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 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 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 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 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 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 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 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 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 文化软实力。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 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 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 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 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 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 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 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 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 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 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 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 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 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 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 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 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 博性和规模性。木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搏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 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 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 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 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
侠义为法的纯阳剑术
自古就有“八仙”的传 说,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 是八仙中的纯阳真人吕洞 宾。人们称吕洞宾为纯阳祖 师,称其背负的宝剑为纯阳 剑,练的剑术为纯阳剑术。 吕洞宾一生以纯阳剑术行侠 仗义,因此演绎出许多脍炙 人口的故事。吕洞宾不仅长得高大威 武,而且聪悟过人,博闻强 记,刻苦好学。他广泛阅读 诸子百家之书,对儒、佛、 道三教经典都有兴趣,对他记忆力惊人,能在一天之内背诵上万字的东 西。他才华出众,信口成文,出口成章。这为他后来 参加科举考试,并入仕做官、钻研医学、救死扶伤奠 定了文化理论基础,也是他被民众奉为神仙的一个重 要因素。《周易》、《道德经》更是爱不释手。他思维敏捷,能 将三教理论融会贯通。
吕洞宾曾参加唐代的科举考试,但唐代晚期战乱 频繁,河东一带大族纷纷迁居岭南一带,于是吕洞宾 避乱到终南山,过着清心寡欲的隐逸生活。因而他才 有机会和时间与出家道人如钟离权等人交往论道。最 后弃家出走,跻身道教,扶危济贫,实现他匡世救人 的意愿。吕洞宾出家后“潜心修行”。《宋朝国史》记 载:“关中逸人吕洞宾,年百余岁,而状貌如婴儿,世传有剑术。”可见吕洞宾是 一位精通剑术的道人。吕洞宾所练的剑术,《道 教百问》一书中披露吕洞宾 “得遇八仙中的钟离权,钟离 权授大道天遁剑术,龙虎金丹 秘法”。钟离权原是五代后晋时期 的一位将军,身怀武功。 吕 洞宾随他学剑之后,刻苦锻 炼,“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 快,世以为神仙。”之后,吕洞宾总是身负宝 剑,云游四方,有时以剑为笔,题诗写赋。他在《剑诗》中是这样叙述的:欲整锋芒敢惮劳, 凌晨开匣玉龙嗥。 手中气概冰三尺, 石上精神蛇一条。从诗中可以看到,吕洞宾修炼高超的剑术,忍受 修行的苦劳。凌晨开匣取出银光闪闪的宝剑时,发出 “龙嗥”般清亮的响声。即使冰冻三尺,手中剑越练 越勇,气概豪迈,以剑砍石,火花飞溅,留下蛇一样 深深的剑痕。 身为一个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出家道人,能凌晨即起,在寒风 冰雪中苦练剑术,其坚强刚毅不畏苦劳的性格跃然纸上,让人敬佩。吕洞宾的追求可用一个“侠”字概括。他苦练剑术的目的,翦除 邪恶,斩杀凶顽,消除浮世不平之事,便可以实现“上九霄”成神飞 仙的目的。一股侠气荡然于字里行间。
在吕洞宾另一首《赠剑客》诗中,其刚毅个性和侠肝义胆表现得 淋漓尽致。诗中说: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吕洞宾赞颂除暴安良的侠客,充分地 显示了他疾恶如仇的侠义精神。从他“万里腾空一踊身”的自述中,吕洞宾所谓的“道剑”, 就是面对恶人,先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服之以法。以“无 形”的精神思想上的情理法 去教育说服恶人,劝其改邪归 正,停止作恶。所谓“法剑” 就是面对冥顽不化的恶人,以 飞剑利刃坚决斩杀之,除恶务 尽,以维护人间正道,保护百 姓的利益。
吕洞宾“精通剑术以除恶”,众多道观中都有他背负宝剑的塑像,《吕祖 志》一书的卷首,也绘有他背负宝剑的绣像。他在不 断的实践中丰富发展了 “三遁剑术”。在《道教》一 书中,说他“改剑术,为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 贪嗔”。说明吕洞宾对天遁剑术已经给予了补充、发 展、更新。吕洞宾所练的剑术,已不是入道时的“天遁剑 术”,而是经过创新了的剑术,是在“天遁剑术”基 础上创新了的剑术。吕洞宾曾“数来挎斋中”。陈挎作为道教后起之 秀、吕洞宾的道教师友,当然不会错过向吕洞宾学剑 的机会。由此,吕洞宾更新了的剑术才在道教徒众中 一代代流传。道教弟子为了纪念这位剑术大师,索性将吕洞宾传授的剑法更名为“纯阳剑术”。这就是 “纯阳剑术”的由来。“纯阳剑术”是在“天遁剑术”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从“纯阳剑谱”所载的剑术名称中,人们可以看 到“天遁剑术”的影子。“天遁”的天,指最高的、绝妙的、无与伦比 的;“遁”指逃遁、躲避、隐形。体现在套路中,则 是巧妙地躲闪、伏藏、逃遁动作。而“纯阳剑术”中 恰恰有类似的动作,如外过门剑、献手埋伏、旋风 剑、诈献铜桥等招式都是一些快速躲闪、伏身隐藏的 动作,充分体现了 “天遁”的特色。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动作,在任何剑术中都不曾出现过。其动作奇特、罕见,绝不是后人可以编造的。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定“纯阳剑术”与“天遁佥J术"的血缘关系。 纯阳剑术招式纯阳剑术讲究含而不露,隐而自悟,以意导式,人剑合一。行剑 时步走弧圆,身法轻灵舒展、飘逸美观,势如行云流水,穿连不断, 给人以一种轻松、愉快、舒适的感受,经常练习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纯阳剑术分4个阶段练习:第一段:包括提剑归丹定五行,返本还原把剑进;龙心指路悬左 足,穿越云天指星宿;抱拐出鞘阴阳触,玉龙抬头风云吼;武当横云 观日月,刺破层云化飞雪;龙吟绕步随身依,碧波浪中神针奇。第二段:风舞梨花迎面起,纯阳追月云中絮;神龙隐现单边绕, 风吹荷花根亦牢;春风梨花八方飞,白云缠绕紫气随;荷塘波涌神龙 现,穿云破雾白云边;龙飞凤舞行如风,拨草擒蛇七寸中。第三段:龙蛇盘圆金戈起,寒水渡萍翻腾急;游龙缠蛇入海流, 一波千丈古洲头;飞凤陆地三步头,游龙碧波上九楼;拂尘轻扬返手 来,太阴举柱下尘埃;寒塘旋萍少阳开,玉笛三剑旋转截。第四段:游龙入海随身缠,神光护顶祥云穿;倒步抽纤圆如意, 龙珠飞旋随身依;游龙探穴左右摆,秋江横钓悬竿外;玉拐一剑进中 焦,左拐一剑化为撩;阴阳合道重交手,倒步悬足背剑收;归丹提剑 五行定,功归大道气血润。纯阳武术属武当山龙门一脉,传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所创, 是道家养生、健体、御敌的内家拳法。其拳理上应阴阳五行之 理,下行方圆八卦之象,取自然之态,成天人合一之形。武术界有一个普通的常识,无论拳术还是器械套路,其名 称与套路动作内容是相应相合的。“纯阳剑术”中融入了吕洞 宾一生刻苦研练、战胜邪恶的心血与经验,是一套突出攻防搏 击、独具特色的实战传统剑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轻灵如猿的峨眉剑术 峨眉山为道教布道名山,比佛教到峨 眉山约早1300年。史书《山海经・西山经》、 《五符经》、《魏书•释老志》、《汉书•地 理志》、《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第九》、 《天尊老君名号历劫经略》、《峨眉山志》、 《明・峨眉道人拳歌》等书均有详细记载。自公元前370年前后,峨眉山隐士和后 来的道家信徒合成,正式在峨眉山形成第 一大流派“道家经学学派”,其方术和神 仙思想也形成核心地位。峨眉山自古多猿猴,据《搜神记》记 载:蜀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与猴相类, 长七尺,能做人行,善走逐人,名成“猴 国”,也称“马化”和“攫猿”。据乐山、峨眉山地方志记 载,先秦时期的司徒玄空,耕 食于峨眉山中。他模拟猿猴动 作,在狩猎术基础上创编了一 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 和“猿公剑术”。峨眉武术中,十八般兵器 样样都有:刀、枪、剑、戟、 斧、钺、钩、叉、凝、铜、 锤、抓、锐、棍、槊、棒、 拐、流星锤,其中以剑术和枪 术最为著名。峨眉剑的成型,是峨眉僧人在“白猿剑二十四 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除了具有一般剑术轻松 潇洒,优美大方的特点外,还特别注意实践,着眼于 点、劈、刺、撩的发劲,动作严谨,衔接巧妙,招式 凶猛,方法独特。其特点在于:击法明快,剑术多 变,以快为上,以巧取胜。峨眉剑是武术中优秀技击剑种,实用性极强,武 理深奥,功法精邃,剑术变化万千,不失为剑术中的 一枝奇葩。峨眉拳经剑篇中有诗赞道:残虹一式定乾坤; 剑似追魂不离人。 应是奇传道数真; 纵是越女也为魏。峨眉剑术所用的剑是软剑,因为在抖腕当中有数种变化,便于发 挥峨眉剑术的技击长处,而使硬剑是无法发挥这种技击特点的。峨眉剑术走剑时要柔如游蛇,外松内聚,飘然轻灵,虽柔亦刚。 否则中敌时力不能达到剑尖,起不到弦动物仆的功效。在对敌中,对 剑时剑尖要始终对准对抗中线,剑尖则始终不准离开敌方,剑尾可随 意游动。峨眉剑讲“剑不行尾”,即剑尾不能对准敌方。峨眉剑的主要技击技法中,持剑姿势如高姿持剑势,自然开步站 立,侧身对敌,右腿在前,右手持剑。持剑的前臂微曲下沉,约与腰 齐。剑尖微微上指对方喉部,左手在后自然微弯曲上举。持剑右手微微弯曲下沉是为了有伸缩余地,即行话“藏手”。左 臂在后微微上举主要是为了配合整体动作的协调自然。另外,高姿势 平剑持剑术是剑尖高度以腰为准平对对方。这种姿势较少用,因为这 种姿势有碍于剑术手法的丰富变化。而低姿持剑姿势为马步。这种姿势要求双方马步侧身对敌,剑尖 微微上指对方咽喉部。这种姿势在特殊动作中用。峨眉剑要求手心向 上平手持剑。这样在敌方点腕时,如果来不及变化,可以以剑托去迎 击,容易发力攻击,以便保护手腕的 安全。峨眉剑术中的“素女掉尘式”, 是与敌对剑走势时,利用腕部的力量 使剑身随着步法身法谐调地上下弹 动,主要是为了使对方不好找空子对 我进行攻击。而“分花拂柳式”,是与敌对剑 走势时剑尖随身法步法左右自然摆 动。高与肩平,宽不过对方身影。这种剑术带有攻击性质,对敌方喉部常威胁很大。是使对方最不易进攻 的一种方法。以上两种方法是峨眉派出剑走势的独特门户。它要求习者的任何 进退攻防招法,都能够在这两种方法中随意使用。峨眉剑术的防击技法主要是“玉女抽身式”,以甲、乙称之,甲 弓步直刺,乙抽身点腕。双方在高姿右式持剑对立时,甲方大弓步跃 刺对方胸部,乙方速后撤并步,点击对方腕部。另外,乙方也可用后撤步点腕,这种方法是很保险的,就是说虽 然守方未点中对方腕部,但甲方的攻击也到不了位,因为乙方向后退 出时已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了。乙方在并步点腕后即可趁甲方收剑时反 弓步跃刺甲方,这属于随击方法。另外还有“西子洗面式”,当甲方弓步直刺或格挡后直刺,乙方 闪身截袭。双方高姿右式持剑对立,甲弓步直刺或微格后直刺,乙方 的闪刺方法是向右斜方闪让,剑尖下点,截袭甲方面部、臂部、胸 部,这一式同闪法一样厉害。峨眉剑术主动攻击技法有“紫竹入云式”、“拂花掠影式”、“文姬 挥笔式”、“黄莺穿柳式”、“越女追魂式”等。动作做起来要一气呵 成,干净利落,对方往往来不及反应已经中剑了,这是峨眉剑术中较 平静而又突然偷袭的特点。峨眉剑多为残剑、散剑。峨眉《内手拳法卷三歌谱》中剑 术之谱记载:“残虹者,非剑之残者也。犹棋之残局,一着即 可定输赢。夫剑者,神之所至,精之所化,形之所名者也。知 此者,当形神合一,剑我一体,射如蛟龙,抽若惊鸿,则敌无 懈可击窍。兵器乃手之加长,用剑之心法,同于拳理,制敌之 诀窍,与拳诀无异。直不因其有殊,略有不同耳,弟子当自悟 之……"枪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所以 著名的武术家几乎个个都练过枪术,因此, 自古枪术就有“百兵之王”的美誉。枪是军器里最博大精深的、最难学的。
两军对阵最管用就是枪。枪使得好的自己就 有生命。大枪是扫荡乾坤的神器;""内家大 枪术,精忠岳王创,忠臣孝子传”,岳家枪 术名重千古。yt
此外,著名的枪术有杨家枪术即梨花枪 术、芸家枪术即桓侯枪术、太极枪术、六合 枪术、吴家枪术、少林枪术、峨眉枪术、五 虎断门枪术等,都是名动江湖的高明枪术。
浏览8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