的有氧代谢

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中,人体内存在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参 与供能的情况。但即使当食物中供糖不足或糖被大量消耗后,蛋 白质供能也很少。蛋白质供能代谢不是人体运动所需能量的主 要来源。

脂肪的有氧代谢

作为细胞燃料,人体内贮存的脂肪参与供能只能通过有氧代 谢这一途径,有氧运动可有效达到燃烧脂肪的目的。

有氧氧化系统是人进行长时间耐力活动的主要耐力系统。 有氧代谢能力和人体心肺功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耐力素质 的基础。而良好的耐力素质是跆拳道训练员专项耐力提高的重 要基础。

三、人体运动系统基本构成

(一)肌肉

肌肉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构成,其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肌 纤维,许多肌纤维通过有机的排列组成肌束,表面有肌束膜包绕, 许多肌束聚集在一起构成一块肌肉。肌肉中,大约占3/4的是 水,能量物质、蛋白质、酶等固体物质占1/4,另外,肌肉中还有着 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及神经纤维,其主要功能在于为肌肉供应所需 的氧气和养料,使神经协调得到有力的保证。

骨骼肌是肌肉的一种,其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是运动系统 的主体部分。通常来说,人体的骨骼肌有400多块,因由于性别、 年龄不同,其占体重的比例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一般来说,成 年男性约占40%,成年女性约占35%。骨骼肌在神经系统支配 下,通过收缩牵动骨骼,或维持人体处于某种姿势,或产生人体局 部运动及整体运动,最终对机体完成运动所需的各种动作起到积 极的促进作用。

人体肌肉的组织构成十分复杂,肌组织和结缔组织分别构成 肌肉的收缩成分和弹性成分。其中,肌组织是肌肉的收缩成分, 人体通过肌纤维的主动收缩和放松,从而使各种运动得以实现; 结缔组织是肌肉中的弹性成分,它与肌肉中的收缩成分并联或串 联着,因此也被称为并联(或平行)弹性成分或串联弹性成分。

运动员在进行跆拳道训练时,肌肉进行各种收缩以完成各种 动作。以肌肉收缩的长度变化为主要依据,可以对肌肉的收缩形 式进行分类,通常可以大致分为三种,即肌肉的向心收缩、肌肉的 等长收缩(肌纤维虽积极收缩,但肌肉的总长度没有改变)、肌肉 的超等长(肌肉先进行离心收缩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形式) 收缩。肌肉的收缩能为跆拳道训练的力量素质练习提供一定的 理论依据,肌肉由离心收缩快速转向向心收缩是拉伸一缩短训练 模式实现的方式,这一过程中,人体的爆发力得到相应的增强。 快速离心收缩能够储存一定的弹性势能,从而使得肌肉爆发出更 强的力量。

(二) 骨

骨也是人体运动系统重要的构成,它在运动员参与跆拳道训 练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骨有着非常多的功能,如支持功能、 造血功能、储备钙和磷的功能、运动功能等。

(1) 支持功能。骨与骨相互连接,从而使人体坚固的支架得 以构成。骨的支持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支持机体 的各种柔软组织,使人体得到一定的身体轮廓和外形;另一方面, 其支持功能还体现在对身体局部或整体重量的支持。

(2) 保护功能。骨通过构成体腔的壁,对腔内的重要器官进 行保护,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脊柱对脊髓的保护、胸廓对心 和肺的保护、骨盆对膀胱和子宫的保护等。

(3) 运动功能。作为运动的杠杆,骨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当 肌肉收缩时,能够通过对骨绕关节的运动轴进行牵引而产生各种 运动。

(三) 关节

人体运动离不开关节的活动,人体的运动都与关节有着不可 分割的密切联系。在骨骼肌的牵引下,运动环节(指两个相邻关 节之间的部分)可绕关节的某一轴运动,从而使人体完成各种运

动。关节运动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屈和伸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的运动。

外展和内收运动环节在冠状面内绕矢轴的运动。

环运动。

旋转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的运动。

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讲,通过提高增强参与关节运动的原动 肌力量,能提高对抗肌的伸展性,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关节囊、韧 带的伸展性,从而使关节的运动幅度有所增大、灵活性有所提高, 这对运动员跆拳道专项移动技能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浏览59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