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教学法的运用应因材施教,对于不同技术动 作,不同水平以及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以便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
第二节擒拿格斗技术的训练
训练是擒拿格斗技术不可缺少的专门技术,它和运 动本身一样,也有其自然规律。训练的内容一般分为身 体训练、基本技术训练和套路对抗训练。训练方法一般 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变换训练法、短冲训 练法、保护与帮助训练法、暗示静养训练法和奇偶数训 练法。

一、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为 学习掌握基本技术和套路对抗打下基础。
根据擒拿格斗技术的特点,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 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那么,他学习和掌握擒敌技术 动作就较快,在实践的格斗中,就能运用和发挥出较好 的水平,就能够达到制止犯罪、制服罪犯,保护自己的 目的。因此,在擒拿格斗技术训练中,要注重力量、速 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的训练,同时,要狠抓基 本功,对腰、腿、身、手、步的训练要严格扎实,要借 助于其他项目的内容来加强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如举 重、短跑、冲刺、多级跳以及爬山、跑台阶等练习。
身体素质训练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训练过程,教师要 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同时,也要注意训练手段的实 效性。在进行训练时,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说明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和艰苦性,鼓励学生吃大苦、耐 大劳,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之达到训练目的。
二、基本技术训练
基本技术训练是指接近于实战的配合动作技术训 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擒拿格斗基本技术,在实战中运 用自如,取得胜利。
擒拿格斗技术具有快、准、稳、狠的特点,全面 地、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训练是掌握擒敌基本技术的 基本要求。拳谚道:“千招会、一招熟,顺其自然定乾 坤。”只有反复训练,认真体会,才会熟能生巧,达到 训练的目的。教师在训练时:
- 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训练水平,按照循序渐进的原 则,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提高
- 要根据不同的训练重点,选择一些实用性较强的 动作,不断地提高动作的质量和学生的运用能力。
- 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尽量发挥其长处,弥补 其弱点,挖掘潜力,以较短的时间掌握动作技术。
三、套路对抗训练
套路对抗训练是指在掌握了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基 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技术动作配套和实战对抗的练习。目 的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并巩固所学的技术动作,提高攻 防技术的实战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灵活的战斗 作风。它的训练手段一般采用:
- 单个动作的训练:侧重于提高动作的规格和节 奏。训练时,对动作的路线、方位和规格要尽量准确无 误,节奏鲜明。
- 全套训练:侧重于体力的分配和整套节奏的处 理。训练时,教师可用语言提示动作、名称和节奏,如 “勾打别臂”、“掏裆砍脖”、“走”、“停”、“快”等术语, 以逐步达到全套动作的定型。
- 超套训练:侧重于提高“套路耐力”。一般可以 一次练习一套半或二至三套。训练中要鼓励学生克服困 难,坚持到底。在超套训练的情况下,对动作的规格和 整套的节奏也不能放松要求。这种训练手段不宜多用, 尤其对训练水平较低的学生,更不要超套过多,以免在 体力不支的情况下,破坏动作的正确定型。
- 实战对抗训练:是指接近于实战的对抗练习。通 过对抗练习,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擒拿格斗技能,培养学 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作风。教师在训练时要加 强领导,严密组织,确保安全。对抗练习前,要活动好 身体,并规定必要的安全措施,根据学生身体强弱的技 术水平搭配成对练习;对抗中,对要害部位踢打时,只 做表示动作,不能真打,要尽量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
总之,擒拿格斗的训练要动作逼真,全神贯注,步 法行迹,距离适宜,技术准确,动作无误,全身协调, 恰到好处。

第三节擒拿格斗技术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理论与技术相结合
训练前,首先要学习理论知识,用人体解剖学、生 理学的观点去论述人体的关节功能、动作规律和要害部 位的机能。要使学员清楚地了解并掌握人体关节活动的 规律和特点、要害部位的弱点,以便在教学和训练中方 便学员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在实战中利用人体的特点 打击敌人、保护自己。
二、基本功与实用技术相结合
基本功是基本技术的基础,如植树一样,根深方能 叶茂。没有一定的基本功,如建房无基础,屋将置于何 处?基本功犹如房基,起着基础的作用。如果基本功达 不到一定的水平,那么实用技术就无从谈起。所以基本 功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三、 技术与身体素质相结合
不仅要学会技术动作的使用方法,而且要在掌握技 术的同时加强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 韧)的训练。要想在实战中运用技术动作制服敌人,只 学会技术动作是不够的。拳谚道:“一力抵十艺”,就说 明了力量在实战格斗中的重要性。身体素质的好坏和技 能、技巧的发挥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我们知道,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那么学习和掌握技 术就比身体素质差的人要快得多。在实战格斗中,运用 和发挥技术动作也是如此,就单纯的技术观点来说,前 者肯定会超过后者,所以身体训练不能偏废。
四、 身体条件与独特技术相结合
每个人的身体条件是不相同的,有高、低、胖、瘦 之分,应在学会基本技术后,根据身体条件扬长避短, 采取不同的技术进行训练。如个子高、臂长腿长的人, 可根据这一特点运用拳脚技术;矮个子的人,可运用身 体灵活的特点,利用身体易于躲闪、步法灵敏的特点, 形成自己独特的连环腿法的技术风格。只有这样,在实 战格斗中才能发挥出较高的水平。
五、 辅助练习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通过体操、球类、游泳、举重等体育项目的练习, 对擒拿格斗技术动作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能 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的,它能加强腰、背、臂、腿的 灵活性、协调性及力量,也可调整运动负荷;采用放松

性训练可以消除体力和精神上的疲劳,是运动训练方法 之一,它能保持高涨的情绪来迎接新的训练。
六、 不范与模仿练习相结合
示范与模仿是直观教学的一个主要方面,通过教员 的示范,来反映技术动作的本身,使学员建立起对动作 泛化的认识,加深学员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之后,学 员做模仿练习时,教员着重讲解动作过程、要领、要 点,使学员了解形象的动作顺序和完成结构,以达到掌 握技术动作的分化及自动化过程。
七、 规定动作与启发教学相结合
在学员掌握一定的技术动作后,应启发他们对动作 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进行擒拿技术教学时,当人的 一个部位被控制以后,该怎样解脱,可先让学员想办 法,启发、考察学员的技术思维能力,看其想出的办法 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是否吻合教员上课前的教学技术准 备。这样不仅达到启发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起到了 “教 学相长”的效果。
八、 规定动作与启发教学相结合
也就是在一个人的保护或帮助下,另一个人来完成 技术动作。例如,柔韧练习中,可一人仰卧,另一人跪 压住练习者右腿,然后向其头前搬动左腿;在腿法的训 练中一人抱脚靶,另一人做踹、蹬等动作练习。这种方 法是在外界的帮助和制约下,使动作做得更加充分、完 整、准确,在教学上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九、完整动作与分解动作练习相结合
在做任何技术动作的训练中,必须遵照“从简到 易、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地教学,可 采用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练习相结合。完整动作是指完 整地学习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不分段落,不分部 分,一次完成。对结构较简单的动作,讲解示范后可直 接一次完成。分解练习则有利于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及 其某些环节中不易掌握的技术。练习结构较复杂的动 作,就需要突出一个重点或分段练习。在分解练习时, 应注意整个动作之间的联系,不要造成动作隔离和脱 节。
十、全面训练与功力训练相结合
在擒拿格斗技术的训练中,要注意功力训练。功力 可分为攻打的能力和抗打的能力。在实战中,如果双方 技术及身体素质同等,无疑功力将成为决定胜负的主要 因素。泰国拳之所以在世界技击界称雄,其最主要之点 在于功力训练。拳谚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其中力和功包含着功力因素和它的重要性。在实战格斗 中,以快速制敌为目的的技术,必须重视功力的训练。

十一、重复训练与间歇训练相结合
在训练中将单个动作进行若干次的重复,有助于熟 练地掌握动作和提高技术水平。拳谚道:“拳打千遍, 熟能生巧。”在重复训练中加以间歇训练,能使心脏机 能得到一定的休息。在间歇训练时,可根据学员的技术 水平和身体的反应而定,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缩 短间歇训练时间,这样对掌握动作,提高技术水平和人 体心脏机能的耐力、呼吸系统适应力,都能起到一定的 作用。
十二、变换训练与短冲训练相结合
在训练中可根据技术动作的情况,进行交换练习, 如根据动作速度的变换来掌握动作的细节,防止动作中 的错误。动作熟练后,可采取短冲训练,如在一定的时 间内完成一定的冲拳、踢腿等动作,用最快的速度全力 完成。这种练习也能提高人体对缺氧的适应力。在短冲 训练中不能只求快,还要注意动作的质量。
此外,预防运动损伤在擒拿格斗技术教学和训练中 也应引起重视。受伤不仅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而且, 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在教学和训练前,首先要选择好场 地,训练时做好准备活动,这是预防运动损伤最基本的 要点。在做擒拿格斗动作时,应从慢到快,不要用力过 猛,应逐步加快;在训练倒功时,应注意从易到难的原 则;在身体素质训练中,要注意力量练习,增强有关肌 肉群的负荷,但不要用力过猛,要循序渐进,不能用动 作开玩笑,对带伤训练的学员要适当合理地安排运动 量。在实战对抗训练中要根据学员体重大小进行安排, 严格执行规则,禁止使用禁用技法,还要建立医务监 督,注意观察。这样不仅可以预防重大损伤,而且一般 性损伤也会大大地减少。

擒拿格斗技术的自我保护和医务监督
在擒拿格斗技术实战中,敌我双方格斗激烈,难免 使身体受到伤害,因此必须学会自我保护。在平时训练 时,要搞好医务监督,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还应学会 包扎和救护,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第一节擒拿格斗技术的自我保护
由于擒拿格斗技术是使用身体各部位的机能施于对 方身体构成部位的暴力行动,故技击实战十分激烈残 酷,人体各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技 击格斗虽然是徒手搏斗,但由于肌肉的张力大,动作速 度快,爆发力强,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丧失战 斗力。所以,在技击格斗及平时的训练中都要养成自我 保护的习惯,完善自我保护的动作。
一、擒拿格斗技术训练中的自我保护
1 .头部的自我保护
在擒拿格斗技术训练中,戴护帽能对头部起到良好 的保护作用,但对头部的自我保护仍是十分重要的。如 果重拳击中头部未防护的要害部位,会刺激小脑、脑干 而使身体失去平衡、妨碍攻防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轻 者身体暴露部位会被连续击中,重者若被拳击打到下 颌、鼻梁、颈部两侧,会造成昏迷休克。因此,要特别 注意用手臂防护自己的头部,并且利用轻灵的步法和身 体各种躲闪来避让对头部的打击。还可用肩、肘、臂封 住对方正面击打头部的出拳角度,并有机地配合头部的 躲闪动作,使头部免受攻击。
- 胸部、腹部的自我保护
护胸、护下腹等护具对胸部、腹部有良好的防护能 力,一般是比较安全的,但仍应做好对胸腹部的自我防 护动作。擒敌技术训练中,如果防护不好,不慎被重拳 击中腹部,腹腔神经丛受到刺激后,则传到迷走神经中 枢,通常可以使心脏活动大大减慢,有时还会使心脏停 止跳动。所以,除训练前检查护具外,在训练中应当以 手、肘、臂封闭对方正面击打胸腹部的出拳角度,并应 经常检查护具是否安全可靠。
- 象征性击打
虽然擒拿格斗技术训练要求近似技击实战,但毕竟 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敌实战。进行训练时,主要是使学员 体会格斗技击的打法、腿法及战斗中可能发生的情况。 因此,在训练中对要害部位应采取象征性的击打,用 拳、指、掌、肘、膝、腿、脚等,点到要害部位即可, 以保证对方安全。例如,侧踹膝关节,用脚点到对方膝 关节即可。有些防护用具质量好一些,防护力较强,但 在训练时,仍要注意击打的力量,也可采用部分象征性 击打的方法和诱导性的训练方法。
-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在擒拿格斗技术训练前,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做好 准备活动,使身体的关节、肌肉和韧带充分放开,以减 少伤害事故。如果身体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在训练中 动作僵硬生疏,不但很容易受伤,而且还影响技击训练 的质量。在做好准备活动时,应先上肢,后躯干,再下 肢依次进行,通过准备活动,使呼吸加深加快、心跳加 强,各个主要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松驰,最好使身体适 量出汗。充分做准备活动,不但能使身体机能适应技击 格斗的需要,而且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灵敏性得到 改善,对外界的感觉反应更准确、迅速,使身体在技击 格斗训练中更加协调。
5 .恢复、完善整理活动
紧张的擒拿格斗技术训练结束后,学员的肌体和心 理都应当放松,可以通过整理活动来达到。在受到技击 运动负荷刺激以后,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运 动肌肉系统及其他系统的机能与训练前相比都有明显差 异,技击格斗动作所引起的变化并不是随着技击训练运 动的停止而立即消失的。如擒拿格斗训练停止时,呼吸有时比训练时更急促,此时如果不做整理活动,会使静 脉血液回流,造成短暂的脑贫血,甚至有晕倒的危险。 因此,擒拿格斗训练后进行恢复整理活动是十分必要 的。恢复整理活动,要根据训练负荷的大小来决定。训 练负荷小,用于整理活动的时间就短。整理活动的形式 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单人操作也可以互相配合操作,或 做放松的体操按摩,通过按摩可使肌肉细胞活性增强, 有助于消除疲劳。在做整理活动时,能够发现潜在的受 伤部位,以便及时地治疗。除了肌体的放松整理活动以 外,还应注意心理的放松和整理,要自我暗示放松,及 时消除精神过度紧张的情绪,促进体力恢复。

二、擒拿格斗技术实战中的自我保护
在擒拿格斗技术实战中,只有有效地做好自我保 护,才能有力地打击敌人。自我保护和训练的技术、战 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自我保护的好坏与身体素质、心 理素质和反应能力,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我保护所采 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下列几种:
1 .心理的自我调整
在紧张激烈的擒拿格斗技术实战中,往往使人的心 理活动加剧。如果精神过度紧张,就不能正常发挥技击 技能,技术战术的运用也呆板机械,易被敌识破和击 败。所以,心理的自我调整是自我保护、击败敌人的关 键。
在擒拿格斗技术实践中,心理的自我调整良好,可以使身体各部肌肉积极地活动起来。心理的自我调整, 其主要任务就是在擒拿格斗实战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 心理状态,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自己的植物神 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的紧张强度处于适合技击战斗的最佳 效果。技击心理的自我调整,是以调整情绪为中心的。 情绪的兴奋程序,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线,情 绪兴奋过高或过低都不行,应当保持适宜的程度。同 时,心理的自我调整对思维也有很大的影响。思维与身 体状况和情绪是密切联系的,只有心理状态良好,思维 才能敏捷、快速,情绪才能高涨,技击的技术、战术才 能更好地得到发挥。
- 头部的自我保护
在擒拿格斗实战中,头部一般都是完全暴露的,如 果遭敌打击就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使整个肌体发生 严重障碍,严重的可能会休克或死亡,所以头部的保护 至关重要。常用的防护办法是:手臂的防护位置要准 确,要封死敌正面击打的角度,保护太阳穴和下颌时, 左右肩应向前伸出并交替稍向上提,以保障手臂迅速向 上格挡敌对我头部的击打,但同时也应注意用肘防护敌 袭击胸腹。对来自正前方的击打还可以双臂绕头或向前 运臂,用小臂阻挡敌人,以保证头部不受重击。另外, 可以用头部躲闪的办法保护头部,判明敌击打的方向后 迅速躲闪,使敌击空。也可以利用步法躲闪来保护头 部,但都需要用眼睛准确地判断距离来协调身体动作,使头部免受打击。头部的自我保护在技击格斗中占有最 主要地位,肩、肘、手、臂,都应当积极配合并发挥最 大的防守效能。做好头部的自我保护,决不能消极防 守,而应当发挥技击的技术、战术去主动打击敌人,使 头部更安全。
- 胸、腹部的自我保护
擒拿格斗技术实战中,对胸、腹部的自我保护也非 常重要。胸、腹部遭重击后,腹部神经丛部位刺激传到 迷走神经中枢,可使心脏活动大大减慢,甚至停止跳 动;呼吸也会显著变慢,甚至引起窒息;或者横膈膜痉 挛,出现气喘、心口发闷等现象。有时会刺激颈交感神 经,引起呼吸加快加深。一般在技击格斗实战中两臂弯 曲贴在胸前,置于腹腔部位,就是要封死对方击打我 胸、腹的角度。用右手臂、肘防敌击我右肋下,以保护 肝部,避免肝部被击打后引起剧烈疼痛、产生昏迷。用 左手臂、肘防敌击我左肋下,以保护脾脏及心尖部位, 避免被击产生昏迷休克。利用闪身(左右闪身、向后急 转身)避开敌方的攻击,也是自我保护胸腹部的方法。 有时为避免敌方突然击打我胸、腹部,也可以采用倒地 的办法。
- 腿、膝的自我保护
腿、膝在擒拿格斗实战中除了能发挥应有的攻击作 用外,还可以配合协调整个身体和上肢的动作。在擒拿 格斗实战中,自我保护好腿、膝是相当重要的,其要点 是运用各种攻防步法移动身体,使腿、膝关节部位不在 敌攻击角度之内。由于腿、膝具有较强的攻击力量,所 以不应单个做自我保护的动作,应当用灵活的步法并结 合腿法、膝法去主动攻击敌人,提高踢打敌要害部位的 次数,这是在擒拿格斗技术实战中自我保护腿、膝的最 好方法。
5 .裆部的自我保护
在擒拿格斗技术实战中,自我保护好裆部也是十分 重要的,主要是靠手、臂、肘的格防动作,身体的躲闪 以及腿、膝的扣压来封锁敌击打我裆部的角度,使敌人 的臂、腿等部位暴露在我防御的正面,以便于迅速给予 反关节的重击。移动身体重心,也是自我防护裆部的一 种方法。当然,重要的是在擒拿格斗技术实战中发挥技 击格斗的技术和战术主动攻击敌人,使技击的威力得以 发挥,裆部自然也就得到良好的保护。

第二节擒拿格斗技术的医务监督
擒拿格斗技术训练是非常艰苦的,要求人的身体机 能适应各种紧张复杂的情况,对人体的力量、速度、耐 力和灵敏反应等都提出很高的综合要求。为了使大多数 接受擒拿格斗训练的人能够适应和达到训练要求,在平 时训练中就要搞好医务监督。擒拿格斗技术的医务监督 不仅仅是保障学员的身心健康,还应该使他们的内脏器 官功能得到改善,尤其要注意提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 统、呼吸系统的功能,因为这些都是人体完成各种技击 格斗技术动作的物质基础,而擒拿格斗的医务监督正是 为健全和保护这一基础服务的。
一、神经系统医务的监督
擒拿格斗技术的一切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 完成的。神经系统兴奋程度和反应的灵敏程度,关系到 身体各器官活动的准确性。经过一定时间的擒敌技术训 练,各种技击的技能在大脑皮质中形成条件反射,就可 以使技击攻防动作“自动化”,如同人走路不需要考虑 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走起路来手和脚很自然地配合得很 好那样。在擒拿格斗实战训练中,要做到手、臂、肘、 膝、腿配合协调,不但要根据敌人攻防技击动作作出相 应的快速、准确、有力的技击反应,而且还能抓住时机 击打敌人要害部位。这一系列瞬息万变、机敏灵活的动 作就是“自动化”的反应。这一结果的取得,需要做好 神经系统的医务监督。在擒拿格斗技术训练前,要使学 员掌握控制自己的生理状态,调节心率、血压及肌肉紧 张程度的能力。进入训练后,学员应自觉地有意识地使 自己的精神放松,情绪稳定,态度沉着,从而克服过度 紧张、恐惧和焦急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擒敌训练 或技击模拟实战中,如果发现学员情绪非常不稳定,击 打急躁,盲目攻击,步法杂乱,教员应该让其停止练习,了解其心理原因,要求学员在训练或格斗中注意养 成良好的习惯,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对神经系统施加正 常影响,以保障技击技术的发挥,增强攻击的效力。
二、 呼吸系统的医务监督
擒拿格斗技术训练后,肺换气量埔加25% ~ 160% , 氧气吸收量增加5% ~99%
0激烈的模拟实战后,肺换 气量要比平时增加150% ~ 170%,氧吸收量也比平时增 加118% -400%,呼吸商可达1.5之多,呼吸率可达30 次/分以上。呼吸系统功能的增强,使学员的胸围差常 达9~10厘米,每分钟能摄取氧气4.5-5.5升,这种生 理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若在擒拿格斗训练后出现不同于 以上情况的反常现象,如呼吸短促、胸闷或训练后呼吸 反而微弱,应请医护人员及时检查,采取措施。
三、 心血管系统的医务监督
坚持擒拿格斗技术训练的学员,其心脏的肌肉多会 变得厚实有力,心脏的体积和容量都会增大,心脏血容 量可达1015 ~ 1027毫升,动脉血压超过170/ 45mmmmHgo通过长期训练,学员的心脏会出现“心动 过缓”,在每次收缩之后都有较长的休息时间而储备较 充足的力量,因而能在擒敌实战中承受强度极大的生理 负荷。
四、 训练后身体恢复的医务监督
紧张的擒拿格斗技术训练后能使身体力量、速度、 耐力、灵敏性等得到锻炼和发展,但过量的体力消耗很 容易使身体过度疲劳或受损伤。擒拿格斗技术训练后出 现一定程度的疲劳和肌肉酸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若 出现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性障碍,如 出现头晕、四肢无力、食欲不好、不易入睡或睡后多梦 等现象,则需要注意恢复身体的各部机能,调整训练密 度和强度。如果肌肉和某些器官受到损伤,应及时治 疗,在身体没有恢复到擒拿格斗训练的状况时,一般不 宜参加擒拿格斗训练。
五、其他方面的医务监督
- 训练时间的选择
在技击剧烈运动时,肌肉需要大量血液来输送氧气 和各种营养物质,这时人体只有暂时调动其他器官的血 液来保证肌肉的需要。消化系统的血液在运动时就相对 减少,从而减弱肠道的蠕动与消化液的分泌。所以,吃 饭前后做剧烈的擒拿格斗运动,势必对消化系统不利, 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情况下,剧烈的擒拿格斗 训练最好与吃饭时间间隔一小时左右。
剧烈训练后,大脑常常处于兴奋状态,使人不易入 睡。所以,至少要在睡觉前一小时左右结束剧烈动作的 训练,否则即使躺在床上也睡不着。睡前缓和大脑皮层 的兴奋,对促进入睡有很大好处,这也是保持体力的办 法。
人们在运动中因大量出汗常会产生强烈的口渴感, 这时总想一口气喝个痛快,但是,若大量地饮生水,不 仅会造成胃肠膨胀不适,而且水分被四改到血管里,会 大大增加血液量,加重心脏负担。特别是在擒拿格斗训 练时,由于身体热量增加,会使内脏温度明显升高。如 果喝下很多生水,对胃肠道是一种很强的刺激和负担. 容易引起胃肠痉挛,造成腹疼。因此,在擒拿格斗技术 训练后,应尽量忍耐,可用水漱口,使口腔、咽喉湿润 一下,然后再分次少量地饮水,以逐渐补充体内丧失的 水分。
在紧张的擒拿格斗技术训练后,不能马上冲冷水澡 或游泳。由于在训练中,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作用加强, 产生大量的热,所以使全身血流量增大、血液循环速度 加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这时如果马上洗冷水澡或游 泳,就会使皮肤、肌肉的毛细血管受到冷的刺激作用产 生收缩,增加回心脏的血流量,加重心脏的负担。呼吸 道内的血管会突然收缩而使原来隐藏在鼻腔、咽喉壁上 的细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容易引起感冒、咽炎及运动性 关节炎等疾病。擒拿格斗训练后,可用热毛巾擦一擦身 体,等凉爽后方可用冷水冲洗或游泳。
在擒拿格斗训练和模拟技击实战训练后,身体的其 他生理状态也有明显的变化。如尿内出现0.18%以下的 蛋白质、尿的比重有所增加;由于大量排汗,尿内氯化 物、氮质、碳质含量也有变化,体重明显下降。身体经 过长期擒拿格斗训练或模拟技击实战后,视觉反应非常 灵敏,而由于经常的击打,皮肤感觉能力下降,尤其对 疼痛的感觉差,有时也会引起食欲不振。应注意控制学 员在擒拿格斗训练中的饮水量,这对体力有直接影响。

第十一章运动损伤与急救
第一节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 运动损伤,不但会影响群众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 会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体育运动中,必须重视预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 的方针。掌握运动员损伤发生的规律,采取有效的安全 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体育运动参 加者的身体健康。
一、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
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有:身体训练水平不高;运动 量安排不合理;违反卫生学原则等。
(一)身体训练水平不高
身体训练水平不高是引起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 这主要是发生在初期参加运动锻炼者身上,表现在: (1)身体素质较差,适应不了运动的需要。(2)动作不 正确。由于缺乏技术练习,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易 发生损伤;由球类运动引起的足趾、手指关节挫伤。
(3)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在运动时,不善于自我保 护,而出现各部位的损伤。
(二) 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由于运动量过大或操之过急,或采用“单打一”片 面练习,使局部负担过重,超过其承受能力而引起的细 微损伤,反复积累则成慢性劳损,如骨、关节、肌肉劳 损等。由于运动量过大,人体骨、关节等在超负荷锻 炼,容易发生局部组织疲劳,造成肌肉内乳酸大量积 聚,使肌肉收缩力降低,产生肌肉群的不协调,造成动 作“失误”,从而发生各种性质的损伤。如急性关节扭 伤、肌肉拉伤等。不合理的运动量,很容易引起身体疲 劳,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疲劳,使练习无力,不适应动作 要求,而引起损伤。
(三) 违反卫生原则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遵守卫生要求,常见的有以 下几方面:(1)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主要 原因是锻炼者在练习或比赛中,对准备活动预防损伤的 意义缺乏认识。不但要重视准备活动,而且要安排适 当。如果准备活动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速度过快, 用力过猛等,违反循序渐进原则,也容易引起损伤。 (2)身体有伤,在锻炼或比赛中应注意,容易出现不合 理的动作,而造成损伤。(3)由于寒冷潮湿引起的损 伤,经常穿着汗水湿透了的衣裤,在潮湿的水泥地上歇 息,都会引起风湿关节痛、肌肉风湿痛等。
浏览9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