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跆拳道运动员心理状态监控

跆拳道是激烈对抗的搏击运动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既是技 术、战术、体能的较量,也是心理能力的较量。良好的心理素质, 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日常训练和场上对抗的能力。

跆拳道运动员心理状态监控,就是对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比 赛活动中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进行诊断和监督,调整和调节运动员 的心理状态,以发挥运动员的身心潜能,保证训练和比赛任务的 完成。

(一) 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表现

跆拳道是利用拳和脚进行激烈搏击的对抗性运动项目,它通 过竞赛、品式和功力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得以增强体质、掌握技 术和战术以及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 和比赛中的心理表现主要是情绪、自信和顽强的意志。


  1. 情绪


情绪是运动员心理的具体反映。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 赛中的情绪表现非常鲜明,良好的情绪使运动员激情高涨,不良 的情绪则会使运动员消极、失望和悲观。情绪直接影响训练和比 赛的结果,甚至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1. 信心


跆拳道比赛过程是“斗技、斗力、斗智、斗勇”的过程,高度的 自信能够充分调动一切有利的心理因素,做好思想上、精神上、体 力上和技战术行动上的准备,使运动员处于积极、顽强的战斗状 态,树立起必胜的信念。

  1. 意志


意志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支配行为,为克服困难而达到既定 目的过程。顽强的意志能够促使运动员不断学习新动作,挑战难 度动作,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不怕艰苦,不畏强手,坚定地完成训 练任务和比赛任务。

(二) 跆拳道运动员心理状态监控

1.日常训练的心理状态监控

(1)主要任务:监督和调节运动员训练的心理情绪,提高训练 欲望,控制心理品质培养和形成过程。

  • 监控的内容:运动员训练的态度、训练欲望、训练过程心 理品质的表现。

  • 主要监控方法:

  • 观察法:对训练有厌烦心理状态的运动员,情绪低落,常表 现出不愿意去训练的行为现象,即使到了训练场,也缺乏训练欲 望,练习的兴奋性低,反应退钝,动作失调,情绪烦躁。

  • 调节方法:精神激励。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过程出现技战术 动作不如意甚至动作失败时,指导者以祥和的态度,分析问题所 在,开导和激励练习者。避免说一些练习者难以接受的刺激性语 言,挫伤训练的积极性。消除心理疲劳。采用转移注意力、训练 内容、训练方式及放松训练等调节措施,消除精神疲劳,重温理想 训练时的感觉和体验,唤起运动员对训练的兴趣和训练的欲望。



  1. 赛前训练的心理状态监控



  • 主要任务:通过合理的训练和调节,使运动员增强信心, 坚定比赛意志,形成参加比赛的最佳心理状态。

  • 监控的内容: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程度,面 对困难、面对训练艰苦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品质、训练情绪的 稳定程度。

  • 主要监控方法:

  • 观察法:



  1. 通过观察运动员赛前训练阶段情绪的变化,了解情绪的稳 定性。

  2. 观察赛前训练中完成技战术动作时的成功率,判断运动员 的自信程度。

  3. 观察运动员在艰苦的赛前训练及实战训练中的表现,判断 其顽强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 调节与控制方法:



  1. 赛前模拟训练:模拟与对手、观众、场地、设备、照明、气候 等方面相似的条件,让运动员产生对比赛环境的适应,调节心理


 

状态,消除紧张情绪。

  1. 强化技能训练:把注意放在完成技战术动作的时机、有效 性和实效性上,通过提高技战术动作的成功率,增强运动员运用 和完成技战术动作的信心,从而树立比赛的自信心。

  2. 培养和磨练意志: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在苦练中磨练意志 品质;安排与强手的配对实战,培养敢打敢拼、勇敢顽强的意志 品质。

  3. 自我调节:采用富有节律的深呼吸运动,缓解紧张情绪,调 节身心状态;应用自我暗示法,通过意念的控制实现对情绪或行 为的调控。


3 .临场比赛的心理监控

  • 主要任务:通过监控和激励,调动比赛的欲望,树立比赛 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比赛。

  • 监控的内容:运动员比赛情绪的稳定程度,比赛的信心和 欲望,对比赛艰难性的心理准备程度。

  • 主要监控方法:

  • 观察法:



  1. 观察运动员临赛时的精神面貌及行为举止,判断其比赛的 情绪。

  2. 观察准备活动的练习状况,判断运动员对比赛的欲望和信心。

  3. 观察对比赛困难预计的言行,了解运动员对比赛艰难性的 心理准备程度。



  • 调控方法:



  1. 语言激励。根据运动员的比赛情绪、比赛欲望和对比赛艰 难性的心理准备程度及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地给予必要 的指示和不同的语言刺激,如鼓励、表扬、激励、“响鼓重敲”等,以 达到增强信心,提高斗志,形成最佳比赛心理状态之目的。

  2. 自我暗示。身心放松,稳定情绪;表象成功比赛的情境,回 忆自己最成功的一场比赛的体验;想象比赛方案并融入过去成功 获胜的比赛场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进入最佳竞技状态。


第r[量 跆拳直伽能、叫理、智能训练

与提高RI奔

同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体能也是运动员参与跆拳道运动 训练和比赛的重要基础,为运动员技术和战术能力的正常发挥提 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运动员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 素质是否稳定会对其在比赛中的表现产生重要影响。此外,良好 的智能能力也是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克敌制胜的关键。本章 就跆拳道体能、心理、智能训练与提高进行研究。

第一节跆拳道体能训练

一、跆拳道的力量素质训练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力量和全身协调能力综合发展的格斗项 目,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另外,为了满足跆拳道 运动的需要,要求进行以速度力量为主,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 量耐力协调发展的力量素质训练。

(一)跆拳道力量素质基本训练方法

  1. 发展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



  • 巴罗加式极限强度负重训练法。这种训练方法主要是通 过极限强度负荷增强来有效刺激机体神经系统,因此,对于高水


 

平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较为适用的。通过这一训练方法的运用, 能够使相对力量得到一定提高。这一方法的负重训练方式有四 种,具体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第一种负荷方式为连续提高负荷:

80%—90%—100%—110%。

第二种负荷方式为逐步提高负荷:

80%-*80% ;90%f 90% ;100%—100% ;100%-* 110%。

第三种负荷方式为持续性升降负荷:

80%-> 90%—100%-* 100%—100%—90%-> 80%。

第四种负荷方式为波浪式提高负荷:

80%-> 90%-> 85%—90%-> 100%-> 95%—110%-> 90%。

通常情况下,一次训练课中的练习组数为4~8组,重复次数 为1〜5次。具体要以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来确定完成 的练习组数;根据负荷大小来确定完成练习的速度。

(2)阶梯式极限强度负重训练法:这一训练法对训练强度较 为重视,具体来说,就是几乎每周、每天和每个练习都要求接近、 达到甚至超过本人当天的最高水平,然后减10千克做2组,再减 10千克做2组,随后又开始递增重量,直至当天最大重量,最后再 递减重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组数越多越好,组间间歇以休息 好为准。在全年训练计划中均做如此安排,变化不宜过大。鉴于 此,这种训练方法对于优秀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训练是较为适 宜的。

2 .发展速度力量的常用训练方法

(1) 徒手练习法:采用各种练习形式结合专项动作来克服自 身体重的练习方法,就是徒手练习法。一般来说,徒手练习往往 会采用计数的方式进行练习,以运动员的能力水平和训练的目的 与任务为主要依据,每组安排15〜20次,重复3~5组。

(2) 负重练习法:在跆拳道训练中,发展速度力量,提高动作 速度采用的方式主要是负重和专项动作相结合。通常多采用运 动员最大负重的40%左右与专项动作相结合,兼顾力量和速度两 方面的共同发展。计时练习一般每组5〜8秒,重复5〜10组;计 数练习一般每组重复10〜15次,重复5~8组。间歇时间应保证 有充分的休息,但不宜过长,通常为2〜3分钟。

  1. 发展力量耐力的常用训练方法


(1) 专项练习训练法:在跆拳道专项力量耐力训练中,往往会 采用接近比赛条件的动力性重复练习,采用较轻的负荷(10%〜 20%的负重)。需要强调的是,每种练习方式的练习时间大多数 情况下控制在30〜120秒,如有特殊要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延长至3~5分钟甚至更长。

(2) 循环训练法:从运动实践中可以得到证明,循环训练法能 够使肌肉耐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有国外运动训练专家根据不同 运动项目的需要,提出了两种不同方式的循环训练:一种是大强 度间歇循环训练,一种是低强度间歇循环训练。具体要根据实际 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和运用。由于跆拳道运动是一项非周期多 元变异结构的交手对抗项目,因此,往往会采用大强度间歇循环 训练的方法来提高专项动作肌肉的力量耐力。有时为了满足比 赛的需要,也可以适当采用低强度间歇循环训练的方法。

'(二)跆拳道力量素质具体训练方法

身体不同部位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是不同的。下面就对上 肢、下肢以及综合力量训练的方法进行阐述。

1.上肢力量训练方法

(1) 俯卧撑:俯卧,身体伸直,两脚尖和两手支撑,在其他部位 不触地的情况下,双臂每屈伸一次算一次俯卧撑。要求屈臂时胸 部几乎触地,伸臂时肘关节完全伸直。两手亦可握拳或十指撑 地,以增加练习难度,训练时每组15〜30次,共做5组,每组间歇 3分钟。

(2) 杠铃屈臂:两脚左、右开立,两手反握杠铃与肩同宽。由 两臂自然伸直,杠铃静置大腿前开始,以肘关节为轴做两臂的屈 臂动作,到两肘完全屈收,杠铃横置锁骨部位,再放松伸臂至大腿

 

前。每重复一次上述动作计数1次,杠铃重量15-10千克,每组 10次,共做5组,间歇3分钟。

  • 卧推杠铃:仰卧在长凳上,两臂伸直与肩同宽,双手正放 松屈肘,杠铃至胸前但不能接触胸部,然后双臂用力上举,至伸直 位置。每使杠铃下上一次计数一次,杠铃重量为本人卧推最大重 量的70%,每组10次,共做3〜5组,组间间歇3分钟。



  1. 下肢力量训练方法


跆拳道运动主要是采用腿法进攻,因此下肢的力量训练尤为 重要。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训练。

  • 单脚或双脚向各个方向连续跳练习(前后、左右、上下等 方向):按照一定的规律,如按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各跳一次为 一回合,5〜7个回合为一组,尽全力跳6〜8组;另外还有收腹跳、 后踢腿跳等。

  • 各种方式的蹲跳练习:负重(肩负重物如杠铃、壶铃、哑铃 等或身穿沙衣)或不负重做纵跳、立定跳远、跳高、空中交叉跳、各 个方向的分腿跳、跳山羊、单足跳等练习。

  • 仰卧左右分并腿练习:坐在凳上或台子上,两腿伸直,两 腿向两侧做最大幅度的分开再并拢,分并为一次,30次为一组,组 间间歇1〜2分钟,练习5~7组。

  • 跳绳(单脚连跳或双脚连跳)练习:规定次数或时间的练 习,如一组要求连续跳400〜600次,练习6〜8组;或是连续跳 3~5分钟为一组,练习6〜8组。

  • 腿屈伸练习:坐在凳上或台子上,脚上勾住壶铃或挂上重 物或从后缚橡皮条,做腿屈伸动作练习。

  • 屈小腿练习:身体直立,小腿缚上沙袋,做屈小腿的动作 练习,也可让练习者俯卧在长凳上,做缚上橡皮条或双人对抗的 屈小腿练习。次数为8〜10次,练习5〜7组。

  • 负重连续跳或跳障碍物练习:双腿负重练习,如缚沙袋或 身穿沙衣,或肩扛杠铃,或手持重物进行连续跳和跳障碍物的练 习,规定时间或次数,练习6〜8组。4de086e900f44


(8) 负重杠铃深蹲或半蹲练习:将杠铃扛在肩上,腰背挺直, 抬头收腹,平稳屈膝下蹲,向上扛起时要求快速站起。采用中等 重量(70%〜90%)、组数为4〜6组、次数为4〜6次、以最快速度 练习的方法。半蹲则要求屈膝下蹲接近大腿时,随即伸腿起立。

(9) 负重蹬板凳或蹬台阶练习:肩负杠铃或重物,两脚轮流踏 上板凳或台阶练习。负重为最大重量的40%〜60%,次数为8〜 10次,练习5~7组。

(10) 负重提腿练习:将重物(如杠铃片等)放在大腿上,做快 速提腿动作练习。次数8〜10次,练习5〜7组。

(11) 负重连续提踵练习:将杠铃扛在肩上,腰背挺直,抬头收 腹,提踵练习或前脚掌垫高提踵练习。采用最大重量(70%〜 90%)、组数为4〜6组、次数为6〜8次、以最快速度练习的方法。

(12) 腿部负沙袋或橡皮条进行技术练习:腿部缚沙袋进行横 踢、后踢、劈腿等技术练习,然后再去掉沙袋,用以提高动作速度。

(13) 腿部负重各个方向的直腿摆动练习:腿部缚沙袋或缚拉 力带(或橡皮条),直腿前摆、直腿后摆、俯卧直腿后摆、直腿侧摆、 侧卧直腿上摆、直腿侧下压。

  1. 综合力量训练方法


(1) 立卧撑跳:身体向前,两脚尖和双手支撑身体,做一次俯 卧撑,然后屈髓收腹,两脚收至两手中间位置,同时蹬地起跳,身 体腾空,反复每组15-30次做3〜5组。间歇3分钟。

(2) 原地提膝:身体直立,一脚蹬地后迅速屈膝上提,提到最 高位置放松落下,另一条腿同样上提。依次交替进行。每组50〜 80次一组,做5〜6组。间歇3〜4分钟。

(3) 收腹跳:身体直立,两脚同时蹬地原地起跳,身体腾空;随 蹬地两脚迅速屈膝上提,两手由两侧抱紧双膝,随放即落。反复 进行,每15-30-组,做3〜5组。间歇2~3分钟。

(4) 立多级跳:从直立开始,一脚蹬地起跳,另一脚前跨。反 复进行。

 

二、跆拳道的速度素质训练

在跆拳道运动中,速度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 其是在跆拳道的比赛中。在比赛中,具体的攻防动作和战术意图 能够充分表现出速度素质中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以及动作速 度。由此可以看出,跆拳道运动对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有着较高的 要求,需要运动员通过科学的训练,来有效发展和提高速度素质, 从而提高技术和战术的运用效果,争取比赛的胜利。

(―)跆拳道速度素质训练方法

  • .信号反应法


运动员通过视觉或听觉,完成规定的单一性应答动作的训练 法就是信号反应法,运用这一方法,能够使运动员的简单反应速 度得到有效的提高。比较常用的训练形式有:报动作名称练习, 教练员报出动作名称,运动员根据动作名称在最短时间内做出相 应的动作;报号击靶位,若干队员持靶编为不同的靶号位,运动员 根据教练员报号的位置,分别击打不同的靶位;移动中出靶击打, 两人移动练习,教练员以哨音为信号,听到哨音后持靶队员突然 出靶,运动员根据靶形做出相应的动作等。

  • .运动感觉法


在跆拳道比赛中,对对手的进攻方向、进攻形式和攻击动作 的运行路线、角度等的判断,都是通过视觉来完成的,然后根据看 到的情形将适宜的攻防动作确定下来,快速运用各种步法、格挡、 堵截等防守方法来保护自身或以各种动作反击对手。这就是所 谓的运动感觉法,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训练方法是在简单反应训 练(信号反应练习法)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针对性比较强的训练 方法。缩短思维过程的选择,判断时间,是运动感觉法的核心所 在。因此,这就要求在训练时一定要对加强“预判"能力的培养引 起重视,积极捕捉外在刺激可能出现的“隐式信息”,同时,还要注 重对各种变化的相应动作加强训练,并尽可能多地使运动员掌握 应答动作的种类和数量。在跆拳道训练中,这一方法对于复杂反 应过程是较为适用的,通过合理运用,能够达到使运动员观察对 手动作变化的反应能力和选择反应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的目的。

  1. 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对于跆拳道运动员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的提高 是非常有效的。一般来说,在运用重复训练法时,会制定最高或 次最高的动作速度指标,固定一定的练习时间、练习次数和练习 难度,多次重复某一技术动作(或固定组合动作)。重复法的作用 不止体现在提高速度能力上,其对于运动技能和技术动作的改善 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强度和最大限度动员机体机能的能力,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速度素质训练的效果。因此,在跆拳道速度训 练中运用重复法,要注意将运动员的练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集中注意力,以最快速度完成技术动作,并力求超过自身的最大 速度能力。

  1. 变换训练法


在动作速度练习中有目的地合理变化速度和加速度,或改变 练习条件和要求,并按适当的比例和程序结合在一起的练习方 法,就是所谓的变换训练法。通过变化训练法的运用,能够使因 长时间进行极限强度的重复练习,形成有碍速度能力提高的动力 定型和导致出现“速度障碍”的情况得到有效的避免。如果出现 此情况,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 种:一种是外力训练法,就是借助外部力量来提高动作速度的练 习方法,这对于运动员神经系统灵活性的改善和提高是有着较为 显著效果的。另一种是变换速度法,就是在一组练习中(单个动 作或固定组合动作),把练习时间分成若干段,给每一段赋予不同 的练习速度,以新的练习形式来对运动员的刺激进行进一步的强 化,从而给运动员一种新的速度感觉,引起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 上的新变化,使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协调重新适应新的要

 

求。这一训练方法不仅能够使极限强度训练单一化的缺点得到 改善,而且这对于运动员更轻松省力地完成技术动作也起到较为 有利的影响和作用,在提高速度能力和预防“速度障碍”方面有着 非常理想的效果。

5 .节奏引导法

所谓的节奏引导法,就是教练员通过掌声、哨音或节奏器鸣 响发出速率指令,运动员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跟上信号的节奏,完 成步法、腿法、拳法的单个或组合动作,努力适应和建立更快的速 度节奏的训练方法。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通常是以中 速节奏开始,逐步加快节奏直至极限的。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 可以借助发声呐喊来激发斗志,振奋精神,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以延迟或者抵御疲劳的产生。对于教练员来说,他们可在练 习中,以语言和行为来对运动员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刺激,从而促 使运动员以最快的速度来完成每一组练习,提高训练效果。

(二)跆拳道速度素质训练手段

(1) 利用突然的信号刺激进行反应速度的练习,信号可以是 手势、声音、物品等,主要是让同伴做出准备进攻的动作,令练习 者快速做出跆拳道动作的应答反应。在跆拳道训练中,练习者可 以与配合者合作进行训练,比如,让配合者手持脚靶快速向前伸 出时则立即使用横踢、后踢或后旋等动作;除此之外,横踢接后 踢、横踢接劈腿等带有进攻、防守组合动作的击靶练习也可以加 以采用。

(2) 对同伴进攻动作做出反应并做出选择。在与同伴进行配 合练习时,要求练习者尽可能快地对突然出现的信号或突然改变 的环境做出反应。运动员做出的反应动作应是熟练掌握的单个 或组合动作,如同伴采用横踢进攻时,自己则立即使用后踢或后 撤中的横踢技术进行反击。

(3) ±下坡跑、牵引跑、上下跑台阶的练习。

(4) 不同距离的折回跑、接力跑练习。

  • 短距离(10-30米)的快速跑。

  • 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规定的动作次数或逐步缩短完成 动作的时间,如要求在10秒或20秒钟内进行快速前横踢动作的 练习,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要求在这一时间内完成的数量 越多越好。

  • 利用器械重量的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来提高动作速 度,如在腿上增减沙袋或腿上缚皮条练习动作等方法。

  • 结合技术的专门练习。听口令以最快速度完成双腿连续 高抬、单腿连续高抬、连续横踢沙袋等练习。六、跆拳道运动员心理状态监控

    跆拳道是激烈对抗的搏击运动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既是技 术、战术、体能的较量,也是心理能力的较量。良好的心理素质, 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日常训练和场上对抗的能力。

    跆拳道运动员心理状态监控,就是对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比 赛活动中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进行诊断和监督,调整和调节运动员 的心理状态,以发挥运动员的身心潜能,保证训练和比赛任务的 完成。

    (一) 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表现

    跆拳道是利用拳和脚进行激烈搏击的对抗性运动项目,它通 过竞赛、品式和功力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得以增强体质、掌握技 术和战术以及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 和比赛中的心理表现主要是情绪、自信和顽强的意志。

    1. 情绪


    情绪是运动员心理的具体反映。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 赛中的情绪表现非常鲜明,良好的情绪使运动员激情高涨,不良 的情绪则会使运动员消极、失望和悲观。情绪直接影响训练和比 赛的结果,甚至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1. 信心


    跆拳道比赛过程是“斗技、斗力、斗智、斗勇”的过程,高度的 自信能够充分调动一切有利的心理因素,做好思想上、精神上、体 力上和技战术行动上的准备,使运动员处于积极、顽强的战斗状 态,树立起必胜的信念。

    1. 意志


    意志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支配行为,为克服困难而达到既定 目的过程。顽强的意志能够促使运动员不断学习新动作,挑战难 度动作,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不怕艰苦,不畏强手,坚定地完成训 练任务和比赛任务。

    (二) 跆拳道运动员心理状态监控

    1.日常训练的心理状态监控

    (1)主要任务:监督和调节运动员训练的心理情绪,提高训练 欲望,控制心理品质培养和形成过程。

    • 监控的内容:运动员训练的态度、训练欲望、训练过程心 理品质的表现。

    • 主要监控方法:

    • 观察法:对训练有厌烦心理状态的运动员,情绪低落,常表 现出不愿意去训练的行为现象,即使到了训练场,也缺乏训练欲 望,练习的兴奋性低,反应退钝,动作失调,情绪烦躁。

    • 调节方法:精神激励。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过程出现技战术 动作不如意甚至动作失败时,指导者以祥和的态度,分析问题所 在,开导和激励练习者。避免说一些练习者难以接受的刺激性语 言,挫伤训练的积极性。消除心理疲劳。采用转移注意力、训练 内容、训练方式及放松训练等调节措施,消除精神疲劳,重温理想 训练时的感觉和体验,唤起运动员对训练的兴趣和训练的欲望。



    1. 赛前训练的心理状态监控



    • 主要任务:通过合理的训练和调节,使运动员增强信心, 坚定比赛意志,形成参加比赛的最佳心理状态。

    • 监控的内容: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程度,面 对困难、面对训练艰苦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品质、训练情绪的 稳定程度。

    • 主要监控方法:

    • 观察法:



    1. 通过观察运动员赛前训练阶段情绪的变化,了解情绪的稳 定性。

    2. 观察赛前训练中完成技战术动作时的成功率,判断运动员 的自信程度。

    3. 观察运动员在艰苦的赛前训练及实战训练中的表现,判断 其顽强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 调节与控制方法:



    1. 赛前模拟训练:模拟与对手、观众、场地、设备、照明、气候 等方面相似的条件,让运动员产生对比赛环境的适应,调节心理


    状态,消除紧张情绪。

    1. 强化技能训练:把注意放在完成技战术动作的时机、有效 性和实效性上,通过提高技战术动作的成功率,增强运动员运用 和完成技战术动作的信心,从而树立比赛的自信心。

    2. 培养和磨练意志: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在苦练中磨练意志 品质;安排与强手的配对实战,培养敢打敢拼、勇敢顽强的意志 品质。

    3. 自我调节:采用富有节律的深呼吸运动,缓解紧张情绪,调 节身心状态;应用自我暗示法,通过意念的控制实现对情绪或行 为的调控。


    3 .临场比赛的心理监控

    • 主要任务:通过监控和激励,调动比赛的欲望,树立比赛 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比赛。

    • 监控的内容:运动员比赛情绪的稳定程度,比赛的信心和 欲望,对比赛艰难性的心理准备程度。

    • 主要监控方法:

    • 观察法:



    1. 观察运动员临赛时的精神面貌及行为举止,判断其比赛的 情绪。

    2. 观察准备活动的练习状况,判断运动员对比赛的欲望和信心。

    3. 观察对比赛困难预计的言行,了解运动员对比赛艰难性的 心理准备程度。



    • 调控方法:



    1. 语言激励。根据运动员的比赛情绪、比赛欲望和对比赛艰 难性的心理准备程度及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地给予必要 的指示和不同的语言刺激,如鼓励、表扬、激励、“响鼓重敲”等,以 达到增强信心,提高斗志,形成最佳比赛心理状态之目的。

    2. 自我暗示。身心放松,稳定情绪;表象成功比赛的情境,回 忆自己最成功的一场比赛的体验;想象比赛方案并融入过去成功 获胜的比赛场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进入最佳竞技状态。


    第r[量 跆拳直伽能、叫理、智能训练

    与提高RI奔

    同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体能也是运动员参与跆拳道运动 训练和比赛的重要基础,为运动员技术和战术能力的正常发挥提 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运动员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 素质是否稳定会对其在比赛中的表现产生重要影响。此外,良好 的智能能力也是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克敌制胜的关键。本章 就跆拳道体能、心理、智能训练与提高进行研究。

    第一节跆拳道体能训练

    一、跆拳道的力量素质训练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力量和全身协调能力综合发展的格斗项 目,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另外,为了满足跆拳道 运动的需要,要求进行以速度力量为主,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 量耐力协调发展的力量素质训练。

    (一)跆拳道力量素质基本训练方法

    1. 发展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



    • 巴罗加式极限强度负重训练法。这种训练方法主要是通 过极限强度负荷增强来有效刺激机体神经系统,因此,对于高水


    平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较为适用的。通过这一训练方法的运用, 能够使相对力量得到一定提高。这一方法的负重训练方式有四 种,具体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第一种负荷方式为连续提高负荷:

    80%—90%—100%—110%。

    第二种负荷方式为逐步提高负荷:

    80%-*80% ;90%f 90% ;100%—100% ;100%-* 110%。

    第三种负荷方式为持续性升降负荷:

    80%-> 90%—100%-* 100%—100%—90%-> 80%。

    第四种负荷方式为波浪式提高负荷:

    80%-> 90%-> 85%—90%-> 100%-> 95%—110%-> 90%。

    通常情况下,一次训练课中的练习组数为4~8组,重复次数 为1〜5次。具体要以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来确定完成 的练习组数;根据负荷大小来确定完成练习的速度。

    (2)阶梯式极限强度负重训练法:这一训练法对训练强度较 为重视,具体来说,就是几乎每周、每天和每个练习都要求接近、 达到甚至超过本人当天的最高水平,然后减10千克做2组,再减 10千克做2组,随后又开始递增重量,直至当天最大重量,最后再 递减重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组数越多越好,组间间歇以休息 好为准。在全年训练计划中均做如此安排,变化不宜过大。鉴于 此,这种训练方法对于优秀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训练是较为适 宜的。

    2 .发展速度力量的常用训练方法

    (1) 徒手练习法:采用各种练习形式结合专项动作来克服自 身体重的练习方法,就是徒手练习法。一般来说,徒手练习往往 会采用计数的方式进行练习,以运动员的能力水平和训练的目的 与任务为主要依据,每组安排15〜20次,重复3~5组。

    (2) 负重练习法:在跆拳道训练中,发展速度力量,提高动作 速度采用的方式主要是负重和专项动作相结合。通常多采用运 动员最大负重的40%左右与专项动作相结合,兼顾力量和速度两 方面的共同发展。计时练习一般每组5〜8秒,重复5〜10组;计 数练习一般每组重复10〜15次,重复5~8组。间歇时间应保证 有充分的休息,但不宜过长,通常为2〜3分钟。

    1. 发展力量耐力的常用训练方法


    (1) 专项练习训练法:在跆拳道专项力量耐力训练中,往往会 采用接近比赛条件的动力性重复练习,采用较轻的负荷(10%〜 20%的负重)。需要强调的是,每种练习方式的练习时间大多数 情况下控制在30〜120秒,如有特殊要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延长至3~5分钟甚至更长。

    (2) 循环训练法:从运动实践中可以得到证明,循环训练法能 够使肌肉耐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有国外运动训练专家根据不同 运动项目的需要,提出了两种不同方式的循环训练:一种是大强 度间歇循环训练,一种是低强度间歇循环训练。具体要根据实际 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和运用。由于跆拳道运动是一项非周期多 元变异结构的交手对抗项目,因此,往往会采用大强度间歇循环 训练的方法来提高专项动作肌肉的力量耐力。有时为了满足比 赛的需要,也可以适当采用低强度间歇循环训练的方法。

     

浏览1,39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