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运动员分析,有关学者将运动技能划分为闭式技能和开式 技能两类。
(一) 闭式技能
闭式技能是完成动作几乎不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只是 千篇一律地重复动作,反馈信息也来自本体感受器。一般来说, 闭式技能多是单人项目。
(二) 开式技能
开式技能是技能动作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动作多种多 样,有多种分析器参与工作,并综合总的反馈信息,其中往往以视 觉分析器起主导作用。开式技能多是对抗性项目,如武术运动中 的散打比赛就属于此种技能。
四、 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
运动技能的形成,要从简单到复杂,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 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只是每一阶段的长短随动作的 复杂程度而不同。一般说来,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 化阶段、巩固自动化阶段。运动技能形成后,就会得到不断的发 展,达到动作自动化。
(一) 泛化阶段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学习某一动作,最开始都是要从教 练员或教师的讲解示范,到自我实践,然后获得一个感性认识,这 时,运动员对运动技能内在规律的认识并不全面。由于人体对外界 的刺激,通过感受器(特别是本体感觉)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 质细胞的强烈兴奋,另外因为皮质内抑制尚未确立,所以大脑皮质 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 现泛化现象。在这个阶段表现在肌肉的外表活动往往是动作僵硬, 不协调,不该收缩的肌肉收缩,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做动作很费 力。这些现象是大脑皮质细胞兴奋扩散的结果。对此过程,教练员 应示范给运动员正确的动作定型,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二) 分化阶段
跆拳道运动员在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动作技术后,就进入了动 作的分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 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 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因此训练过程中的大部分错 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这时就初 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但定型尚不巩固,如果有新异刺激产生,多余 动作和错误动作有可能就会重新出现。在这一阶段中,教练员要特 别注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帮助其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三) 巩固阶段
在跆拳道训练中,进入技术动作的巩固阶段后,运动条件反 射系统已经基本巩固,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 加集中和精确。此时,不仅动作优美、准确,而且某些环节还可出 现不需要意志支配就能做出动作,叫作动作自动化。在环境条件 变化时,动作技术也不易受破坏,同时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与动 作配合得很好,完成练习时也感到省力和轻松自如。
综上所述,形成运动技能的整体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没 有明显的界限。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在学习掌握新动作时泛化 过程很短,对动作的精细分化能力很强,形成运动技能也就越快。 相比之下,初学者在新动作的学习时,泛化过程较长,分化能力较 差,掌握动作较慢。动作越复杂,泛化过程就越明显,分化的难度 也就越大,形成运动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四)动作自动化发展阶段
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随着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跆拳道 技术动作后,在经过了技术动作的泛化、分化、巩固阶段后,就会 进入动作技能的自动化发展阶段。所谓动作的自动化,就是练习 某一套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一种行为。自动化的 特征是,对整个动作或者是对动作的某些环节,暂时变为无意识 的,例如,走路是人类自动化的动作,在走路时可以谈话、看报,而 不必有意识地想应如何迈步,如何维持身体平衡,又如熟练的篮 球运动员在比赛时运球等动作往往也是自动化的动作。
在运动技能基本巩固后,第一、第二信号系统之间的联系,已 经成为运动动力定型的统一机能体系。第一信号系统的兴奋可 以选择性地扩散到第二信号系统,所以运动员可以精确地意识到 自己所完成的动作,并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当动作出现自动化现象时,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已经从第二 信号系统的影响下相对地“解决出来”。完成自动化动作时,第一信 号系统的兴奋不向第二信号系统传递,或者只是不完全地传递,这 时的动作是无意识的,或是意识不完全。动作自动化的程度对提高 运动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不应认为动作达到自动化后质量就 得到保证。虽然动力定型已经非常巩固,但由于进行自动化动作时 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经常不能传递到第二信号系统中去,因此,如 果动作出现细微的错误,很可能一时不能觉察,等到一旦觉察,可能 变形的动作已因多次重复而巩固下来。因此,在动作自动化的发展 中,也要时刻保持动作质量的检查和纠正。
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计划, 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的一个训练过程。科学的教学组织与实施 对于学生正确认识知识、掌握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与 方法的科学选择、教学程序和教学组织的科学安排及教学文件的 设计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说,教学应根据教学文件制定 的规律,采用研究的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并结合具体的教 学任务有目的、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 教学进度和课时计划在内的教学文件的制定与实施是完成教学 任务的硬性指标,是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本章主要就 上述内容进行系统研究,以为跆拳道教学的科学开展提供必要的 理论指导。
第一节 跆拳道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一、跆拳道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概念
所谓跆拳道教学内容,是指将各种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 和教学比赛等进行加工后的课堂教学形态的总称。现代跆拳道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跆拳道基本知识和身体练习两个部分。
(二) 跆拳道教学内容层次划分
体育教学内容有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划分,跆拳道作为学校 体育教学的一个分支,对其教学内容层次的划分主要集中在微观 层面。具体来说,从微观层面来看,跆拳道教学内容按照具体化 的程度,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具体如下。
第一层次
跆拳道教学内容微观层面的第一层次即为跆拳道课程标准 所示的学习内容,以跆拳道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为例,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五个学习领域即是从 这一层次进行的分析。这种分析实际上是活动领域的一种表述, 并非常规意义上的跆拳道教学内容。
第二层次
跆拳道教学内容的第二层次是第一层次形式上的具体化,它 是指跆拳道课程标准所示的水平目标。跆拳道教学内容的第二 层次主要侧重于能力目标分析。具体如:获得运动的基础知识, 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左直拳、转体、横踢、旋踢等)。
第三层次
跆拳道教学内容的第三层次是指跆拳道教学的硬件与软件 设施。教学中所要用到的硬件设施,即经常听到的“教学教具”, 例如保护垫、护具、木板等教学用具器材,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场地 器材等。
第四层次
跆拳道教学内容的第四个层次是具体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在跆拳道教学中,练习教学内容、游戏教学内容、认知教学内容等 都属于这一层次。
跆拳道教学的具体内容
跆拳道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以教学对象的层次和教学目标 为依据,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跆拳道理论知识
跆拳道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学生学习跆拳道技能和进行跆拳 道活动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我国高校跆拳道教学为例,课堂教学中,跆拳道理论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跆拳道技战术分析,跆拳道教学训练理论、跆 拳道竞赛的组织,跆拳道竞赛的规则、跆拳道竞赛的裁判法、跆拳 道礼仪等,这些都是跆拳道运动教学最基本的内容。
跆拳道技术
技术动作是跆拳道运动技能中最基础的内容。技术规格、动 作方法要领和技术的运用等都是跆拳道技术动作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跆拳道技术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动作技术的详细讲 解和动作的科学示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奠定 基础。
跆拳道战术
跆拳道战术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特定的战术布阵和两人 对抗练习来进行的。
跆拳道战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 学生对对手的观察、攻击点、战术运用时机及其变化等内容有正 确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良好战术心理的培养,使 学生能在跆拳道实战中科学运用直攻战术、强攻战术、反击战术、 迂回战术、K0战术等。
浏览1,1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