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徘徊难进演艺生涯多磨难

李小龙生不逢时,在好莱坞的岁月,正是影业陷人深重危机的时期,更重要的是,在好莱坞权威 人士看来,能让这位华裔演员呆下去已是很不错了。他能不时串演电视,并在电影中担任武术指 导。各大公司均无将李小龙包装成明星推出的打算。用一位影评家的话来说,就是:“一句话,因为 李小龙是中国人,不是好莱坞的老板们对李小龙有什么偏见,而是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如无 形的手,窒息了他们的思维。”

李小龙总算在好莱坞立住了脚,但却是原地徘徊难以前进。李小龙苦恼过,但从不丧失信心。 随着《青蜂侠》在电视网的连续播出,李小龙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当然,最为轰动的,要数美国西 部的华人社会。另外,旅美的日本侨民也不会忽略李小龙的知名度,因为片中的加藤是日本人。李 小龙的理想最终是实现了,但不象他当初想的一帆风顺。进入好莱坞,展现在他眼前的并非是一条 洒满阳光的坦途,而照样有险谷悬崖。好莱坞的竞争,甚至比圈外的竞争更激烈。幸好李小龙是个 影业与功夫都热衷的人,不过他亦决定改变教学的方式,原因是自己既要拍片又要教功夫,因此不 可能一下子教很多人。同时,其朋友西蒙也劝他:“有身份有钱的人,一般是不愿屈尊上那样的功夫 班的,他们才不会在乎多花几个钱。在好莱坞,这样的人多得是,自从看过你演的加藤后,他们渐渐 对东方功夫产生了兴趣。”

李小龙现在的收徒原则是,只要爱好功夫就行,从不计较对方的职业、身份、肤色、民族。李小 龙从不歧视黑人或地位低下者,但他的公正和好心往往又收不到满意的效果。李小龙总想把他的 武道向白人社会推广,而白人的反应总不似有色人种热烈。

在李小龙的武馆里,极少有富豪或名人学生。但他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在美国这个传播媒 介极发达的社会里,名人效应尤为重要。招收了一个名人学生,其影响要超过教一千、甚至一万名 普通学生。以前,李小龙为推行开放式的教学法,曾跟保守的华人武师发生多次纠纷。现在李小龙 却要将它抛弃,回归到带徒的老传统上。接下来,朋友给他介绍了第一位老莱坞明星级的演员弟子 史提夫。史提夫擅演硬汉,他不仅骑术精湛,而且拳击与西洋剑术也较有造诣。李小龙看过他的不 少片子,不佩服他的演技,却佩服他的潇洒动作。正好,史提夫也看过李小龙饰演的加藤,一下子为 他的东方武技着了迷。 1

在中间人的安排下,他们两人见了面,也进行了一次友谊性的比武,原因是史提夫并不放心李 小龙能有真功夫。结果,李小龙连续三次将他打倒在地,使他输得心服口服,相信了李小龙在拍片 中使用的是真功夫。但是史提夫是个大忙人,并缺乏学习功夫的耐性,因此他跟李小龙的“师徒”关 系并没维持太久。不过,史提夫却对李小龙事业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不言而喻,史提夫是个名 人,史提夫第一次去李小龙的武馆,就有数个记者闻讯闯进去采访拍照。随后,“好莱坞影星跟中国 武师学武”的新闻及照片便出现在了十多家报纸上。

不久,李小龙有了好些来自好莱坞影业的名人,这使得本该出名、不可能埋没的李小龙,如愿以 偿脱颖而出。在李小龙门下投师学艺的好莱坞名人里有:詹姆斯•可班、威廉•爱德华、詹姆士 •加 拿、罗曼•波南斯基、史达灵•施里芬等。收费也从过去每人每月10余美元,上升为每小时100美 元,最高每小时竟达250美元,成了世界上教拳收费最高的人。学费虽昂贵,但能够报上名的还认 为十分幸运。另外,李小龙原以为,只要进了好莱坞的大门就可步步登高,不等《青蜂侠》拍完,各大 影业集团的片约就会如雪片般飞来,结果并非如此。就连有过第一次合约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 也没立即履行第二次合约,这使得李小龙自己也产生了危机感,但幸得这些学生们的全力相助,他 才断断续续在一些影视剧中客串演出了一下,如《打击恶魔党》、《可爱的女孩》等等,并给《闪电大追 击》、《破坏部队》等片担任了动作指导。

事实证明,李小龙的“功夫家教”是非常成功的。这些名人本无弃影从武的打算,因此拜“一日 师”的人颇多,并却自诩是东方功夫大师的嫡传弟子。事实上,好莱坞的功夫学生,无一人在功夫上 有大的造诣,李小龙本意不在于此,也就无所谓了。再者,值得一提的是,在西雅图,小有成就的李 小龙已深得姑娘们的青睐,况且美国西部是全美性观念最开放的地区,洛杉矶又是西部最开放的城 市,而好莱坞的开放程度又为洛杉矶之最。那些俊男靓女们在电影里演绎浪漫故事,在生活中亦是 如此。李小龙生活在好莱坞,不能不受其风气影响,但李小龙始终只爱着莲达一人,莲达以她深沉 的内涵和东方式的美德,使那些外表艳丽的姑娘无法取代她的位置。

李小龙和莲达的婚姻,是建立在真诚和相互信赖的基础上的。

第十八节教弟练武好莱坞中无进展

在好莱坞的名人影业公司中,数华纳兄弟公司与20世纪福克斯公司最赏识李小龙的功夫及演 技。他们口头上许诺在适当的剧中让李小龙担任主角,但一提到议事日程上,就被否定了。他们认 为,李的个子太小,够不上美国观众所期望看到的功夫高手。李小龙也太中国化了,存在种族偏见 的美国白人怎能接受一位华人英雄闯人他们的社会呢。李小龙虽演技、功夫出色,却不是久经沙场 的资深演员,故担心他支撑不住重头角色。

种种考虑,一次又一次地扼杀了李小龙得以出头的机缘。

李小龙在生活稳定后,把孀居香港的老母接到了美国。1969年,家里又添了两人,一位是女儿 李香凝,一位是李小龙的弟弟李振辉。当李振辉刚乘机到达机场时,李小龙已在那里等了很久,当 李小龙看到李振辉时,不禁脱口说:“不可向人说你是我的弟弟。”李小龙说这句话的原因极简单,那 就是李振辉的身体太瘦弱。李振辉答应了李小龙的请求,过去在香港的时候,弟弟是个内向文静的 少年,而李小龙却是个好斗的不良少年,对李振辉来讲,李小龙仍是长者。如今,多年分手后重聚一 堂,李振辉更觉得哥哥较以前庄重。

李小龙为了使弟弟更强健,免得因为弟弟的体弱而受辱,隔天的早上便开始锻炼他的体力。早 上起床后便跑步,地点是在贝尔区的山丘上,跑步的速度一般固定,两人一起跑步时,李振辉远落在 后方,李小龙在前面一直快速冲前。自从少年时代开始,李小龙就习惯一意孤行,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种恣意独行的习惯丝毫未改,如今他仍然随心所欲地行事,别人的看法如何一概不理,自己如何 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这种个性的特征也在跑步运动上表露无遗,李小龙一路遥遥领先直往前冲,留

下他弟弟在身后气喘如牛地紧追。李振辉性格内向文静,跟刚烈好动的二哥恰好相反。

跑步之后,接着使用运动器材锻炼肌肉力量,李振辉咬紧牙根按训练要求做完各种器材后,李 小龙会叫他喝一些特制的饮料,以补充所耗的体能。李振辉后来进人加州史得克顿的圣乔•金中学 就读,除了一方面学习课业之外,还接受李小龙的严格训练。由于一心两用,且与兄长同住,李振辉 很难能够静下一刻专心于课业。每天晚上,李振辉正想读书时,李小龙练武的吼叫声便从背后传 来。有时候,李小龙在旁边阅读有关搏斗技术的哲学或理论的书时,每读到引人深思的奥妙地方, 总会站到房间中央比划比划,这个时候充当活耙的当然是李振辉,李振辉往往被李小龙踢打得人仰 马翻。总之,这段时日里,李振辉时常因为哥哥的练武而饱受折腾。李小龙虽拔苗助长,但终未将 李振辉培养成武士,仍是一介书生。

平心而论,拜李小龙为“一日师”的学生,几乎遍及好莱坞各家公司,但能跟他维持较稳固师徒 关系的则不到10位。其中有权势的有两位,一是电影制片人温茨劳布,另一位是大导演罗曼波南 斯基。他们为李小龙在好莱坞所受的待遇忿忿不平,有意促成李小龙的愿望,但各方面的压力和阻 力很大,他俩心有余而力不足,李小龙的潜力在好莱坞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在美期间,他参加拍摄 的角色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的,其中较成功的有一部叫《盲探神犬》(或《盲人追凶》),那是一部多 集系列剧,主角盲探贯穿到底,配角则是一集换一个,每集故事独立成章,李小龙饰其中一集的配 角。

片集播出后,效果出奇的好,媒介开始赞扬李小龙的演技。李小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得意地 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有人称赞我的演技。”在这之前,人们只侧重他的功夫。但遗憾的 是,李小龙虽已在好莱坞呆了 5年,并有足够的时间去施展,但好莱坞却只给了他有限的空间。

浏览5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