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死亡游戏》拍了最富有打斗高潮的部分后,时值隆冬,原定前往南朝鲜拍外景,终因李小龙 操劳过度,身体不适而暂时停拍。就在李小龙暂且放下《死亡游戏》的同时,他还同好莱坞华纳兄弟 影业公司合作,在香港拍摄了《龙争虎斗》这部在全世界发行的功夫片。至此,李小龙多年的愿望 ——在好莱坞的电影中担当主角的理想终于实现了。《龙争虎斗》的巨大成功,宣告了李小龙由香 港级的或亚洲级的明星,一跃而晋升为世界级的国际影星。其实,李小龙以前并不是没有过这种机 遇,他在给嘉禾公司拍片时,就曾回绝了 20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无声笛》的邀请。李小龙当时确 实是意气用事,但他不后悔失去那次机遇,他认为机会还是会有的。

《龙争虎斗》由温特杜尔和保罗希勒分别担任制片人及助理制片人。这部戏刚开始时叫《血与 钢》,是华纳公司跟李小龙的协和公司合拍的。因为李小龙认为,现在是华纳公司有求于我,我何不 以公司的名义与华纳合作,若影片成功,不仅自己出了名,连自己的协和公司也会扬名于世界,而且 自己获得的利也不仅是片酬,还可按比例分成。李小龙是个富于想象力的人,而他的想象力却往往 促使他梦想成真。

作为与华纳公司平起平坐的合伙人之一李小龙,曾同邹文怀一道飞往美国,李小龙还是被炒成 了东方第一位功夫影星,《血与钢》也被炒成了好莱坞巨片,许多圈内人士也都以能与李小龙合作这 部巨片的制作与演出为荣。另外,其它好莱坞大公司也曾试图把李小龙拉过去,但却一时没好剧 本。在这种情况下,华纳才破天荒地采取了屈尊之举,答应了李小龙提出的所有条件。该片的英文 名字是《ENTER THE DRAGON》,中文片名叫《龙争虎斗》。

1973年元月,华纳公司的一班人飞赴香港。其中有名导演高洛斯,他原来就很欣赏李小龙的 功夫及演技。许多美方人士不适应香港的气候与环境,更适应不了李小龙那玩命式的工作方式和 暴躁的脾气和作风。首先,香港的拍摄条件远比好莱坞差得多,故辛苦自不用说。最重要的是李小 龙对人太严了,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会把自己的严要求强加到任何人头上,使人不敢马虎。另

 

外,李小龙对剧本也不甚满意,他曾严厉地指责制片人在剧作人选上的严重失策,他说剧本的作者 根本不懂中国功夫,什么都不懂!为了大局,温特杜尔还是忍住火气跟李小龙作了解释,他承认原 剧作者不很懂中国功夫,但他仍不失为一名杰出的电影剧作家,因为他的很多作品曾在国际上获过 大奖。而目前的问题是,双方如何协调好,使编剧艾伦能有效地按李小龙的意图创作。李小龙总是 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 ,

最后,华纳公司为了能使李小龙顺利拍完这部戏,还是请出了施里芬,尽管施里芬已经拒绝跟 李小龙再合作。对此,华纳已有多人给施里芬做过了工作,但施里芬最初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已 经看够了李小龙的脸色。不得已,华纳公司只得搬出了莲达。莲达的态度很诚恳,说只有施里芬才 能拯救剧本,因为他熟悉中国功夫,跟李小龙相处多年,算得上是半个中国通。由于莲达近乎于哀 求,所以施里芬最后还是答应了华纳的邀请。

《龙争虎斗》预计在4个星期内拍完,但实际上拍了 10个星期。因困难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好 莱坞的制片方式在这里寸步难行。而且美方人员抱怨中方,中方人士抱怨美方。因同样的工作,双 方的待遇迥然不同,美方人员是按好莱坞的标准,中方人员则是香港的标准,一下就是悬殊好几倍。 一次在新界拍外景,所有人员都到位,唯有李小龙没来。大家焦急地等了几个小时后李小龙才跚跚 来迟,并说:“今天我不舒服,明天再拍。”导演高洛斯与制片人被他气得几乎要哭。

莲达在《龙争虎斗》中担任一个不重要的角色,但在实际拍摄中她的角色却异常重要。众人都 说:“如果没有莲达,我们不可想象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或许大家赌气不干,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 的一大丑闻。”因为当李小龙发怒时,往往只有莲达能说服他。同时,莲达还常与演职员们一起交 流,化解那些受过李小龙怨气或对李小龙不满的人。此外,那时候报界常会出现一些有关李小龙隐 私的文章,弄得李小龙心烦意乱。又因为李小龙的某些做法太过火,使得李小龙与新闻界的关系日 益恶化。并且向李小龙挑战的人总是接连不断,他们想借打败李小龙而成名,或至少把李小龙气得 暴跳如雷。由于李小龙对挑战者一律挂免战牌,这又使得公众认为他胆怯。总之,李小龙在《龙争 虎斗》的拍摄过程中是命运多舛的。尤其是在拍摄快接近尾声时,李小龙受了一次重伤,因它是主 角,又是武术指导,结果使拍摄工作几乎停了下来。但不管怎么说,《龙争虎斗》是一部一鸣惊人的 巨片。

第三十五节树敌众多四面楚歌陷绝境

1973年,对李小龙来说是个不吉利的年份。他蜚声海内外,电影常映不衰,然而他的内心深处 却被一片魔影笼罩着。

《龙争虎斗》的拍摄,可谓多灾多难,四个星期的拍摄计划拖到第10周才完成。此时,李小龙已 是心力交悴。该片的主要情节是:一名姓韩的少林叛逆,在一座荒岛上聚众贩毒,警方为了查证事 实,派了一名功夫高强的警员卧底,深入虎穴去完成此项艰巨的任务。在片中,李小龙将角色冷漠 严峻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当《龙争虎斗》结束后,原先欲与他合作的邵氏公司的《神龙》及嘉禾 的《死亡游戏》,都没了音讯,尤其是《死亡游戏》已经拍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其实,这两家公司并 不是想把李小龙这个财神往外推,而是因为这位财神的脾气越来越古怪,所以都认为现在不宜跟李 小龙合作,但又都不便把原因直接告诉他。所以李小龙憋了一肚火,在跟罗维干了一仗后,怨气仍 未出尽,便借机向一位职业剧作家挑起了战火。

事情是由一篇文章引起的,是某作家化名写了一篇有关嘉禾众风云人物的文章,其中对老板邹 文怀和罗维大大吹捧了一番,而略过了李小龙。于是李小龙鸡蛋里挑骨头,认为“你们嘉禾搞我的

 

鬼,嘉禾没有我,哪会有今天!如今嘉禾却要过河拆桥了。”他不便直接向邹文怀发泄,就硬说那位 作家诽谤、侮辱并看不起他。他要找那位“爬格子”的兴师问罪,以泄他对作家吹捧老板与罗维的不 满。

杂志的老板无论李小龙怎么诱逼,都未出卖那位作者。倒是那位作者出奇地豪爽,说一人做事 一人当,他要当面向李小龙解释,因为他知道李小龙不会对弱者动武。看来这位作家是太过于天真 了,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李小龙劈面第一句就说,你损害了我的尊严,今天说什么也 饶不了你。说完站起身来,边走边道:“现在就去取刀,先砍你几下再说。”那位作家当时就吓得魂不 附体,赶紧躲到了邹文怀身后,求饶说道:请您暂时息怒,就算我写得不对,我现向您道歉就是了。 再说,我也是快60岁的人了,你要打就打吧,我无所谓了。”李小龙向来吃软不吃硬,只好息怒,对那 位作家吼道:“我不要再看见你,滚! ”事后,嘉禾众要员均给该作家赔礼压惊,该作家苦笑道:“此人 情形已异于正常人,恐怕寿命有限。”当时,众人以为他在说气话,但不料被他不幸言中了,李小龙果 然在不久后就撒手尘世。

这一年,也是李小龙与新闻界冲突最甚的一年。以前,李小龙架子虽大,但兴致好时,仍会与众 记者拉手拍照。但现在却不同了,有一次,一群记者把他围了起来,李小龙却把脸一沉,喝道:“不要 拍了! ”但这群已被公众宠惯了的记者岂听他这一套,他们照拍不误。李小龙火了,把右手一扬,只 听“叭嗒”一声,一记者的照像机被他打落在地。记者们也不是吃素的,况且此时正愁逮不住好新闻 回去交差,这正是头号新闻。次日,香港几乎所有的大小报刊都对此事进行了深度报道。气得李小 龙暴跳如雷,但报纸刊物如此之多,他不知该找哪家兴师问罪才好。香港的新闻界竞争激烈,常常 互为冤家,可对外却出奇的团结,冒犯一个人,便得罪一大群。别说他们尚不知李小龙错后知过悔 改,就算知道,也以为李小龙是在演戏。

新闻界与李小龙过不去,那么武术界能对李小龙过得去吗?相比之下,李小龙与武术界结下的 宿怨要深得多。毕竟是以前李小龙曾为诸报刊增色不少,而与武术界则什么联络也没有。对于狂 妄之极的李小龙,武术界决定进军,向其“讨伐”,因为他们知道李小龙整天忙得要命,没有时间和精 力去应付那些挑战。当时新闻界的说法是“李小龙不敢公然接受香港武术界”的挑战。对此,莲达 也曾以万般无奈的口气述说当时的情形:“小龙总是尽量回绝一切挑战,可是报界老是对他喝倒 彩。”李小龙当时承受的舆论压力相当大,他的沉默已不再被认为是蔑视,而被认为是胆怯。讲起 来,李小龙当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站出来接受本港武术界某一高手的挑战,重新以拳头来证实他行 将失去的一切。但是很遗憾,李小龙没那样做,原因是他还未来得及那样做便永远闭上了他那双炯 炯有神的眼睛,成了人生旅途中的匆匆过客。究其根源,可能是李小龙的精神状况正在走向崩溃, 他似乎听到了死神正在向他逼近,他不再有当年勇往直前的锐气,他的名气太大,他要竭力维护所 获得的一切,更害怕失去这一切。

浏览1,2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