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武馆风波宏扬“自我”受挑战

李小龙习武多年最大的感触是,每种拳术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可是由于长期以来的门户偏见与 流派局限,造成了各自发展不明显,维持现状,甚至倒退的状况。而墨守成规则是各派的共同点,使 习武者象钻入迷宫一样,在仅有的天地里转。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武术的发展,不利于实战的需要, 不利于国术的推广,武术也只能变成“花架子'

要成就一番事业,谈何容易?幸有几位好友的鼎力相助,李小龙才走上了其人生的巅峰。其 中,美籍日本人木村与李小龙的友谊,就一直保持到李小龙生命的终结。木村虽长李小龙十多岁, 却心甘情愿做李小龙的追随者。与木村情况相仿的是,还有一位美籍菲律宾武术高手达尼•伊诺山度。

伊诺山度40岁出头,极有武术天赋,并且有精深独到的研究。他曾认真学习过世界上的多种 功夫,年轻时旅美,后来成了大学的格斗术教师。他不断交流与研究,并广涉各种武术书籍,试图创 立一种新的武术。当他认识李小龙后,李小龙高超的身手与精辟的见解使他深深折服。他放弃了 打算创立一种新拳术的计划,而把自己的经验所得及广泛研究的资料,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李小 龙,使李小龙的截拳道得到了更长足的进步。伊诺山度甘愿以李小龙的门徒自居,但他同时又是李 小龙的挚友和兄长,他教李小龙练武术和帮助他完善技术,并帮他出谋划策,在李小龙人生的重要 关头为他拿主意。伊诺山度说:“小龙最使我难忘之处,并不只在于他的体能及武艺的不凡,而是他 广博的知识,而且是不论对人生还是对武术的。”

伊诺山度一直没有提及他为李小龙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这正是他精神上的可贵之处。 李小龙后来使用两节棍并练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以及在电影中施用的短棍技术,都是伊诺山度倾心 传授的结果。在美国,伊诺山度有“菲律宾棍王”之称。正因如此,李小龙对他非常尊敬和感激。后来,李小龙红透半边天,性格亦变得傲慢暴躁,但在伊诺山度面前,他从不张狂,而是尊敬如旧,把他视为大哥。

当李小龙在洛杉矶公开设馆收徒时,引起了西部众多武师的竭力反对,他遭到了那些门户之见 颇深的武林同道的白眼和不满。原因是不准把中国传统武术教给外国人,并提出要么马上停止教 授外国学员,要么自动关闭武馆。自负好强的李小龙当然不会惧怕这些威胁,但为了避免同胞间的 矛盾,他还是对自己的计划作出了修正,即只教截拳道,因这是自己独创的,应该不会引起将中国武 术流泄外世之嫌,这样当可平息那些武师的怨言。结果,李小龙仍收到了一封挑战书,挑战书的落 款是来自香港的一位姓黄的功夫教头。他在战书中以严厉的言辞抨击了李小龙的“叛逆”行为,并 谴责李小龙执迷不悟,一意孤行,“行径已引起了整个国术界的强烈不满,导致他不得已代表国术界 下此战书”。据当时几位保持中立的武师分析,黄教头等人的用意是想吓退李小龙而关门大吉,而 不是以功夫作最后一搏。结果李小龙偏不信这个邪,他回札的答复是:“好,这又怎么样?! ”

尽管那位黄教头是当时武术界的绝顶高手,但他们没有去看李小龙正在做什么。应该说,此时 的李小龙正处在将截拳道进行完善的阶段,他正在与很多外族高手交往、切磋、学习和借鉴,他所做 的一切,都同传统的封闭式武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他理所当然地回绝了通牒的指令。比武是 在一处废弃了的仓库里举行的,观战者早已把空旷的仓库挤了个水泄不通,除了国术界的教头、弟 子之外,更多的是来自唐人街的华人。这位黄教头年龄略大于李小龙,学的是罗汉拳,刚从香港来 这里不久,急于跻身武行之中。

比武开始后,黄教头猛啸一声冲了过来,由于李小龙不知对方的底细,因此便暂取守势。况且 那时的截拳道尚未完善,所以李小龙便试着以丨永春拳与之对拆。此刻,莲达几乎紧张得不敢正视, 但她仍努力保持镇定,脸上挂着勉强的微笑。龙争虎斗,双方已打了近3分钟,李小龙暂居下风。 当李小龙看准对方的空当后,突然大吼一声,以一记截拳道中的前直拳击中了黄教头的上盘;接着 又是一组贴身短拳连击,就在黄教头欲倒地的瞬间,李小龙又抢先用右脚踹中了其胸部使其倒地。 到此为止,黄教头认了输。但对李小龙而言,用以击败对手的还是自己独创的功夫截拳道。

这以后,使李小龙更增强了对截拳道的信心,也加快了对截拳道的进一步创新和提高。这次比 武,是李小龙与美国华人国术界的正式交锋,故使得李小龙由此名声大振,那些对他不满意的功夫 教头们,再也不敢贸然向李小龙挑战了。

第十三节成功契机以拳会友猛拼搏

武馆要招徕学员,增加经济收人,就需要在社会有一定的知名度。李小龙想,光坐在家里等不 是办法,天下之大,谁晓得我李小龙有威猛无比的“截拳道”呢?应该找机会打出去,向世人公开截 拳道,只有投身“战斗”,才能打开局面。“战斗”一词成了李小龙当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李小龙渴望成功,迫切希望有朝一日能名震全美。因此他决定在美国作巡回表演,以扩大他的 影响。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莲达,立即得到了莲达的支持。但有一个条件,即自己虽已怀孕数月, 但不放心李小龙独自出去闯天下。就这样,李小龙携妻上路了。李小龙这次巡回表演的地区范围 是美国中部的城市。

李小龙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武师,并认为中国人必须靠实力证实自己,但却不抱狭隘的民族观 念,因此他交的朋友是广泛的不限民族、肤色。李小龙在表演中,还结识了一位在世界武坛具有较 高声誉的跆拳道大师李俊九,李在美国被称为“跆拳道之父”。他建议李小龙应多参加比赛,因为美 国人注重现实。他的话给了李小龙一个很大的启示,李小龙自己也自问,怎么自己就没有想到呢?

正好,全美空手道大赛在加利福尼亚开赛。通过老朋友埃迪•帕克的推荐,李小龙参加了比赛。

空手道是日本的国术,又是当时在美国流行最广的东方武术之一,而且美国人对东方武术的认 识也仅限于空手道与跆拳道,其中尤以空手道为甚。这是日本人善于推销自己,并采取开放式教徒 的结果。赛场汇集了各种肤色的空手道选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拳坛代表人物九段高手劳 力士,他曾蝉联三届全美空手道大赛冠军,因此夺标声很高。

李小龙过去虽与日本空手道拳手较量过,但对空手道的比赛规则却很陌生,况且他以前所认识 的空手道高手中,最高段数为七段,这与劳力士相比仍差一大截。但比赛开始后他在场外观看却发 现,选手的身手大多平庸,这不禁又使他兴趣大减,他几乎想拔腿而去。但是,劳力士出场了,劳力 士以其凌厉的拳脚组合打击法,第一个回合就将对手击败。最后只剩下李小龙和劳力士进人总决 赛。两人都是一等的高手,李小龙防守是按空手道规则,击打使用的却是截拳道拳法,简单实用而 凶狠。劳力士从未遇到过这种打法,虽未造成残败,但仍以点数告负。不过,李小龙赢得也不轻松。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他们两个不打不相识,以致后来成为挚友。两人的功夫也各有特色,李小龙教 劳力士中国武术,劳力士则教李小龙腿法,从而使截拳道的腿法技术更加全面和实用。后来,劳力 士曾这样评价李小龙:“他是个很‘自我’的人,他很看重自己,常常向人夸耀自己的长处,很多人不 喜欢他这种作风,于是人们便说他傲慢。我想他招人妒忌就是这个原因。但对我来说,我完全不介 意,因为我明白这是他的个性。”

同年,李小龙又逢好运,因全美空手道大赛结束不久,他又遇到了一次充分证明自己的机会 ——长堤(Long Beach)国际空手道大赛。时间是1964年的初冬。这次大赛是美国空手道协会主办 的,比赛发起人艾迪•帕克给李小龙去了信,邀请他参加这次大赛,并请求他在大赛中做功夫示范。 李小龙欣然答应了这一邀请,因为这是他个人和截拳道扬名于世界武坛的绝好机会。

在大赛开幕式上,李小龙表演了他的截拳道及部分i永春拳技术,令所有选手及观众都叹为观 止。因为李小龙的动作太快,令人眼花目眩,还没看过瘾就结束了,所以应选手及广大观众的要求, 李小龙在大赛闭幕那天,又将截拳道化解为单项进行了表演。其中以“蔽目黏手”、“寸劲拳”和“无 影拳”,最令人叫绝。尤其是其腿上功夫,更是气势凌厉,劲道十足,全场观众不禁惊叹。

大赛发起人艾迪•帕克用摄像机拍下了李小龙的表演,他对李小龙那有别于空手道、跆拳道的 武术技艺十分钦佩。他虽然是一位已负盛名的空手道高级教练,但他给予了李小龙最高的赞誉: “他可以把天空打碎。”

由于这次大会的比赛与表演极其成功,李小龙的名声随之大噪起来,并带给了世界武术一大震 惊,同时也替他个人带来了另一个新机运。正是因为艾迪•帕克把李小龙的表演拍成了资料电影, 成为李小龙跻身美国演艺界的一次契机。

当时,李小龙年仅24岁。

浏览1,07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