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运行于经络,充达于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筋骨皮肉,如环无 端,固行不息,源源不断地营养物质,输送敷布于脏腑及全身各细胞组织器 官,以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古人云:“血主濡之”,全身各部,包括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 骸,无一不是在气血濡养作用下发挥其功能的,肝受血而目能视,足受血能 步,掌受血能握,指受血能摄,血和则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换言之,若 气血充盛而畅利,则机体各部细胞组织就会获得充分的营养物质能量,代 谢旺盛,功能健全且彼此协调,使整体阴平阳秘,内强外壮,健康而充满活 力。反之,一旦气血衰微,或运行受阻,甚至二者兼而有之,会机体组织失 养,代谢紊乱,功能失常,体害疾病,所以《内经》说:“气血不足和百病 乃变化而生”。气为病邪之气,《内经》提出的病邪主要有两类:一是外感 病邪,既自然界的六气异常变化为邪气,侵人发病,二是体内之气运行失常 而引发各种疾病,如《阴阳应象大论》说:“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 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地气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三、 气血与脏腑、经络
(一〉气血通盛人强健
气血是所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状态如何必然对人体的健康状况有 的影响,《内经》说:“壮者之气盛,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也就 是说强壮的人,气血旺盛而流畅,脉中营血与脉外之卫气相贯而周行全身, 不失其常度。机体之上下内外,得到了气血的充分濡养,则各司其职,协调 一致,令人精充神旺,抵抗力强,不生灾病,既古人所说气血冲和,万病不 生。真气得安,邪气乃入。如果气血衰滞,机体细胞失养,机体细胞失养, 则必然导致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使致病因素乘虚而入,令人发病。 即所谓:“两虚相得,乃容其形”,清代王清任亦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 出,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其初病,所伤无非气血,强调人之疾病必从气血衰 滞而起。
(二〉气血通盛的关键
气血通盛与否的关键在于机体的脏腑与经络的功能,是否强健,气为精 所化生,人体之气,由体内所藏之精化生,无形而运动于形体之内,而其运 行不息,又可激发精的化生,精微人体内一切有形的精华物质,包括禀受于 父母的先天之精和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其衍生物如血、津液等,而气是此精 更细微的物质,无形可见而运行于体内,能推动机体的新陈代谢,推动营养 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如《阴阳应象大论》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 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痹论》 说: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人于脉也,故循 脉上下,贯五藏,络六腑也”。《寿夭刚柔》说: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 则夭。”《本藏》说:“人之血气精神着,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脏腑经络功能一旦失衡,后天补充的营养物质便难以化生成水谷精微之气 血、津液。
(三)脏腑与气血
气血既是经络与脏腑各细胞组织器官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脏 腑功能活动的产物,也就是说,失去气血的濡养,脏腑将不复具有正常的功 能,而脏腑如果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则无以化生充足的气血,其结果必然 气血衰滞,经络枯阻,所以欲保证气血充盛,必先令脏腑尤其是五脏功能强 健,所以古人认为:“五脏者,身之强也”。脏腑功能强健,化生气血的能 力就强,则气血充盛。气血充盛,则又邪外御,病安从来?生命的关键在 于气血的充盛,而气血的充盛则决g于脏腑功能的强健程度。故古人说: “五脏皆坚者,不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 气、神乃居”。生命犹如一株大树,它把自己的命运牢牢地建立在自己的 根上,根越深越壮,树就会长得越高越大,故水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而脏腑正是人体的生命之根,唯有强健的脏腑,才会赋予机体以强大的生 命力。
(四〉经络与气血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借经络方能“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令 机体各部组织细胞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能量,借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若 经络壅塞,则气血难以畅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对于机体则如气血衰微一 样,得不到充分的濡养,也必然导致功能失常和疾病的发生,孙思邈说:
“凡病皆因血气壅滞不得宣通”,着重强调了疾病中经络功能失常以致气血 壅滞不通这一因素。
(五)脏腑与经络
就气血而言,脏腑的功用在于令其“充盛”,经络的功用在于令其“畅 通”,而脏腑与经络并非“各自为政”。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影 响的。气与血犹如水液,盛则流畅,虚则鲜有不滞者,也就是说机体气血充 盈则经络得其濡养,功能健旺,令气血畅利,若气血虚衰,必导致经络失去 濡养,而令其功能失常,经络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则气血壅滞,导致疾病 的发生,既如古人所说,气血虚损,则诸邪辐辏,百病从集;反之,经若有 壅阻,也必破坏脏腑的正常状态,令其化生气血及其他功能减弱,导致抵抗 力下降。综上所述,脏腑强则气血盛,经络通则气血畅,气血盛通而营卫之 行不失其常,机体则强健而无病。
气血是生命的主宰
《内经》云:“气血者,人之神”。就是说气血对人体是极为重要的, 他主宰和司控着机体的全部生命活动,中医十分重视气血,认为“人之所有 者,血与气耳”。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能量,是脏腑经络组织器 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以及疾病的发 生,发展都是气血运动变化的结果,因此,无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在临床实 践中,无不将气血作为重要的参考和调治对象。
第四节十二经络与十二时辰
一、十二经络
经络学说是中国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络遍布全 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也是人体各部位之间相互联系的 途径,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髓等组织依靠经络的 联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经络是经脉的总称,经脉是经络中的主干,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循行 于深部,有一定的循行经路,络脉是经脉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附属十二经脉,如十二经筋,十二皮 部,经络有十五络,如浮络、孙络等基本内容列表如下。
经脉循环的規律
f手太阴肺经’
^手三阴经^手厥阴心包经y由胸走手
L手少阴心经,
'手阴大肠经'
手三阳经^手少阳三焦经y由手走头
.手太阳小肠经-
十二经脉<
「足阳明经 1
三阳经彳足少阳胆经丨由头走足 L足太阳膀胱经J
f足太阴脾经’
k足三阴经^足阙阴肝经y从足手胞 L足少阴肾经.
肺 ft yr w | f——M | :、 ¥ | 1—^心 | 包 |
浏览7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