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摆肘
以最前线的手臂打出的摆肘,称为前臂摆肘。
(1)前臂摆肘动作方法
从右架格斗势开始。
左足蹬地,重心移向右足,上体右转,左肩向前向右回 转,同时左拳回带疾落于右胸前,左肘上抬与肩平齐,借助肩、 腰回转合力向前向右快速回旋横击,呼气发力,力达肘尖。(图 203^ 204)
完成动作后,迅速恢复基本格斗势。
提示:①摆击的路线应是与地面平行之弧线,攻击之方向应 与
肩、腰旋动方向一致。②击中的一刹那,可配合身体重心快速 前移的动势,强化攻击威力。③后手注意防护。
(2前手摆肘实战运用图解
双方对峙中,选手突然进左步逼近对方内侧,右足跟进同 时,以前臂摆肘横击对方头侧目标(图205)。
选手先以中段后手直拳击打对方腹部,随即升起重心施以 前臂摆肘上段打击(图206、207)。
后臂摆肘
后臂摆肘的动作方法类同于前臂摆肘,区别仅在于以后臂之 肘施击,其肩、腰转动发力更加充分,攻击威力更加强劲(图 208)。后臂摆肘多配合其他中、近距离攻击技术实施,在近身打 斗中动用机会较多,杀伤力突出。例如(图209、210)之前后臂 摆肘左右开弓的打法,以及(图211、212)以前腿旋踢紧接后臂 摆肘的立体打法〇
挑肘系实战空手侧身正面切入,按照由下向上的运行轨迹以 肘尖上挑攻击的肘招,通常在近、中距离使用较多。可以在对方 贴近时原地运用,发挥足部蹬地,重心快速向前上方升高,以及 挺身直腰之合力击打,亦可随机应变上步挑打,以加大冲击力, 增强攻击效果。
挑肘可分前后臂挑肘两种基本技术,在格斗中动用较为广 泛,主要用以重击对手上段头面、下颌、颈部、咽喉部等,视情 况需要亦可降低重心攻击对手心窝、腹部、肋部等要害部位。
前臂挑肘
(1)前臂挑肘动作方法
从右架格斗势开始
左足用力蹬地向上,左肘屈曲30度左右以肘尖由下向前 上方快速挑击,呼气发力,力达肘尖,此时拳心与耳相对,肘尖 高与下颌平(图213)。
完成动作后,立即恢复格斗势。
提示:①出肘时,左肩关节应放松。②要尽量发挥蹬地转身 直腰之势发招。③后手保持防护。④攻击肘尖不可超过头部,一 般动臂之上臂与地面平行即可。
(2)前臂挑肘实战运用图解
在双方对峙中,选手突然看准时机,直接上步踏人对方前 足内侧,旋以进步挑肘攻击对方下颌(图214、215)。
2.后臂挑肘
后臂挑肘动作方法同前臂挑肘,唯以右肘上挑(图216)。 后臂挑肘在实战中应配合其它手法或足、膝法灵活运用,方 可发挥最大之杀伤作用,例如选手在内围战中,先以前手短直拳 突击对手上段,然后顺势打出后臂挑肘(图217、218)。
(三)砸肘
砸肘系实战空手中以肘尖自上而下研砸对手的一种贴身重击 肘法,亦可分为前后臂砸肘(图219、220)。
砸肘攻击范围较广,包括上段头面、后脑颈部以及中段肩 胛、心窝、背部等部位,其发力主要依赖于身体重心上提下压沉
降之合力,动势凌厉,凶桿沉雄,有一招制敌之威,但其动作较 大,需首先提肘过肩,空门易露,因此多配合其它攻防技法运 用,或乘对方受创、受制(比如上体被迫前俯时),体力不支时 主动贴身施招。在防御方面,砸肘用来对付低身抱摔以及近身的 膝击,有特殊之功效。(图221、222)为对手俯身抱摔时,顺势 以一手按压对方后颈,同时以前肘斫打对方后颈或背部,重创 之〇
(四)转身后肘
转身后肘在泰拳中又称为“反肘”,属于出其不意的肘法奇 招。其利用后插步转身发肘突发性强,力道强猛,常可在其它招 法掩护下,或在前招打空,顺势闪电般旋身切进中一肘建功,是 攻守皆宜的实用肘技,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旋身发肘刹那,把握 到精确的时机距离,准确击中目标而又不失平衡,也正因为此, 转身后肘不可随意滥用D
转身后肘除以平行路线发肘外,还可从斜上、斜下等各个角 度施招,变化多端,主攻对手上段太阳穴、脸颊、下颏、头面部 以及中段的心窝或腹肋部目标。
1.转身后肘动作方法
从右架格斗开始。
左足向右斜前方跨进一步,重心随之前移并以左足为轴内 扣辗转,疾速向右后拧腰转身,右足随上体向后弧线拖滑至双足 平行,同时右拳下放至左胸前,肘尖抬起与地面平行,并随转体 动势向后以肘尖横击,呼气发力,力达肘尖,高与肩平(图 223、 224, 225、 226)0
完成动作后,迅速回复基本格斗势。
提示:①转身、插步、肘打必须连贯一体,一气呵成。②前 手肘臂在动作过程中,应始终高抬护住头面、颈部。③左足跨出 及支撑轴转要稳固,打出反肘时可垫起右足尖,增加蹬伸力量。 ④右足向后拖滑时一定要尽量靠近对方,以贴身发肘,令敌难以 防范和反击。
转身后肘的实战运用图解
近战中,选手先以前臂摆肘攻击对方上段,不停,借势插撤 步转身后肘打(图227、228)。
五、实战空手的特殊上肢技术
实战空手的攻击技术与传统空手道一样,大致可以分为上肢 攻击技术和下肢攻击技术。其中上肢攻击技术包括头技、拳技、 腕技、掌(手刀)技和指技,形式丰富多样,从而构成众多的基 本攻击招式。除前面比较详细介绍的实战空手擂台自由搏击最常 用基本手技(上肢技术)之外,这里我们简要讲解一下其它各具 特色的实战空手上肢技术,由于它们大多为擂台规则所禁止使
(一)头技用,即仅适合于自卫格斗场合,因此在本书中我们将它们列为特 殊上肢技术加以介绍。
实战空手强调选手充分利用人体各个部位参与格斗,以应付 任何情况,因此头部额头部位(图229)成为实战空手近身实战 的实用技法之一。其独特妙技就是近距离运用时乘隙而入;双手 抓住对方衣袖或双肩向自己怀中猛拉(或一手抓袖,以另一手锁 掐对方的咽喉),同时以头的前额部位猛顶其面部。(图230)
由于头部本身属于要害的部位,在实际练习中不能像拳头、 肘膝般作猛烈的击打沙袋等极端的锻炼,所以运用头技时需注意 以下要点:①虽然以头部攻击时可以头部四周坚硬部位进行正 面、侧面和后面的顶撞,但一般应以头部正面前额上部作为主要 攻击力点。②攻击目标应为对方头面眼、鼻、鬓角、太阳穴处、心 窝等薄弱部位,而非对方嘴巴或其它坚硬部位。③运用头技时, 应舌顶上颚,以免牙齿无意中咬伤舌头。在实际运用头击时,还 应配合膝部或足下的绊扫动作攻击对方,以加强立体攻击效果。
(二)特殊拳技
手指紧握即可成拳,除正拳的常用拳型外,手指的不同握 法,还可变化出多种拳型和特殊攻击之技,这些变化拳技,基本 特征就是攻击接触力面小,适于打击穴位或小型目标,但拳型之 坚固性多不如正拳,因此,必须是经过专门锻炼的高段选手方可 运用自如。主要有:
一支拳
包括①中高一支拳(图231),②食指一支拳(亦称一本拳, 图232)。这两种拳型基本握法相似,即以握正拳的要领深深握 住三指,而突出一指作为攻击力点,不过中高一支拳突出的是中 指,以食指和无名指夹住,并以拇指按住中关节部位;而食指一 支拳系突出食指,而以拇指压住侧面。以这两种拳型可按勾 (摆)拳或直拳之要领出击,攻击对方人中、眉间(图233)、下 颌或肋间、心窝等部位。杀伤力强,锐利非常。
2.平拳
又称为半打拳,系握拳时,除拇指之外,其余四指从第二关 节处弯曲,并以各指尖靠近第三指关节处的拳型(图234)。运 用此拳型,主要以直拳方法攻击对方太阳穴;人中、咽喉、心口 窝、肋间等部位,准确应用,有相当杀伤力。(图235)为选手 格挡防御同时以平拳攻击对手心窝部
3.锤拳
又称手槌或铁锤。此拳握法与正拳相同,(具体见“手之武 器”内容)。在实战空手中,锤拳攻击威力大,运用方法多样, 攻击范围亦广,转身铁锤打即为其中运用方法之一。
具体运用锤拳时,应该充分发挥肘部迅速伸展以及转腰之 力,拳腕一致,如铁锤般强力砸打,攻击部位包括对方头面部、 太阳穴、耳后穴、颈部、肩部、腹肋部等,攻击路线包括从上到 下斜线砸击(图236),或从外向内的扫锤等(图237)。
腕技(手棒技〕
腕技是指利用手腕和前臂部位作为攻击武器的攻击技术,主 要有腕刀(图238)之技,常在与对方短兵相接之时,如锤拳般 砸击对方颈部(图239),或横扫对方头侧部位(240),有很强的 攻击力。腕刀也可以在防御架接对方拳打或足踢时发挥作用。
掌技
所谓掌,是指拇指弯曲贴近掌侧,其余四指对齐伸直,手背 不屈的基本手型。掌技则是指利用掌部各个部位进行攻击(或防 御)的变化多端的手技。
实战空手掌技在竞技和自卫格斗场合均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攻击部位均为人体要害,且掌部攻击力点如刀似斧的优势,实战 空手掌技力量浑厚,入里透内,极端犀利,从大山倍达氏的手刀 断牛角、削瓶颈的功夫,就可知其威力之强。当然,为使掌部真 正达到武器程度,非经数年之功力磨练不可。
1.手刀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掌部小指侧面如刀刃般的攻击力点实施攻 击的掌法(图241)。手刀在实战中适用范围很广,可从多角度 (例如从上向下砍或绕弧斜劈等等)实施强力攻击,打击对手太 阳穴、面部、耳下、颈部、咽喉和中段锁骨、手臂、肋部等要 害,杀伤凌厉。具体运用时,可按挫、可劈砍、可横击,随机应 变。
(图242)为选手转腰屈肘以手刀从耳后经外侧绕弧向前劈 打对方太阳穴部。
背刀
此“刀”刚好与手刀相反,是以食指一侧的基关节为中心攻 击力点(图243),有如手刀一般的在实战应用(图244、245)。
3.底掌
此种掌技是手竖立起来,手腕和手心垂直,使用掌底鼓起的 部位进行攻击(图246)。具体可按直向上托击,掌型坚固,发 力充分,破坏力锐不可挡。
底掌主要用以攻击对方面门(眼、鼻部、眉骨、印堂穴等),以及下颌部位。按直拳要领运用时,可虚可实,可轻可重,可单 击可连击(以前手底掌攻击为准),用以分散对方视线,诱其露 空,以为连接组合运用其它重型拳打足踢等创造有利条件(图 247、248),或直接重击,杀伤对手。
按上击拳要领出击时,则以下颌攻击为主,作为重型杀伤武 器使用(图249)。
熊掌
又称熊手或平拳。此掌是手指从中关节弯曲,将各指尖贴紧 手掌根部(图250),如同要把掌部用力撑开一样运用整个手掌 的重型攻击掌技,攻击方式有直打和侧面划弧攻击两种,主要攻 击目标为耳部和面门部。(图251)
指技
实战空手中运用手指攻击的方法很丰富,但因手指软弱,容 易受伤,因此多以对手狭小或柔软要害为攻击目标,以快、准为 要。可以说,凡对人体较软弱部分,指技攻击都具有极大效果。
贯手
即如运用手刀般张开手掌,以伸直的四指尖端进行攻击的手 技。(图252)为有效运用贯手,最好微弯中指,使伸直四指控 成同样长度,以形成一个整体的稳固的攻击力面,如此攻击时, 手指不易挫伤。贯手的运用方法就是戳击,攻击目标主要为对方 人中、咽喉、心窝、腹部等要害,包括掌心朝向侧面(图253〉 和掌心朝下(图254)两种戳击方式。
二指贯手
即以食指和中指伸直,其余三指屈握于掌心,拇指扣压于无 名指上的指型进行攻击的手技(图255),类似于中国功夫“二 龙抢珠”的指技,主攻对手双眼(图256)。为防攻击时指部受 挫,伸直双指要微微内屈,切不可反翘,同时攻击要准确。
3.鹫手
又称鹤口拳或雕手。即以五指伸直,各指尖纠成一束,尤如 鹫嘴般锐利攻击的手指之技(图257),运用此技应充分发挥手 腕弹性,从正面自上至下啄打,或从侧面呈横向的曲线攻击对方 软弱要害(图258)。主要攻击对方眼睛、人中、咽喉或太阳穴等。
4.虎口
又称刀锋,系拇指与食指张开,双指之间形成圆圈尤如剪刀 状锁掐对方喉头的攻击手技(图259),功力深厚者,当扼紧对 方喉头时,有拧断颈骨、令敌窒息的威力(图260),多在短兵 相接时,配合其它攻击技法使用。
六、实战空手基本手技的训练方法
基本攻击技术的练习是实战空手技术训练的基础,必须课课 练习◦对于初学者,基本技术的反复练习和复习,是形成正确技 术动力定型的保证。实战空手基本手技训练常用方法有:
(一)原地空练
学员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或参照自学教材,进行原地慢速 度的分解或完整技术的模仿空练,此时重点体会动作的路线和力 点,不要求动作力量和速度。此种练习最好有教师或同伴在旁指 导,或对镜练习,边练习边检查动作正误,从而确实掌握好每个 动作的正确路线和发力顺序,做到平稳、协调、无预动。通常每
课原地练习每个基本手技左右各15〜20次,初学者直拳动作练 习节奏最好控制在15秒20次左右。随着训练的深入,动作基本 熟练后,就可逐渐在保证动作不变形基础上,加快动作练习速 度,快出快收,动作顺达,连贯完整,富有弹性和力度。
(二) 移动练习
即以单个技术结合各种相应步法由慢到快地进行练习,使攻 击技术与实战需要紧密联系,初步完成攻击技术的实际化。一般 实战空手移动练习是以在道场上往返动作的形式进行,一次往返 近20米。例如前手直拳的移动练习每课练习约为三次往返,即 做3组约60米的移动练习。
移动练习属于练时无人胜有人的假设性练习,每个攻击手技 可结合各种前进、后退、左躲、右闪或变角度步法进行,初练时 做到移步和出手动作上下协调;步到手到,发力完整流畅即可, 熟练后,就应尽量想象在往返过程中,在各种步法配合下,以各 种基本手技进攻假想敌,使练习最大限度的贴近实战。
(三) 固定组手练习
即练习时有同伴或老师配合,双方事先商定一方以基本手技 进攻,一方防御,固定地反复进行。练习时,学员动作的力度和 速度应达到一定水平,并“点到即止”。此练习可消除初习者的 格斗恐惧心理,预防运动损伤,并让习者初步体会到进攻技术实 际应用的时机感和距离感,从而为习者进入自由式组手练习做好 过渡准备。
(四)击靶练习
即以沙袋、手靶或踢靶等辅功器材作为击打目标的练习,目 的在于培养习者攻击手技的威力、准确性和专项耐力。以及提高
® 全接触空手遒
习者攻击的动作质量,增进反应速度,建立稳定的条件反射,直 至自动化出招。此练习有原地或移动,以及固定靶或移动喂靶的 不同训练方法,来达成不同的训练目的。具体参见第五章内容。
(五)半自由式组手练习
即让习者与同伴进行有条件限制的实战练习。最初可限定攻 击方式,以及主攻方或主守方,使习者在练习中学会应用技术。 此练习根据训练程度和目的不同,可分为:(1)单招的攻防组手 练习。(2)连格的攻防组手练习。(3)紧逼不接触的模拟对打 等〇
(六)自由式组手练习
即自由地运用攻防技术进行对抗的高强度练习,是最高级的 实战空手练习。在练习中,老师必须控制实战深入程度,双方对 抗亦非全力拚打,而是镇定地有目的地使用体力、技巧和战术, 为进人正式的比赛做好全面准备。此种练习是对习者全面攻防技 战术的考验、改进和提高的锻炼,但因对抗中选手易受伤,因此 实战空手初习者每周大约只练1~2次即可,每次按五回合,每 回合1分钟的方式进行。具体可分为:(1)戴护具的对打。(2) 双方轻接触2 ~ 3招即分开对打等。
以上基本手技的训练程序和方法,实际上是所有实战空手攻 防技术从学会—掌握—运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因此无论单个的 攻、防技术的练习,还是复杂的组合攻击技术及防御反击技术的 练习,都可以参照。
七、实战空手基本手技发力特别辅助训练法
以增进实战空手基本手技某一项特别能力而做的针对性训练 法,叫做特别辅助训练法。
(一)发力的基本功练习
实战空手虽然攻击方法因招式而异,但发力基本上都依赖于 腰髋部的回转力量,以及足蹬地所获之反作用力和制动力,因此 攻击速度和冲击力,从一定程度上视足部蹬地腰髋部回转加速的 力量而定。本练习即针对初习者如何在保持身体稳定前提下,足 蹬地(辗转)发力,腰髋拧转用力,顺肩旋拳发力等一系列出手 用力特点所设计的诱导式辅助练习法,给那些体会不到发力要点 的人:
1.蹬地扭腰练习:双足开立与肩同宽,双膝微屈,两足跟 稍稍浮起,双手叉腰。
重心移至左足,右足以前足掌为轴蹬地辗转,足跟外展,膝 关节内扣蹬伸的同时,拧腰顺肩沿垂直轴中线右转成侧身45度 左右面向左侧前方(图261),然后恢复双足开立势。按上述基 本要领,重心移向右足,左足蹬地,上体左转(图262)3如此 反复练习20 ~ 30次/组。
提示:①练习时要注意动作的连续性和节奏感,并随时保持 住重心平稳。②要充分体会重心转移足蹬地,辗地发力,膝关节 内扣蹬伸用力,将下半身力量节节上推,腰髋回转加速顺肩发力 的整体感。③本练习是针对习者体会足蹬地转腰顺肩发力的辅助 练习,初练习时慢速进行,仅在蹬地和转腰时用力,体会其发力 特点。为加强训练效果,可以弹性带束腰来练习。
记住:练习的重点在于蹬地扭腰发力的效果上,而不必 过份重视速度和力度。
2•长棍扭腰练习:双足开立,膝微屈。双手握体操棍两端, 杠于肩上或如(图263)般背于腰部,双臂弯曲,略收下颌,上 体保持正直,然后靠腰部带动,上体向左、右(图264)转体90 度,如此反复练习20〜30次/组。
提示:①此练习重点体会转腰发力特点。②练习时髋关节放 松,以腰带肩,来体会腰部拧腰用力之感觉。
3•移动扭腰练习:双足幵立,上左步,身体左转,右臂、 右肩转向前,左臂、左肩转向后,然后上右步,身体右转,左臂、左肩转向前,右臂、右肩转向后,如此20米一个往返练习 2〜3组。
提示:①此为行进间的扭腰练习。②练习时上体必须保持正 直,靠腰部拧转用力,沿垂直中轴加速转体动作;③可按1、2、 3拍的口令节奏练习,即“1、2”拍自然转动,“3”拍发力拧 转。
伸臂空抓练习:双足开立,双臂屈肘,肘贴肋,双拳松 握置于腮下,略收下颌,然后双臂放松沿直线伸臂,将要伸直 时,小臂内旋,张开手掌,手心向下,如抓物品一样空抓一下, 并立即原路迅速弹回,如此练习20 ~ 30次/组。
提示:①此练习是让习者体会直拳直线击出,在击中目标瞬 间内扣旋转要领的辅助练习。②练习时要放松,由慢到快,熟练 后可以双臂依次直拳做练习。③练习中也可手握橡皮握力圈进 行,以强化击中目标瞬间用力攥拳旋转发力的动作习惯。
左右直拳发力练习:即按(1)练习之方法,进行左右拳 的蹬地转腰顺肩的发力训练。
提示:①练习刚开始时节奏可稍慢,按“1、2”节拍分解出 拳,即“1”拍出拳,“2”拍恢复原势,反复进行;熟练后,则 按“1、2”节拍做完整动作练习,即“1”拍出左拳,“2”拍出 右拳,反复进行。②此练习可让习者基本掌握原地出直拳的发力 要领。③也可采用基本格斗势,做后手直拳+前手勾拳的发力辅 助练习。
移动出拳发力练习:按(4)练习做双足开立势动作,按 “123”,“223”节拍向前自然小步移动,在移动时上体自然左右 转动,每逢“3”拍时,后足猛力蹬地外展、伸膝,拧腰,顺肩 出拳,随即恢复自然行进,依此反复练习,20米一个往返,练2 〜3组。
提示:①此练习有助于习者掌握发力出拳及拳步一体的基本
动作要领。②注意动作的连续和节奏感。
移动扩胸缩胸练习:双足开立式,双臂屈肘90度,肘、 臂、拳与地面呈水平抬起与肩平齐,微握双拳置前,肘部、上臂 与肩呈一条直线。然后,按“1、2”之节拍,“r拍时,尽力扩 胸前迈一小步,“2”拍时猛力缩胸同时前迈一小步,如此重复练 习20米一往返为一组,共2~3组。
提示:①此练习可重点体会勾拳和摆拳等侧击型手技肌肉 (胸大肌三角肌前束)爆发用力的特点。②注意动作的连续性和 节奏感。 -
屈膝摆臂练习:双足幵立,双臂微屈自然下垂,双膝屈 成半蹲状。
右足以足前掌为轴辗转,足跟外展,膝部内扣,上体随势左 转,重心移至左足,重心稍降,左臂随转体略向后摆,右臂放松 垂于体前。
不停,左足用力蹬地,伸膝展髋,上体借势向右前上方弹 起,重心上升之同时,左手顺势由后向前如将球掷向前上方的要 领猛力上摆。
完成动作后,身体重心移向右足、重心顺势降低,上体右 转,右臂随转体稍后摆,然后以前述相同方法,向相反方向作右 臂的上摆动作,如此连贯进行,20~30次/组。
提示:①左右臂降低重心向后预摆的动作,应如投掷铁饼动 作的预势般去做,起蓄势作用,而蹬地挺身左右臂上摆动作则应 如向前上方拋球的要领去做,起发力作用。②此练习与上击拳发 力动作结构相似,通过练习可以有效地锻炼习者足部蹬力以及 踩、膝、髋关节的伸展力和手臂上摆用力的一致性、协调性,从 而使习者能够充分体会上击拳如火钩般依靠挺身打人的发力特 征。③练习时应由慢到快地做,注意动作之平衡与流畅,重点在 于体会蹬地挺身上摆的发力要领,而不可过分追求快或猛。
皮筋练习法:双足开立,双手缚握皮筋两端负于背上, 然后以左右直拳和左右勾拳的要领练习出拳。(图265、266),按 15〜20次/组反复练习。
提示:①皮筋之阻力不可过大,以本人可以适宜速度完成出 拳为宜。②此练习重在体会整体发力,以及发展习者动力性伸展 肌力。
八、实战空手破碎技的奥秘与特训法
实战空手竞技不同于中国散打,而又广为观众欢迎的一大特 式,就是赛前的击破表演或比赛。毫无疑问,当一个空手道者仅 凭一双肉掌,尤如切瓜砍菜般的将一摞木板、瓦块或冰块击碎, 或者以手刀将毫无支撑的啤酒瓶瓶颈齐刷刷削断,而啤酒瓶仍然 原地“屹立”不动时,观众的感想就只有一个:厉害!
劈砖幵瓦的破碎技艺是实战空手一门集精神、体力和技术多 方面修炼为一体的真功夫。一个空手初习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原 理,科学技巧,并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门训练,就能够掌握它。此 种必须使用习者的手掌、脚掌、肘膝,甚至是头槌去劈、撞砖瓦才能练就的硬功夫,将会令每一个空手习者精神和意志力以及体 力得到充分的磨砺和发挥,从而能够承受常人不能承受的冲击 力,一拳一足中瞬间爆发出的力量和速度——调动和发挥出人身 最大的功力——更能达到常人不及的程度。
破碎功夫的修炼,对于增进习者攻击威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实战空手者都必须为此付出艰辛和努力,一旦高超的技术 和功力相融合,实战空手的实战威力就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一)实战空手破碎的基本原理和诀窍
i.注意选材
击木板应选木纹短、形状细长的,且顺木纹击打,易破;碎 瓦应选表面平整均匀的,易破;击石块则应选形状长且薄的,且 击其上段,易破;用以破碎的材料宜支撑起来。支撑点距离越 长、中空越多(图267)越易破。
注意发力技巧
任何破碎打击的效果,虽然与物体本身材质有关,但最重要 的是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要大到一定程度,其要有四:①充分利 用地心引力作用。稳固的姿势打击,一般,由上而下的破碎招势 最具破坏力(图268、269)。②尽量蓄力,拉长肌肉初长度并发 挥最大的速度出击。发力距越长、速度越快,冲击力越大。破碎 动作速度与腰部弹力的强度,肌肉瞬间的收缩,收手的速度以及 腰部回转有关,这些都需不断练习,别无捷经。速度可增强力 量,力量也可增强速度,在实战空手中只有循环练习,才是增强 功力的途径。③破碎施力的路线与方向很重要。一般对支撑物体 从正面垂直施力较斜向施力效果更佳,因为斜向或横向施力,会 产生分力,物体不易击破,甚至滑脱,不能充分发挥所施威力 (图270、271)。④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亦是破碎的要点。应该指出 的是•.破碎成功与否,与施技者当时的技术和精神状态有相当关 系,更重要的,则在于破碎者的功力深厚程度。以上原理和诀 窍,同样适宜于踢法和膝法的破碎。
(二)实战空手破碎训练方法
实战空手破碎方式有正拳破碎、手刀破碎等,其惯常的训练 法除了插砂、击大柱桩靶(图272),掌、拳、指的倒立(图 273),击沙包(图274)等刚性练法之外,还有以下柔性练拳和 练掌之法,以使刚、柔劲力合为一体:
击纸练习
初练时,将一张普通的新闻纸(如报纸),约6厘米幅面 (图275),用两条细绳缚其两角,悬在心窝同高部位,然后出拳 (掌)击打。待速度和柔力经过一段时间练习,达到能击破新闻 纸的程度时,即可改以更薄的纸,如法练习。练到更薄的纸亦能 击碎时,就可以最薄最韧的纱纸做同样练习,练到能将纱纸也击 穿时,其人刚柔相济之拳力,即可达到拳触表面、力透内脏的可 怕程度。击纸之法,无论练掌或拳,方法都是一样,但必须凭着 毅力,付出相当时间方可达到。
不过,练掌,即手刀削纸时,因掌缘力点集中,易于削破, 因此练掌(手刀)是否成功,应以手刀如刀切一般将纸削开时 ——即削开口子平齐,方为手刀削纸成功的标志。
极真空手大山倍达氏就是凭借刚性和柔性练法,使其手刀威 力锐不可挡,断牛角,削瓶颈(图276)均为其声名远播的拿手 绝技。
灭烛练习
即点燃一蜡烛置于凳上,然后出拳在火焰1~2厘米处充分 发力,以拳风来扑灭烛火。初练时,一拳击处,可能只会使火焰 摇摆而已(图277),因此,需付出时间才能获得灭烛的功力。 如法炮制,以手刀从烛火上空2厘米处掠过灭烛,同为练习 手刀速度和距离控制之法。
击悬板练习
即以小细绳悬一方形2〜5厘米厚木板作正拳或手刀练习 (图278),以能悬空击(削)断木板为成功。
以上空手柔式功力练法其实与传统中国功夫的许多功法相 似,毕竟空手道源自中国唐手(功夫)。但中国许多更优秀的功 法在继承和发展方面,似乎并不容人乐观。
第四节足技
一、足的武器:腿部的使用部位
拳谚有云:“三分拳,七分腿由此可见腿部武器应用在实 战空手中的重要性。
(一)虎趾
是指足底内侧足趾根部的打击部位(图279久具体运用时, 全部的足趾应尽量上翘,以免挫伤趾尖,另外足踝要伸直,使虎 趾部分直线连接足部,形成坚固的攻击结构。虎趾适用足法有: 前踢、旋踢等,主攻体前部、下颌、肋腹部及裆部。
(二)足刀
即足的小指到足跟之间的部位(图280)。实施攻击时,足拇趾应上翘,而其余四趾自然向下曲紧,同时足和足刀部分应呈 垂直状态。足刀适用足法有:侧铲踢、腾空铲踢等,适于攻击身 体各个部位
浏览2,8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