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叙述顺序
文字叙述过程中,一般先写下肢(步型、步法、腿法等),继之写明运动方向(向前、向 后、向左、向右等),再写上肢动作(手型、手法、肘法、器械持握方法及动作方法),最后 注明目视方向。在个别情况下,也有以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先后顺序来写。
另外,文字说明中有“左(右)”或“右(左)”的写法,表示左右均可或左右互换的意 思;有“同时”的写法,则表示无论先写或后写的身体各部分都应一起运动。
(五) 动作名称
为简化文字说明,方便记忆与交流,武术图解常常使用动作名称。动作名称多以下肢的主 要动作结合上肢的主要动作而命名,如“马步冲拳” “马步顶肘” “虚步刺剑” “歇步按刀” 等。有的根据动作形象命名,如“白鹤亮翅”“金鸡独立”“回马扎枪”等。掌握武术动作名 称对阅读图解和学习动作会有很大帮助。
(六) 要领说明
要领是完成,并做好武术动作和技术的关键。有些武术图解中,在动作的后面附有要点和要 领,是为了提示完成武术动作的基本要求。例如,弓步冲拳要领:蹬地、拧腰、转髋、送肩。阅 读或练习时必须认真领会动作要领,只有掌握了动作要领,并且反复练习,才能正确地完成动作。
【推荐阅读】
《武术》,蔡仲林、周之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教材。技术 方面遵循了“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选编内容适应体育课程改革发展 的需要,体现了学校武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自学方法与步骤
个人自学法
个人自学法是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采用的自学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有一定武术技术 基础和基本知识的学生,而初级水平者学习时会有较大困难。其步骤如下:
看图和动作名称。按动作出现的先后顺序,将3〜5个动作划为一节,先看分解动作图和动 作名称,基本领会动作路线、方法以及动作间的相互衔接,接着将它们一一贯穿试练,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
看文字说明。形成初步的文字概念后,认真阅读和理解文字说明,以便掌握正确的技术规 格。同时,对图中难以弄清的动作细节,也可以通过文字说明来掌握。此时可以采用边看边做 的方法以加深印象。
深化提高。基本掌握技术动作后,应及时参照要领和要点进行深化提高,直到基本达到要 求后,再进行新动作的学习。同时,还应不断地连贯复习,熟练巩固,这样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二、录音自学法
录音自学法是以录音机为主要媒体来学习的自学方法。这种方法克服了个人自学法边看边 做的间断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方向混淆等缺点。通过录音机来提示和启发自学,使学生更快地 掌握较为完整的技术动作。其步骤如下:
录音:将所学内容分为若干节,并将各节的文字部分录制在磁带上,每一节就是一个学习 单位。录音时,要求每节的动作与动作之间以及节与节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而且语音要清晰, 语速要适中,以便回忆和联想。
听音:录音后,反复听音以形成初步的动作印象,同时对照动作插图加强印象,然后依照 录音的动作要求提示,边听边做,逐节进行学习,直至基本掌握技术动作。
巩固提高:基本掌握动作技术后,反复听练,特别加强对动作细节、动作要领和要点的领 会,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并且将各节内容连贯起来练习,巩固提高技术动作,熟练掌握 学习内容。
三、合作自学法
合作自学法是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初级水平者较为合适。 它一方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认真钻研,切忌依赖别人;另一方面又强调相互帮助以达到共同 目的。
【知识拓展】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简化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拳术。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 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 化太极拳》。仅北京一地,1980年就建立了 140多处太极拳辅导站,举办过800多期太极拳训练 班,参加活动者达4万人次以上,这些辅导站传授的主要是简化太极拳。简化太极拳套路由24 个式子组成,故又称24式太极拳。自推广以来版本读物(包括近10多年来不断出版的光碟教材) 已不下数十种。
《简化太极拳》一书的主编和执笔者、该套路首个中国教练员培训班执教者李天骥,字龙飞,1914年12月20日出生于河北省安新县,父亲李玉琳是山东国术馆教务长、著名武术家。李 天骥幼承家技,并得孙禄堂、李景林等前辈的直接训导,精形意、八卦、太极,尤擅武当 剑术。
全套共四段,约5分钟可练完一套。主要动作有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白鹤亮翅倒卷肱、 单鞭、云手、左右蹬脚、独立、穿梭、海底针、闪通臂、搬拦锤等。1979年,国家体委又编创 四十八式太极拳,是简化太极拳的继续和提高。全套共六段四十八式,约8分钟可练完。以杨 式太极拳为基础,吸收吴式、孙式太极拳的平圆手法和武式、孙式太极拳的撤步、跟步。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背;21.转 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武术图解是记录武术动作和套路的主要方式。它由文字说明和图 解两部分组成。文字说明叙述动作的详细过程和要领。图解描绘动作 姿势和身体各部分(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
武术图解的作用:直观教学帮助理解武术动作路线、方向、要 领,可以弥补教师示范动作的不足,便于授课、教师编写教案,有助 于武术动作的设计与创新。武术图解知识一般包括运动方向、动作路 线、往返路线、叙述路线、动作名称和要领说明等方面。
自学方法与步骤:1.个人自学;2.录音自学;3.合作自学。
武术套路创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受众的视觉效果,阻碍武术的继 承与发展,以及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人的需要”是武术套路创 编最基本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满足武术套路秩序感的需要,从时空 层面满足节奏韵律的需要,满足形式美法则在武术套路编排中的具体 运用,满足武术套路与音乐的融合、意境美——武术套路创编最高价 值追求是武术套路创编的主要策略。
简述武术图解的作用。
何为个人自学法?
简要列述创编武术套路的策略。
蔡龙云(1928—2015年),济宁人,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的技击 家、中国武术九段,出身武术世家,是我国武术前辈蔡桂勤的儿子。 曾任上海华联同乐会体育部武术教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 上海武术界联谊会常务执行委员,中央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武术队政 治辅导员,上海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武术协会副 主席,国家级武术裁判员。
蔡龙云演练的祖传华拳、十二套拳路打得风格醇厚、刚猛、飘 逸、挺拔、俊美。老一辈武术家曾这样称赞蔡龙云的华拳:“动如本 獭,静如潜鱼,进如风雨,退若山岳。”并且精研少林、形意、八卦 等拳种。
蔡龙云多年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在理论研究上,他撰写的一 至五路《华拳》《五路查拳》《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剑术》《少林寺 拳棒禅宗》等,博得了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其中的《武术运动基 本训练》和《一路华拳》对李小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李小龙生前著作《基本中国拳法》中有许多章节译自蔡龙云的《武术运动基本训 练》。而在李小龙电影代表作《龙争虎斗》中所使用的得意技“击步 三步落地旋风脚”也是出自蔡龙云的《一路华拳》。
2015年12月19日23时40分,蔡龙云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市新华 医院逝世,享年87岁。
浏览7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